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7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1

我們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教學主體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在課堂上,教師只有樂於與學生對話,專心致志傾聽學生的發言,體驗學生的情緒,不失時機地抓住來自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捕捉到了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化語言、發展語言的“點”,精當點撥、精心喚起、精巧引導,才能讓課堂教學在“預設”的基礎上煥發“生成”的活力,讓教學閃動靈性的光芒。

一、喚起學生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為學生營造寬鬆的質疑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經歷一個探索發現的過程,從而發展思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在本案例中,我主動創設質疑情境,激發學生敢於質疑的意識,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當學生提出了“幾痕”這個詞用得不準確時,我沒有忙於其餘同學代答,也不包辦代替,直接告之結果了之。而是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通過真誠地讚揚,使學生有一種愉快的心理體驗,樂於提問。並且及時地捕捉到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生成性資源,從學生的錯誤中敏銳地捕捉合理的因素,巧借“幾痕”這個詞,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享受到生成新知的樂趣。對於學生個體來說,能帶來成功的喜悅,會成為他再問、再創造的動力;對於學生群體而言,能啟用群體思維,形成燦爛的理想景觀。

二、教師的巧妙點撥

課堂上,學生對課文中為什麼用“幾痕”一時無法理解,我沒有采用講解法,而是引導學生積極的個性化閱讀和思考,利用形象生動的簡筆畫(一實一虛兩組線)作巧妙點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領悟到作者運用“幾痕”這個詞表現出了電線若有若無、隱隱約約的特點,與優美的畫面相協調,學生產生了獨特感受,受到情感薰陶。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最後一個比喻句,我在一實一虛兩組線上分別添畫了幾個音符和幾支小燕子,拓展思維空間,學生情緒高漲,精彩生成不斷,課堂成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樂園。對簡筆畫在教學中的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予以高度評價,他說:“這種在講課過程中隨手而就的圖畫,比現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圖畫來都有很大的優點。”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採用簡筆畫突破疑難點,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明顯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學生的多元解讀

語文學科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像數學,有一個標準答案。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是豐富的,對每個學生精神領域影響的深度、廣度是不同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讀完最後一段話後,學生可以有多種感受,如:活潑可愛的小燕子,爭奇鬥豔的鮮花,吐出嫩芽的綠樹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小鳥的鳴叫聲,溪水的流淌聲,孩子們的歡笑聲奏出了一首春天的交響樂,美妙而動聽;燕子從空中飛來,他們是報春的使者,向人們傳遞著春天來了的資訊;春天像一位插花能手,給大地上插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令人心曠神怡;春天像一位紡織女,給大地披上了綵衣,帶來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些,都不能以我的傳授灌輸來代替。所以在課尾我設計了一個富有藝術性的環節:“看著燕子這麼優雅、美好的停歇,燕子會譜什麼歌,你能為它寫一寫歌詞嗎?”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拓展,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了孩子們的思維火花,積極發言,各抒己見。

面對學生稍縱即逝的生成資訊,我們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智慧。要敢於應勢利導,打破計劃,對預定的目標、內容進行反思和調整;要善於運用生成性的教學資源,精妙點撥,讓教學充滿靈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2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設計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鑑賞力,整個設計突出體現了“用教材教”,學生自主建構、過程經濟有效的基本原則,體現教師個性化特色,注重教學創新,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畫、話結合,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課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準確生動地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為了讓學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麗的外形,我先讓學生細讀課文,再閉上眼睛想象課文中描寫的燕子,讓燕子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腦海裡浮現出來的燕子是什麼樣的。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一邊聽課文的錄音,一邊把燕子在紙上畫出來,(請一位同學畫在黑板上)。畫好以後,再讓學生把自己畫的燕子介紹給同學聽。最後讓學生把感受到的燕子優美的外形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通過由話到畫,再由畫到話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知力。

二、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動態美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麼?“掠過”在字典裡是怎麼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著”、“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著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那麼“沾”在這裡應作什麼講?能換個詞嗎?(碰、撞)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覆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三、運用想象,欣賞燕子的靜態美

運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是感悟課文內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課文第四自然段描寫了燕子歇息時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文中把燕子落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說燕子飛倦了怎樣休息?啟發學生想象:對照一下插圖,再閉上眼想象,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杆上的燕子變成了什麼?那幾根電線呢?書上哪個詞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誰能把它畫出來?一位學生在黑板上先畫了幾根若有若無的細線,又在細線上畫了幾個小黑點。我隨手在畫上添了幾根線,把學生畫的小黑點連成了一組五線譜。問:“這像什麼?幾隻燕子變成什麼了?”仔細讀讀句子,品味一下,聯絡剛才想到的,又能體會到什麼?再閉上眼睛,把爛漫無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時的情景聯絡起來,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通過想象,學生不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時的靜態美,而且領悟到了活潑可愛的燕子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意境,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欣賞與鑑別的能力,而這也正是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祖國的語言文字魅力無窮,我們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說畫表演等來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意和情,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

文描寫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著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為呢!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3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才下過幾陣濛濛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杆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讚歌。

教學反思

初讀課文,感覺第二自然段是個多餘的段落,然而仔細地再讀一次課文,便會發覺作者的精妙之處:這美麗的春天時,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滿了生機。因此,在教學中。重點並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瞭解最後一句“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這一句的內容恰恰安排在課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學的重點便回到了研讀3、4自然段上。

回顧一節課,感受有得有失。

覺得遺憾的是自從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後,學生參與的面雖然廣了,互動的空間雖然大了,課堂涉及的面也寬了,整個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學任務卻始終不能按我預設的教學方案執行到底。於是,我在每節課前,我都要精心地考慮我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到底要安排多少時間才能真正將教學內容落到實處。

今天在課前,我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因素和設計問題的難度,然後決定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進行教學:第一部分教學課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學習課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這樣的安排顯然是滿足班級實際情況的。因為,通過這樣的教學,我明顯感覺到四人小組學習真正落到了實處,學習的時間、學生參與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證;我每設計的問題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到討論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過大堂反饋這一環節,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真正使小組學習走向規範化了。

收穫最大的還在於幾個預設環節出現了比較精彩的表現。

教學片段一:

師:好,現在請大家細細地讀讀第二自然段,小組學習,完成下面任務:(出示)你覺得作者哪些詞語用得特別好?讓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小組內交流,注意每個人選擇不同的景物進行交流,儘量不要重複。

生自主學習。

生:我覺得“趕集”這個詞用得特別好,因為它寫出了春天裡花、草、葉爭著比美的情景。

生:我有補充,我也覺得這個詞寫得好,“趕集”是指人們一起上市場的樣子,在這個句子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寫出了百花爭豔的景象,我彷彿看到了一朵朵花兒正在比誰長得美,一棵棵小草爭著向上長的鏡頭。

師:說得真好,不僅說出了詞語用得好的原因,還說到了修辭,你們組的學習效率真高。

生:這一句中的“聚攏”用了擬人的手法描寫了這些植物生機勃勃的樣子。

師:你也有一雙慧眼同,讀得很仔細。而且運用得也很及時。

生:“吹拂”這個詞用得好。因為這個詞寫出了春天的風很輕、很柔,吹在臉上很舒服,不像冬天的風那樣刮在臉上很疼。

生:我認為“灑落”這個詞也寫出了春風輕、柔的特點。

師:春雨細細的灑落下來,讓你感覺到了什麼?

生:讓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落在臉上癢癢的。

師:你認真閱讀了《春》這篇文章,所以才會有這麼美的想象。想象閱讀要注意積累,還要學會運用,這樣的閱讀才是有用的。

生:“柔”這個字讓我彷彿看到了春天的小河邊,柳會剛剛長出了嫩嫩的芽兒,她們對著小河在照鏡子 ,一陣風吹來,柳枝擺動著長長的枝條兒,彷彿在梳洗自己的辮子。

師:多麼豐富的想象!是不是該送給她掌聲?在體會詞語的時候,加上自己的描述就可以把這種體會說得更生動形象。其實,在這個句子中,還有一個字也寫出了柳枝剛發芽的情景。

生:“柔”

生:是“展開”。

生:“鵝黃色”也是的,一般剛長出的新葉子都是這種顏色的。這幾天我注意觀察了,河旁的柳枝現在就是這種顏色的。

[設計意圖:在備課的時候,我也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經驗。本來我只想把這些詞圈畫出來,然後讓他們討論一下的,不過,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這個環節如果這樣處理很不好,這樣就使學生的學習顯得很被動,與其這樣教學,還不如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再來反饋學習情況更好。

通過課堂實施,我發現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我預設得更好,學生的思維的確不能小看。他們的發言很精彩,對於作者如何寫好景物,通過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來了解在語文中,用好詞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反思:這一教學片段自我感覺很好,學生能夠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妙之處。學生的發言不再是簡單的“我認為哪個詞用得好”,而是關注了好在哪兒,能夠從修辭、作用等方面體會文字的精妙之處。這正是我預期的效果。在這段教學中,還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學生說“各色鮮豔”“爛漫無比”這兩個詞感受到了春天的顏色很多,花兒開得很美。再比如“趕”字讓我們形象地感受到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的情景……

精彩的生成源於精心的預設,如果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經驗,真正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有效性就會落到實處。

教學片段二:

師:讀讀第3、4自然段,小組內討論,你看到了哪些畫面?(出示小組學習的內容)

生:我看到了燕子在飛行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了燕子在休息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燕子在捕食呢。

師出示三幅畫面:現在,請你任選一幅畫面來說說。

生討論、交流。

(第一幅畫面是燕子由這邊的稻田飛到那邊的柳樹下的情景;第二幅是燕子橫掠過湖面時的情景;第三幅是燕子停息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這三幅畫面真實地描寫出了燕子給春光增添無窮樂趣的景象。出示這三幅畫面旨在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第一幅中主要展現出了燕子飛行速度快,飛行姿態優美的情景。“斜”、“掠”、“橫掠過”、“唧”等詞主要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速度很快,而且其飛行的姿態也很優美,其實直接讀語言文字也是能找到的,但是如果藉助畫面的話,更加直觀、形象。下面兩幅畫面對於理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也是很有幫助的。第三幅畫面中“幾痕”、“五線譜”等細節也是很有幫助的。]

生:我喜歡第一幅畫面中的小燕子。這幅畫面中小燕子飛行的樣子很優美。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斜著身子掠過”,讓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姿態很優美,而且飛行時也很快。

師:哪個字更能體現燕子飛行速度的快?

生:“掠過”,

師:掠過怎樣理解?

生:輕輕地擦過。

師:小燕子飛行時輕輕地擦過水麵,那速度真是快。還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了小燕子的飛行速度快?

生:“唧的一聲已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這句中的“唧”我感覺燕子飛得很快。

師:“唧” 不過是燕子飛行時的叫聲,這叫聲怎麼能感覺到快呢?

生:才叫了一聲,就飛過了一條河,讓我們,再快也不能飛得那樣快啊。

(生笑)

師:是啊,燕子才叫了一聲,就由河這邊飛到河那邊了,這速度是夠快的。那麼“橫掠過”湖面又說明了什麼?

生:第一是說明它飛得快,還有寫出了它飛行時很美麗。

師:像蜻蜓、燕子等低飛還能說明什麼?

生:我知道蜻蜓低飛是在捕捉蟲子。

師:是的,燕子和蜻蜓一樣,從水面掠過時,就是為了捕捉離水面比較近的飛蟲。

生點了點頭。

師:注意這個字了嗎?“暈”,能不能改成“圓圈”?讀讀比比。

生自由讀,好像若有所悟,但又沒人舉手。

師:好的,給暈組個詞吧。日暈、月暈。誰知道日暈和月暈是什麼樣子的?(師簡單介紹日暈和月暈)

生:哦,我知道了。這小圓暈像月暈和日暈一樣美麗,而圓圈只是一圈一圈的。

……

反思:在描寫作文時,常常喜歡和孩子們說“細節”這個詞,然而什麼叫“細節描寫”,許多孩子只是模稜兩可地明白,每次真正習作時,又不知道什麼叫“細節”了。事實上,在我們每一篇課文中都有細節描寫。像第3小節中“唧”“掠”“落”“痕”等詞就是一些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正是能體現燕子的飛行特點和停息特點的。如果在教學中抓住了這些詞進行教學的話,那麼課堂教學便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我知道憑藉目前班上孩子的能力可能無法達到我預設中的情況,但是在課堂上,我還是找到了精彩的發言。

“痕”字的教學也是有難度的,在學生賞讀這一句後,我問了一句:能不能把這個字改成“根”?孩子們爭著說不能,因為幾根電線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而“痕”是“痕跡”,痕跡是看不太清楚的,電線那麼高,燕子是停在高高的電線上的,當然不是“根”,而是用“痕”了。

葉聖陶先生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作者用詞造句如此精妙傳神,是值得教師反覆咀嚼,學生反覆品味的。由於學生的知識結構未到這樣的境,幫需要教師正確地引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