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46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本學期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學期教學反思

本學期教學反思1

20xx-2015學年第二學期教學反思 從事教師工作有兩年了,也不再是教學新人了,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中,慢慢適應了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工作並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開始喜歡上這份工作,希望反思這一年的教學工作得與失,能促進我的業務水平和提高教師素養。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通用技術學科來看,它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趣味性、實踐性是其兩大特點,學生對它充滿著好奇與未知。教材的構架非常獨特,蘊含豐富的例項,有趣的課外閱讀,加之案例分析,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文字、動畫、語言,給學生以對未來科技充滿無限遐想,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學生對新事物的新鮮感過了以後思想會有所麻痺,缺乏永續性 ,需要不斷加強。

二、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由於自身專業是教育學的緣故,比較倡導多媒體教學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思想。因此教學設計中會採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讓自己構建的課堂活躍起來,以學生為主體行動起來,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但實際條件有限,沒有試驗材料,很多理論聯絡不上實踐,學生容易麻木和失

去重視。希望有機會能向發達地區通用技術學科學習優秀教學經驗,借鑑應用於此。

三、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學習主體地位不單單隻有課堂,還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那麼學習還應該有它的遷移價值:綜合其他學科做學,創造新的價值。這正是學生非常缺乏的。他們絕大部分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學習,或說學的很死板。要培養學生學習的遷移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我充分利用通用技術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方法有:(1)小組合作討論法:劃分小組,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2)遷移法:教師引導總結,學生舉一反三。(3)觀察法:觀察日常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只是平時缺少發現,缺乏觀察的眼光。

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本學期教學反思2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當使所有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

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這裡所說的禮物就是學生樂於接受迫切需求的知識。在課堂上,我發現有些內容確實有些難度,如果單憑教師直接的講解,學生不僅難以理解,還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如果在課堂難點處引入故事就不同了,它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還能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去探究,最終解決問題。如在例1中優惠方案A景園一日遊,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方案B,團體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通過計算探索學生髮現自在規律,但當大人、小孩人數較多時,學生往往忽視,只認定B方案或A方案,而忽視A、B組合方案,從而使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富有挑戰性,擴大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以數學知識與實際相聯絡為出發點進行數學,整個過程深長熱情高,積極性高,長時間進行探索活動,激發了思維的火花,他們獨立思考,互相交流,在整體中感知,表現出很豐富的熱情和智慧。

而老師教學過程中,努力提高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促使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創造性思維。數學過程既有獨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又有學生觀察思考,又有學生操作與表達,還有教師熱情恰當引導和點撥,這使得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機會,點燃他們創新的火花。

本學期教學反思3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設定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華羅庚說過,“難處不在於有了公式去證明,而在於沒有公式之前,怎樣去找出公式來。”要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造能力,就必須重視推導公式的過程教學,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組織學生去大膽地操作實踐,探求規律,推匯出公式。在世紀杯聽課時也感到每一位老師都非常重視公式的推導過程,給了學生充分的合作時間,在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將“外化”的動手操作“內化”為頭腦的思維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將動手和動腦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通過這次研究課,我認為,對於三角形面積這節課,如果要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本節課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在操作觀察的基礎上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

對於國小生而言,空間觀念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並不是很強,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大量的學具(三角形),鼓勵學生動手操作,用準備好的學具動手拼一拼、擺一擺,仔細觀察,並試著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在認真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維等一系列活動中,深刻的體會到了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以及相應的底與高的對應關係,不論學生在推倒公式時利用的是什麼樣的方法,在學生小組合作後,進行彙報總結時,都重視讓學生將原圖形於轉化後的圖形有什麼關係這一問題說清楚,認清楚這一點是理解梯形面積推導的關鍵。在這一過程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在學生的頭腦中印象才能最深。

對於這一點,我在課前的認識比較深刻,由於課前沒有給學生鋪墊把一個三角形進行分割,因此在教學時,儘管發給學生剪刀,但是學生根本沒有利用上,因此也影響了推導方法的多樣性。而且,在學生小組合作時發給的數學作業紙,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當我到下面觀察時,我發現大多數的組都是這樣寫的:我們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積=底乘高除以2。接下來,當方法出現,學生進行彙報時,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還是多了些,而且,並沒有將方法講透,部分學生並沒有理解,因此,在這一環節還需要進一步的推敲。

2、練習的設計的層次性、多樣性,符合學生不同需求:

學生在學習的新知識之後,都應得到一個鞏固提高的機會,這樣才有利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讓學生在基礎知識鞏固的基礎上在進行適當的提高練習,而不應該在基礎還沒有砸牢就進行,這樣只適應的極少數學生的需要,而忽略了絕大多數的學生。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認識和反思,雖然課上得並不成功,但在失敗的同時也有很多的收穫,我會吸取這次的教訓,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本學期教學反思4

不同階段的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有著不同的困惑,但,從課堂教學的表現情況來看,有其共同的方面。對於我們中國學生來說,學習外語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利因素,困難總是有的,而,作為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要場所及主要的學習方式,學校的英語教學應該確實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盡力解除學生學習中的障礙與困惑,為幫助學習的英語學習盡力而為。

困惑之一:沒有語言學習的氛圍

英語的學習,學生缺乏如母語般的語言環境,這是客觀事實,也永遠無法成為現實,所以,我們除了一些硬環境上的創設,比如,設定校園英語佈置,成立英語角,進行校園英語節等活動,還要更加重視課堂英語的學習氛圍。讓更多的孩子在課堂上展示英語的能力,讓所有的孩子沉浸在課堂英語氛圍之中,這一點,很重要。如果連這點都達不成,那學生再有什麼機會參與語言的訓練。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習個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之中,進行語言的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英語課堂就是學生語言交際的最有效果的場所。有了這樣的氛圍,學生敢說了,樂說了,那,常此以往,有了我們教師的盡力而為,學生的鍛鍊機會更加充分了。所以,堅決主張,由教師引導、指導之下,讓每一位學生投入課堂語言教學中來,這一點,很是重要。

困惑之二:缺乏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英語思維並非是一朝一夕所能產生的思維。在我們國小階段,如果教師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思維,那,有很多現象會發生:根據中文意思原模原樣翻譯英文的,用中文的讀音去註釋英文讀音的,用中文的理解去翻譯英文的表述,用我們的風俗習慣去解讀老外之風情的,這都能在面上就能感覺到。從孩子一接觸英文開始,我們教師要特別強調教會學生向這方面發展,我們可以努力的是:1 用圖片表示來代替中文的翻譯 2 教會學生在合適情景中正確使用一些句子,如Good morning . 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 k you . I’m sorry . Excuse me . 體驗語言使用的真實背景或情景。3 根據語言使用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朗讀英文的語調語氣及輕、重音等等。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一些有利於學生的長期發展的做法,我想,對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關鍵在於我們老師自己的理解或做法。

困惑之三:啞巴英語現狀

由於目前評價方式的侷限性,英語的學習我們仍很重視筆頭的成績,所以,往往就忽視了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練習,雖然目前有所體現,但,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啞巴”英語的現象依舊存在,而且,很為普遍。而,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我們教師的意識要轉化,語言是口頭交際的工具,更要凸顯其語言特點的功能性,有了這樣意識為指導思想,那,相對而言,教師的教學行為中,教學方法上能夠重視運用。再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開口說話的時間,多為學生創設表演、遊戲的機會。另外,還可以吸取家庭的力量,督促學生每天聽、讀英語,如果家長英語能力尚可,還可激發孩子主動與父母進行表演或交際的習慣,從而,提高孩子的語言使用率。

理想的英語課堂在我看來是師、生、教學活動融為一體的教學過程,要達成這樣的境界,需要教師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提升,理想是一個目標,心中有了目標,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當理想成為了現實,我想,我已經超越了現在,等待著……

本學期教學反思5

縱所周知,要習得一種語言,語言環境很為重要。而,比較而言,“浸潤式”的語言學習是最有成效的學習方式。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深刻體驗,當孩子呱呱墜地,到啞啞學語直至能夠比較流利地把語言當作交際的工具使用之時,反思這樣的過程,我們誰也沒有刻意去為孩子的語言學習設計比較完美的學習方案,好象一切都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過程。這就是語言的學習,原生態的語言學習,潤物細無聲。

當孩子能夠用母語表述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要求之時,孩子又接觸到了另一種語言,英語,俗稱外語。母語的學習環境是在生活中,而外語的學習環境是在課堂中。生活中的語言更多為了運用,為了交流,為了表情達意,為了闡述觀點,是學習者立足生活之自身的需要;課堂中的語言學習,說地實在一點,或者客觀一點,更多是為了對付考試,獲取所謂的學習成績,而,這種學習在我看來猶如紙上談兵,孩子的學習學到更多的就如“招式”,沒有實際意義。或者說,只有應對考試,不能應付生活。這樣的觀點也許太武斷,可,這樣的課堂確實存在,而且,佔據著英語課堂教學的“統治”地位。如何遵循外語習得規律,如何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構建適合國小生外語學習的英語課堂,在這幾次的教學研討中,通過相互交流與碰撞,產生一些個人的想法。

1、 樂園

快樂是學生興趣產生之源,而,興趣又是學生學習之內心動力。任何活動,如果沒有了快樂的情緒,那人心中的自信、主動、創新等心理表象或行為做法都不可能產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這樣的氛圍進行授課確實相當重要。在於我聽過的這五堂課堂教學中,我多多少少能夠體驗到教師這樣的教學理念以及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在英語課堂中,老師們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和學生一起遊戲活動,孩子的年齡越小,這樣的要求就越高。在活動過程中激發孩子快樂的心情,使其至始至終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整個課堂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達到這樣的意境,設計了許多遊戲類的活動,有歌曲有兒歌有比賽,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個娛樂的過程,學生感覺非常得快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都激發出發,整個課堂就是快樂的天堂。

2 、家園

在課堂中,學生就是一個大家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親密無間的。如朋友,如親人,大家可以相互信賴、相互尊重、相互支援、相互鼓勵、相互理解,那是一種多麼理想化的狀態。融洽、和諧的關係占課堂之主導,學生對老師的態度不再是膽怯或者對立,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不再是淡漠或者缺乏愛心、責任心。一種樂觀、主動、積極、奮發的班級風氣蔚然成風,如果達到這樣的意境,教育則成功了一半,那是多麼美好的理想。當理想與現實距離就那麼一步之遙之時,我們還是要努力一下,向前挺進一步,爭取達成教育之理想。而,我們聆聽到了顧雪芳老師的英語課堂教學以及南京一位國小老師的英語課堂,我幾乎能夠感受到這樣的味道,我也自己努力爭取,實現我的教育理想,從而,真正成為深受學生喜歡的良師益友。

本學期教學反思6

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喜歡不同類別的教師。而就我們的英語教學,我們的學生喜歡怎樣的教師呢?回答肯定是各種各樣的。而很多共同的就如老師的愛心,耐心,責任心等等幾乎是共同的。在對特定英語教師的評價中,特歸納幾點,如下所述:

1、有著過硬的語言素養

英語老師必須有著過硬的英語基本功,語音語調的純正,很強的英語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以及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等等。只有在自己專業領域內紮實了,才會更能引起學生的尊重,才對學生更有說服力。在聽課的老師中,如顧老師,她本人的英語基本功底就不錯,英語聽說讀寫樣樣精通,給同學和聽課老師震撼的感覺。所以,作為專業老師,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學好專業語言知識,提升自己的語言素養,不放鬆對自己英語專業的要求。

2、有著多種能力的個人素質

英語教學,尤其對於國小、國中的英語老師來說,除了需要專業水平的過硬,另外,也需要一些其他為教學服務的能力。例如,能夠演唱英文歌曲、誦讀節奏鮮明的英語兒歌或詩歌,能進行簡筆畫勾勒圖片內容,編排英語課本劇或童話劇等,這樣多才多藝的老師,也是學生心中的所佩服的英語教師。那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增加學習,提高自己多方面的修養。

3、有著精湛的教學藝術

現在的學生,其實都很能評價老師的教學活動或教師的教學水平。這位老師不能教書,那位老師挺會教,這樣的簡單評價,在學生之間幾乎常常會議論。所以,教師要給自己壓力,不斷充電,多學習,多反思,多實踐,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得到提升。這樣的老師,同樣也是學生最為愛戴的老師。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通過自身的積累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或風格,這也很重要。

再回顧我們五位英語老師的課堂以及老師的表現和學生的評價,再這方面,我覺得仍舊需要努力,包括我自己,也做得不是很完美,努力使自己的人與課都能得到學生的喜歡,也是我努力的一個方向。

本學期教學反思7

公頃和平方千米是較大的面積單位,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學生比較生疏,在教學本單元的時候,感覺這個東西是教不會的,所以1公頃的認識主要是以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為主,根據一定的推測,來感悟1公頃的大小。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主要問題在於:對1公頃的認識不夠深刻,主要體現在填空的時候,遇到“故宮的面積大約是40()”時,學生會不自覺的填寫平方千米,教學過程中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現在總結如下。

一、“大”和“較大”

大、較大這兩個詞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對於學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籃球場、大操場的面積,這些是學生深刻體會到的,每天都能見到的,以這些為基準,來感悟1公頃,分別大約是208個教室的面積、24個籃球場的面積、5個大操場的面積。

相對於1平方米而言,公頃是較大的單位,它是用來測量土地面積的,這個時候需要給孩子一個整體的概念,它是有別於“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頃=10000平方米,因為特殊所以進率是10000,這也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對的,較大也是相對的,因為是相對來說,所以學生的認知結構會出現混亂,自然會體現在搞不清楚到底該填寫公頃還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決這個問題,要給學生建立起一個標準。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這個標準是困難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標準,個人以為應該是建立在行政區劃“市”的基礎之上,給學生這個標準之後,再讓學生去感悟何時用平方千米何時用公頃則有些好轉。

一言蔽之,在一般的情況下,“大”用公頃,“較大”用平方千米,這樣的策略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有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重新建構。

二、“體驗”和“習得”

動腦去想,用眼去看,動手去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般程式,這樣的過程本身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對於生本之間需要一個媒介起到引導作用,這就是教師,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有價值的思考和有意義的探索活動,獲得新的知識,形成技能。

本學期教學反思8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學期教學反思。

一、運用新課標理念: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國小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通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瞭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於理性,對於外界事物,側重於主觀認識。為此,在教學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接受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夥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知道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為“新老師”,又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數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裡,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裡,養成有備無患,講究衛生的好習慣,教學反思《本學期教學反思》。

2、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

3、做到“三個一”,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4、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用“因為、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係似的。

5、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後,才能發言。

6、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書寫要認真規範,不敷衍老師。

7、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

8、每學完一課,要做好複習,有疑必問,要達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

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於嚴肅,但我認為這

樣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

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知道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

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於接近。我經常用李大釗的一句話教

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

三、認真備課:

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活動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四、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五、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為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朗讀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幾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這還需要在後半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本學期教學反思9

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劉勰說:“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閱讀是先感知語言形式,後理解思想內容。因此,教學伊始先讓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歌。當學生讀完了,我問:“同學們自己讀了詩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學生們從字裡行間已經體會到了瀑布的美麗、雄壯。這是文章理解的奠基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詩詞曲五首》教學反思:《詩詞曲五首》,都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讓學生通過學習和吟誦,領會詩歌的優美意境,接受文化薰陶,提高文化品位。教學時,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讀、比較、鑑賞這五首詩詞曲。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鬱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捨生取義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豁達,《山坡羊 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感情因素,都應準確把握。因此注重“文章合為時而著”,讓學

生適當地瞭解一些背景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本學期教學反思10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84~85頁內容

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1、玩遊戲,小組內交流問題。

師:剛才同學們玩了一次折一折的遊戲,想不想再繼續玩?(想)好,現在我們再來玩一個。請聽好要求:拿出信封裡面的學具,從中找出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發現了什麼?同時在拼時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課件出示以下問題)

A、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出什麼圖形?

B、拼成圖形的面積你會算嗎?

C、拼成的圖形與原來每一個三角形有什麼聯絡?

(學生在小組裡動手拼一拼,並相互交流以上問題)

2、學生代表上臺演示彙報(2名學生,1人彙報,1人演示)

(生1邊演示)

生2邊彙報:我們用2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每一個銳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師:哦!原來是這樣!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請把掌聲送給剛才這兩位小老師。

師:剛才這個小組是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來拼組的。你們還有其他新的發現嗎?

(點用直角三角形拼組的小組代表彙報)

(學生彙報的過程略)

師:彙報得真好!還有嗎?

(點用直角三角形拼組的小組代表彙報)

(學生彙報的過程略)

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板書)

師:看來,我們通過玩一玩,拼一拼,知道了怎樣求一個三角形的面積了。那誰來說一說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師追問:同學們,老師有點不明白,為什麼寫這個公式時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麼意思?為什麼要“÷2”?

生:“底×高”表示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因為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要“÷2”。

(學生加深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後,讓學生齊讀公式)

師:同學們,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三角形面積的字母公式是什麼?

對本案例的分析:在操作觀察的基礎上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對於國小生而言,空間觀念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並不是很強,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大量的學具(三角形),鼓勵學生動手操作,用準備好的學具動手拼一拼、擺一擺,仔細觀察,並試著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在認真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維等一系列活動中,深刻的體會到了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以及相應的底與高的對應關係,不論學生在推倒公式時利用的是什麼樣的方法,在學生小組合作後,進行彙報總結時,都重視讓學生將原圖形於轉化後的圖形有什麼關係這一問題說清楚,認清楚這一點是理解梯形面積推導的關鍵。在這一過程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在學生的頭腦中印象才能最深。

由於課前沒有給學生鋪墊把一個三角形進行分割,因此在教學時,儘管發給學生剪刀,但是學生根本沒有利用上,因此也影響了推導方法的多樣性。而且,在學生小組合作時發給的數學作業紙,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當我到下面觀察時,我發現大多數的組都是這樣寫的:我們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積=底乘高除以2。但並沒有將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倒的過程寫清楚,出現這一情況,我想一方面是由於在小組討論前,我並沒有交代清楚,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前並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推倒過程,直接讓孩子寫清公式推倒的過程,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接下來,當方法出現,學生進行彙報時,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還是多了些,而且,並沒有將方法講透,部分學生並沒有理解,因此,在這一環節還需要進一步的推敲。

本學期教學反思11

每一次的教學實踐,都讓我有新的收穫,對新課程理念有進一步認識,教育教學觀念得到進一步轉變。這次教學實踐,我在進一步學習新課標,掌握好教材的基本特點的基礎上,從同學的生活實際動身,設計適合同學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使同學在教學活動中獲得體驗,懂得遠離危險,遇到危險如何自救自助和求助,從而健康、平安的生長。

本次教學實踐,我有以下收穫:

一、|讓同學充沛參與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

課前安排同學收集、畫出平安標誌,讓同學在收集、畫的過程中,就懂得了一定的平安知識。讓同學向家長、朋友瞭解,既培養了同學的與人交際能力,又使同學明白,懂得平安、明白道理的途徑很多,從而培養了同學用眼觀察生活,動口、動手瞭解生活,動腦考慮生活的能力。

二、靈活創設情境,讓同學在演中解決生活問題

開課利用天氣情況和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事,創設情境,讓同學演示,讓同學在演示中發現問題,從而想出方法解決問題。教師不受教學設計框死,靈活、機智的聯絡同學學習、生活的環境,挖掘潛在的危險,使同學明白,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險,要學會遠離危險,減少危險的發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所選取的生活情景,貼近同學生活,切入實際,因此同學扮演起來大膽、無拘束感,既有師生的互動,又有同學與同學間的交流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師也真正的發揮了指導者、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努力創設了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三、課外延伸,把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

教學的最後,教同學製作精美小卡片,讓同學把了解到的平安知識和遇到危險時自救、求助的一些常識,寫在卡片上,送給親人、朋友,把愛心撒向親人、朋友,教會同學學會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課堂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只重視同學的知識結構的培養到關注同學的具體生活和直接經驗,並真正深入同學的精神世界,從而使教材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得到充沛體現。

四、用好教材,並還原於生活

教材作為聯結師生活動的媒介,教師沒有被教材所限制、侷限,而是從同學的生活實際、本地的具體情況動身,發明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還原於同學的生活實際,增強了實效性、生動性,更易讓同學發生共鳴,達到教學的目的。

本學期教學反思12

教學內容: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60—62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瞭解分數的產生,會用分數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探究等學習活動,歸納、整理並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明確分數單位。

3、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學生獲得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分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弄懂單位“1”。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具準備:三個裝有不同數量小棒的盒子。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四張彩紙剪成的圓或規則的四邊形、剪刀、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出示:1/3 2/5 7/10

師:老師黑板出示了三個分數,記得在三年時我們初步認識了分數。現在讓我們一起把這三個分數讀出來。(生齊讀)

師:同學們,除了會讀,還記得哪些分數的知識?(生彙報)

師:同學們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是關於分數的知識還有很多,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有關分數的知識。

(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交流預習,明確任務(3分鐘)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同學都愛學數學,因為數學裡埋藏著好多奧祕,數學是一個藏金的寶藏。不知道你們在昨天的預習中挖出了什麼寶貝?先讓我們來交流一下預習情況。或說出你收穫了哪些知識,或提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師:大家真的用心預習了,找出了本課的知識點。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地學習。

三、新授:自主學習、探究新知(20分鐘)

1.聯絡實際,瞭解分數的產生、發展

師:我們已經知道分數是由於人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產生的,如測量、分東西、計算等。你能舉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的周圍什麼時候需要分數嗎?

師:同學們看到了,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然而,我們今天使用的分數它卻走過一段及其漫長的旅程。讓我們具體瞭解一下。

出示圖1:世界上最早的分數是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現的。我們看,知道這表示的是哪個分數嗎?(生答)對,1/4,人們藉助圓來表示分子是1的分數。

出示圖2:你認為這個分數是多少?(3/5)這是我國20xx多年前,用算籌來表示的分數。這是有考證的。19xx年底在湖北雲夢縣秦代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竹簡,上面就記錄了一些這樣的分數,表現得整齊劃一,這批竹簡最早的是公元前359年的,最晚的是秦始皇統一十二年的,算到今天大約2360年。

出示圖3:這是後來印度用數字表示的分數。這個分數是什麼?(3/4)

出示圖4:到公元12世紀,距現在大約800多年,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這種分數就延續至今。這個分數也是?(生答:3/4。師板書)

2.感知3/4,理解分數意義

師:現在我們就來看3/4。老師讓大家準備一個學具,剪一個我們所學的平面圖形,大家把它拿出來。你能找出你手中圖形的3/4嗎?自己動手試一試。

(1)學生獨立嘗試剪。

(2)學生彙報剪的方法。(強調:平均分 誰是誰的3/4。)

(3)歸納分數的意義。師:大家都是這樣剪的嗎?舉起來互相看一看。如果要表示3/5、3/6怎麼辦呢?(生回答)這就告訴我們分數是表示什麼的?(生齊答,師板書: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4)閱讀教材61頁,畫出分數的概念,讀一讀。

3.合作探究,理解單位“1”

師:同學們,看到書中的概念,你們對老師整理的概念有異議嗎?

(師生交流,提出“一些物體”也是一個整體的問題。)

師:一些物體能看成一個整體嗎?讓我們拿出小組內準備的三張餅,這次小組合作,要剪出三張餅的3/4,該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探究剪的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2)全班彙報剪的方法,師演示剪的過程。

(3)明確單位“1”:我們把三張餅當成一個整體來分,也可以把一些物體當成一個整體來分,這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位“1”。

(4)說一說你想把什麼作為單位“1”來分一分?(生舉例)

(5)完善分數的概念

(師板書:把“一個物體”換成“單位1”)

4.弄清分數單位

(老師出示線段圖:一條線段平均分成7分。)

(1)問:一份是整體的多少?另一份是整體的多少?2個1/7是多少?3個呢?4個呢?1/7是什麼?

(2)學生再與文字對話,畫出概念,同桌互相說說分數單位的意義。

(3)說出3/4的分數單位是多少?課前複習的幾個分數的單位分別是多少?

5.鞏固:老師這裡有12塊糖,可以把這12塊糖看成單位“1”嗎?你怎麼分這12塊糖?創造出了什麼分數?分數單位是多少?

四、練習:深化理解,迴歸生活(12分鐘)

1.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4題,然後全班交流。

2.師:同學們,喜歡遊戲吧?也喜歡挑戰吧?下面讓我們在遊戲中接受挑戰,看看同學們對分數的意義是否有更深入的理解。

3.共同完成練習十一第7、6題

五、佈置作業,鞏固提高練習十一的5、8、9題

六、全課總結,感受收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你在本節課學習中都有哪些收穫?

本學期教學反思13

一、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

我在上每節課之前,都會在心中把要上的環節演一遍,考慮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狀況。每一堂課結束後,都會進行反思,考慮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環節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反思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閃光點是否被我抹殺。學生在課堂上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這些也有可能是拓寬我們教師教學思路最有價值的東西。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音樂課上讓學生動起來,從生理到心理,從內容到形式,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從教學要求到教學組織,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身體動起來,情感動起來。這種“動”,非“放羊式”的亂成一團,是在教師的科學方法推動下、促引下,逐漸誘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樂美的沐浴,提高音樂修養,培養起音樂情趣的“動”。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動”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動”中加深對歌曲形象的聯想,從而增強對音樂的表現力。作為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動態的課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動態享受,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創造慾望。

二、理論學習中的自我反思。

理論是讓一個人在思想上得到昇華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作為教師要如飢似渴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並付諸於實踐。先進的理論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要求他的教師:“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斷補充其知識的大海”。他認為,這樣“襯托學校教科書的背景就寬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更明顯。由此可見,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今後我要加強理論學習,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

近幾年,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孩子不是認知學習的工具,他們是具有鮮活生命,有獨特個性的完整的人;孩子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到課堂生活中,課堂教學道德應該成為完整的“人”的教育。

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智慧。至於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卻成了次要的問題。當我們把認知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時,課堂上便看不到“人”,只看到“教案”;看不到智慧,只看到答案。完整的人的教育,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學習情緒,學習狀態。沒有興趣,是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在我的音樂課堂上,我時刻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人都是感情動物,只有感情到位,興趣自然有了。例如我在執教《小烏鴉愛媽媽》一課時,我沒有按教材上要求的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而是用慢速柔情的聲音教唱,這樣一來,很多學生就能把小烏鴉對媽媽的感情體會到,在這節課中,最大的成功在於學生懂得了要愛媽媽的思想,也有許多學生在這節課想到自己的媽媽,唱的淚流滿面,談體會也很深刻,這節課上的非常成功。

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狀態,就要在

思想上真誠顧及學生多方面的成長,要能從學生的眼裡讀出願望,當學生沒有信心時,要能喚起他的力量,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精神脈搏始終與他們一起歡跳!這才是充滿人性魅力的教育。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想,我只希望以後再通過教學實踐多摸索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

本學期教學反思14

教學內容:國標本蘇教版教科書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03~105頁“圓的面積”以及相應的“練一練”、練習十九第1題。

教學內容分析:

圓的面積是學生認識了圓的特徵、學會計算圓的周長以及學習過直線圍成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以前所學圖形的面積計算都是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而像圓這樣的曲邊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教學關鍵之處在於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計算驗證,自主探索、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並能靈活應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課的教學應緊緊圍繞“轉化”思想,引導學生聯絡已學知識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知識中分析、研究、歸納,從而完成對新知的建構過程,建立數學模型,培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填表、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構建數學模型。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感悟極限思想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極限思想(化曲為直)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面積轉化教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大家看,一匹馬被拴在木樁上,它吃草的時候繃緊繩子繞了一圈。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

(複習圓的相關特徵)

師:那馬最多能吃多大面積的草呢?

師:圓所圍成的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圓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圓的面積。(揭示課題)

二、猜想驗證、初步感知

1、實驗驗證

(1)師:猜一猜,圓的面積可能會和它的什麼有關係?

師:你覺得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的幾倍?

(2)師:對我們的估計需要進行?

生:驗證。

師:用什麼方法驗證呢?

師:下面請大家先數數圓的面積是多少。

師:數起來感覺怎麼樣?有沒有更簡潔一點的方法?

(3)師:只用一個圓,還不足以驗證猜想,作業紙上老師還準備了兩個圓,同桌合作,分別用同樣的方法把研究成果填寫在表格中。(課件出示圖2和圖3)

(學生完成後交流彙報。)

師:仔細觀察表中的資料,你有什麼發現?

生:這三個圓的半徑雖然不同,但是圓的面積都是它對應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一些。

3、師:正方形面積可以用r2表示,那圓的面積和它半徑平方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生:圓的面積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小結:我們經過猜測——數方格——驗證,最終發現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也就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三、實驗操作、推導公式

1、感受轉化,滲透方法

(課件再次出示馬吃草圖)

師:知道了3倍多一些,就能準確算出這匹馬最多可以吃多大面積的草了嗎?

(引導學生髮現,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還不清楚,需要繼續研究能準確計算圓面積的方法。)

2、師:大家還記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如何推匯出來的嗎?

5、第3輪探究——深化思維,推導公式

師:仔細觀察剪拼成的長方形,看看它與原來的圓之間有什麼聯絡?將發現填寫在作業紙第2題中,然後小組內交流一下。

師:長方形的寬和圓的半徑相等,這裡的寬也可以用r表示。那麼,長方形的長又可以怎麼表示呢?(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長:C÷2=2πr÷2=πr)

(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引出圓的面積計算方法)

師:圓的面積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準確地說是它半徑平方的多少倍?

生:π倍。

師:有了這樣的一個公式,知道圓的什麼,就可以計算圓的面積了。

生:半徑。

5、做“練一練”

四、解決問題、拓展應用

1、師: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與圓面積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課件出示例9)

分析題意後學生獨立完成書本第105頁例9。

2、完成作業紙第4題

師:接著看,默讀題目,完成作業紙第3題。

五、全課小結、回顧反思

師:你們對於圓面積的疑問現在解開了嗎?又有了哪些新的收穫?

本學期教學反思15

一次玩遊戲,京杭動手拿了蓓蓓的玩具,蓓蓓執意不肯。京杭用力打了一下蓓蓓,手還沒縮回來,嘴裡已經很順溜地冒出一句“對不起”,說完依舊繼續和蓓蓓爭搶玩具。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告狀。我走了過去,蓓蓓像見了救星一樣哭訴著說:“他搶我的玩具,還打我。”京杭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說了‘對不起’了。”蓓蓓滿臉通紅,鼓著嘴出入意料地冒出一句讓人吃驚的話:“我打你一下,也給你說對不起。”順勢就要出手了。幸好我及時阻止,避免了一場戰爭”。蓓蓓的這個舉動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在孩子發生矛盾時一句“對不起”真能解決問題嗎?

從兩個孩子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把“對不起”這句話當成瞭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他們認為如果欺負了別的小朋友只要說了“對不起”,而另一個小朋友就一定會說“沒關係”,接下來就沒事了。在他們眼裡一句“對不起”幾乎是萬能的。所以,他們才理所當然地一邊做傷害別人的事,一邊“對不起”脫口而出。

出現這樣的情況,和我們處理幼兒矛盾時的方法有直接關係。我們普遍用的方法是: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就事論事,先批評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該道歉的道歉,該玩的繼續玩。我們只教會了幼兒說“對不起”,卻沒有教幼兒怎樣才能不用說“對不起”。我們這樣做不過是教會了孩子使用禮貌用語,而忽略了幫助孩子在交往中解決矛盾的能力。搶玩具事件中,京杭肯定知道搶玩具是不對的,但他還是搶了,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他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才會常說“對不起”。他們做事前從不想後果。

對於幾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不會明白“對不起”只是對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說句“對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經認識到了錯誤,並願意改正,但對對方造成的傷害仍然存在。我們應該做的是讓幼兒明白,說了“對不起”以後,事情不是結束了,接下來,該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我們可以把這種精神上的安慰轉化成幼兒能夠明白的具體行動上的安慰,讓幼兒看得見,摸得到,便於執行。如讓幼兒幫助對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淚等等。這樣,幼兒通過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不僅有機會釋放心中的愧疚,而且還可以讓他們漸漸學會在行動之前多想想行為的後果,這樣對孩子才更有教育意義,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律,從源頭上防止矛盾的發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