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42W

核心提示:上課前,觀摩了名師的這節課,對我感受頗深。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教學時切忌把自己和學生都捆綁在教科書上,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把教...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教學反思

上課前,觀摩了名師的這節課,對我感受頗深。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教學時切忌把自己和學生都捆綁在教科書上,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下面以《體積和體積單位》一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故事引入,引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烏鴉喝水》這一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匯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課。引入階段正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處理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這樣的設計,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內驅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活動開始就處於情意高昂的學習狀態。

接著用兩次倒水的實驗,讓學生觀察發現到石頭是確實是佔據空間的,而且佔據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體積的概念。

二、注重遷移,探究問題。

在引出體積單位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注重學生的知識遷移,先回憶面積單位先分後數的比較方法,再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得出必需將兩個長方體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方塊,引出了體積單位,突破難點。不過發現學生在數小正方體個數的時候有點困難,空間觀念不夠好。

 三、嘗試自學,理解問題

國小生對概念的掌握與他們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在教學體積單位時,採取嘗試自學課本,理解體積單位,培養學生空間觀念。①看書自學體積單位,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合作,②學生彙報學會的知識。③理解體積單位。

 四、聯絡實際,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但體積單位比較抽象,因此,我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例項,激發學生慾望,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學生真正是在親身經歷和體驗下認識體積單位,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表象,有助於以後計算和估算物體的體積。這一環節中學生說到了很多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約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體中讓學生依次進入,結果能容納8個學生左右,學習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教學效果良好,同時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數學就在身邊。這一教學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嘗試的興趣。

 五、個人反思

個人上課的語言不夠生動,關注學生的情感不夠,對學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適當的評價。這是節概念教學,語言必需精煉,嚴謹。我這方面還做得不夠,以後自己一定繼續在這方面加倍努力爭取進步。同時,上了這節課,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好幾何類概念課確實很有難度,要建立好學生的空間觀念,必需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列舉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斷準備一些形象的教具,倒如,沒有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觀教具,單憑學生想象根本上是很難建立三個體積單位的空間觀念的。在教學幾何類概念課過程中要多以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動,為學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