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9.17K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1

學生對三角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知,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先從發現生活中的三角形開始,並提問為什麼要在這些地方用到三角形?從而激發了學生探討三角形的興趣,然後放手讓學生動手實驗探討。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注意收集學生資源並互動昇華推進教學促進生成。在對三角形穩定性研究中讓學生先猜想為什麼要在那些地方用三角形,再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與四邊形的比較從而讓學生自己發現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特性。在課後練習中,通過對椅子腿的加固路邊的小樹固定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穩定性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並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然在課堂中也有很多地方自己覺得不足,值得反思。對三角形的高的認識應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認知後再抽象到三角形中來,這樣效果勢必會更好。在教學中生生互動做得也不到位。在互動昇華的過程中點撥回應還不夠有力。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2

“三角形的特性”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觀察圖片,聯絡生活中例項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這節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人人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思維相當活躍,在數學探究活動中學生不斷地有所發現。課後自己靜心的分析,感覺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是: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數學的學習來源於生活。情境圖選取的素材是生活中對三角形利用的例項,對兒童有很強的吸引力,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我在引入這節課時,簡短的幾句話,引入情境後,讓學生找數學資訊,在學生理解了題意後,則迫切想知道三角形的特性,並能很快融入到新知識的解決問題中,學習探究慾望被激發,併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2、留一片天地,保證探究活動的落實

實踐表明,學生都有表現和展現自己的慾望。因此,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心理,留給學生一片展現自我的天地。我們必須把探究時間讓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主動學習、主動探究。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我將做如下幾點改變:

1、課前預設有針對性的練習題

2、在學生自主驗證結論後,應該出示一些資料,讓學生再次觀察認識,強化學生剛剛形成的概念。

3、課後練習在設計中要有改變,多元化一些。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3

三角形在平面圖形中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徵是很重要的。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特性的認識和理解。上了這節課後讓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一、在活動中感知,培養實踐意識

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三角形特性得出的全過程。本節課讓學生了經歷了找三角形,畫三角形,說三角形,做三角形、拉三角形等活動。尤其是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讓學生分別做一個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然後親自動手拉一拉,親身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觀察埃及金字塔,找斜拉橋的高,自學探究理解高的含義,學會了畫三角形的高。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在數學活動中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注重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由於學生已經進行了自學,課堂上根據自學情況讓學生進行交流,企圖讓他們通過合作討論發現三角形的特徵、各部分的名稱和它獨特的穩定性,在教學三角形的含義時,我通過讓學生觀察動態演示圍成三角形的過程,並在練習中讓學生理解圍成的含義,最後在此基礎上自己來總結到底什麼樣的圖形才叫做三角形。這節課中,討論三角形的意義,拉四邊形和三角形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都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聯絡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課始,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三角形,從生活中找三角形,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許多幾何圖形構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種。接下來又找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應用環節,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動手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讓學生修理鬆動的椅子、判斷小兔和小猴誰圍得籬笆更牢固等,就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先學後教,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按照我校“問題導學”訓練強體”教學模式,讓學生先根據設問導讀自學,先學後教,這樣各層次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都會有自己的發現和收穫,在本節課探究三角形的高時,由於學生有了自學基礎和畫平行四邊形的經驗基礎,已經試著畫了高,又在小組裡交流了畫高的方法、步驟,在展示環節,又讓展示小組到黑板上畫高並說出自己是怎麼畫的。通過交流、展示,學生很順利地掌握了高的畫法,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自學課本,從中獲得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五、欣賞生活中的圖片,感受數學之美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新課快要結束時,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課件播放生活中三角形應用例子的圖片,通過欣賞圖片,使學生感受到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人類的智慧。同時使學生感受數學的美、生活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數學的博大精深。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4

首先感謝各級領導專家給我們一線教師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我是帶著向兩位前輩學習的態度來上這節課的。今天我也是借班上課。下面就我所上的這堂課說說我的教學反思。

我所執教的《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八冊第五單元的三角形特性P59-60的內容.學生通過以前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及其特性。為後面三角形面積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本課主要採用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來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自主推匯出定義,建立學習成就感,信心。

根據我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建立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出示安康夜景三橋圖與金字塔圖請學生欣賞,通過觀察找共同點(三角形)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絡,感受三角形來源於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精神,喚起學生已有知識儲備,激發學習興趣。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本環節是課堂中心環節,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

1、特點:(1)通過畫一個三角形,說一說、指一指,讓學生感受在玩中學,學中玩,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和交流,從中活躍課堂氣氛。

2、定義:(2)通過“火眼金睛辯一辯”的開展,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後(在學生不同說法互相補充,互相糾正,老師適時用反例引導糾錯),為自己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做好鋪墊。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自主學習的方式得到較好體現。讓學生在主動、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字母表示法的教學:通過讓學生觀察看展示的那麼多三角形不易區分,師生共同經歷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符號感。並以此為契機引出下一個環節比高矮。

4、高的教學

通過“比一比,兩個三角形”給三角形比高矮,生動形象引出三角形高的概念,激發學習探索慾望。培養學生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

(1):上臺找高共同小結定義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新舊知識的之間聯絡,學以致用,便於更好利用知識遷移學習新知。

(2):自主學習,驗成果,通過學生試畫,教師直觀演示。讓學生在交流、討論、認知衝突、自省中提升認識,體會高的依存關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定義和掌握高的畫法,有效突破三角形底邊上高的教學難點。

(五)、練習:加深鞏固畫高,探索直角、三角形的高。

(六)、找一找,拉一拉

通過讓學生兩次拉的親身體驗感受四邊形和三角形不同的特性,在操作實驗中加深對三角形特性的認識,又通過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七)、全課小結:幫助系統梳理知識,回憶強化所學。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本節課上課的效果還不錯,但是我讓學生試著找高完成後,學習畫高後沒有更正,這是一點不足之處,應該讓學生及時訂正。

一、是三角形有三條高,高不是唯一性的,兩個三角形在那裡比高矮這個情境設計有問題,如果設計成某動物住房子能住下嗎?的情境就會好一些,這是這節課的硬傷。以後在創設情境時,要注意知識的嚴謹性。

二、有的老師下來提出需要把特點和概念的教學進行顛倒一下,我覺得就學生的認知而言,他就是先去關注事物的特徵的,在逐步細化找出概念,有所分歧,我覺得值得探討一下。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

成功之處:

1.從認識角引入,讓學生通過角的變化引出三角形,利於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特別是角不是封閉圖形,而三角形是封閉圖形,從而得出“圍成”的含義,經過對比分析,學生非常容易的說出三角形的意義。

2.畫三角形的高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在學習此內容時,總會出現個別幾個學生不會畫高的現象。因此在教學本內容時,注意讓學生說出畫高的方法“兩重合,高虛線,標直角”。

不足之處:

1.個別學生理解畫法還是存在問題,經過板演發現學生不會用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重合底,不知道如何放置三角板,在本子上比劃來比劃去,感覺思維短路一般。

2.對於“圍成”的解釋沒有強化學生記憶,導致同步學習上的填空出現很多錯誤。

再教設計:

針對以上兩點不足之處加以改正,重點強化畫高時放置三角板的過程,並要求學生抄寫本節課的知識點。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6

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按照“從生活中來,又應用到生活中去”這個思路來教學的。

一開始就用課件出示生活中多個含有三角形的物體,如:紅領巾、桌球架、路標等,從這些生活中常見物體中引入三角形,激了學生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嘗試畫一個自己喜歡的三角形,並互相說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有幾個頂點、幾個角、幾條邊,再集體交流。再根據這些特點,判斷課件出示的幾個圖形,讓學生明白三角形一定是三條線段圍起來的圖形,然後課件出示三條線段,問學生怎麼變成一個三角形,學生自然想到將三條線段移動一點就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動態演示了三角形的形成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學生自然地想到三角形的含義,即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的三角形,就會想到如何區分的問題,一個三角形有邊、角、頂點。為了方便,一般用英文字母表示,如三角形ABc,每條邊,每個角,每個頂點就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出來了,同時說出每個角的對邊是什麼,每條邊對應的角是什麼,培養了學生用符號表示的思想。

接著課件出示一些生活中運用三角形的物體,如:單車、電線杆上的支架等。這時不急著下結論,而是運用學具,每個學生拼一個四邊形拉一拉,再拼一個三角形,也拉一拉,讓學生親身體檢到三角形是不容易拉動的,也就是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學生一下子就理解了這個特性的含義,知道了生活中為什麼要運用三角形的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後,馬上出示一把搖搖晃晃的椅子和木條,問學生怎麼辦,學生自然想到用木條釘到椅子的腳上,並構成三角形,這樣更加穩固。這就把所學的知識馬上運用到了生活中。

接著課件出示兩個含有三角形結構,但高低又不同的房子,問哪裡是松鼠的家?哪裡是長頸鹿的家?學生馬上會想到房子高的是長頸鹿的家,矮的是松鼠的家,也就是三角形高的是長頸鹿的家,三角形矮的是松鼠的家。從這個生活例項中引出三角形的高。馬上就出示三種表示房子的高即表示三角形的高,要求學生分小組交流,看哪一種能正確反映三角形的高,討論後,不急著下結論,而是叫一名學生上臺,老師用各種不正確的方法量這個學生的身高,學生看了後自然想到這是不對的量法,那怎樣量呢?叫一名學生上來量。從這個生活例項中,學生想到量身高必須是從頭頂量到腳底,這時馬上引導學生想到量三角形的高,必須也從最高點即頂點量到最低點即這個頂點的對邊,而且必須是垂直於底邊的一條線段,這樣學生就理解了三角形的高的真正含義。既然三角形有高,那又什麼是三角形的高呢?這時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要求學生開啟書自學,然後全班交流,一字一句地讀、理解,從高的含義中引導學生想到,三角形有三條高,每條高都是一條垂直的線段。

理解了高的含義,肯定就會想到如何畫高呢?首先讓學生嘗試畫高,在課前準備的銳角三角形內畫一條指定底邊上的高,畫好後互相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動手的能力探究能力。將部分學生畫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講評,最後總結出畫三角形高的基本方法。

掌握了畫高的方法後,再練習畫高,畫好後又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的畫法。同時展示幾個學生的作品,大家一起講評,並糾正錯誤的畫法,接著出示幾種畫高時,放三角板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哪種才是正確的放法,加深學生對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這節課內容多,知識量大,新的數學述語多,但學生參與面大,人人動了手,都親身體驗了畫高的方法。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從生活中來,又回到了生活中去,做到學數學,又用數學,充分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特點,學生快快樂樂地,情緒激昂的不由自主地參與其中,效果明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