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夥伴》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93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夥伴》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好夥伴》教學反思

《好夥伴》教學反思1

《好夥伴》是國小三年一期語文中的一篇閱讀課文,它屬第八課。全文主要由救烏鴉,想獵狗和救獵狗三大部分組成。從教材的佈局來看是合情合理的;從材料的安排來說完全可以講是水到渠成。

眾所周知,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除了冷血的鱷魚外),感情是完全可以培養的。你看那馬哈多和獵狗及烏鴉的感情是多麼的融洽,不然,馬哈多怎會為獵狗的消失那麼擔心——直弄得吃不香,睡不著,並像得了一場大病!特別是烏鴉默默地為獵狗送食物一事是多麼的感人至深。最後的相聚,也難怪馬哈多會老淚縱橫!

文中的語言是貼切自然的,只是馬哈多發現烏鴉叼肉,想弄明白其中的緣由這裡與下一段尚欠連貫,若能加上“於是”二字就顯得更為流暢自然了!

《好夥伴》教學反思2

前幾日在學校講了一節課《三個好夥伴》,經過幾日的思考,特別是觀看了晉華國小趙麗講的同一課,韓校長也給我專門分析了這課,明白了不少。

一、激情匯入一定要體現“激趣”,如果不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習興趣,匯入的效果會打折扣,帶有神祕感的開頭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開頭很重要,需多花心思。

二、因為是低段課,我把重點知識的觀察和小實驗放在後面顯然不如前面好,兒童注意力的集中時間短,就要抓住最有效的時間講解重點知識。

三、學生對樹已經很熟悉,沒必要再花時間專門講,可以在觀察範畫時穿插滲透。對紅黃藍色彩的感受可放在第二課時講

四、先嚐試發現問題後師生共同解決有助於學生主動的學習探究,作業效果好。

五、評價作品要針對本課的重點,而不要只說好不好,避免評價空洞、單一。拓展延伸可提到“團結協作”的精神,滲透德育教育。

六、我向來對評價的環節很犯難,實際上學生很喜歡老師評價,我可能平時疏於對學生的讚揚,如果真能做到每天都發自內心的鼓勵表揚學生,和學生的配合也許會好得多,關鍵是學生也開心了,說不定就更喜歡美術課了!

《好夥伴》教學反思3

好夥伴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寫護林員馬哈多救了一隻烏鴉,烏鴉成了馬哈多和獵狗的朋友,他們有好相處。有一次,獵狗掉進了枯井裡,烏鴉怕它餓死,就一次一次地給獵狗送食物。這篇課文是培養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保護動物、與動物友好相處的意識。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是以學生自學為主,重在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在教學時,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給課文標段序,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引導學生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問題:1、馬哈多是怎樣發現烏鴉給獵狗送食物的。2、當馬哈多找到獵狗後,為什麼“激動地流下了眼淚”?然後,對課文進行適當延伸引導孩子們思索:馬哈多流淚後,接下來又發生了什麼事?再講一講自己是怎麼與動物相處的故事。最後,擴充套件努爾哈赤和他的愛犬的故事,讓孩子多瞭解歷史。拓展孩子的思維,啟發孩子們更加愛護動物,與它們友好相處。

在備課過程中,我體會到作為一篇略讀課文,應該充分讓學生了解一些課本上了解不到的知識,所以在體會課文後,我用了大量時間讓孩子去說,說他們與動物之間的友誼,說他們的動物“好夥伴”。最後,我也說了一個努爾哈赤和他的愛犬的故事。充分擴充孩子的知識量。

在上課過程中,對課文的理解體會還不夠透徹,字詞等基礎知識點孩子掌握的不夠牢固,雖然孩子認為課堂很有趣,他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故事,但應該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以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

學生學知識,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死知識,應該給孩子一個擴充套件的平臺,讓孩子愛上學習。

《好夥伴》教學反思4

《小夥伴》這篇課文以春遊為題材,寫了春遊時瑪莎丟了揹包以後,幾個小夥伴對待這件事情的不同態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兒童的視角觀察兒童的生活,揭示了兒童的豐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級學生大多喜歡讀。根據本文的特點,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已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發現問題,掌握規律,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架設了文字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

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從情境匯入到初讀課文,到質疑問難、拓展活動,每個環節都儘可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藉助多媒體畫面、運用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教學中注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字。如,在“字詞教學”中,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想帶讀哪個就讀哪個”,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讓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等等。正因為關注了每個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好奇的問題,自信地讀和說,盡情地去體驗,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慾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

二、以“讀”為主線,落實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

朗讀是本課的重點,朗讀永遠是課堂不變的主旋律。教學活動中,我將讀貫穿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 ——讀懂課文——會讀課文”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涵著的情感及道理。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邊讀邊看圖,分角色讀,指名讀,集體讀,四人小組合作讀,師生共同讀等。並在讀後評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這樣的讀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朗讀中,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時,不應該要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語氣,語調和情感處理的方式。

《好夥伴》教學反思5

《三個好夥伴》是國小美術教材第四冊第5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一是認識三原色,瞭解三原色重要作用;二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對色彩敏銳的感受力和運用色彩大膽表現的能力;三是充分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是認識三原色,瞭解三原色重要作用。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對色彩敏銳的感受力和運用色彩大膽表現的能力。平時我在教授這一課時十分注重知識點的傳授,認為三原色是美術教學中的原則知識,不能讓學生隨意混淆概念,所以,學生學習起來一般感覺比較枯燥。為此,我改變了策略,為了避免在色彩知識概念上糾纏,根據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了增強情趣性的處理,即將紅黃藍三原色處理成“紅紅”、“黃黃”、“藍藍”三個可愛的卡通形象,並用琅琅上口的兒歌將本課學習的內容編入其中,通過學習兒歌,認識卡通形象、吹畫等一系列直觀、有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去發現、去感知、去總結規律,形成認識,也使他們更進一步體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 上課一開始,我就用課件展示三個好夥伴——紅紅、藍藍、黃黃的卡通形象:嗨,小朋友們,大家好!您認識我們嗎?我是紅紅;我是藍藍;我是黃黃。我們就生活在你們的周圍環境中,是三個好夥伴。今天,讓我們一起先來玩玩捉迷藏的遊戲,看看您能不能在花園中找到我們?(課件出示“花園”,學生點選畫面,畫中跳出相應的色彩名稱,鼓掌表揚學生)。我們還存在於周圍事物中,如鬧鐘、彩色磁塊等等,學生上臺點選相應的色彩,完成連線遊戲的練習,進一步鞏固

對三原色——紅、藍、黃三色的認識。小朋友們,你們還能說出你周圍環境的其他紅色、黃色、藍色的東西嗎?學生可七嘴八舌的說出各種事物。

剛才,同學們看到了我們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身影,知道了我們三個好夥伴是組成色彩大家庭的得力干將,是我們把世界裝扮得美麗漂亮、五彩繽紛的。今天,我想告訴您一個祕密——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三原色”,我們是其他顏色調不出來的。不信,那您就用其他顏色調調看,不過不能現在試,這節課我們還要玩其他的遊戲,我們在課後試試,好嗎?

課件展示:嗨,小朋友們,我們又見面了。剛才我們一起了解了大千世界中的色彩,您對我們有什麼感受呢?您能告訴我們嗎?例如:我“紅紅”象太陽一樣,火熱火熱的,照得我們渾身暖洋洋的。您還有什麼感受嗎?大家一起說說吧!(討論、互相交流自己對三原色的色彩感受,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說出各自的感受)剛才我們認識了三原色,知道了三原色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用三原色來繪製美術作品。我們先看看課件展示的範畫。(展示課件) 提問小朋友:“這幅畫是怎樣繪製出來的?”(展示學生吹畫的圖片)師肯定小朋友的回答,表揚他們,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這一特殊技法的興趣。剛才我們看到了吹出來的樹,漂不漂亮?您想不想也吹出一幅那麼漂亮的樹呢?(學生回答)要吹出那麼漂亮的樹,我們必須要了解樹的各種各樣的形態,當我們吹繪的時候應多動腦就能吹繪出千姿百態的樹了。下面讓我們先欣賞一下各種各樣的樹的形態。

我看小朋友們已經很著急了,都想快點玩玩吹畫的作業,好!我們一起先來了解吹畫活動的過程。步驟如下

1. 學生試著用紅黃藍三色吹出樹的形象。

2. 試吹後讓學生提出自己在吹畫時所遇到的問題,師讓同學們互相交流。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藉此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老師示範吹畫的方法,重點解決色彩的濃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氣的方向、力度等問題,達到指導的作用。學生繼續完成作業。教師巡視輔導,強調作業中應多動腦筋,吹繪出千姿百態的樹的形象,並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三原色在自然融合中所產生的色彩變化,瞭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4. 在評價作業環節中,學生自評、互評,並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察發現。

我在教學中用卡通形象匯入新課,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交流感受,讓課題充盈著活潑可愛的氣氛,孩子們在實踐中增長了知識,避免了純粹意義上的紅、黃、藍三種知識機械傳授,我感覺孩子們學習的很輕鬆很愉悅,完全是學生本能情緒的宣洩和自由自在的表現。

《好夥伴》教學反思6

三原色通常是指顏料或染料中的品紅、檸檬黃、湖藍三種顏色,是最基本的顏色。三個好夥伴這三種顏色是其他顏色調不出來的,而用它們卻能互相調配出許多顏色。

本課三個好夥伴教學內容包含對三原色的認識,對三原色作用的瞭解以及三原色的運用,三個好夥伴學科性較強。為了避免在色彩知識概念上糾纏,教材根據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了增強情意性的處理,即將三原色處理成“紅紅”、“黃黃”、“藍藍”三個可愛的卡通形象,並用琅琅上口的兒歌將本課學習的內容編入其中。通過學習兒歌、認識卡通形象、吹畫等一系列直觀、有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去發現、去感知、去總結規律,形成認識,也使他們更進一步體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

本課由“紅紅”、“黃黃”、“藍藍”三個小夥伴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認識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三原色,並互相交流自己對三原色的色彩感受,再通過有趣的吹畫活動去觀察三原色互相融合後的色彩變化,直觀地瞭解到三原色能調配出其他許許多多的顏色,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兒歌中“組成色彩大家族”這句話的含義。最後通過即興創作,強化體驗與感受。

吹畫是一種具有濃厚趣味性、偶然性和遊戲性的美術活動,它所表現的形象自然、生動、奇妙,讓人感到韻味無窮。這種不用筆而能表現出奇妙效果的畫,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進有意觀察和分析能力的發展。吹畫是把含色量較足而濃度適中的彩色水滴於紙上,然後用嘴或通過小管子吹氣,驅使色彩水在流動中產生各種不同形態的痕跡。當一種彩色水與另一種彩色水互相混合時,它們相互滲透,混合變化為新的顏色。本活動就是利用這一特點,讓學生了解到三原色能調配出其他許多顏色的概念。

《好夥伴》教學反思7

《好夥伴》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寫護林員馬哈多救了一隻烏鴉,烏鴉成了馬哈多和獵狗的朋友,它們友好相處。有一次,獵狗掉進了枯井裡,烏鴉怕它餓死,就一次一次地給獵狗送食物。這篇課文在要求我們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保護動物、與動物友好相處的意識。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是以學生自學為主,重在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索。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給課文標段序,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然後,引導學生重點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馬哈多是怎樣發現烏鴉給獵狗送食物的。2.當馬哈多找到獵狗後,為什麼“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最後,對課文進行了適當延伸,引導孩子們思索:馬哈多流淚後,接下來又發生了 什麼事情?再講一講自己怎樣與動物友好相處的故事。拓展孩子們的思維,啟發孩子們更加愛護動物,與它們友好相處。

《好夥伴》教學反思8

在“三個好夥伴”這節課的執教中,我以介紹小夥伴的方式讓三原色進入學生的視線,評小夥伴的可愛形象吸引學生,利用小夥伴的神祕本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步步深入的讓學生自己主動想學,使學習知識本身變得有趣味,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體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

在作業的設計上,我用了吹彩色樹這種孩子們覺得很新奇的作業方式,並在這樣一個充滿樂趣的作業過程中,讓學生去觀察色彩的變化,使其經過觀察自己解決重點突破難點,加上老師恰當的引導,使本課的重難點輕鬆解決。也許孩子們在這節課中並沒有覺得他要有意識的去學什麼,就已經掌握了色彩的相關知識,我相信這節課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執教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比如展示總結環節的安排如果能用直觀演示法,效果會更好。

《好夥伴》教學反思9

上這節課時,我帶到班級裡的塑料瓶以及紅、黃、藍水粉顏料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的目光都聚集在顏料上,充滿了好奇。

給學生介紹了紅、黃、藍有很多種,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分別是大紅、檸檬黃、湖藍三種顏料名稱之後,我告訴他們來做一個小實驗,認識三原色。隨後,分別將紅+黃、黃+藍、藍+紅兩兩相混合,並讓他們來猜會變成什麼顏色。在實驗中,還告訴學生們,混合後的顏色會偏向量多的原色。實驗結束後,三個塑料瓶裡變成了橙、綠、紫三種顏色,而這便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另一個知識點--三間色。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三原色可以調出其他任意一種顏色,二其他顏色卻調不出紅、黃、藍三原色。

接著便是作業時間,要求只用到紅、黃、藍三原色來完成一幅作品。根據學生以往的作業情況,這學期我要求學生全部買來大美術本,鍛鍊他們畫大畫。因為有不少學生不敢畫,畫面特別小,顯得畫面空洞,沒內容,今天就只畫一個單獨的物體就行,但要畫大一些。

有了那個小實驗的製作,學生的塗色便顯得小心翼翼的了,相鄰的兩個部分顏色要區分開。

總體而言,小實驗的加入使課堂更加有意義,以後要多多使用。

《好夥伴》教學反思10

《好夥伴》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護林員馬哈多和他的獵狗救了一隻烏鴉,烏鴉成了馬哈多和獵狗的朋友,他們友好相處。有一次,獵狗掉進了枯井裡,烏鴉怕它餓死,就一次一次地給獵狗送食物,體現了夥伴之間真摯感情的自然流露。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根據課題質疑。如文中的“好夥伴”指的是誰?為什麼說他們是好夥伴,等等。接著,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讀課文,看看讀了課文後自己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不明白,再提出來討論交流。然後在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想一想:馬哈多看著他的兩個好夥伴,為什麼激動得流下了眼淚?把最受感動的語句多讀幾遍,然後跟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完了課文,我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獵狗是怎樣從枯井裡被救上來的,他們之間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從而拓寬學生的思路,豐富其想象力。最後,我還讓學生講一講自己親身經歷的與動物之間友好相處的故事,或看到的、聽到的人與動物之間友好相處的故事,從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熱愛動物的思想感情。

《好夥伴》教學反思11

我進行了二年級《三個好夥伴》的課堂教學,下面是本課的教學反思:

本課是色彩課,因此課前充分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前我佈置了學生準備顏料、畫筆、調色盤、水罐等,除此之外,我還讓學生準備了抹布,以備最後做好教室的衛生工作。

在進行三原色、三間色的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能瞭解間色的產生,我準備了三個透明的塑料瓶,我先進行了橙色的色彩變化演示,先用筆蘸了一些紅色放進了水裡,然後又取了相同量的黃色放進了紅色的瓶子裡,學生親眼看到了瓶子裡的水經過攪拌後變成了橙色,發出了“哇”驚歎聲,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親身感受間色的產生,下面的兩個試驗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色彩的試驗,並要求學生把最後“紅+藍、黃+藍”試驗的結果告訴大家,通過試驗,有的同學發現“黃+藍”調配的顏色有的是藍綠,有的是黃綠,也有的是綠;有的同學發現顏色“紅+藍”調配的顏色有的是藍紫,有的是紫色,也有的是灰色。

通過學生的親手實驗,我幫學生分析了為什麼他們的調色不是綠或紫色,因為他們放入的顏色的量不一樣多,或者在兩色調配時筆沒洗乾淨,帶了其它的顏色,所以產生了其它的顏色,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色彩的變化這麼神奇,這麼豐富,在饒有興趣的情緒中學生認真完成他們三原色、三間色的作業,相信學生的收穫一定是很大的。我也明白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一定要讓他們親自參與,自己動手,這樣所學的知識才是他們自己的,也是終生難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