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1.57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通用5篇)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是一首歌詞,所以通過學唱這首歌,實現語文課和音樂課的整合,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了。我該如何在這短短的一節課,讓同學們感受到那一段歷史,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作為二年級的學生要想真正理解這些語言內涵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我在教學時採用唱歌的形式作為突破口。如果直接問學生,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是很難說清楚的。根據這種情況,我首先給學生講了王二小這個真實的故事,學生就對王二小有了初步的瞭解。

然後學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在學唱的過程中加強了背誦,而且最終目的也落在學語文上,既激發了興趣,又提高了語文教學實效。因為一首好的優秀的歌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能鼓勵學生積極進取,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2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歌曲的歌詞,對於文章的內容學生容易理解,但是由現在的學生離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較為久遠,課上通過圖片,錄音、錄相把學生帶到了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理解時代背景,學生對那個年代也有了一種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這時,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綜合運用識字方法,來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有了“五分鐘”時間的限制,學生在學習時就能更投入,更專注,效率更高。觀察插圖,學習生字。

運用插圖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既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又理解了詞語,還圖文結合,相當於讀了課文一樣。

在走近課文的過程中,我用一個大問題“課文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合作,學生通過朗讀,讀出了心中感情,通過交流,走進了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達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學效果。

課堂中,掃除字詞障礙之後,邊想象邊朗讀全文。學生讀到悲傷處,眼圈都紅了,這時整個教室安靜極了,同學們都沉浸在低沉、哀婉、痛惜的氛圍中。學生進入了課文的情境,激發了學生情感,學生情感再此達到高潮,達到心與課本的.交融。

再讀課文,瞭解內容。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王二小的英雄事蹟、人物特點老師沒做任何介紹,只是讓學生多讀課文,從課文中去感受,去了解。這一環節,學生非常活躍,學得很主動,很愉快,學生把自己通過閱讀所獲得的個性化感受在同學面前充分地表達,通過交流、合作,大家對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機智勇敢有了全面的瞭解。

教學在此過程的引領中,把主動學習給了學生,輕鬆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3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敘事詩,同時也是一首歌詞。歌詞頌揚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為了掩護八路軍後方機關和數千老鄉,把敵人領進埋伏圈,自己英勇犧牲的壯舉。

由於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要使學生真切感知、深入領悟王二小機智勇敢地跟敵人作鬥爭的精神,必須通過聽唱、觀察、朗讀、想象等手段,把學生帶進一個悲壯的感情世界,在多種感官的活動過程中,瞭解二小的事蹟,感知英雄的品質,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創設情境,體會情感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故事學生並不陌生,但課文的描寫比較簡單,如果只是停留在語言文字的描述上,學生的體會就不會很深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先播放歌曲,很好地創設情境。在此前提下指名朗讀第一節,而後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放牛的王二小哪兒去了?”組織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學生如能從字裡行間感悟到“牛兒還在”、英雄已逝的悲壯結局,就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和創造。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從來就離不開學習語言文字所產生的頓悟。

二、尊重個性、以演助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演中悟。如以四人小組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老師並沒有多加評論,而是讓學生自己用朗讀和表演來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內化語言文字。

三、詞句訓練,重視積累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是比較多的,對字詞的鞏固、積累是相當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有效地進行字詞訓練,這就能減少課外機械地識記,抄寫,提高識字的效率。所以,在課的一開始就出示了課文中的一些難讀的字詞,先指導學生讀正確,再讀好,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形式多樣的詞句訓練,能幫助學生合理遷移,提高說話、習作能力。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4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蘇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為了革命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故事。課文言語質樸,卻感人至深。但是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現在的孩子和當時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讓現在的孩子體會戰火紛飛的年代並不是那麼容易。

一、先唱後教,激發情感

本課的故事由於發生在久遠的抗日戰爭年代,內容與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遠,為了讓學生能較快走進文字,拉近與文中主人公的距離,我在教本課之前,先教學生學唱《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學生會唱了,自然也就記住了歌詞。對二小的英雄事蹟也就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感興趣了,他們才能願學、樂學。

二、邊演邊悟,想象感悟

低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於是我在讀後就讓學生進行表演。緊扣日本鬼子的“凶”和王二小的“順”,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朗讀興趣,促進朗讀能力。力求把凶狠的敵人演得活靈活現,從而體會並讀出敵人凶狠的語氣,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和內心世界,。這樣,不但開闊了學生的想象空間,而且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三、鼓勵質疑,重在育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在教學中就有學生問:“為什麼鬼子會迷了路?”還有的問:“王二小是個孩子,怎麼能知道八路軍的埋伏圈在哪?”更有的學生問:“鬼子為什麼不用槍打王二小,而要用刺刀挑呢?”面對學生的認真勁,我沒有包辦,也沒有將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而是加以鼓勵,讓他們去找資料。開展王二小故事會。學生通過互動明白了課文是把英雄的事蹟濃縮後編成歌詞演唱。其實,王二小是為了掩護後方機關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讓鬼子們發現自己,並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後,把鬼子引向了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鬼子後來發現上了當。二小想趁敵人驚魂未定的時候向灌木林跑去,這時,鬼子軍官朝他舉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塊巨石上。

學生在說二小故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理解了關鍵詞,還體會到戰士們對敵人的滿腔仇恨之情,並能通過朗讀表達這份情感。“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啟發學生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勇敢、大無畏精神,為了祖國的和平、發展和繁榮昌盛,爭做一個優秀的中國少年,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但也有不少遺憾之處,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雖然老師是情緒高昂,但是學生沒有切身體驗,很難深入理解當時的情景,學生共嗚不夠。今後還應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之中。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5

本課是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講述了王二小為了挽救解放區後方機關和幾千個老鄉的生命,機智地把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自己卻英勇犧牲的故事。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英雄”這個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樹立學生學英雄、愛英雄、做英雄的意識。在本節課的重點是1、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之為是“英雄”2、瞭解二小再給敵人帶路時心裡可能會想些什麼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5、6小節,感受王二小的英雄品質。

圍繞這三個重點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教學。在匯入這個環節中,字詞的複習和檢查時間過長,應該直接開火車讀,不用學生再領讀。複述課文這個環節,學生表現的不是很積極,可能是因為剛剛接觸,不會說,不敢說,在經後的教學中要多加指導和練習。可能受學生的影響,在教學第4小節的時候,我有點緊張,節奏有點亂,自己感覺不是很好,過度不夠自然,太生硬。在教學第5小節時,學生表現比較活躍,有語氣的朗讀讀的很好,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變多了,回答的質量也比較高,能夠運用平時積累的詞語幫助自己表達一些想法。

最後和學生一起觀看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小動畫,伴著音樂和配音,學生看的很投入,這個環節是我最滿意的一個環節,使學生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個昇華,個別學生還感動的留下了眼淚,緊接著讓學生再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就說的比之前要深刻一些。總的來說,我認為這節課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反思,雖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我會吸取經驗,在經後的教學中更加認真、努力的上好每一節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