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才華庫 2.88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鐘錶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5篇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在“認識鐘錶”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裡,已經有了一些鐘錶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錶”帶給了經驗基礎。

為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透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後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搞笑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僅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用心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構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持續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帶給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透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鍾,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後向全班同學彙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4、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安排了“說說你或你的家人喜歡的電視節目幾時開播”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學過於拖拉,耽誤了不少時間,導致後面的練習沒有全部完成,今後在這方面要注意。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2

《認識鐘錶》是青島版國小數學第二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幅學生放學回家後通過電話向老師彙報回家時間的生活情境圖引出掛鐘,通過對掛鐘上不同時刻的直觀認識,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正確讀寫整時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成合理安排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我們一年級組的三位老師在形成共案的同時,根據本班學生特點又各有特色地進行教學。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1、創設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呢?於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錶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鐘面,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絡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3、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錶後,學生髮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於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還通過課件演示了分針的轉動是怎樣引起時針的轉動的。學生好初步瞭解了時針一天要轉兩圈,以便能區分鐘面上的時間可以幹什麼事情。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麼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於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3

《認識鐘錶》是新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資料,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認整時和半時。

課前,我安排孩子們準備了“鐘點學習器”。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孩子們猜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必須要珍惜。(謎底:鐘錶)然後出示了鐘錶店裡的各種樣式的鐘表,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之後,我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鐘面,認識時針、分針,並加以區分,讓孩子們指出自己“鐘點學習器”上的時針、分針。緊之後,透過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點認識“整時”、“半時”。

在認識整時時,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動中與整時相關的主題圖,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試認鐘錶,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畫面資料。

2、集中展示“整時”的4個鐘面,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它們的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

3、讓孩子們在“鐘點學習器”上撥一撥整時時刻。隨後的半時教學和整時教學步驟基本相同。在認識了整時、半時之後,我又出示了電子錶計時,讓孩子們瞭解電子錶計時方法,學會正確用電子錶計時方法表示整時、半時。最後,我安排了一組“認一認”的練習,要求學生會認,並能用電子錶計時方法計時。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已有的生活經驗,自然遷移新知。注重孩子們的動手潛力的培養,透過“我說你撥”,“我撥你認”,“師撥生認”,“生生互撥互認”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用心參與到活動之中來。在孩子們認時刻的時候,還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認的,要求學生完整表述,體現思維的層次性。

整節課下來,大部分孩子都會認、撥整時時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認“半時”時還有問題,比如:5時半,有的孩子容易認成6時半。仔細思考後,我發現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對於鐘錶上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軌跡不清楚,不能準確決定是過了幾時,沒到幾時,所以才會出現上述問題。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我迅速針對“半時”學習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

1、進一步認識鐘面。

2、出示活動鐘錶(時針、分針能夠轉動的),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軌跡,即:1→2→3→4→……→12→1→2→……。經過這樣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在認半時時有了很大的進步。

3、認、撥幾個特殊易混的時刻,如:12時、12時半、6時、6時半,讓學生進一步區分整時和半時的不同。

4、讓學生回家試著在真實的小鬧鐘上撥整時和半時,進一步感受時針、分針的運動軌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潛力。

課後,我還有這樣的一個思考:

如果課堂上的學具不用“鐘點學習器“,而改用真正的鐘表(小鬧鐘),效果會怎樣?當孩子們在小鬧鐘上撥一撥時,是不是就自然地觀察到了時針、分針的運動軌跡,更利於半時的認識?

但同時我又有以下困惑:

1、真實的鐘,時針、分針運動時有滴答滴答的聲音,是否會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

2、孩子們本來動手潛力就差,在鐘上撥整時、半時是否更難?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4

時間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動手操作、在遊戲活動中熟練掌握認鐘錶的方法。 本節課的複習目標是:(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3)使學生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通過這節的教學,我想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為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猜謎語,接著通過梳理知識,撥一撥,看一看,說一說,分步實現教學目標。 (4)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利用課件,設計情景劇:小豬的鐘錶店開張,幫小動物修鐘錶,以及看電影,欣賞歌曲等多種教學手段,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錶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不足之處:

1、教師語言不夠精練。在進行撥一撥的這一環節時,在課前我認為學生會進行得很順利,可是在複習過程中提問,發現孩子撥的是正確的,但是不會說,我為了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說的過多,老師解釋也比較多,所以浪費了時間。作為教師,教學語言要講究藝術性,尤其是數學課堂上更要嚴謹、標準、規範,這方面我做的不夠。顯得在課堂上語言羅嗦、重複、不精練。

2、學生學習習慣需加強培養。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有的學生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旗幟下,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5

鐘錶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鐘面,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也並不陌生。

設計課時,在研究了教材後,我希望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表現”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數學問題,並在動手實踐之時掌握鐘面特徵和整點的標準,使原有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伴隨著這種求知的過程,使學生在獨立思考時,學會廣汲博納,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學會合作。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積極表現的機會,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後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最後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另外,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絡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絡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激發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最後,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向學生介紹分針、時針運動的方向時,沒有向學生說明這就是順時針方向。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6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的學習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

1、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會認、讀、寫整時。

2、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鐘。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建立時間觀念。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學難點是特殊時刻的認識。

本節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多媒體課件是幫助老師達成教學目標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徑,教師不應該完完全全被課件所牽引。對於一個遊刃有餘的專家型的教師來說,課件應該是為他所用,而不是教師的整堂課的思維圍繞著課件走。面對課堂上新生成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機動,巧用教育機智。

2、教學重點要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整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有什麼特點”的基礎上,多次在練習訓練中讓學生說出自己判斷的理由:“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在反覆說、反覆觀察和討論的過程中,強化本節課的重點,並使學生的思路越來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課堂生成,使學生的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跳板。在學生親自動手撥鐘錶的遊戲環節,有一個學生在撥6時整的時候,錯誤地把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弄反了,他撥的是“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6”,而作為教師,我沒有立即發現。通過這節課,我也反思自己:課堂上,要多問幾個“你是怎麼做到的?”“你能給大家講一講你的想法嗎?”“誰有不同的想法?”其實,這是個很好的課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沒有及時發現,並充分利用。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能夠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遠更廣闊!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7

《認識鐘錶》一課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我把這課作為家長開放日的公開課。但是由於準備的不是很充分,對教案沒有熟透,加上略有緊張,導致這節課完成的非常不好。

一、情景引入。

我以幫助懶羊羊按時起床,送它一個小鬧鐘引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鐘。這一部分完成的還可以。

二、認識鐘錶。

(一)認識鐘面:讓學生充分觀察鐘面,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如果多媒體課件能夠按照學生髮言的順序依次呈現,效果會更好。在認識分針和時針時,可以適當板書,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認識整時:給學生三個鐘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讓學生髮現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就是整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請小朋友同桌合作,一個小朋友撥鍾,一個小朋友讀出時間,加深對整時的印象。這一部分,我認為自己對整時的概念還不夠強調。在撥鍾之前,可以自己先示範撥鍾,再讓學生撥一撥,而我卻採用了十分簡單的多媒體方式。

(三)整時的寫法:介紹2種整時的寫法。雖然寫法簡單,但從學生課後的作業完成情況來看,他們掌握的不是很好,這與我上課時沒有強調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電子表示法,那兩點如何寫好,如果我稍微強調下,學生可能寫得更美觀些。

三、綜合應用。

1、小明的一天;

2、兩個特殊的時間:12時和6時;

3、大約8時;

4、鐘錶的演變。這一部分,我講的還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題只是點到,沒有深入。可能導致學生對鐘錶的認識和印象不夠深刻。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進。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8

這是我踏入教師隊伍以來的第一次公開課,心裡難免有些緊張。雖然平時校長、行政、指導老師經常會來聽課,被聽課也從手足無措到“見怪不怪”了。但是公開課畢竟和被聽課不一樣,這真真正正的讓我瞭解了一節公開課從頭到尾是一個怎麼樣的流程。

先說備課:從開始備課到最終確定自己的教案初稿,一共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在這兩個禮拜中,我不斷地專研教材,認真的研讀網上有關的《認識鐘錶》的資料,不斷地思索自己應該怎麼去設計這節課的流程。終於在兩星期後,初稿終於出來了。這真正的讓我體會到備課的不易。

教具準備:根據自己的初稿,開始準備這節課所需要的教具。紙張,練習,課件,實物鍾,鐘錶的圖片等等,也花去了我不少的時間。尤其是課件的製作,一遍一遍的反覆修改著自己的課件。

可以說基本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但是這也是我做的最不足的地方,沒有及時的找自己的指導老師點評自己的教案,這是我犯的最大的失誤,今後在這個方面自己也應該好好的反省與改正。

經過備課後,經歷了兩次試上這節課。試上的時候,備課組的大部分老師都來聽我的這節課。雖然自己上下來還是挺順的,但是課後我去找各個老師評課,他們都給我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寶貴意見。根據這些寶貴的意見,我又一次認真的修改著自己的教案與課件,雖然大體上思路沒變,但也修改了許多的小細節。

終於到了這節公開課課,可能是自己太過重視這節課,也給了學生太高的壓力,這天的這節課,原本活力四射的孩子們到了陌生的環境視乎一個個都顯得相當的木那,包括那些平時機靈的孩子都失去了他們平時機靈可愛的天性,這一時間也讓我慌亂失措。經過一節課的戰鬥自己也是相當的疲勞,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備的這節課到了最後盡然還是失敗了。經過了這節課,我也找了指導老師和幾位教師評了我這節課,進過他們的點評,自己的總結反思,我悟出了以下的幾點:

1、無論是上什麼課,都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也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畢竟他們還是孩子,給他們過多的壓力,只會適得其反。要讓自己隨時都不緊張,有最好的狀態也不太可能,但是即使是有緊張的心態,也不要顯現出來,否者孩子們也會跟著你不自然。

2、上課自己的激情:我找了好多老師評課,他們都說我上課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抑揚頓挫,整堂課下來也比較平緩,沒有高潮的地方。激情、激勵、激發,我的指導老師對我提出的建議常常環繞在我的耳邊。我也慢慢領悟到,要上一節好課,也要像一部電影一樣,有鋪墊,有過程,有高潮,有結尾,而且還需要有好的導演和劇本,這都是老師應該完成的分內工作。

3、課堂問題的提出:這節課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失誤就是有一個地方沒能引好,反而被學生越帶越歪,是這節課的一大敗筆。在一個問題上一直的繞,這就是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沒能做到。今後的備課中,提問的問題應該直接明瞭,不應含糊不清。

4、課堂的教學常規:這是年輕教師上課出錯最平凡的地方,也是自己沒做到的不好的方面,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這個方面應該更加的努力加強。

經過了這一節課,希望自己今後會有更大的進步。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9

鐘錶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大街小巷都有,家裡也有,但對於認讀鐘錶,畫指標,對學生卻是無從記起。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錶的方法。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可取之處:

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精美的課件,通過小朋友喜歡的藍貓入手,把大家帶入鐘錶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新課的學習中,始終讓藍貓陪伴小朋友一起學習,當學生學的好時,讓藍貓來表揚他們,這比老師的表揚更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 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絡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反思:

學習鐘錶不僅是靜止的圖片,也要會認識真實生活中的鐘表,這就需要平時生活中的多觀察,多練習了。想讓孩子真正掌握,還需課後的大量實踐。在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讓數學應用於生活。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0

一、教學設計反思:

本課教學目標是,第一,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認、讀、寫整時。第二,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第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結合此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的環節是,聽聲引入鐘錶--說出鐘錶的作用--觀察鐘面認識鐘面的特點--觀察時間認識整時--遊戲複習--時間的兩種寫法--拓展知識--中國鐘錶歷史。設計意圖主要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說出來幾時與原因,並結合遊戲,激起學生興趣並鞏固知識。

二、教學過程反思:

1、主要三大過程:第一過程,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第二過程,認識整時;第三過程,時間的兩種寫法。

2、在第一過程中,主要使學生觀察,鍛鍊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讓學生髮言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麼,鍛鍊學生的完整表達能力。

3、在第二過程中,出示各種時間不同的鐘表,8時,3時,6時,9時,12時,11時,讓學生說出是幾時,並說出為什麼是幾時,同時兩針都指12是12時,使學生認識這一時間的特殊性。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的發展變化過程。

4、第三過程,主要由教師教學生兩種時間的寫法,讓學生寫一寫、練一練加深印象。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反思:

1、在第一過程中,學生觀察出來鐘面上的特點以後,學生並沒有分清時針與分針,缺少學生的總結表達環節。

2、在第二過程中,學生都觀察到了長長的指標都指著12,但沒準確說出時針分針,也就是說學生沒分清時針分針。並且在此環節,學生說的少,學生總結規律時教師沒有認真思考聽取學生的表達,而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做,缺少隨機應變能力。且練習題型少,學生認識了整時之後並沒有加強鞏固練習,導致學生對認識整時的知識掌握不紮實。

四、改進措施:

1、在學生觀察出鐘面特點以後,應嘗試讓學生總結,說一說,不僅鍛鍊表達能力還能使學生區分時針與分針。

2、學生在觀察6個鐘錶的時間之前應單獨出一個鐘錶使學生先認識整時,再用6個鐘錶讓學生觀察整時的特點,這樣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思考邏輯。在說的環節,應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怎麼看出來的整時,使學生理解整時的特點。此外,學生認識並說出整時後,應多出不同型別的整時練習,在學生練習的同時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拓展部分應儘量使用簡潔的語言使學生明白一個時間有早上和晚上兩種。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1

在“認識鐘錶”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裡,已經有了一些鐘錶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錶”提供了經驗基礎。課前,為了讓課堂上撥鐘的時候不至於太亂,也為了瞭解學生在這塊的認識,我先讓孩子撥出四時,巡視了一下,發現大多數孩子知道分針長,時針短,知道把針指著四,但不是所以孩子都能撥對,有了這樣的瞭解,在課的安排上,我將重點是介紹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難點放在認識大約幾時上面,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在課的最後,我用動畫製作了一個小故事,兩個小動物分別在幾時的時候做什麼事情,1.複習了時鐘的認識,2.教育孩子要珍惜時間,3,通過故事中兩個八時,小動物做的事情不一樣,比較知道一天中有兩個八時。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鍾,撥一撥、說一說,然後向全班同學彙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學整時還是不錯的,後面在教學大約幾時的時候,語言不夠規範,上的過快,導致部分學生對於什麼叫大約幾時,不是很瞭解,最後全部課上完還多幾分鐘,今後在這方面要注意。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2

一、動畫片匯入。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熊二遲到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進行了按時、守時、惜時的教育,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出鬧鐘是鐘錶王國中的一員,從而揭開認識鐘錶的主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時間稍微有點長,後來經王老師建議將猜謎語這個環節直接讓學生自己猜並說明理由,可以加深學生對鬧鐘作用的認識。

二、教學過程。

讓學生自己觀察鐘面,自己發現總結有12個數字、有分針和時針、怎樣區分分針和時針等等。在學習整時的第一種表示方法時,先讓學生說一說幾個鐘面上的時刻,再觀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整時的方法。在學習用兩種方法表示整時時,我是設計學會一種方法後隨後進行練習,中間有“撥鍾比賽”“猜謎語”等穿插其中勞逸結合,整個過程學生的參與性很高。在評課的過程中王老師也給我提了一個小建議,在“撥鍾比賽”里老師可以先做一個示範,撥一個時間學生共同猜整時,然後同桌合作,對方說一個時間同桌撥出來,對方播出一個時間同桌說出時間,這樣更能增強同桌合作交流的機會。

三、課後作業。

我設計的意圖是希望每個學生能養成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好孩子,所以我每個孩子發了一份小的時間作息表,上面有幾時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寫作業、按時休息,學生自己填寫後可以遵頊這個作息表,做時間的小主人。這個作業設計獲得了王老師的肯定。但是在佈置作業的時候應該跟孩子強調時間寫整時,這樣的話就跟本節課密切聯絡,也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的教學理念。

四、在一些細節的設計上還需要注意。

例如:時針和分針的順時針旋轉,學生手裡的學具表齒輪向上撥動,指標是順時針旋轉,在講的時候我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小小的細節是的個別學生對於順時針分的不是特別清楚,我應該先在講臺上進行多次演示,再讓學生進行示範,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順時針的意思。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我還需要注意細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多設計一些可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跟同桌合作交流的環節,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3

《認識鐘錶》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時間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教師引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原則,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識鐘錶的方法,從中進行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有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認識鐘錶》這一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的知識,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大格,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半時。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想這個教學目標已達到了。為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的一開始利用一曲猜謎的歌謠輕鬆活潑地引入新課。接著分三步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第一步通過看鐘面模型,來認識時針、分針,達到初步認識鐘面的目的;第二步通過撥熟悉的時間,讓學生髮現整時的時候,分針時針所指數字的規律;第三步學習兩種計時方法。為了鞏固新知,學習中安排動手操作環節,通過師生互動,尤其是學生動口動手說時刻撥指標,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人翁地位。

感覺效果較好的地方有:整節課設計了去鐘錶王國旅行的情境,比較有趣味性。體現了數學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利用兒歌記憶所學知識很好,兩種計時方法落實到位,習題的設計體現了從易到難。

比較遺憾的是在教學組織時,忽略了對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以及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如果時間處理的再好一點,我想再給豆豆安排作息時間時,就能有機會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可以做到互相糾正,效果會更好,也許對學生以後的發展會更有價值。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4

鐘錶是學生每天都有可能會接觸的生活必備物,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會認整時和半時了,只是有的學生方法很生活化,不夠科學,為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把大部分時間教交給了學生,引領他們去觀察鐘面的特點,從而總結出認整時的方法,由於本課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絡緊密,並且具有一定操作實踐性。因此,特別注意在教學活動中創設生活化情境、活動化情境,充分利用了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啟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由於國小低年級學生具有喜新,好奇,好動以及學習的注意力,自覺性差,具體現象思維佔優勢等特點,並且他們更多關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創設生活化情境,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數學更貼近生活。如:在新課開始,我用播學生喜歡的歌曲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歌曲猜一猜:歌中唱的是什麼?從而匯入新課。這樣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讓讓學生體會鐘錶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認識鐘面後,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各種鍾(課件),目的是啟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主題圖小紅早晨7:00起床這一學生熟知的情境,讓學生看圖,初步認識整時鐘表和電子錶上的時刻。然後在教學92頁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驗說一說每幅圖的內容,再寫出相應的時刻,使學生體會有早上7:00,也有晚上7:00,初步瞭解鐘錶上的時針一天走兩圈。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體會數學源於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又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創設活動化情境,讓學生動手實踐

數學知識的技能和思想方法,必須在學生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教學設計活動化情境,就是讓學生投身到問題情境中去實踐,使學生在動口說,動手做,用耳聽,用眼看,動腦想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增長智慧,提高能力。這對於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於促進學生從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是十分有利的,如在認識鐘面這一教學活動中,課前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製做鐘面模型就積累了一定感性經驗,教學時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實物鐘面上有些什麼?再讓學生說一說,動手指一指。再此基礎上觀察比較,分針、時針形狀上由什麼區別,最後概括總結,使學生切實認識鐘錶。

在認識整時這一環節中,首先設計觀察整時鐘面的認知活動,觀察整鐘面時針、分針的指向有什麼特點小組合作、討論怎麼認識整時,並進行歸納整理。隨後設計撥鐘的活動,通過一系列撥鍾活動,如老師撥,學生說;老師說,學生撥;學生說,學生撥。在這些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整個過程學生都主動參與。在活動化的情境中,通過動手實踐,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得動手操作的學習活動成為經驗的總結和昇華。

三、創設遊戲化情境,有利於鞏固學習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生注意力最佳狀態不超過30分。在緊張的新知識學習後,安排鞏固練習,教師要在“趣”字上下功夫。遊戲是學生最樂於接受的形式,也是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其學習興趣、愛好得以延伸,整節課都能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開展“開火車”,“找朋友”,“猜一猜”,“摘蘋果”,“小動物找家”等形式創設遊戲化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如本節課練習設計,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分層練習。數學課本是學生認識世界的視窗。我們應更多地讓學生直面數學課本,如:教學小明快樂的一天,重點讓同桌互相說說:小明在什麼時刻在幹什麼?學生直面課本做練習,可以保證每一位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同時可及時反饋學習活動的成果。在完成“小明快樂一天”的練習後,讓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的一天是怎麼安排的,對於學生進行合理安排時間的教育。突出練習的優化,除安排單一的訓練外,設計了“找朋友”練習。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練習,並體驗到參與的樂趣。

面對新課程,新目標,我們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願學,會問,學活,學深,進而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索,學會應用,學會創造,學會做人,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使我們國小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追求的目標。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5

時間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錶的方法。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1、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精美的課件,通過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小熊入手,把大家帶入鐘錶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新課的學習中,始終讓小熊陪伴小朋友一起學習,當學生學的好時,讓小熊來表揚他們,這比老師的表揚更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大約幾時教學中,截取了神州六號發射的實況轉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分感知,明白了只要接近九時的都可以估計成大約九時,同時讓學生再次感受了祖國科技的領先地位,激勵學生好好學習。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絡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反思:學習鐘錶不僅是靜止的圖片,也要會認識真實生活中的鐘表,這就需要平時生活中的多觀察,多練習了。想讓孩子真正掌握,還需課後的大量實踐。在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