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一年級上《有幾棵樹》的個人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6.23K

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9加幾的基礎上學習的,因為有了前面9加幾的知識經驗,本節課主要是通過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自主發現和研究出8加幾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進一步鞏固湊十法的應用,並初步瞭解數學學習中類比遷移的重要思想方法。

數學一年級上《有幾棵樹》的個人教學反思

開課之初,首先簡單進行了口算練習,鞏固9加幾,然後創設了春、夏、秋、冬的故事情境。我以春天同學們去植樹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進而為了解決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探究:學生可以藉助小棒擺一擺,也可以應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推理計算。在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的過程中,他們體驗了學習的過程,學會了計算的方法,明白了計算的道理,最後,進行了一組有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反思整節課,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活動。在教學中, 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注意力特點,創設了春、夏、秋、冬的情境,從淺入深,逐步深入,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始終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之中。

2、注意課堂設計的層次,讓所有的孩子在課堂上都有所發展。針對學生不同的基礎,我們的'教學也應該有層次性和針對性。由於已有前面9加幾的鋪墊,很多學生已經會算8加幾,也會應用湊十法,因此在探究環節中,我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直接算的可以直接寫演算法,有困難的可以藉助小棒擺一擺,從形象、抽象兩個側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也做到了因人而異,在後面的練習中,練習也做到了步步高昇,有發展性。

3、計算的多樣化要有目的,不為多樣化而多樣化,適合自己並且自己能掌握的就是最優的方法。由於學生基礎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個性特點也不同,我們不能千人一面,我個人認為適合自己的就是有用的,利於自己發展的,就是有價值的。在課堂中,學生在自己的思考下,能想到的方法都是值得稱讚和鼓勵的,在觀察對比下,能夠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優化,進行改進,更是值得讚賞的。學生中出現的湊8、湊6都是可行的,它們的思維方式相同,方法一致,只是在擺、算的過程中,存在快慢之別。

4、 練習設計有層次、有梯度,讓學生的思維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跳一跳能達到一個高一點的層次,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本節課中,春屬於新授。夏我設計了和教材貼近的練習,讓孩子回憶一下教學內容就可以完成。秋已經脫離了實物,逐漸抽象出算式,這時已經熟練掌握的孩子就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不熟練的孩子還可以藉助擺小棒或是畫小棒來幫助自己。冬就是開放性題,訓練孩子自己提問,自己解答的能力,拓展提高練習也和小樹的成長結合,讓學生了解了年輪,同時滲透了7的進位加法,讓程度比較好的孩子學會了知識的遷移。

從整個教學過程看,學生對8加幾的計算掌握得很好,算理也說得很明白,面對不同層次的問題,學生也有挑戰的勇氣和解決的辦法,並且說出自己解題的想法,不同的學生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教學中也還存在不足,學生年齡小,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怎樣讓學生的探究過程更有序,老師應該怎樣去關注和指導;怎樣引導學生的說,讓學生說得更準確、更明白;在學生的熱情極其高漲時,怎樣有效地去調控,讓學生能動起來,能靜下去;以及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怎樣對學生情感態度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對數學有更精準的認識,能愛數學,對數學有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