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1.11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課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課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1

本篇課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略讀課文中,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

基於此,我在這堂課中採用“預習單瞭解預習情況”。把學生已經會的省略,把學生不懂的,重點突破。比如字詞的預習,我從音、形、義,三方面進行引導預習。對於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理解也適當做了引導。發現學生預習時都知道這位母親是出於對孩子的負責,對孩子的引導才忍心讓孩子去學習看病的。但是卻不知道“既然這樣為什麼媽媽還要後悔、擔心呢?”

二、緊緊抓住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感受母親內心情感的變化。從心理活動入手瞭解母親的心理歷程,再在心理活動的品味中體會心理活動的描寫,最後引導寫孩子看到母親時的心理活動,這樣從學到用比較自然有效。再回到語言,體會作者語言的精煉,感受母親的那種愛,使重點突破。

三、把字詞理解融入課堂的每個環節。從概括課文內容到體會中把課文的難理解的詞語,比如“按圖索驥”“艱澀”“聊勝於無”“逼問”“忐忑不安”等在理解中體會,便於學生理解。

四、本堂課最大的缺點就是還不夠精煉,該省的還是得省,從而使練筆落到實處。其實課前我已經擔心時間的不夠,但是精簡了再精簡還是使練筆沒有辦法反饋,作者的資料沒有辦法交流,使課堂少了完整性。課堂永遠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略讀課也永遠都是值得去探究的新領域。如何在課堂上更放心、更大膽的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學習,如何作為一名指揮者進行高瞻遠矚的巨集觀調控,我想,這是通過本堂課,值得我思考,值得我在教學中繼續實踐的問題。

課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2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第9冊的一篇自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當過多年醫生的母親不但不給兒子找藥治病,還讓兒子獨自上醫院看病。母親用獨特的方式,鍛鍊了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教學本文,我讓學生仔細讀課前提示,按要求去自學,然後在課堂上小組學習,再全班交流,接著我設計了一組辯論,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理解課文,理解母親看似“狠心”實則“盡責”的愛。

本課的教學,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精心設計匯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伊始,我讓學生欣賞詩朗誦《媽媽的愛》,看完後,讓學生談感想。有的學生說:“媽媽的愛是無微不至的”,有的學生說:“媽媽的愛是無私的”……,待學生自由發言後,我接道:“是啊,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媽媽不但不在家裡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是怎樣想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學會看病》。”於是,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去尋找文中母親的心理活動和語言描寫的句子。

這個匯入緊密聯絡教學的目標、本節課的主題、情感的色調、教材的基點等因素,併力求使其自然、新穎、形象。如此一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給一節課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

《教學課程標準》強調:“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為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小組活動,體現自主性

小組活動時,我出示學習目標:以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描寫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學生學習時,教師巡視、傾聽,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

任務佈置後,小組學習情緒高漲,學生們以本組學生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有的小組學生快速默讀,有的小組一人一自然段,分工合作學習,有的小組根據文中對話多的特點分角色朗讀……,有的.小組邊讀邊想,邊讀邊議,有的邊讀邊作記號,方法各異。

2、課堂辯論,提供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文中母親說:“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我問:“你認為文中的母親狠心嗎?”對此,學生持兩種不同的觀點:狠心和不狠心。我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在教室分塊坐好,然後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兩種不同的觀點發生激烈的碰撞,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這無疑鍛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增強了師生間、學生間的資訊傳遞,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最終,雙方統一了觀點,母親看似狠心的表現實則是一種愛,一種盡責的愛。

三、拓展延伸,將文字與生活接軌,讓學生所學落到實處

學生理解了文中的內容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母親是如何愛自己的。然後要求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讚美自己的母親,最後讓學生說說如何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的愛。這樣的設計,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從課內擴充套件到課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更深地理解了母親的愛,明確了今後應如何回報母親的愛。可以說,這個設計既深化了課堂教學內容,又教會學生感恩,即要感謝母親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課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3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子之情。

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以“說”與“讀”、“讀”與“悟”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入文字,去理解母親盡責的獨特方式。並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母愛,學會感恩,讀寫結合,鍛鍊學生的習作能力。

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並出示兩種觀點進行交流:一是應該讓孩子獨自去看病,並按文中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說出理由;二則不應該讓孩子獨自去看病,並按文中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說出理由。孩子們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有的說這位母親很殘忍,竟然這樣去對待病中的兒子;有的說這位母親做對了,孩子的獨立性很重要,這出乎我的意料,這些孩子在這個蜻蜓點水的爭辯中已些許明白母親的用意,接著通引導學生明白母親就是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讓孩子去看病的。

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我引導學生從心理描寫入手,讓學生找出兒子發燒到從醫院看病回來這一過程中母親的心理變化的句子反覆讀,並抓住重點詞語進行體會,在邊讀邊悟中,引導孩子們不僅逐步認識到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而且從這些細緻的心理活動的描寫中,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鍛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出示《媽媽的愛》進行讀背,引出問題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呢?學生交流討論,老師點撥,孩子們再次感受到父母的艱難,以及母親偉大而又無私的愛,深化了理解,昇華自己的情感。然後要求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讚美自己的母親。可以寫寫小詩,寫幾句讚美的話……從中實現了讀寫結合。

課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4

新進教師第一學期與要上一堂彙報課,九月份剛開學,我就接到了這一通知,時間是十二月份。

從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思考,應該上哪篇課文呢?我粗粗瀏覽了一下語文課本,最後鎖定在《學會看病》這篇文章。我認為,看病是孩子生活中都有的經歷,上起來可能比較好把握。於是我就開始了備課之路。

《學會看病》這一課,是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感受“父母之愛”。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文中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學會看病》這篇課文挺長,一共有27個自然段,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專家早就告訴我們,略讀課文的指導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

根據這一原則,我備課時把課文分成兩塊,一塊是讓學生體會母親的狠心,一塊是體會母親的心裡變化,應該說大方向是沒有錯的,於是我就開始了第一次磨課。

在五(2)班上完了,自己感覺整個流程還算順暢,但細節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年級組老師給我對大的忠告就是:自己說的太多,評價語太單調,不夠自然。

我知道這是我上課最大的問題。怎麼辦?我就向年級組的每位老師請教,該如何克服這一難題。在年級組和教研組老師的幫助下,我進行了多次修改,多次磨顆,每一次上課,每一次評課,都讓我收益匪淺,我作了如下反思:

第一次試教,我有了以下反思:

一、教學內容過多,教學時間太緊,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在抓心理描寫,感悟母親的心理矛盾這一環節抓的點太多,對於略讀課文來說,抓得過細,且教學過程中主次不明顯,有點面面俱到,設計上與精讀課文區別不大。

二、聽課教師的感覺是教學環節很多,教師牽得很辛苦,學生跟得很辛苦。但母親的心理矛盾仍未體現出來,且語言訓練重點不突出,缺少些語文味。

三、學生的學習收穫是收益不多,只是“就文論文”,語言上提升不快。

第二次試教,我的反思:

一、能抓住文章的兩大板快:母親的狠心、母親的心路歷程。但是,在時間分佈上過於均勻,沒有重點突出母親心理變化,沒有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母親內心的那份糾結。另外,在分析母親心理活動時,教法過於單調,學生沒有新鮮感,因此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二、聽課教師覺得上課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老師的評價過多,老師還是在牽著學生走,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發揮,因此,學生只是浮於文章的表面,沒有真正走進文字。

三、學生感受:讀懂了文章,理解了母親的內心想法,也懂得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作者為何能把母親的心理變化展現地這麼好,學生不明白。這就說明老師在教學時對於句子的分析不夠到為位。

經過六次磨課、評課,在最後一次試教後,我對自己、對文章都有了新地認識:

課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5

《學會看病》是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是女作家畢淑敏寫她和兒子之間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為讓兒子學會看病,在兒子發燒生病時,讓他獨自去醫院看病。

作為略讀課文,我基本上是放手,就讓學生抓住一個問題——“母親的感情有何變化”,讓他們自己去獨立閱讀、探討交流。應該說,他們的自學效果不錯,他們能從文中找出有關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去品味感悟。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位母親的濃濃母愛,我把自己在《國小語文教學》雜誌上看到的畢淑敏就《學會看病》一文的創作體會,原原本本的讀給學生聽。當聽到畢淑敏那位女性朋友的已上大學的兒子,得了普通的感冒,就打電話給遠在北京的母親,說我快要死了,你救救我啊,很多學生都笑了,他們覺得不可思議。到聽到後來,那位母親只得求助當地的一個朋友,那個朋友只得放下手頭的工作,打車跨過長江,費了一番周折,把男孩帶到醫院,學生不笑了,他們在思考在嘆息。這份材料的補充,讓學生豁然明朗,《學會看病》一文中的媽媽,已這種獨特的方式,去鍛鍊自己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看似狠心,其實是一番苦心。再回過頭來讓學生再次去讀這篇文章,學生對文中母親內心的百感交集有了更深的體會。

學了這篇課文,我想,對於“母愛”,學生的認識一定會更深刻更全面。當然,我希望我的學生從今天起,對自己的母親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課文《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6

《學會看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閱讀課文,著名女作家畢淑敏的文章。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作為略讀課文,我以閱讀提示中的問題“母親的感情有何變化”為主線,讓學生自己去獨立閱讀、探討交流。回顧本單元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有關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去品味感悟。課堂採取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究。

這種方法的學習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在今天的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後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裡。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如“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為了讓學生更深地體會母親特殊的愛,我抓住文中母親的話“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問學生“你認為文中的母親狠心嗎?”展開辯論。這種形式鍛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增強了師生間、學生間的資訊傳遞,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最終,雙方統一了觀點,母親看似狠心的表現實則是一種愛,一種盡責的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