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鍊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3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項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項鍊教學反思

項鍊教學反思1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以往的教學中,我試過用畫面,聲音創設情境,試著把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都調動起來,因為剛接觸一篇課文時,學生們面對的資訊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資訊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相容而欣然接受.在這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聯想比較,積極參與,然後再給他們自由表達的機會,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自然而然地被調動了起來。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為了激勵,為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一篇文章要講的東西太多了,而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既要做到課堂的高效性,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因此我們應該在每節課都要有所取捨,抓住一些關鍵性的要素,運有各種條件和手段,創設情境地,使每節課都有亮點,每節課都有高潮。這樣學生才會樂意去學,主動探究問題,從而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我想,這中方法遠比“滿堂灌”老師累,學生煩的傳統課堂效率高的多。

比如我把板書設計成了一條項鍊的形式,把文章的幾個主要情節標註在“項鍊”上,每個情節的前後分別是主人公差別較大的心理活動,項鍊的中心是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表面上看這是一條項鍊,實際上是瑪蒂爾德給自己戴上的一個精神枷鎖。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一目瞭然地把握課文重點,一看板書就能回憶起課文的內容,體現了直觀性的特點,另外,板書文字簡練,版面均衡又不單調體現了藝術性。課後,我發現學生也在動手設計此類板書,尤其是那些愛好繪畫的同學更是將版面設計的色彩斑斕,新穎獨特。課後的習題學生也做得比較好。至此教學任務圓滿完成.

利用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構建了一新種新型的發現——探究——創造的教學模式。在使用網路技術,把文字、聲音、動畫、色彩結合起來,讓學生主動地動眼觀察,動口敘述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從而在各個不同的介面都留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和空間,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還達到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最終達到了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體現了資訊科技不可替代的作用。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項鍊教學反思2

國小語文新課標提出:“國小語文課程是一門關於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就說明國小語文教學最終歸宿是指向於語言文字運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細讀文字,恰當地選擇好文字中的語言訓練點,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下面就結合《項鍊》一課的教學談談體會。

一、巧抓疊詞

疊音詞是重複同一個音節所構造的詞,具有形象性、確切性和音樂性的特點。《項鍊》一課,運用到疊音詞:“藍藍的、黃黃的、小小的”,這三個疊音詞使大海、沙灘、海螺和貝殼的特徵更加形象,表達的意思也更加確切。這樣表達,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節奏明快,富於音樂美。另外,還表達了作者對大海、沙灘、海螺和貝殼那種喜愛之情。之前在《四季》一課進行過練習,本節課只是進行練習鞏固一下,檢測學生對疊詞掌握情況。

二、巧學“的”字用法

《項鍊》一課課後題第二題就是讓學生學會“的”字用法。從“金黃的、雪白的、快活的”這三個詞語中讓學生談發現,引出“的”字用法,以此擴充套件“地、得”的用法,只是滲透不做深入講解。讓學生在練習中明白“的”後面搭配的詞語是事物,即名詞,他們在修飾事物的顏色、特點、樣子等特徵。

三、巧用“又…………

《項鍊》一課在第一自然段出現了“又寬又遠”、“又長又軟”這兩個詞語,這個語言訓練點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增加孩子們的詞彙量,能正確運用詞語,由此我進行了訓練,孩子們積極踴躍,“又大又圓、又細又長…..”正在我們說的很開心的時候,一個孩子說出了“又大又小”這個詞,其他孩子也沒有質疑,認為是正確的,我說:“你在哪裡見過又大又小的東西?”孩子們搜腸刮肚,也沒有找到,他們明白了沒有這樣的事物,這樣的詞語也是不存在的。為了鞏固,引導學生髮現教室裡的事物,“教室裡有又細又長的什麼?”“教室裡還有又……又……的什麼?”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舉手,快活地說著自己的答案。通過這樣的環節,對“又……又……”這一結構的詞語,學生不僅已經會準確填寫,而且還在不經意間學會了運用。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我們要用足教材,深挖文字中的語言訓練點,落實到位,讓學生做到一課一得,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更有實效,才能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來。

項鍊教學反思3

《項鍊》是一篇美文。課文猶如一段優美的風光片:大海蔚藍,寬闊無邊;沙灘金黃,綿軟細長;浪花雪白,嘩嘩而來。幾個小娃娃赤著腳,拾海螺,撿貝殼。他們臉上寫滿快活,嬉笑著,奔跑著,享受著美好的生活。課文猶如影視拍攝一般,從大海遠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現海邊最富特色的沙灘、海浪、海螺、貝殼,並對之作色彩描繪;然後又呈現腳印、沙灘、大海的遠景,很有動感。其中,對小娃娃動作的描寫先後有序,一氣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腳印比作大海的項鍊,非常傳神。作者構思巧妙,把從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畫面加以詩意表現,學生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教學重點為認識“藍”“又”等11個生字和禾木旁1個偏旁;會寫“白”“的”等4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娃娃海邊玩耍的快樂;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大海的項鍊是什麼。能合理搭配“的”字詞語。上完課後,教學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課堂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等多種方式朗讀課文,積累文中的疊詞和又x又x的詞語,並引導學生用這樣的詞語描述生活中的常見景物,使課堂的學習得到了昇華。在寫字教學中,重點指導“撇”“豎”“橫折”。因此學生字寫得規範認真。

2.朗讀指導。課文語言優美,第一段寫景,朗讀時情緒飽滿一些,舒緩一些。並重點引導學生讀好逗號的停頓。在指導第一段第三句描寫海浪的句子時,我重點抓住“笑著”一詞,讓學生體會浪花的開心,以及浪花開心時會發出的聲音。第二段寫小娃娃在海邊嬉戲打鬧,活潑、輕快一些,通過觀看圖片、想象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體會到大海的特點和小娃娃的快樂。

3.理解運用。課文文質兼美,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表達特點,通過讀表達對美的感悟。帶著“小娃娃在沙灘上做什麼”這一問題,朗讀第二段,在讀文中讓學生重點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兩個“項鍊”,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兩條項鍊都是誰的。結合插圖,再次推進對“項鍊”一詞的理解。再一次的朗讀,讓學生圈畫出文中出現的動詞,由於一年級學生對於動詞的理解有限,能找到的動詞也比較有限,因此我設計了動詞填空,讓學生看著空出的'部分再一次圈畫出動詞,最後帶著動詞讀文,感受小娃娃的快樂。

4.寫字教學。寫字教學我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和“白”,進行對比識字、寫字。學生從觀察中能發現生字的特點,並說出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佔位。最後老師進行示範寫字,重點指導學生的筆順,引導學生進行練寫。

二、成功之處

課文語言優美,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音樂使學生快速進入文字,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朗讀指導中,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努力讓學生體會大海的特點和小娃娃的快樂,學生組內朗讀,給學生足夠的朗讀機會,讀出了沙灘、海浪、海螺、貝殼的美麗,小娃娃在海邊玩耍的快樂心情。

三、不足之處

雖然說,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但是反觀整節課堂,在教學實踐中還是有一些遺憾:教師本身的教學語言比較生硬,不夠活潑,沒有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和課堂氛圍,導致課堂有些沉悶。本課出現的疊詞較多如:“藍藍的”“小小的”“黃黃的”,課堂上製作了疊詞的學習單,讓學生先說再寫,但是整體來說學生寫佔用的時間比較多,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寫字比較慢,所以這個環節的設計應該以多說為主,重點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提前設定好自己的課堂語言,使課堂氛圍生動活潑,用自己的狀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願望。課上大膽放手,給予學生信心,有針對性地指導朗讀,讓學生多讀。在學習疊詞的時候,多給學生提供相關的素材,讓學生多說,從說詞語到說句子練習,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前再讓學生蒐集“的”字短語,課上交流展示,師生共同補充。如:嫩嫩的、紫紫的、暖暖的、大大的……並拓展:豐富的、豐收的、遼闊的、綻開的、美麗的等詞語。

項鍊教學反思4

《項鍊》是一篇語言優美的課文,通過課文對大海的描述要讓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在課堂教學中繼續利用隨文識字、看拼音識字等方法學習生字,學習課文時有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通過圖片讓學生展開想象,感受大海的美麗,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朗讀的部分要讓孩子分層讀課文,首先集體初讀課文,讀熟文中生字詞,其次跟著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最後分小組有感情的賽讀課文,讓學生更深的體會大海之美。

上課時要抓住孩子的年齡特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一年級的孩子對很多事情還充滿著好奇之心,需要激發孩子想知道,想了解,想探索的慾望,在解讀課文過程中合作探究學習字詞,包括分析字的筆順結構,多音字等,從而更深的加強孩子在課堂上對生字詞的記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