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土豆》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2.24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背土豆》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背土豆》教學反思範文

《背土豆》教學反思範文1

《背土豆》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的內容,主要學習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這節課我藉助學生感興趣的食物薯條、薯片談話,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常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以此引出故事主角小老鼠,利用小老鼠背土豆這一情景匯入,讓學生觀察情景圖,採用編故事的方法,根據發現的數學資訊,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嘗試解決問題,引出相關的加法算式,探索演算法。本節課我設計了4個學習活動:

1、一共有多少個土豆?

2、還剩下幾個土豆?

3、分一分、填一填。

4、說一說。

我認為,學生的思維活動表現在語言表達上,學生肯定要經過思考,才能說出想法。在教學設計中,我比較重視通過學生的語言表達來訓練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我在同一個問題上採取不同的問法讓學生多說,比如在交流5+2=?時,當第一個同學回答7,我仍繼續問:你還有其他的演算法嗎?誰理解了他的演算法,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在探索7-1=?時,也同樣請三位同學說自己的想法。如此反覆,即使是不大會表達的同學,也能通過傾聽來理解,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的積極表達,也是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的要素,沒有交流、沒有表達的課堂,無活力可言。

但是對於我的這點考慮,聽課老師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編故事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耗時較多。應該及時地抓住學生回答的要點,點到為止,乾脆地切入主題。

2、解決問題1“一共有多少”時,提問較多,也用去較多時間。充分閱讀本課及前後課時的教材,會知道本節課的重點在於通過“掉土豆”的.過程學習7的加減法,問題1和問題2主要是一個引導,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可以較快地進入學習活動。

3、這樣,學習活動3就會有比較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索7的加減法算式,也有時間進行學習活動4。

通過這節課,我也注意到:雖然我在課堂上比較有親和力、注重與學生交流、評價語言較豐富,但是有些語言還是不夠凝鍊、有些指令不夠清晰、問題設計數學味不足。聽課老師們專業的、中肯的點評,給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十分感激!

還有一年級學生剛入學一個多月,此次讓他們用分小棒的方法來探索7的加減法,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學生的操作經驗還不嫻熟,注意力容易分散,部分學生在活動未進行之前就玩起了備用的小棒。一年級學生課堂上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有待在今後的學習活動中繼續培養。

《背土豆》教學反思範文2

《背土豆》是新版的北師版教材第三單元的內容,主要學習得數是7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首先是,整個課堂主要是以故事情節貫穿其中的,因此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情境圖一時,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大部分都能學會從情境圖中找到數學資訊,但在要求學生“你從這些數學資訊裡,想提什麼問題時?”學生表示比較困難,會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由此知道學生在學會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這方面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在這一部分花的時間相對比較多,主要是先重在引導學生學會描述數學資訊,並由此學會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在問:“你是怎麼計算出結果時”學生大部分都能通過比手指頭直接得出結果,由此我發現孩子對於接著數這一方法並沒有怎麼去運用,為了便於以後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能夠更快地計算出結果,於是我再次和孩子強調“接著數”這一方法的計算會更快,然而在後面的計算中,我沒有一直強調,這也可能會造成孩子在計算方面所花的時間會相對比較多,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對於這一方法需要多次進行訓練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在教學情境二時,同樣還是讓孩子學會發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交流演算法等過程並讓學生思考:可能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引導學生列出有關7的其它加減法算式,最後通過讀一讀,達到對孩子是的鞏固與熟悉,在練習中,我主要是通過創造情境“分香蕉應該怎麼分?”我先示範並列式,最後讓學生學著自己動手分一分,學生參與度非常高,此外還通過遊戲如“湊數法”來使學生學會快速反應“幾加幾等於7“這樣更有利於提高孩子在做7的加減法時的正確率。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幾點不足:

一是組織教學不到位。部分同學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是白板的使用不夠熟練。

三是預設的課堂情況不夠充分,在講課過程中沒有預料到學生會出現的情況,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偏差時如何及時糾正和引導需要更深層次的思考。

從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地方要學習。如何有效的組織教學,讓所有學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預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如何應對和引導才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平時多向其他教師學習,互相交流成功經驗,不足之處多多改進,這樣才能夠少走彎路,成長得更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