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N次修改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3.15W

為了準備5月的2008年全區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我從4月初接到通知,就開始投入到這次賽課的準備當中。考慮了我教學的特點和喜好,最後我選定了四年級下冊第六組課文裡的《鄉下人家》。

四年級語文《鄉下人家》N次修改教學反思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通過描寫六幅田園風光的畫卷,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基於本組課文的編排目的和本文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們確定了在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落實詞語理解、朗讀訓練、寫法提煉和遷移運用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在潛心品味語言,感悟語言魅力的過程中,實現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設計的最開始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那就是第一課時上什麼,怎麼上的問題。於是我查閱了往年全國賽課的資料,也請教了相關專家的意見,得到了一個基本的流程。緊接著我就開始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環節,最後進行試教與修改。到來參加比賽的最後一稿,這節課總共經歷了N次大的修改。每次修改都是圍繞著如何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力圖通過學生自主的感悟和探究進行文字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這節課的每個環節都能上得紮紮實實的目的。因為整個設計的過程細節太多,現在我只想節選這次備課中的幾個教學片段來談談我對如何根據學生髮展需求進行內容取捨、練習設計這兩個方面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感受。

關於中心段的教學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們決定從課文的最後一段(文章的中心段)入手進行對課文文字的學習。最初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課文裡有一個句子也表達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感受,你能從課文裡找到它嗎?用筆畫下來。看著課本一起讀這個句子。

師激趣:同學們通過讀書,我們把一篇原本很長的課文,讀成了一句話,現在誰能抓住這句話中的關鍵詞來理解作者的感受?(指名交流後教師相機板書不論……不論……獨特迷人。)

出示句子:鄉下人家,早上、中午、晚上,初春、晚春、初夏、盛夏、初秋、深秋、初冬、隆冬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分男、女讀句子)師:兩個句子你更喜歡哪個句子的表達方式?(意思相同,課文的簡潔,讀起來很美,改寫句羅嗦,不美。)

師小結:課文中作者連用了“不論、不論”來寫,其實就包括了所有的時間和季節。因為在作者眼裡,一年四季,一天24個小時,鄉下人家的景色都是那樣與眾不同、那樣美麗,他都喜歡。課文原句的描寫不但簡潔而且表達的情感也更深刻了。帶著你們的體會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抓住這些重點詞語把句子讀好。(指名讀、賽讀)

師:這麼好的句子大家能背下來嗎?

師小結過渡:這個句子在課文中很重要,作者把它放在文章的最後,起著總結的作用。那麼圍繞著這個句子,作者分別是怎樣描寫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景色呢?我們再回到課文中去看看。

我們在這裡設計句子比較的'目的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對比這兩個句子來感受作者用“不論……不論……”這組關聯詞來表達的精煉,體會作者想表達的強烈的感情。但通過試教以後發現,這樣設計的教學效果並不明顯。感覺這個訓練點對學生語言和思維發展的意義不大。因為在四上的一篇名為《搭石》的課文裡已經出現過相似的句式,對學生來說已不是新的知識。其次,“不論……不論……”這組關聯詞語也不是這個句子的教學重點。對於這個句子只要抓“獨特”、“迷人”這兩個重點詞語就行了,在這個句式的寫法上花費太多的時間是很耗時低效的。於是教案被修改為:

師小結:課文的生字詞語我們學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再去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描寫了哪些鄉村風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引:誰來說一說課文描寫了哪些鄉村風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課文裡有一個句子也表達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感受,你能從課文裡找到它嗎?

(指名讀,你們都同意他的意見嗎?齊讀)。

師:同學們通過讀書歸納,我們把一篇原本很長的課文,讀成了一句話,現在誰能抓住這句話中的關鍵詞來理解作者的感受?(重點理解“獨特”、“迷人”的意思。指名交流後教師相機板書:獨特迷人。)

師過渡:這個句子不僅表達了作者的感受,它還是全文的總結,圍繞這個句子,作者是怎樣把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景色寫出來的?我們一起看課文,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經過這樣的修改後這樣的教學環節就很明朗,不拖拉。重點突出明確,學生也得到了相關的思維訓練。

關於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可以說是困繞我們最久的一個環節。因為我們試教的是南寧市的學生,城裡的學生對課文中描寫的那些鄉下人家景色與生活的畫面離學生自身的感受比較遠,他們很難真正的感悟到文中描寫的那些“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所構成的那道裝飾的“別有風趣”。如何讓學生能真正讀懂景物的“別有風趣”,感受到作者對鄉下人家獨特風光的喜愛之情是這個自然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師引: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出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的請你畫下來。

2、學生默讀課文並做圈畫批註。

交流:通過讀書你找到了哪些詞語(先和同桌講一講,後指名。)

(1)出示:別有風趣指名說說詞語的意思。

(2)課文裡這道與眾不同,別有趣味的

裝飾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出示課文齊讀“鄉下人家,雖然住著小小的房屋……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

(4)指名交流讀了課文你看到了什麼?

(5)師相機拓展想象寫話:鄉下人家,房屋雖小,但人們總愛搭一瓜架讓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簷,你看那些嫩綠的枝條長出了綠油油的小葉子,葉子越長越多,越長越密,綠色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是那樣的生機勃勃,彷彿把陽光都染成了綠色。你們想到的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6)學生想象練寫。

指名交流。教師相機點評(這是一幅……的圖畫;這是多麼迷人的畫面;老師眼前就已經出現了那……)

(7)總結: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正是這些漂亮迷人的景物構成了鄉下人家門前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帶著我們的想象,再來讀讀這部分課文。(齊讀“鄉下人家,雖然住著小小的房屋……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

3、師出示句子: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1)作者寫了這些自然的景物,為什麼還要寫石獅子和大旗杆呢?

(2)教師相機總結:是的,那些“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更讓人覺得親切,可愛。有著勃勃的生機。通過與石獅子和旗杆的對比作者更好地表現了鄉下人家與眾不同的迷人之處,也表達了他對這些景物的喜愛之情。

(3)你想怎樣讀這個句子,表現出這處景物的獨特與迷人,表現作者的

喜愛之情呢?(自己練、賽讀,範讀、表演讀)

這樣試教下來,短短一段話,老師的問題一共有十幾個,學生被老師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牽著走,沒有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課改要求。有些練習的設計也同樣沒能發展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給人的感覺是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疲。怎麼辦?怎樣才能設計出一個好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很好體會到景物的特點,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呢?靜下心來再好好的解讀文字,其實第一自然段描寫的就是鄉下人家屋簷瓜藤纏繞的獨特景色,同時作者還採用了與石獅子和大旗杆做對比的方法突出了這個特點。那麼應該怎樣整和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能夠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呢?最後,我抓住了這個段中的一個關鍵詞“別有風趣”來入手,想通過由理解詞語到句子感悟,讓學生在自主感悟的過程中體會這道“裝飾”的別有風趣。於是教案設計修改為:

師:誰來說說在第一自然段裡你畫了哪個句子?指名讀句子。

(1)、這個句子中有大家不好理解的詞嗎?板書:別有風趣裝飾

誰知道“別有風趣”的意思

“裝飾”又是什麼意思呢

(2)、為什麼說這道裝飾是別有風趣?誰能再聯絡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來談。要求談出:青、紅的瓜,碧綠的藤葉,這些植物的色彩明麗,生機勃勃,很自然,有濃郁的農家生活氣息,與城市的威武的獅子,莊嚴的旗杆相比就顯出別有風趣。)

師:正是這些生機勃勃,色彩鮮豔的景物構成了這道別有風趣的裝飾,這正是鄉下人家獨特,迷人之處。作者用了對比的寫法,突出了鄉下人家獨特迷人之處,表現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喜愛之情。我們來讀讀這個句子體會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指名讀,範讀、大家一起讀)

經過修改,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老師由原來的十幾個問題整和成了現在的三個關鍵問題,同樣解決了本自然段的教學重難點,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以上就是我在設計這節賽課時的一些想法和其中的一些過程。這兩天通過培訓學習,聽了專家們的點評之後,我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還可以如何調整使這節課的教學能夠更具實效性?我想我還可以從教學內容取捨上做一些更細緻的思考。有機會我還會用新的方法來再上這節課,看是否能還能更好地提高這節課的教學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