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類工具的研究》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42W

《槓桿類工具的研究》一課有兩個內容,分別是“槓桿類工具的比較”和“小桿秤的研究”。在課堂實踐中,我只完成了第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第二部分沒來得及細說,下課的鈴聲已經響起,故以下反思僅針對第一部分內容。

《槓桿類工具的研究》教學反思

什麼是槓桿?書本第4面說“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槓桿”,這樣的.描述是從國小生的認知水平角度考慮的,顯然不夠嚴謹。在網路上搜索了一下,這樣定義:人們通常把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槓桿。

哦,按這樣的定義,撬棍、天平、剪刀、老虎鉗、蹺蹺板都是槓桿,這沒有什麼問題。可是,訂書機、裁紙刀和鍘刀是槓桿嗎?它們可不是一根硬棒,而是由兩根硬棒圍繞中間的連線點組成。槓桿工作時,動力點和阻力點同時發生作用和反作用的,可訂書機類工具在工作時,是先動力點開始運動,到最後接觸時阻力點才發生作用,也就是說它們不是同時作用的,這樣的工作原理和槓桿原理應該是有區別的。倒是螺絲刀轉螺絲的時候,更像槓桿,接觸面是支點,握手的柄是動力點,螺絲釘的轉動是阻力點,它們是同時作用的。

算了,搞不清楚,還是先照書請客吧。書上安排了三幅圖,分別是撬蓋子、夾子和開啤酒蓋,要求比較這三個槓桿類工具的相同和不同點,卡通人物提示可以比較支點、用力點和阻力點的位置,還可以比較省力不省力情況。在備課做課件時,我覺得三張圖片太少了,就加了羊角錘拔釘子、老虎鉗剪鐵絲和訂書機。在對這6張圖片進行三點分析之後,先根據支點位置的不同,將各種槓桿類工具進行分類。然後話題一轉,還是這些工具,按能不能省力再次分類,我不僅引入了國中科學概念“等臂槓桿”,還把“動力臂”和“阻力臂”也給鼓搗出來了,通過比較力臂的長短學生判斷槓桿是否省力就比較輕鬆了,而且表達起來也比較簡潔。

然後,我把討論的焦點聚集在“理髮剪”和“鐵皮剪”上,讓學生思考:

1、為什麼理髮剪要用費力槓桿來做,鐵皮剪要用省力槓桿來做?

2、用省力槓桿做理髮剪好嗎?

3、費力槓桿能給我們什麼好處?從而讓學生明白不同種類的槓桿有不同的用途,省力只是工具的一個作用,工具還有給人們帶來方便的作用,如:延長手臂(指)、方便拿取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