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出來音樂

來源:才華庫 1.22W

在上低年級音樂欣賞課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們並不會靜靜的傾聽,而是敲敲打打,手舞足蹈的表現自己的感覺,課堂秩序比較亂,我有時也會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氣,大叫“安靜”。但效果並不佳,我在課餘靜下心思索這個問題。怎樣利用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引領他們進入音樂欣賞美的殿堂呢?我開始觀察孩子們的表現,慢慢的,我發現要相信孩子們的與生俱來的樂感,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創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給他,他絕對給你即興敲出不同的節奏,聲響,音色。這是他的潛能,他的.興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現,他的自我肯定。新課標有個針對一二年級的創造標準: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於是我採取兩種方法來指導孩子們來“敲”

“敲”出來音樂

1、敲出情境。在教授《小白兔蓋新房》時,學生聽的比較模糊,我讓每位學生手裡都拿支筆在鉛筆盒上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來敲擊感受音樂表達的不同情境,想象風聲、雨聲、房子倒塌時所發出的不同聲響,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不同的情節,再由小組合作商量表現小動物們蓋新房、歡歌跳舞時的情景,並注意提示學生所採用的節奏與音樂表現的內容相吻合。

2、敲出創造。在聆聽《我是人民的小騎兵》時涉及到編創不同的節奏、參與表現樂曲的練習。我採用了先教樂理知識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一般的教學只講“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這些概念對於一年級國小生來說既抽象又枯燥。我從學生內心感覺出發,製造一個讓學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樂環境,從而將“拍子”的抽象概念進行化解。首先,讓學生們分辨出不同的節奏:舞蹈節奏x———x———,馬蹄聲,槍聲:嗖0嗖0。其次,用碰鈴、雙響筒、小鑼來敲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接著,讓學生閉眼聆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節拍的走步聲和跑步聲,由學生用敲擊方式把聽到的模仿出來,從而完成由聲音感知到節奏感知的過渡。為鞏固已學的概念,我把幾段風格各異的兒歌讓學生按一定節拍創編,然後敲擊出來。當他們親自感知到節拍的時值概念時,就可以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牢牢掌握,從而靈活運用,自由創造。

怎樣能讓低段的國小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更快地容入體驗音樂的情緒,開拓他的視野,瞭解和熟悉音樂語言,領會和感悟音樂作品的內容,達到精神愉悅的效果是我們每位音樂老師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也許他一輩子愛聽音樂的好習慣就是這樣澆灌起來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