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與概率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1.22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頻率與概率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頻率與概率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頻率與概率的教學反思1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可以掌握的概率模型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問題沒有理論概率只能藉助試驗模擬獲得其估計值,一般而言,它是一個純粹的現實問題;第二類問題雖然存在理論概率,但其理論計算已經超出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只能藉助試驗模擬獲得其估計值;第三類問題則是簡單的古典概型,理論上容易求出其概率。

對於第三類問題,其繁簡程度又有所不同,如:

①隨意擲一枚均勻的骰子,朝上點數為6的概率;

②擲一枚均勻的骰子,點數為奇數的概率;

③連續擲兩次均勻的骰子,兩次骰子的點的和為6的概率,等等。本章以兩步試驗的事件發生的概率問題為切入點,一方面加強前後知識的聯絡,另一方面通過試驗,探索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辯證關係,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概率的理解,並藉此引導學生用試驗的方法估計一些複雜的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1節通過一個課堂試驗活動,讓學生逐步計算一個隨機事件發生的試驗頻率,觀察其中的規律性,並利用類比的方法歸納出試驗頻率趨近於理論概率這一規律性,然後介紹兩種計算理論概率的方法一一樹狀圖和列表法;在此基礎上,第2、3節利用試驗頻率來估計一些複雜事件發生的概率;第4節利用試驗頻率與理論概率之間關係的分析,揭示統計推斷的一些理論依據,力圖加強概率與統計的聯絡。

在概率模型的選擇上,教科書注意了模型的遞進性、現實性和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對於試驗估算概率的有關問題,力圖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又注意了問題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為此選擇了一個歷史上著名的投針試驗和一個密切聯絡學生生活的生日問題。

頻率與概率的教學反思2

《頻率與概率》是一節試驗動手的多媒體新授課,整個教學過程中遵循“回—導—學—展—講—練—結”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活動為主,利用合作試驗得到的試驗資料和相關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完成教學。本節課設計主要體現如下的教育理念:首先,學生的主動地位得以體現,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了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體現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再次,教學中信心的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頻率與概率的關係。

本節教學中開篇用索契冬奧會視訊引入本節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研究頻率與概率關係中,使用計算機模擬拋擲銀幣的試驗,可以動態的讓學生感知隨著試驗中次數增加,頻率值一直在發生動態的改變;通過合作試驗的Excel統計圖表折線圖的使用,可以更加清晰的展現頻率的波動和概率的穩定;在知識總結中,利用微課視訊總結回顧知識體系。

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是,在體會頻率與概率關係過程中,在拋擲硬幣實驗以外,如果能設計另外一個操作實驗,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在實際中操作中感受頻率的變化,體會隨機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穩定性,可能預期的教學效果將會更好。

頻率與概率的教學反思3

一節課下來,感觸很多,從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整節課師生之間的交流中,體會到課改中更深層次的教學理念。下面我就針對本節課的成功與不足兩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授課前,我對課標和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意識到讓學生理解使用列舉法計算隨機事件的概率的必要前提是保證各種結果發生的等可能性,這是本節課的關鍵,在這個核心內容的指引下,我詳細閱覽了教材,發現,教材中的想一想只是讓學生對兩位同學的不同計算方法進行對比,指出錯誤之處及錯誤原因,但畢竟兩位同學得到的答案是一樣的。我想,如果僅僅到這一步,有些同學可能還會有疑問,即為什麼錯誤的方法會得到正確的答案呢,既然方法錯了,那結果也應該不對,是一種偶然呢,還是必然。為了使學生徹底把問題弄清楚,我在此又設計了一個問題,即把第二個轉盤改動一下,把原來的紅藍兩色改成黃藍綠三色,讓學生再分別按原來兩位同學的不同方法進行計算,答案自然一目瞭然,打消了學生的顧慮,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緊接著,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即讓學生設計一種符合小穎計算方法的轉盤遊戲,對問題實施了逆向思維,讓學生再此體會到,原來小穎算的是我設計的這個轉盤遊戲的概率,問題得到了更充分的解決,同時為後面的設計概率小遊戲做到了鋪墊作用,效果明顯。

不足之處:

1、由於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估計不足,以及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導致學生上課主動性不夠,部分學生沒能很好的融入課堂,沒有進行認真的思考與探索。

2、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強調不夠,應在計算概率前引導學生先分析各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否相同,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對學生的評價不夠,甚至部分學生沒有及時評價。

總之,對本節課的反思,讓我認識到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力爭從自身做起,提高業務能力,備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準備,使本節課成為融實用性、趣味性為一體的高效課堂。

頻率與概率的教學反思4

數學學習的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的吸收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由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自我生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知識僅是一個載體,學生收穫的,除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探究過程中所生成的方法和學習能力。

既然學習是學生自我生長的過程,那麼,教學必然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的生成性,對教學的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節課中,比較成功的預設有兩處:

1、在對實驗資料的收集整理中,讓學生分組實驗、整理資料。教學中,我沒有催趕,沒有采用明示、暗示的手段,而是讓學生自己尋找到比較合適的方法,統計出準確的資料。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利用電子模擬演示試驗。讓學生自我感知大數次實驗的頻率與概率的關係。

頻率與概率的教學反思5

數學教材八年級的一節課《頻率與概率》,要求學生通過實驗體驗隨機事件概率的意義:儘管隨機事件在每一次實驗中發生與否具有不確定性,但只要保持實驗條件不變,那麼這一事件發生的頻率就會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而趨向穩定。我的教學設計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利用短暫的課內時間完成幾百次、上千次的實驗,使學生明白"隨機事件在每次實驗中發生的機會,可以用該事件在大數次重複實驗中發生的頻率來估計"。為此,我準備了供學生進行實驗的必要器材,並製作了Flash課件,以便進行模擬實驗。課後反思:

1.興趣來自現實生活

關於《概率與統計》的知識是從七年級到九年級逐步展開和深化的,教學中老是用拋擲硬幣和骰子這兩種活動,會使學生厭倦。這節課我換了新鮮的學具(轉盤)和新鮮的話題,由於它們都來自學生的生活,所以迎合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並得以保持。

2.以問題為線索組織學習活動

從問題出發進行教學,是上海青浦教改實驗的重要經驗之一。曹才翰教授在>總結青浦經驗時說過,有問題才會有思考,思維總是指向問題解決的。在這節公開課上,我從頭到尾都用一步步遞進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力求使學生的思維像剝筍一樣一步步深入,語言表達一步步精確,讓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從混沌到清晰、從似是而非到把握本質,體會到數學思考的樂趣、探索成功的喜悅。

3.合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

我在平時教學中一直非常關注資訊科技的應用:用幾何畫板來研究圖形變換和函式圖象,用電子表格實施數值統計,用Flash課件進行模擬實驗,並指導學生利用電腦軟體理解數學概念,解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實現的操作。在這節課上,Excel電子表格幫助大家快速有效地完成了統計和製圖的過程;電腦模擬使大數次實驗在課堂中得以實現。資訊科技成為這堂課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解決問題五中,模擬實驗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離開這些課件,這節課能取得如此成功是不可想像的。

頻率與概率的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在前面對於結果個別有限且每個結果可能性相等的隨機事件,去用列舉法來解決的基礎上人人統計式試驗頻率的角度去研究一些隨機試驗中事件的概率,由於此方法不受列舉法求概率的兩個條件限制,所以本節要強調的是在什麼情況下用這種方法,怎麼用這種方法求概率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之所在。

插入教學片斷,在複習引入階段首先把提出什麼叫概率,用列舉法求概率的條件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學生略加思考就回答上來,雖然有的同學表述的不夠規範,但基本思想相差不大,但是出於為本節課後面要用到以前的頻數頻率知識點的應用,又提出了什麼叫頻率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學這個知識點的時間相隔時間比較長了,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花了一點時間,其實教完本課後感覺在這裡沒必要提出個這問題,因為後面的統計中有頻數m,有總數n,有事件發生的頻率 ,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一目瞭然,沒必要在複習引入階段讓學生描述什麼是頻率,如果把這個問題所花費時間去間接的描述為什麼不能用列舉法去求某些事件發生的概率的原因上來,可能效果要好的多,也為後段的練習騰出了一點時間。

在舉的兩個不能用列舉法概率的例子時,課前設計的時候主要是從後面第二課時的兩個例題中的題材,主要考慮是在這裡舉這兩例子可以為第二課時解決這兩個問題做些鋪墊,把似乎感覺這兩個例子用在這裡不是特別恰當,不能很好地說明不能用列舉法求這兩件事的概率的原因,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更多的運用身邊的活生生的典型,貼切的例子更有例子教學。

縱觀本節教學還存在著很多需要板書的知識點,沒有板書,主要原因是本節知識點不列於板書,所需時間較長,怕影響授課時間,其實像這樣的問題在課前預習階段可以把這個知識點設計成填空題形式,提前預設,即鞏固了學生的記憶,也讓學生更加直現瞭解本節所需要點掌握的內容,一舉兩得。

本節的教學節奏慢也是本節裡顯得有些忽忙結束的原因,導致教學節奏慢與本人教學習慣有一定關係,長期養成的一個習慣,總是擔心講的不夠全面,生怕學生沒聽懂,以致課堂容量顯得有點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訓練,以後還是爭取精講、多練、有時間練。

總之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完成了,重難點出突出了,但仍有許多地方不夠完美,或者說還存在問題,是以後需要努力探索和改進的,爭取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針對一個問題,講解透徹,訓練到位,而非法泛泛而講,力爭做到節節課能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