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典型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3.06W

篇一:典型教師教學反思

關於典型的教學反思

典型教師教學反思

《玩具櫃檯前的孩子》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以對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生動故事,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引人深思,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良好教材。

現代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學生通過閱讀,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與文聽小男孩進行對照,教學中應怎樣抓住略讀課文的教學規律,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讀文,強調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思考,在讀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創設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新課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於是,我努力創設了愉悅可持續型的氛圍,上課伊始,我首先與學生進行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具嗎?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見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歡的玩具,你會怎樣做呢?"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讀書的慾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觀察思維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現者。新課標積

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我努力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成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我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有所發現和收穫,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創設交朋友情境進行識字教學。先通過學生自主識字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並全班交流識字方法,識字過程體現循序漸進,先認讀帶拼音的,再進入"詞語連線"的遊戲中認讀不帶拼音的字,最後,由小老師帶讀有生字詞的長句鞏固識字教學,為閱讀課文打下基礎。本課的11個生字只有認讀的任務,所以這一環節是本課的一個著力點。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識字記字方法,對於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有效地促進。

讓學生在輕鬆、寬鬆的氛圍中學習探究,體會了主動探究、合作探究的快樂。學生體驗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同時識字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在朗讀指導,以讀為本中,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方式多樣,激趣學文:課文教學中,我力求把讀放首位,通過自讀,評讀,比賽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並把課文讀準,讀流利,到有感情。

2、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如:讓學生自主讀第一節,啟發思考:這個孩子在玩具櫃檯前想幹什麼?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感受?說說自己的理由。並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汽車的喜歡之情。從小男孩在玩具櫃前的表現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現,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異常決定,體會人物的品質打下堅實基礎。自主討論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讀相結合,訓練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深入研讀課文後,分組研究討論:小男孩那樣喜歡小汽車,為什麼不買一輛呢?結合課文內容,抓住"為什麼喜歡卻不買"這個核心問題,統攝文章的主體部分。利用對話較多的行文特點,從讀中理解。學生在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過程中,避免了繁瑣的分析,提高了教學效益。同時強調自讀自悟,引發學生的想象人物的內心世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增強學生的感悟,豐富學生體驗,並從中受到人物優秀品質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對學生實際估計不足、無法牢牢抓住學生、教學機智仍然欠缺等等。這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係重大。今後,我會沿著這條航線,在教改之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典型教師教學反思

城子坦鎮中心國小

趙麗莉

篇二:《寫作——典型事例》教學反思

《寫作——典型事例》教學反思 這堂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在這裡和大家交流一下。 優點:1、作文課的一個範例。

2、典型事例這個知識點講的很透徹,從事例的概念、運用及尋找三個方面,給學生以明確的講解。

3、利用學生寫作例項範例,更具備針對性,提高課堂效率及有效性,並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

4、學生當場“練筆”,以拼湊的方式組合成一片作文,很直觀,很新穎。

5、課堂密度大,容量多。

6、以《藤野先生》一課為例,把寫作和教材能緊密的結合。 缺點:1、課堂表達語言過於囉嗦。

2、問題下達不夠明確。

3、小組的形式討論,但並未以小組的形式回答,課堂組織形式有紕漏。

篇三:典型課例及反思

《臺階》教學設計及反思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2、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絡實際感悟其中真情。

過程與方法:自由、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材分析:

《臺階》是八年級的一篇課文,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敘事者,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聲,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 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教學難點: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父親性格的核心。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比七年級時已有明顯提高,在七年級記敘文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點撥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我們剛學過朱自清的《背影》,寫得是父愛,父親身上的慈愛和堅強、 艱苦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凝聚在這背影上,父愛是世上最無私、最深沉的愛,表達是這麼簡單,沒有做作,沒有張揚,有的只是及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細節,今天再來學習一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讓我們一起走向《臺階》走近文中的這位父親。

二、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悟:

1、 出示速讀要領:要默讀、忌回視。

2、 思考以下問題:

(1) 本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試用一句話來概括?

(2) 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四、研讀賞析:

1、 教師導學:

以上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駕馭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通過吃苦耐勞,具體的研讀,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自主探究:

請大家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刻畫父親的語句,要感情地讀,說出你感動的原因。請大家依據這種形式,談談你對文中細節刻畫的認識。

3、 合作探究

4、 全班交流:談對父親的認識

五、拓展延伸:

父親一倍子艱苦創業,所得的結果只不過是一間普通的房屋,只不過臺階高些罷

了,父親這樣做究竟值不值得?

六、欣賞歌曲

畫面中播放有父親的許多形象,聯絡生活,你是否也有這樣難忘的時刻?

七、作業:寫一篇日記《父親》

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臺階高 吃苦耐勞

父親 老實厚道

地位高 堅忍不拔

教學反思:

我認為語文教學不能只見森林, 只見單篇課文,不見一類文章。語文教學應該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語文教師要放權,教會學生閱讀。本節課從小說的文體出發,安排了三個板塊的教學,第一板塊抓關鍵詞語,理解讀懂故事。我引領學生抓關鍵詞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思路清了,學生對文字也就有了整體的感知和把握。有理解讀懂故事第一板塊中父親和臺階的關係,很自然地帶出了第二板塊“抓細節描寫,析人物形象”的教學。這一板塊的教學,我遵循先感性好理性的原則,教師引路,學生自主的教學理念加以設計,應該說這一板塊的教學設計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學生在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學會細節的描寫,理解比較到位。這一板塊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完成了“寫什麼”,“怎麼寫”這兩個板塊的教學後,我引導學生進入第三個板塊“讀懂主旨,讀出自己”的教學中。在這一板塊中,我始終扣住關鍵詞“父親”、“臺階”,始終引導學生從文字出發,讀懂父親,讀懂臺階的含義。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說?編者為何又要編送這篇小說呢?”以此來推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不忘學法指導,應該說,整節課的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師生互動較好。當然也存在著許多困惑和遺憾。如這麼長的一篇小說,如何在一節課中,既能讓學生有一整體感,又要在某一點上講深講透。又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該如何體現學生評價,這是我沒有細加考慮的,有的聽課教師指出後,我經過反思,還是覺得比較操作較好。

課已上完,成功也罷,失敗也罷,收穫也罷,遺憾也罷,這一切都會成為我的寶貴財富,激勵我上好今後的每一堂語文課。

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

哈拉海鄉中心學校 張 利 新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中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作為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教學上的主體性,二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體特長。那麼,在實施新課標時國中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整合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慧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工作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其次是由研究教學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就語文來說包含字詞句段篇、語文篇章等先關知識;第二層是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核心層是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誌。而且,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課堂設計變

“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標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不但具體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資訊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路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閱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的水平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

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評價學生的各種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希望國中語文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一路走好!

篇四:典型教學案例

典型教學案例—定語從句

(2013~2014學年度下學期)

一、 教學內容

定語從句是國中英語重要的語法之一,它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是學生平時最常接觸的,它在各個題型中無所不在。因此,複習好定語從句是十分必須的。

本節課具體教學內容是定語從句和關係詞who, whom, which, that, whose, why, when和where的用法。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含有該語法專案的內容,可在課上真實交際中加以利用。本節課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和鞏固學生的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學習定語從句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二、 學生分析

本堂課是九年級下學期的語法複習課,內容是定語從句的複習。因為這個語法專案是九年級學過的語法內容,在平時的練習中也經常地接觸,所以學生對該語法比較熟悉。但是由於時間間隔長,所以某些語法點及其特殊用法可能有點模糊。 九年級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系統學習有比較強烈的要求,但對教師無味的講解不感興趣,他們喜歡探究型、合作型的學習。本課時前,學生已經接觸過定語從句,部分學生已能辨認定語從句,但缺乏對其結構、關係詞的選用的系統學習。目前,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上用英語與同學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三、 教學目標

語言知識:瞭解定語從句的結構,掌握關係代詞的用法。 語言技能:通過對定語從句的學習和歸納,能夠在聽、說、讀、寫的語言綜合實踐活動中熟練運用定語從句,這是本課時的核心目標。

情感態度: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培養合作精神,並在生活中會用定語從句談論生活。

四、教學策略及方法

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的發現學習和合作學習。

教學手段:電腦課件,使教學內容豐富,資訊量充足,更容易抓住重難點。

五、教學過程:

Step 1:Lead-in (By asking Ss some Qs about Adjective Clauses. Ask them which of the three sentences an Adjective clause is, and tell us why. )

Then guide the students to conclude the structure of the Adjective clause:

先行詞+引導詞+句子

Step 2: Grammar review

T: Now please look at these sentences. The words underlined are all modified by sentences. Do you still remember what we call these kinds of clauses?

Ss: Adjective clause.

T: Yeah, the Adjective clauses are very useful in our

expression.

Step 3 Grammar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points of Adjective clauses in Zhongkao exam,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view and learn the language points of Adjective clause.

Leading words: who, whom, whose

Leading words: that, which

The situation in which we can only use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n restrictive adjective clause and the restrictive adjective clause.

Step 4 Practice

Doing some exercises about the adjective clause in the former zhongkao exam.

Ask the students to do the exercises by themselves, and give them some guidance during their practice by walk-ing around the classroom.

Step 5 Homework

1. Finish the examination paper.

2.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the workbook.

附板書設計:(Blackboard Design) Review of Ajective clause Relative pronoun :

Who: sb. 主,賓;

Whom: sb. 賓;

Whose: sb. sth. 定;

That;sb. sth. 主,賓;

Which: sth. 主,賓.

篇五:典型的教育教學案例

典型的教育教學案例

——錯,讓學生自己“認”

一、案例背景

趙文輝是我實習那個班的男生,當他又一次因為犯錯站在我辦公室裡,擺出那副讓我熟悉的任由我處理的樣子時,我再一次想到了那句雖然難聽但經典的老話—死豬不怕開水燙。

趙文輝這孩子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一天下來,班級公約裡若干大條、若干小點,基本上除了按時到校,其他的每一條他都違反不止一遍。

我趙文輝的教育很有永續性,我也確實有耐心。他只要犯錯,我必然會教育他一番,重申要求,寄予希望。他的態度倒是一直不錯,哼哈著答應一通,課轉身出去,一切照舊。記得七年級剛開學不久,他犯錯後進我辦公室還戰戰兢兢的,說得厲害也聲淚俱下,效果不錯。可這種效果從一開始的三四天管用,到一兩天、半天,再到現在基本沒有。我鬱悶了,怎麼辦呢?

我開始反思,這次的反思是從“死豬不怕開水燙”這句俗語開始的。趙文輝這孩子從一開始怕批評,到後來對批評產生了免疫力,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我一步步、一次次沒完沒了的沒有太大力度的批評,把他製造為“小死豬”的!我要改變!

“老師,趙文輝跑操時總是和旁邊的人打鬧。”體育委員說。我不動聲色,只是在下一次跑操時一直盯著他。“小李,趙文輝語文課上又睡覺了!”代老師說。和趙文輝走對面,我只字不提語文課上的事。自習課,他說閒話,我讓班長警告;上我的課,他走神,我就拿著書走到他身邊講課……

兩個星期以來,趙文輝犯了錯,我不在把他叫來訓斥指責。直到有一次,他把同桌的眼鏡弄壞了,女孩子哭著來找我。我讓她想想自己要怎麼處理。沒想到趙文輝自己主動來找我了,我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地問“怎麼了?趙文輝,有什麼事找我?”他聲音顫抖的回答我:“老師,我把楊丹的眼鏡弄壞了,她一直在哭,我賠她錢可以嗎?”

我說:“可以呀。”之後我埋頭做我的事,我用餘光瞟見他還在那裡看著我,我還是不理他。過了好一陣子,他開口了:“老師,我這段時間表現不好。”我說:“是嗎?覺得那裡不好就改吧。”他還不走,又過了好一陣子,他說:“老師,你

不理我了?”“沒有啊,我為什麼不理你?”我故作平靜的說。他不走,我問他有什麼施主有什麼事嗎,他支支吾吾的說:“沒有。”才慢慢的走了。

那天放學後,值日班長給我的例行班務彙報中提到:趙文輝從辦公室回教室後哭了,還哭得很傷心。

在這之後的兩天裡,我一直假裝對他不聞不問,這孩子反而比之前更乖了。錯誤有時會犯,但只要我一個眼神,他就馬上改正。

一直到第三天,我覺得我應該好好跟他談談了,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語言溫和地問他:“楊丹的眼鏡修好了嗎?”他說“我賠她錢了”,我說:“不錯,知道犯錯了就要想辦法彌補損失。”我說:“趙文輝,我今天來好好談談心,最近有什麼感悟呢?”他眼淚在眼圈了打轉,很委屈的說:“很難受,你這段時間都不管我,我覺得你很討厭我。”我笑著說:“那你知道我為什麼不管你呢!因為我覺得沒有效果,我的話對你一點影響都沒有,你只會左耳進右耳出,我當時的心也跟你現在一樣,很傷心,我只是對你冷漠點,你就受不了,你想過老師的感受嗎,我們學會換位思考下,如果你是我,又會有什麼想法呢?”他流著眼淚說:“我也會很難過,老師,我一定儘量改”。我說:“我相信你,雖然這段時間對你裝作冷漠,我還是一直在關注你,你改變了不少,一個老師無論她的學生多麼讓她生氣,當她第二天踏入教室前,一切不高興都忘了,所以,我對你還是一個全新的看待,我不會討厭你,你們這個年紀不能約束自己,偶爾犯點錯,是很正常的,我理解你。”他再一次眼淚不斷的流……,自從那次談話過後,他改變真的很大,在課上回答問題總給其他同學做榜樣,特別是聽課非常的認真。在期會考試中成績進步很明顯,給其他同學嚇一跳,課後也常來找我聊天。就這樣,困擾我很久的問題就這樣被我解決掉了。

二、案例反思

通過了趙文輝這件事,給我的教育實習生活平添了不少的精彩。心裡有說不出的激動與自豪。畢竟是第一次走向教育事業,什麼都從零開始,趙文輝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鼓勵。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是可愛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和邏輯,遇到問題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辦法。他們已經不喜歡老師牽著他們走,也不喜歡老師完全教他們怎麼做。由於我年紀和他們差距不大,他們都很願意和我討論問題。這時我就以朋友的角色與之傾心交談,適當的給他們建議。將他們

的內心世界作為我的平臺,將心比心,他們也就會報以我同等的尊重。趙文輝以前一直聽不進去我的教導,只會覺得很煩,那就換種教育方式,不應該按原來的方式繼續下去,他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說明他並不是“無可救藥”,只是壞習慣太多,教師就應該找到恰當的方式幫助他改正過來,正所謂因材施教,通俗的說,有些學生“吃軟不吃硬”,有些“吃硬不吃軟”。要學會從心靈深處瞭解學生,動不動就批評學生,大事小事一律指責,只會製造出一批什麼都不在乎的“鋼筋鐵骨”。當我們的教育因為太過於頻繁而導致不起作用時,教師不妨換一種思路,暗中觀察,表面淡化,用我們貌似“置之不理”的“無為”引發學生的自我反思,或許,效果更佳。我們沒有權利去要求別人做什麼。我們只有做給別人看,從中去感動他們。老師更是如此,為人師表,萬事都要做在前面,這樣才是學生的好榜樣。才能去感化學生。這也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也是必須做到的。因為我們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這個任務太重了,我們只有付出真心,才能有好的回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