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才華庫 2.28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5篇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

《用計算器計算稍複雜的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既回顧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有使孩子們複習了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和注意點。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用計算器按出純小數的簡便按法,教學中應尤其注意整數部分是0和小數末尾是0的情況。但是,只有這些並不完整,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使孩子們對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減法的按鍵方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讓孩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怎樣按鍵更準確、更快速。因此,教學中我的整體設計思路是這樣的:

小數加減發的一步計算小數加法:情境匯入——分析、瞭解購物單——自主提問,口算解題——筆算

感受筆算的複雜——用計算器計——探索用計算器按鍵的方法——小結方法

小數減法:快速計算

小數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回顧整數混合運算的步驟——猜想:小數混合運算的步驟——用計算器計算。

此外,對“練習與鞏固”部分,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利用計算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我我補充了小明家收支起情況的統計表——用計算器計算探索規律。

不過,在教學中,我總覺得我的課堂中缺少點什麼。具體是什麼卻不得而知。這一節課上完之後,我的心中總有許多遺憾,有一種沒有盡興的感覺,我知道這是一節不完美的課。距離我的要求還相差甚遠。

張繼安校長在聽完課之後對我的教學做了相應的分析,他指出我教學中的優點:1.0.80的按鍵方法,讓學生經歷自主按鍵的過程,比較、小結出最好的方法;2.在學生自己知道按鍵方法之後,教師及時地進行總結,利用數學語言進行提煉;3.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從而體會用計算器計算是實際的需要。同時,張校長還指出我需要改進的地方:1.例題的教學中,出示購物單,可以讓學生全方位的解讀,瞭解購物單,讓學生多說說從購物單中知道了什麼;2.教學用計算器按鍵時可以詢問“一共按了多少個鍵”,讓孩子觀察、思考,明確按鍵的次數越少,計算得越快;3.數學,是源於生活,又是用於生活的。教學時,可結合收銀員結賬的情況引導學生感受計算器在生活中的應用。

雖然自己也花了很多時間進行教學分析和教學設計,但仍有很多地方沒有想到。我特別的佩服張繼安校長,他每一次幫我分析時,總會讓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而且,可能在我們教起來毫無特色的設計,到了張校長說的時候,就會與眾不同,本來還無生氣的教學頓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或許,我的教學中所缺少的,就是這樣一種“靈魂”——這種靈魂是由教師的“智慧”和對教材的鑽研構成的——這也是我在本節課教學中的“遺憾”。不過,正因為有遺憾,經過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才會逐步完善。

每一次,進步一點——《用計算器計算稍複雜的小數加減法》二次教學反思

今天,我在五(2)班教學《用計算器計算稍複雜的小數加減法》,相對於第一次在五(3)班的教學,我結合張繼安校長的建議,在教學中做了一些修改:

1.捨棄了“練習與鞏固”部分的拓展題。

2.在教學中讓孩子更全面的認識了購物單,孩子不僅說出了有哪幾種物品,還說出了各種物品的數量和單價,以及金額的計算方法,說出了超市的購物小票的單價、金額等通常是用兩位小數表示的,他們還能夠自己提出問題、解答問題。

3.教學例1時,在孩子們說出“0.80”的不同按鍵方法之後,我分別詢問“一共按了幾次鍵”,使得孩子們比較那種按鍵方法更快速,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

此外,結合我對本部分內容的理解,我還做了以下的改進:

1.在教學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減法之後,讓孩子們結合具體的例子反思:是不是所有情況都需要用計算器計算?使孩子意識到“能夠口算的就口算,能夠簡便計算的就簡便計算,稍複雜的題目就用計算器計算”。這樣,孩子們在遇見具體問題時,能夠進行演算法的比較和選擇,達到有效計算。

2.我昨天在超市購物,結合我的購物小票:

商品名稱數量單價/元金額/元

方便麵21.80

餅乾42.50

酸奶17.00

我是這樣教學的:

師:李老師買了2包方便麵,超市的收銀員可以怎樣錄入數字呢?

生1:掃描兩次錄入。

生2:我有一次在超市購物時看見,收銀員是掃描之後再乘幾,我覺得她應該掃描一次,再在電腦上乘2。

師:有兩種方法都可以呢!李老師還買了4包餅乾,如果你是收銀員,你會怎樣錄入數字呢?

生:我會掃描一次,再乘4。

師:(詢問其他同學)你會用什麼方法?(教師詢問五六個同學,都是用相同的方法)

你們為什麼“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種方法,而不是掃描4次呢?

生:因為那樣掃描的次數多,比較麻煩。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學生非常活躍,而我也深深的感到走進生活,我們的數學課堂才能真正散發出魅力!

這一次的教學,雖然也有些許的不完美,但是我的心中不再有“遺憾”。因為張繼安校長的建議,因為自己的教學思考,這堂課中,我是在享受教學,我感受到孩子們已經急不可耐地想要探索,他們急不可耐地想把自己平時的經驗運用到課堂中來,我感覺到他們在這節課上有了更高層次的發展。而我,因為他們,也有了不一樣的感動。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2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它是在學生學過加、減法筆算和初步認識小數含義和數位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也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

成功之處:

整節課下來,整體感覺還是比較順暢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通過摘取義賣鋪上的資料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通過出示的資料,讓學生髮現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豎式進行計算,並結合生活經驗和過去學過的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筆算算理,並總結筆算方法。通過小數的加減計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不足之處:

1.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而言深度不夠,開放性的問題不是太多。

2.的前半部引入不夠簡化,後半部分顯得比較急躁,給待學生的思考的機會不是太多,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思考的主動性。可能讓學生們合作討論和總結筆算方法,會有新的火花產生。或讓學生把筆算方法用補充完整的方式也會有更好的效果

3.奴課堂的細節處理有些地方還是不到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比如在剛才所說到的方法總結的問題上,小組討論的珍環節上要做進一步的調整。這也是時間控制得不夠好的結果。

4.練習的多樣性還做得不足,其中沒有改錯題是最大的不足,這一知識點,改錯題應是最直觀和有效的。

5.課講得也多,主要是一些問題總結得不夠系統,講起來話就多。這些問題都是我要在以後的課堂上不斷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附數加減筆算方法:

1、 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也對齊。

2、 小數部分空缺的數位用0補。

3、 進位和退位要標清,得數不要忘寫小數點。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3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不僅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而且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

2、選取現實素材,激發學習興趣是本課的最大特點。課前的購物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教材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 為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教師充分挖掘“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眾多的生活例項中選取“購物”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並通過創造性的勞動恰到好處地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糅合在一起。 課堂上,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購物清單,提出數學問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發揮學生購物付款的經驗,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對“列豎式為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的教學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4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它是在學生學過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和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含義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也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

整節課下來,整體感覺還是比較順暢的,取得了預設的效果。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我通過摘取點心鋪上的資料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出示的資料,讓學生髮現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豎式進行計算,並結合生活經驗和過去學過的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豎式計算算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小數的加減計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當然,本節課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①感覺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而言深度不夠,開放性的問題不是太多。

②課堂的後半部分顯得比較急躁,給待優生的機會不是太多,沒有很好的調動待優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稍作等待,會有新的火花產生。

③駕奴課堂的細節處理有些地方還是不到位。比如在板書的佈局上,還有小組討論的設計上都要做進一步的調整。還有就是對於課堂生成性的資源不能很好的應對,教學機智還是不夠。這些問題都是我要在以後的課堂上不斷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5

1、《小數的加減法》這節課是在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用豎式計算是較常用的方法,如果基礎打不好,會直接影響後面的小數的計算。因此,我認為可以在豎式列出後,放手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去解決。讓學生在嘗試中可以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說說是怎樣思考的,最後進行一些必要的練習。這樣,既落實用豎式計算退位減的問題,為後繼學習小數計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有利於自主探索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個性化教學又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計算課對孩子們來說,往往是枯燥無味,怎樣的教學過程能吸引學生,點燃學生求知的慾望,能讓學生始終帶著飽滿的熱情思考解決問題,是我們始終思考的問題。

2、學生在小數加法結束後,探究小數減法計算方法的環節中,我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獨立研究,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維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們不僅找到了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並且還把小數加、減法計算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作了詳細的介紹:相同數位對齊,在小數加、減法中也就是小數點對齊。這樣,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開放的空間裡被激活了,真正做到讓學生樂學善思。

3、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就是僅完成了課本上的練習題,沒有適當進行拓展和延伸。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6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小數和掌握了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的小數加減法只涉及到一位小數,重點是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整數加減法計算的演算法遷移到小數加減計算中,理解算理與演算法。

整節課下來,因為試講過很多次了,整體感覺還是比較順暢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通過文具店貨架上的資料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通過出示的資料,讓學生髮現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豎式進行計算,並結合生活經驗和過去學過的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筆算算理,並總結筆算方法。通過小數的加減計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我覺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一、文具店”的情境匯入,激發學生興趣。出示文具店買文具的情景,讓學生觀察,發現數學資訊,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根據學生的回答列出多個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算式。

二、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探究掌握知識。如何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呢,我引導學生把小數放在具體情景中(以元為單位),列豎式時,先理解0.8元和0.6元等表示的含義。如果出現數位不同,空缺的數位就是0,換成相同位數的小數,這樣一來學生對齊數位就容易多了。學生自己嘗試計算後交流總結演算法。

三、設計練習,鞏固知識提高計算能力。數學課特別是計算課往往比較枯燥,由於本節課的內容簡單,所以在練習中我重視練習的設計體現多樣性和層次性。

四、結合主題圖提出很多問題,理解掌握了計算方法後,自行運用知識解決其他的數學問題;

五、中不僅有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同時還涉及基礎的練習和競賽的內容,增強了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熱情,積極參與。在練習活動中運用知識,提高能力。

不足之處:

一、學生嘗試計算後,由於時間的關係,只連麥了三個同學,有一個還聽得不清楚,只是個別孩子彙報,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演算法,大多數學生處於聽的狀態,思考和表現的機會很少;

二、課堂的前半部引入不夠簡化,後半部分顯得比較急躁,給學生的思考的機會不是太多,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思考的主動性。可能讓學生們合作討論和總結筆算方法,會有新的火花產生。或讓學生把筆算方法用補充完整的方式也會有更好的效果

三、駕奴課堂的細節處理有些地方還是不到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培養了學生敘述表達的能力。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7

這節課的內容是“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是節計算課,但主要是讓學生自己驗證兩條規律:整數的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以及整數的減法運算性質也同樣適用於小數。之後靈活運用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進行口算的訓練,目的是讓學生觀察後發現這些數字的特徵,得出結論:小數加法,可以通過尾數相加湊整;小數減法,可以通過尾數相減湊整。這為小數的簡便計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之後,我抓住學生有利的觀察結果,引導學生對三個整數算式進行數字觀察,學生的思路慢慢開啟,我趁機詢問,這用到了整數的什麼規律?在學生的大腦裡,過去的知識慢慢呈現,一個接一個補充地更加完整。

順著學生的熱情高漲,我丟擲了一個問題:六一節前夕,東東準備買四樣食品各1份,價錢分別是:4.38元、17.3元、0.62元、2.7元。問東東一共應付多少元?我沒有急於讓學生計算,而是提出了3個問題: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如果請你計算,你會算嗎?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演算法?學生在我的引導下,紛紛動腦筋,想演算法。最後我根據學生的思路,把全班分成兩個組進行比賽。明顯發現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計算的那個組算得又對又快。由於觀察計算結果相同,從而歸納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

有了加法運算定律可以簡便計算作鋪墊,學生對於小數減法,很自然得也想到能不能利用減法運算性質來簡便計算。通過教學例二,學生一嘗試,發現也是成立的。於是經過填一填、判一判、算一算幾個環節來強化新知。最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小數加減法簡便計算問題。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8

在本課時教學過程中,原計劃觀看環法自行車賽,瞭解自行車比賽的一些知識,知道在長達數天的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和觀眾都會隨時計算已完成的賽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賽段里程,這就引入了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種思路、多條途徑。但是由於近兩天學校電壓不穩,電腦無法運用臨時調整教學過程,由老師出示課間變成學生自己給自己出題。然後根據學生所出的一步計算的小數加減法算式,讓學生開動腦筋,讓這些一步算式合作變成加減混合試題,然後再讓學生去解決。題是學生經過討論確定的,所以在具體解決的過程中運算順序自然運用得當,學習效果更好。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己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能在自己交流中學會自己處理生活中問題的能力,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同時還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

本節課學習了混合運算,達到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目的。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9

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思維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下面是我教學《小數加法和減法》的幾點反思:

首先,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

由於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加上三年級時學過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由學生自己算出結果。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當數位不同時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其次,緊密聯絡生活,創設情境:

教學內容在引入時是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素材——購買學習用品入手的。讓學生很容易理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與興趣。其中選取的4個數據,轉化成小數後(前一單元知識的遷移),利用求兩個數的和與差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提高環節創設生活中的有關小數加減計算的問題情境。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基本理念。題目編排上體現小數加減混合兩步運算,進一步鞏固學生本冊中學到的簡便運算,也是下一個例題小數加減混合計算的一個鋪墊。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第三點,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當學生普遍表現出“簡單、都會了”我出示整數減小數這一類題型。9—1。65指名板演。整數的小數部分沒有用補0的方法,使小數部分數位同樣多再減。讓學生自己檢驗,也就是利用整數加減法的驗算來驗算小數加減法。馬上又出示900—1。65,此題設想學生會不會由上題的遷移把數位三位對三位來處理,在課上還真有學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非常直觀的讓學生認識到小數點對齊的重要性。

複習課上,我又強調了小數加減法需要注意的事項:數位必須對齊,小數點也必須對齊。在練習題中,針對學生的出錯點,又專門設計了一些練習題。整體感覺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掌握還不錯。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0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是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為解決生活中小數加減問題及以後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服務的。因此在教學中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提出猜想並積極尋找材料進行驗證,再在進一步的運用中進行拓展、反思,從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為了使例題的運算“有根有據”,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數學的嚴密性,主要讓學生自己驗證兩條規律:整數的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以及整數的減法運算性質也同樣運用於小數,之後運用運算規律進行簡便運算。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進行復習,主要是有加減法運算的算式進行比大小,在這幾個算式中隱含著交換加數的位置和改變運算順序的兩個算式,連減的算式和連續減兩個數的和的算式。接著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的特點,並且自己舉幾個相似的例子來驗證,整數中的一些定律和性質同樣適用於小數的加減法中。這樣為小數的簡便計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學生的大腦裡過去的知識慢慢呈現出來,一個接一個補充的更加完整。

接著,先出示課本例題讓學生試做,(不提“簡便計算”的要求),試做後再提問,你這樣計算的根據是什麼?然後讓學生“看課本上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以利學生體會課本中先說明“同樣適用”的必要性。但實際教學時,意外地出現了學生的發言,當時他的發言也未必是嚴密思考的結果,更多的是為了證實自己“按順序計算”才是正確的找理由,我即利用此契,抓住“可以這樣計算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並進行了歸納小結。

有了加法運算可以簡便計算做鋪墊,學生對於小數減法很自然的想到利用減法的性質進行計算,學生一嘗試發現計算更加簡便。

然後是鞏固練習環節,首先是“找找哪兩個小數是好朋友”,這個練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練習湊整,接著是“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數,使題目可以進行簡便運算”,最後是運用。應該說整個練習的層次還是比較清晰地,使練習達到了目的。

整節課層次清晰,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驗證,完成了學生的“被動學”到“主動學”的過程,但是在細節處理上有些欠缺。因為小數加減的簡便計算的方法其實是建立在整數的簡便計算的基礎上的,因此在簡便計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節奏,學生容易疏忽的是對小數資料的觀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複習引入時把湊整練習提上來,可以先是一位小數的湊整,然後給出一列數字,兩位數、三位數的小數湊整練習進一步鞏固成果。給學生與老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讓他自己總結小數湊整的注意事項:在湊整的時候還真的不能光看最後一位是不是可以湊成整數。還要看看他們的小數部分的位數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另外,作為教師要樹立動態生成的觀念,把握有利的契機,運用有效策略,充分將課堂中的隨機事件轉化為教學資源。利用學生探究的資源,呈現知識的生成過程。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1

今天上了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即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是在小數的意義、性質、數位順序表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這部分知識,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法則,還要同整數加減法結合起來,讓學生整體上把握加減法的實質。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幾點思考:

1、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中,並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不僅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而且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

2、利用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購物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節課的最大特點。通過學生親自購物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為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我充分利用“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眾多的生活例項中選取了“購物”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並通過創造性的活動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合在一起。

4、在課堂上,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購物清單,提出數學問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發揮學生購物付款的經驗,對小數加減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5、設計不同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在不同題目的訓練中,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從而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但是我總覺得缺少點什麼,這樣的教學學生除了獲取知識以外,還獲取了什麼?學生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出來的結果正確嗎?”等這幾個涉及數學思維方面的問題?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於小數數位相同,絕大多數學生很自然會把小數點對齊進行計算,結果自然是正確的。我在教學中好像無條件地認可了這種演算法,至於這種演算法成立的前提條件我未讓學生充分的.討論,學生也毫不懷疑地順著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數數位不同的加減法)就這麼順其自然地判相同數位對齊的演算法為對,其他的演算法為錯。這不免使我想到課堂上存在的一種現狀:在表面上情境創設、演算法多樣化、交流互動等“美麗光環”的掩蓋下,學生的學習其實是膚淺、浮躁的。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注意學生思維能力這方面的培養。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2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時我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弄清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注重培養學生概括歸納、分析運用的能力。

整節課下來,整體感覺還是比較順暢的,取得了預設的效果。通過出示的資料,讓學生髮現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豎式進行計算,並結合生活經驗和過去學過的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豎式計算算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小數的加減計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當然,本節課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①感覺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而言深度不夠,開放性的問題不是太多。

②課堂的後半部分顯得比較急躁,給學困生的機會不是太多,沒有很好的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稍作等待,會有新的火花產生。

③駕馭課堂的細節處理有些地方還是不到位。比如在板書的佈局上,還有小組討論的設計上都要做進一步的調整。還有就是對於課堂生成性的資源不能很好的應對,教學機智還是不夠。這些問題都是我要在以後的課堂上不斷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自己解決的讓學生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合作解決,老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給與一定的引導和幫助,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3

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計演算法則在算理上也與整數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學生由於在之前對整數加減法接觸較多,通過對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回憶(即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應該能順利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上來。所以在新授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購物小票自由讀讀這些資訊

(1)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2)提出幾個簡單加減法的問題,並口頭列式。

2.四道“小數的加減法”:

(1)獨立用豎式計算;同桌交流計算過程;

(2)反饋:指名上臺板演並說說計算過程;

(3)評價

[設計意圖:第一題是第一層次的感悟,小數數位相同的小數加減法,在嘗試中學生不大會出錯,重在說明這樣對位的理由,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第二、三、四題是第二層次的感悟,小數數位不同的加減法及整數減小數,在嘗試中學生可能有錯誤:數位沒對齊、進位錯誤、倒減、退位錯誤,把錯誤作為教學中的寶貴資源,藉助錯誤資源,使學生在糾錯、說理、爭辯、比較中再次感受數位對齊,並發現只要小數點對齊就實現了數位對齊。]

3.小結:說說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

回顧整節課,我覺得有幾個地方是比較成功的:

1.創設生活情境,重組教材。選擇學生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實現了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嘗試計算之前,進一步加深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在新授中,突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4

一、教學行為基本達到教學目標

本節課教學中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大部分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會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教學中溝通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勞麗詩和李婷勇奪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金牌的事蹟,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教學活動中的溝通和合作

在教學活動中力圖實現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與交流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因此我設計了多個活動給所有的學生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如提問、列式、解答以及小遊戲等,在活動中通過不斷地交流與反饋,通過資訊的共享,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實現共贏。

三、對教材的把握情況

體育活動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中。教材提供的素材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國選手勞麗詩和李婷奪金的獎牌榜,這是一條很好的資料,在教學中充分加以利用和發掘。課後的2道練習題也很有代表性,不僅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也提出了小數的加減法有2種檢驗的方法,即筆算驗算和用計算器驗算,提出了演算法的多樣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由於時間安排不夠恰當,因此在這方面強調得不夠。“我和姚明比身高”一節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效果較好。

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內傷”

1、課堂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要合理

回想整節課的教學,前面探索新知環節所用時間過多,有了整數加減法做基礎,教學小數的加減法只需強調小數點要對齊和得數末尾有0要把0去掉兩點,提綱挈領即可,無需糾纏過多,可以騰出一部分時間進行後面的活動。“小貓釣魚”環節還應再精簡優化,以完成“做一做”第2題。

2、活動過程組織要有條理

本節課安排了多個教學活動,過程基本上較為順利,但在“小貓釣魚”一節中,總體感覺費時多、效率低,有點亂,自己也不滿意,究其原因還是設計不完美,當6只小貓計算完畢後,可讓學生就在座位上選擇1道加法和1道減法算式進行驗算,然後說出小貓是否已經釣到魚。另外沒有釣到魚的那隻小貓出現了典型的錯誤即小數點沒有對齊,還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訂正,才能達到活動的最終目的。

3、教學過程中缺少“智慧的火花”

本節課雖然完成了教學目標,但從整體上看還不盡人意,存在著一些磕磕碰碰,在一些關鍵的點上未能得到提升,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思維在碰撞之中未能擦出精彩的“智慧的火花”,整體感覺較為平淡,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光彩,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得還不夠。

4、教師應演示規範的板書格式

本節課以學生上臺板演為主,讓學生自主發揮,但豎式的書寫格式也非常重要,教師應當在黑板上板書一個規範的格式,並說明要求,以讓學生清晰、明瞭,並以此標準來要求自己。

數學是一種巨集觀的學習歷程,但每節課、每個知識又是一個微觀的探索過程,對於我們每個教師來說,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個探索的機會,踩好每一步腳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5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遺憾的地方:

一、成功點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的要求,教師要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變為構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對教材的實施不能就課本教課本,依樣畫葫蘆,而應立足新課標,按教材的編寫意圖,大膽地處理教材,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教學要源於教材而不拘泥於教材。只有這樣,才能使教材充分發揮潛在優勢,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機活力,學生才能想學、樂學、會學數學。

(二)、體現算用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計算教學時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給計算教學賦予了新的內涵: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我一方面努力使計算技能的形成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好“算”與“用”的度,明確計算教學應以計算為重點、以解決問題為歸宿。

我設計在最後的練習時先計算再應用,主要是因為在學生初步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後正是計算技能形成的關鍵階段,先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專項訓練,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體現算用結合的理念。

二、遺憾點

這節課在備教材是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由於缺少對學生適當的引導留下了一些遺憾,如:計算6。45—5。86的時侯,出現了數位沒有對齊的情況、計算錯誤的情況,這些教學資源就是很好的教學資源,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是由於出現的情況比較多,所以在時間上就不得不付出。縱觀我的這節課,沒有大量的練習,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結束了新課的學習。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明算理掌握演算法的過程中,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情況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是並沒有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所以,我覺得我對“精講多練”的把握還欠缺。“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缺憾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動力,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珍惜每一次鍛鍊的機會,不斷反思提升自已。

三、思考

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計算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比如:怎樣教學才能避免課堂教學中的形式主義?怎樣讓學生經歷演算法獲得的過程?在計算教學中怎樣體現“算”“ 用”結合?在計算教學中怎樣凸現算理與演算法?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自主發展機會與空間?相信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課改的更深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