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6.1K

《比較水的多少》一課進行反思,對以下幾方面體會較深:

比較水的多少的教學反思

一、學習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本課始終以"探究"為主線,讓同學經歷"猜測——驗證——丈量——結論——延伸"等一系列探究活動,讓同學親身經歷活動過程,感受體驗並內化,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強科學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探究過程中,將重點放在設計研究方案這個環節上,如"我們可以有什麼方法來證實自身的猜測是正確的呢?"教師給同學提供充沛的時間和空間,啟發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並鼓勵大膽地提出設計方案,並進行反覆交流、討論和互相質疑,使同學的聰明才智、發明性思維得到充沛地發展。

二、同學有充沛的自主性

同學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這是新課程所倡議的基本理念之一,學習科學是一個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是同學自身學與做而不只僅是教師教的。在探究過程中,探究問題的選擇、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途徑和手段的選擇,實踐研究並取得研究結果,也都由小組同學依照自身的意願去完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同學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過程的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而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干預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僅僅在必要時給予同學以研究方法和學習條件等方面的支援而已。

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參照物",是教師教學的"啟示物",是同學進行學習的"載體",教師必需根據同學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個體的認知能力,對教材進行再製造,對教材內容適當進行調整或增減一些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活化教材,給同學創設一定的認知條件。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中,教材選擇三個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瓶子作為探究資料,然後分別在三個瓶子中裝入不同量的水進行比較。我認為佈置三個瓶子,同學研究起來比較繁,時間緊,改為兩個瓶子,同學探究的效果並沒有改變,同樣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教師角色的.轉變

科學教師應從保守的科學知識的傳達者轉變為同學發展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從"知識的權威"轉變為"平等參與同學研究",是同學科學探索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一起發展的互動過程。我想方設法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援性的、寬容的、民主、和藹的課堂氣氛,促進同學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識。如:當同學沒有提出"2號瓶比1號瓶的水到底多多少"這個問題來研究時,教師就對同學說"老師也來提個問題,你們歡迎不歡迎?"一種想參與到同學的研究團體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同學對研究更有信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