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2.21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通用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通用8篇)

《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1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樣感人的文章,所以在上課之前,我就打算用我的朗誦來渲染孩子們,讓他們也走進文章,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我的認為這樣的文章,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字,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說出自己的感受。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在第一節課中,通過自由讀、默讀、個別讀、集體讀、引讀、選擇讀、齊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悟,讀中品,讀中評,教師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不要太多的解釋。讀的過程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讀書的主人。

《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2

最後第三課時進行課後拓展:當老人最後一次餵食海鷗時,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先想一想,再寫下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昇華了學生的情感。

這篇課文的容量很大,但是上完後,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感覺自己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有些欠缺。當孩子的回答不到位時,教師沒有很好地進行點撥,而是一昧地期待孩子的精彩,浪費了很多時間,致使教學任務沒有在規定時間裡完成。今後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超越自我。

《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3

周xx老師用八十分鐘時間講授了《老人與海鷗》完整一課,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老人餵食海鷗和老人去世後,海鷗送別老人的感人情景。聽完以後,有以下收穫:

首先,在指導寫字環節,周老師指導的是“抑”和“昂”兩個生字,這兩個字有相同部分,但是寫法不相同,“抑”的右半部分要寫的窄,而“昂”的下半部分要寫的寬,對比寫字,可見周老師有心之處。

第二,講授新課時,周老師沒像傳統做法那樣:文中哪些句子讓你感動,你感受到了什麼,然後彙報交流,而是默讀課文後,就讓學生彙報交流自己對課文內容有哪些瞭解,有哪些感受,或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把課堂充分交給學生,老師在一旁指導。而周老師只細講了“喂海鷗”環節,學會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形象,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愛。更是抓住了三個“褪色”,理解老人在不富裕的情況下,十幾年來堅持餵食海鷗,更深切體會到了老人對海鷗的無私關愛。第二課時學習開始,周老師先對學生生字進行檢測,這也是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瞭解,再用“老人去世後,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深義重。整篇課文老師講的不多,給了學生更多時間自己去感去悟。

最後,正是學生之前深切體會到了老人對海鷗的無私關愛,海鷗對老人的情深義重,在小練筆環節:假如你是老人曾照看過的一直海鷗,看到老人的塑像,會對老人說什麼?學生才能寫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例:一名學生以老沙角度寫自己因為瘸腿,爭食不過其他海鷗,老人勸慰自己要好好吃飯,這樣才不會被嘲笑為瘸子;還有一名學生也是以老沙的角度寫自己因為瘸腿飽受其他海鷗欺凌,而老人對自己的關愛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縷陽光……學生寫的都很動情,只有真正讀透了文章,才有這樣的體會,正所謂“動筆正是情濃時”。

《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4

在第二課時中,學習老人喂海鷗的片段,我以詞串入手,引領學生走進“老人喂鳥圖”,感受人鷗情。通過與學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詞句,讓學生體會到“老人愛海鷗,勝過愛自己”的感人情懷。如學生交流“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學生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來”體會到老人對海鷗的愛。

教師相機進行小結:愛是十多年的堅持!再如學生交流“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個“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儉。教師小結:愛是節衣縮食給海鷗餵食,愛是愛海鷗勝過愛自己!此外,還有“愛是親暱的取名,愛是親熱的說話,……”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對海鷗的愛具體化,讓學生油然而生感嘆:老人確實是把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兒女”啊!

《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5

《老人與海鷗》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首篇課文。它是根據人類學家鄧啟耀先生的《寂寞鷗靈》改寫,描述的是發生在昆明翠湖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名叫吳慶恆的老人在湖畔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風雨無阻地到翠湖邊來喂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盤旋、鳴叫、肅立,場面十分感人。每一次讀都被深深地感動著。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透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透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與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情”為線索,摒棄了繁瑣的課文分析,順學而導;以“讀”為主,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對話昇華中抓重點詞句,品重點語段,充分感受老人對海鷗、海鷗對老人親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諧之美。

教學中,根據文路我從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這個部分入手,首先出示第二小節,拓展資料的補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詞更體現出老人對海鷗的深情,抓“褪色”這個關鍵詞,都能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似乎親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然後選取老人餵食、呼喚和眼睛的變化這三個方面著重處理,透過品味、想象等方法,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情意。其間,在餵食這部分教學中,要求學生背誦,意圖為透過文字的學習,讓學生將對文字的理解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最後,迴歸到十三小節,中心句貫穿全文,反覆出現,讀中深化老人對海鷗的愛。

海鷗送老人這部分資料是最讓人震撼的。為了讓學生走進文字,感受傷感的意境。我先讓學生自由讀15~17節,要求劃出深深地打動你的語句,並做到多讀,目的是讓學生整體感受這份情意。之後在具體教學“看到遺照”這句重點語句中,我讓學生透過想象、聯絡上下文比較中體會海鷗的悲,並在朗讀中深化。而“瞻仰遺容”、“收起遺像”這兩個片段的教學,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利用配樂進行朗讀指導,從而激發學生與文字的情感共鳴。

透過課堂實踐,我覺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一、整堂課整體性不強;

二、每一個環節是環環相扣,但每一環節只是匆匆而過,沒有一處給人以亮點;

三、對於課堂中的生成,不能做很好的應答,缺乏課堂教學機智等。

《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6

《老人與海鷗》是選自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的主題是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

這是我第二次教學,每次,都是心靈的洗煉,老人樸素卻有著博大的愛,深深震撼著我。在教學環節中,為了更好展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做了很大調整,尤其注重以讀促寫,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由教學設計理念,到教學實施過程,我做了深刻反思:

1、聽說讀寫貫穿整個教學實施中

這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整體理念,在這堂課中的每一個環節得到體現。匯入,讓學生複習、鞏固已掌握學習的方法,進而落實本單元教學中難點:體會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透過配樂朗讀,感受單元主題:人與動物,動與動物的美好情感;通過寫話練習來昇華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感,讓學生體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的美好,進而深刻的瞭解到動物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並讓學生學習把這種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說感想,讓學生的用自己語言概括能力得到提高;認真聆聽,鍛鍊學生注意力。學生在聆聽中,提高學習效率,進而鞏固已學的學習技巧和方法。

2、每個環節的過渡,細細打磨

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的過渡,都是體現知識點的銜接最好平臺,體現單元重難點和精講課文課後練習的教學落實。知識點構架由導學——揣摩——感受——表達,一環緊扣一環,並以螺旋階梯狀教學技巧體現:複習,提升,鞏固;如:

(1)複習匯入,渲染情感;

(2)自學感悟、入情入境;

(3)配樂引讀、情感昇華;

(4)寫話訓練、體驗情感;

(5)總結延伸、佈置作業;由這五個環節,體現教學重視知識結構,很好落實廣州市各科教學質量評估要求。

3、教學預設與不同班級學生學習生成,反映教師的駕馭能力

這堂課,我深有體會。在六年(3)班進行試講中,發現很多的地方跟預設有著很大距離,對於時間的把握很重要;回到自己班上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課時,我著重指導學生如何感受,怎樣感受?如何表達?作了一系列的輔導,讓學生在課堂中訓練。如:有關語句的批註,如何體會,抓住“叫聲、動作”等關鍵詞、重點詞語切入,也為下面教學難點寫話練習(教學目標之一),做一個鋪墊:並讓學生學習把這種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真正實現讀寫不分的教學理念。

4、教學跟藝術創作過程,同樣有很多的遺憾

這次讓我真正體會到教學過程中,有生命的課堂是靈動的,會因學生的靈動,形成的“態勢”而改變很多預設的東西,有時只有幾秒的時間,你必須作出反應,“痛心”地改變已定的方案。一個完美的課堂設計,也考驗教學老師,注重精講課文文字的課後練習教學沒有?真正落實指導學生學會書面練習。每次跟同學們一起學習老人與海鷗,都是那麼感動,都是心靈的洗禮,我們向這位平凡偉大、慈祥博愛的老父親敬禮!

《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7

前幾天的語文課上,我帶領學生充分地感受了老人和海鷗之間的這份真摯的情感,我們都深深的彼此之間那濃濃的愛、深深的情感動了,課堂上我感慨很多,心潮久久不能平靜,也有不少學生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為何這堂課能收到這麼好的教學效果呢?我反思了一下,主要我緊緊抓住了“情”字,充分挖掘了文字的情感,讓情滿溢課堂。

一、蓄情,渲染情感氛圍

這組課文的主題是“人和動物和諧相處”,《人與海鷗》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老人與海鷗之間建立起來的深情厚意,我突然想到由一個雷同的故事編成的一首令人感動的樂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於是在課前迴圈播放,釀造了一種感傷的氛圍,課始,我深情地匯入:同學們,這支傷感的音樂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故事,故事是真實的,一位女大學生和一隻受傷的丹頂鶴演繹出的人與動物之間的一段真情,曾經感動了大江南北。今天我們再來感受一位老人和一群海鷗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人與海鷗》。感傷的音樂、深情的語言,一下子就奠定了學生進入文字的情感基調。

二、入情,想象和諧畫面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課文為學生展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課文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喚海鷗、話海鷗三個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教學時,只有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歷程,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薰陶感染,形成內在的精神力量。教學這部分,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老人與海鷗的和諧動人的畫面,然後讓學生來想象畫面,並暢談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種塗抹在作品表層上的附麗品,而是深深地滲透在構成作品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個標點和每一個句子之中。於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鷗的重點段落,通過教師範讀,學生有聲有色地齊讀,讓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老人與海鷗之間可能會有的對話,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與海鷗的那份和諧快樂,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無私的愛。

三、激情,昇華人物形象

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了教材,查閱了有關海鷗老人的大量的報道和資料,我被老人那份痴迷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於是我把蒐集的資料整理成一篇短文《平凡中的偉大》,讓學生拓展閱讀,並用音樂《神祕花園》烘托,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引發學生的情感震盪:“老人僅有的一點工資,連五角錢的公交車多捨不得做,可願意用大部分錢來給海鷗買四元五角一斤的餅乾吃,而自己卻只喝一碗稀飯,吃一個饅頭,就點鹹菜,我難以想象,老人能否吃飽肚子,他的身體會怎樣,他不是用餅乾喂海鷗,而是用自己的生命來喂海鷗。”學生與作者就產生情感的共鳴,進而發展了學生的'情感空間,昇華了人物的形象。

四、動情,體會震撼情感

情感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領學生正確體悟文字情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課文的後部分,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我充分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儘可能的進入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海鷗對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字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當然,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學時,我既想面面俱到,竭力追求完美,又想有所創新,突出亮點,所以導致時間不足,課文的容量很大,短短的四十分鐘是難以成下的,為把握時間而去進行的教學,多少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有些詞句學生體會的不夠到位,理解的不夠深刻,給課堂留下了些許的遺憾。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會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超越自我。

《老人與海鷗》優秀教學反思8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普通老人和一群海鷗之間的深厚友誼,文中的老人有情,海鷗有義,讀之令人動容。這篇課文前半部分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半部分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因此,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上。

1、以愛為主線

課文即兩幅畫面。教學中我以詞串入手,引出兩個畫面,引領學生走進“老人喂鳥圖”,感受人鷗情。通過與學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詞句,讓學生體會到“老人愛海鷗,勝過愛自己”的感人情懷。當學生交流“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來”體會到老人對海鷗的愛。再小結:愛是十多年的堅持!當學生交流“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個“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儉。此時小結:愛是節衣縮食給海鷗餵食,愛是愛海鷗勝過愛自己!此外,還有“愛是親暱的取名,愛是親熱的說話,……”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對海鷗的愛具體化,讓學生油然而生感嘆:老人確實是把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兒女”啊!為第二幅“海鷗送別圖”作下鋪墊。

第二幅畫面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海鷗為老人守靈的場面,我將教學重心放在此。和學生一起品讀送別段,品悟海鷗情。在初步朗讀交流後,想象:面對著老人的遺像,伴著哀婉的音樂,把自己當成海鷗,回憶與老人生活在一起的點滴,為老人靜默三十秒。這表面平靜的三十秒,應該是學生們思維和感情澎湃的三十秒。之後再讓學生互動,扮演海鷗與老人進行對話,傾吐無盡的思念和牽掛……隨後讓學生伴著音樂,讀課文片段,學生入情入境、聲情並茂。再伴著音樂,出示老人喂鳥的形象,和老人的名字,讓孩子們永遠記住這個可敬的老人!

2、注意抓聯絡

在教學中,我從整體把握教材,注意文字段落間的聯絡。如第12小節“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十多年了”表明時間之久,“每天必來”說明了任何困難阻攔不住老人。這句話在前面“老人喂鳥”、“親暱取名”、“親密交談”等幾個鏡頭基礎上,更深層次地說明了老人愛海鷗之深。可把這句話反覆出示,並讓學生反覆讀,如此層層深入,使老人的形象以及他愛海鷗的感情,在孩子們的腦海中越來越高大,已越來越受感動。在文中第14小節“聽到這個訊息,我們彷彿又看見老人和海鷗在翠湖邊相依相隨……”此處的省略號,省略掉了十多年來老人與海鷗相伴的場面。為了讓老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入孩子們的心靈,也為讓孩子們更能理解海鷗們的行為,出示老人喂海鷗的句子。最後“在為老人舉行的葬禮上,我們抬著那幅遺像緩緩向靈堂走去。老人揹著那個藍布包,撮著嘴,好像還在呼喚著海鷗們。”出示老人喂鳥的圖片和老人外貌描寫、喂鳥的句子,讓孩子們看圖片,讀句子。通過勾劃,老人與海鷗親密相處的情形,已深深地刻在孩子們的心裡。

兩幅畫面中,讓學生理解海鷗飛行姿勢和叫聲是不同的。平日裡,“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著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見到遺像“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在老人的遺像前,“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當我們收起遺像時,“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採取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比較海鷗不同的表現,體會句子表達的不同,所表現出的情境的不同。

教學過程中我曾問:“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學生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大部分學生都說的是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感情這部分。聽後我靈機一動,把課文從後往前講,因為現在學生與動物接觸越來越少,對動物充滿了恐懼,當讀了課文結尾讓他們意想不到,動物與人的感情是可以培養的。於是我就問,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感情這麼深,為什麼?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原因,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把海鷗當作自己的孩子,所以海鷗回報以愛。

我們愛護動物,動物會以愛回報我們;但假如人類欺騙了動物,就得不到動物的信任了,你以後打算怎麼做呢?學生暢所欲言,我想今後他們會真心對待動物的。更讓我感到教學的靈活性,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是十分必要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