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反思(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2.99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教學反思(精選6篇)

《古詩》教學反思 篇1

古詩在這個學期被選為我們學校的打磨課內容,如何教古詩便成為我們教研活動的主題。一首古詩被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重複著,為的是找到教古詩的最佳方法。這次我選擇《秋思》這首詩,它排在三首表達思鄉情詩歌的中間。雖然文字只有四行,二十八個字,但詩人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如何傳遞給沒有雷同生活經歷的學生,讓學生感受著詩人的感受,想著詩人的所想?除了詩的內容外,我到底要通過《秋思》這個載體教給學生什麼?詩的課堂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課堂?……這一系列的問題不斷呈現在我的腦海中。

在這之前,我聽過三年級兩位老師教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們的教學方法大同小異,亮點是能借助多媒體把學生帶進一個詩意的課堂。我個人也認為古詩教學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怎樣才能創造出一個詩意的課堂?我想方設法讓《秋思》的情意在詩意的課堂上流瀉。

一、在讀中彰顯詩性。

我一直認為詩的教學應不同於其它的課文閱讀教學。一般的課文閱讀教學可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深入品味體會,但詩一經這樣折騰就會把詩拆得支離破碎,它就失去了詩本身的整體完整性。為了保護“詩”作為一種“完形”的存在,我採取的策略就是誦讀。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先讓學生讀了再說,讓《秋思》在誦讀中流淌。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理解詩的意思。接著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最後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在想象中豐富詩意。

在眾多的借寫家書的詩中,張籍的這一首《秋思》獲得的評價最高。王安石說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它語言精煉,蘊含豐富的內容。題目有“思”,而整首詩中卻沒有一個“思”字,那這個“思”究竟藏在哪呢?在深入備課後,我覺得詩中的“見秋風”可作為教學這首詩的突破口。“意萬重”是這首詩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個人覺得引導學生想象,豐富學生對“見秋風”的表象,加深對“意萬重”的理解。這樣對學生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學生對這首詩有了整體的印象後,我馬上抓住詩眼“見”大做文章。我安排了學生一次次想象“見到什麼”“見不到什麼”,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我營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對比中,以有形的景來襯無形的思,循序漸進地引領孩子們探究、品味“見秋風”。希望想象到的畫面成為學生通往作者內心的橋樑,讓學生與作者感同身受。

三、在遺憾中憧憬未來

課後的集體評課中,許多老師也認同我這樣處理所帶來的效果,值得一學,同時也指出我的不足之處是多媒體課件中少了把學生帶入意境的聲音,多了一些不必出現的秋景圖。今後在製作、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我會向一些年輕老師學習,提高製作課件的能力。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古詩》教學反思 篇2

在《漁歌子》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讀,去了解詞的大意,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詞意,特別強調讓學生比較同是描寫江南春景的兩首詞的異同。

但是從課堂效果來看,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我過於注重結果——比較異同,忽視了過程的體驗——朗讀感悟詞中描繪的美景,體會詞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樂趣。

讓學生初讀正音,自學瞭解詞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番之後,就讓學生比較和前一首詞的異同,從學生髮言情況來看,學生只能勉為其難地從表面說說想法。因為學生還沒有很好地去體驗、感受《漁歌子》這首詞所描繪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花,青笠綠蓑,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老師沒有帶領學生走進詞的意境,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學生如何能夠感受兩首詞的不同呢?課堂上如果讓學生再多讀讀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感悟,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去感受詞中的意趣。那麼再和《憶江南》進行比較時,學生的感受會大不相同。不過,讓學生直接去比較異同,對五年級剛接觸詞的學生來說,太理性化,難度也大了。不如換個問法:白居易和張志和筆下的江南各有特色,你更喜歡哪一幅呢?這樣從學生的情感出發,觸及了學生的獨特體驗,也可以培養學生對詞的初步鑑賞能力。

其實,這首詞和柳宗元的《江雪》對比起來學習,更便於學生把握這首詞的主旨。一個是寒江垂釣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立翁,獨釣寒江雪。一個是春雨垂釣圖: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同是垂釣圖,意境相去甚遠。學生通過比較,更能體會《漁歌子》那種悠然自得的樂趣。這樣對教材內容進行開發重組,豐富了課程內容,開闊了學生視野,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另外,古詩詞的學習應充滿一種詩情畫意的美,學生徜徉在古詩詞的王國中,課堂應當別具一番情趣。但是,學生沒有被美的經典詩詞所吸引,這與教師本身的文化素養有關,教學生詞,教師就應該有一定詞的積累,有一定的鑑賞能力,我的語言應有一種古典文化的`魅力,給課堂營造一種學習詩詞的良好氛圍,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影響。

《古詩》教學反思 篇3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暗藏於詞中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讀出詞的韻味,讓學生走進詞境,進入詞心。同時,作為一節整合課,我設計了三個整合點:一是在初讀詞之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蒐集關於《長相思》的內容(作者,題目,寫作背景,詞義,感情,寫法等);二是在學生學習完《長相思》之後,蒐集關於思鄉的詩詞;三是在練習環節,引入李煜的《長相思》,利用網路資源完成閱讀小題(詞的主要內容,表達的情感,運用的表達方法等)。

1、在朗讀中與文字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字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聽(聽老師範讀)、看(默讀)、讀(出聲朗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字,在教師的範讀中啟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2、在想象中與文字對話,感悟形象:

在朗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學生們通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的“征途”,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後,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和故園。學生們想象並感悟著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是學生彙報蒐集的關於《長相思》的資料時,談到了詞的意思,我只讓兩個學生回答了,沒有因勢指導,讓全體學生練習。其次是讓學生想象彙報納蘭性德家鄉溫馨畫面之前,僅用了一個問句“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裡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來進入學生的想象。課後回想,如果能先理解詞中的“故園無此聲”,然後再進入想象,效果會更好。最後,我覺得在時間的調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後一個整合點——理解李煜的《長相思》,由於時間原因沒能讓學生很好地完成,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語文學科與資訊科技的整合嘗試,讓我收穫了許多,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後,我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學習,多實踐,在學科整合的路上爭取更大地進步。

《古詩》教學反思 篇4

《山行》這首詩相比較於《楓橋夜泊》來說,意境上面比較容易把握,所以我遵循古詩的教學步奏,給學生進行教學。但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我沒有明確好這首詩具體講了哪幾個景物,所以很多同學在完成作業的時候,都沒有完全寫到寒山、石徑、楓林。這是教學中的一個疏忽。

在講《楓橋夜泊》的時候,我以為前面一首詩意,同學們在學的時候很輕鬆,那孩子對於詩意的把握一定還不錯,所以我把重心放在了意境的營造上面,利用了歌曲、以及其他一些關於寒山寺鐘聲的詩句。但最後發現,這種意境的營造真的非常男,孩子們對於詩意還是沒有理解透,所以後來利用課餘時間我又鞏固了一下,這也是我的一個失誤!同時對於備學生,我還是有很大的欠缺。

《古詩》教學反思 篇5

1、老師的語言不夠簡練高效。

認真觀看了自己的上課視訊,最大的一個感覺就是,自己好緊張,總怕學生不會,導致自己的語言不夠簡練。很多時候,我的一個提問明確提出了,可是發現自己總在重複,一再解釋,非常羅嗦。還有,學生的回答,我也是怕其他孩子聽不到或聽不懂,自己總在重複。到了最關鍵,讓孩子們充分發言時,我仍然不放心!一句話,老師的課堂講述太多了,語言不夠簡練,佔據了孩子們的自主學習時間。

2、課堂的學習內容整合度有待提高。

現代教育,要求給孩子們肩負,要實現這一點,語文課堂內容的選擇和整合就尤為重要。一篇課文,一首古詩,可講可學的內容多得是,但是我們的課堂時間就非常有限,高效課堂就需要高效整合。在這一方面我做的非常不足,我總是按部就班地一項一項地上課,教學時間遠遠不夠。在《宿新市徐公店》,我設定孩子們充分口頭語言表達後,就寫話練習,把口頭表達整理轉換成書面文字。這樣一操作下來,直接一課時變成兩課時了。試想想,如果不整合讀、講、寫,課堂時間如何有效保證!

3、全面關注學生。

從教學視訊中,我發現一旦遇到稍微難度較大的語言表達題目,舉手發言的學生寥寥無幾,而且總是那幾個學習比較好的孩子舉手發言。我特別留意到,從不肯舉手發言的都是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所以,我認真反思,一堂課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環節,可是在關注學生的程度上,還是忽略了學習困難的他們,那麼他們從何提高呢。關注學生不難,全面關注學生是我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一堂課,是實驗也是經驗,看著自己的課堂錄影,更是直觀地瞭解自己的教學狀態!反思自我,從這節課開始,向著高效課堂而努力!

《古詩》教學反思 篇6

古詩文教學成功的關鍵在哪裡?

1、還是要抓點深挖。在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抓一個“喜欲狂”,逐層解讀詩人的狂飲、狂歌、狂樂、狂想,再課外拓展追溯“狂因”,一氣呵成,層層遞進,直至掘出詩魂、詩旨。

2、教師的古詩文功底。老師功底深厚,在課堂上便會信手拈來,左右逢迎,營造出濃濃的詩境,詩境派生出課境,有意境的課便有了張力,散發著藝術的氣息,便會耐人尋味。

3、相機拓展。古詩詞教學需要在過程裡引入、滲透相關詩句,使課堂形成詩中有詩的格局,豐厚課堂容量,使教學更有效。如在教學《如夢令》引導學生描繪“藕花深處”畫面時,隨機引導回顧描寫荷葉荷花的詩句。教學《飲湖上初晴後雨》一詩,引導拓展描寫西湖的詩句,進行比較、拓展閱讀,使文字內涵更豐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