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才華庫 1.64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松鼠》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松鼠》教學反思(15篇)

《松鼠》教學反思1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松鼠學生不常見,我就利用課件,先出示一條關於松鼠的謎語,再播放鬆鼠的圖片,讓學生從直觀上了解松鼠。重點學習松鼠的外形描寫的一段,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感覺到松鼠的可愛,並讓學生看著圖片向同學進行介紹,激發了學生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指導學生學會描寫時要按一定順序進行描寫。然後帶領學生歸納總結第一段的學習方法,並通過課件出示自學提綱。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按照提綱的要求進行學習,彙報。掌握了作者的寫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自己整節課的教學思路是正確的,但課堂教學中語言不夠精煉,教學中評價這一環節做得欠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注意對自己語言的錘鍊和課堂中的評價。

《松鼠》教學反思2

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朗中體會小松鼠的聰明活潑。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自由讀通第一段,在此基礎上想象如果你是松鼠,在這麼美麗的森林裡摘吃松果心情怎樣?當學生體會到高興、快樂、開心時,馬上讓學生讀出小松鼠的高興勁。通過研讀重點句,理解摘的松果多、感受因為多而高興。體會松鼠因為松果好吃而高興。還有學生說到松鼠因為學會了摘松果而高興。

學生從多方面感受到了松鼠的高興,通過朗讀把體會到高興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又如學習2-4自然段時,以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裡埋一個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小松鼠為什麼要吃一個埋一個的原因。當學生找到“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這句話後。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句話,並要求讀正確,接著我通過出示光禿禿的圖片,讓學生想象小松鼠當時的心情。

當學生說出擔憂,著急、難過的的心情時,馬上通過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賽讀等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和小松鼠的情感產生了共鳴。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本課的教學就是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字,在讀中感知,讀中體會。從以上兩個事例不難看出,這一點在這堂課上還是比較成功的。在本課教學後,我覺得有必要對新課的預習更重視一些,像《松鼠和松果》一課篇幅較長的,如果不提前讀課文,對課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上根本達不到教學預設,特別是對我們學校所在的落後區域的孩子們來說。

《松鼠》教學反思3

《松鼠》是一篇文質俱佳的文藝性說明文,在教學時我將體會本文抓住事物特點生動說明的方法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礎上再帶領學生學習如何生動說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學時,我也採用了這樣的思路。教學開始,我先由松鼠視訊匯入,讓學生自己動筆先介紹一下他們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後再引入布豐的《松鼠》,重點是將課文中生動介紹外貌、動作的語句與學生自己所寫的片斷進行比較,從中尋找自身語言的不足,歸納課文語言的生動之處。最後,運用所學方法為大熊貓擬一段介紹詞。

之所以制定這樣的教案,是出於兩方面考慮的。

第一,教學環節當然服務於教學目標。因為本文的教學目標我設定為學習本文生動說明的方法,針對這一教學重點我採用通過自身片斷與課文比較的方法,這樣就讓學生直觀的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

第二,《松鼠》這篇課文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課文,並且不少優秀的老師也都以這篇課文開過公開課。當時備課的時候就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尋找一種新的途徑或方法同樣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學目標。之前較常用的方法就是將課文語言與辭海的松鼠詞條作比較,當然這是很好的方法。因為相對於辭海中簡潔、科學性強的語言特點,課文語言與其是有天壤之別的。學生自然是能很容易發現文中生動地說明語言。可是難道就沒有別的途徑了麼,於是我就想到了將學生作文與課文比較的方法,我想由自己的內容與課文比較,不僅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而且更能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自己在寫作中的不足,從而對症下藥。

這些是我在之前備課中的想法,在整堂課的教授過程中也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但是課後我自己也總結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最後一個練習的板塊,或許應該再回到課堂開頭的那個松鼠片斷練習,不妨讓學生根據所學再對自己的松鼠片斷進行修改,這樣不僅能達到練習的效果,而且再次利用的課堂資源,這節課的板塊就將更加緊湊了。

很感謝這次對外開課的機會,通過這次開課,我的確成長了不少,從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創新,用新瓶裝陳酒,也許能得到更好的收益。

《松鼠》教學反思4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教學反思:《松鼠》。因而,上課前我創設了情境,利用播放鬆鼠活動片以及歌曲《小松鼠快長大》,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設計效果很好,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

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查詢和蒐集資料的能力,我設計了交流資料這一環節,來豐富學生的知識,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後,讓學生說一說對松鼠的印象,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感知,並初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文體”,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體會

1 、個人思考到教師小結—讓學生先讀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後出示課件填空,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松鼠》》。

2 、找時間詞,加以運用———讓學生劃出課文中的表示順序的詞,並出示順序詞,鼓勵學生運用這些詞說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為了把學生的認識與創造結合起來,我設計了採訪,表演這一環節,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並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素養。

《松鼠》教學反思5

授課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思維拓展。練習表達的環節:

1、作者向我們準確、生動地介紹了松鼠的特徵及生活習性,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知道松鼠還有哪些特點嗎?請你補充課外資料。

2、假如你是一隻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學生很感興趣,也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松鼠》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屬於科學小品文,知識性較強,一不小心,就會把這堂語文課上成生物課。

在備課時,我儘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把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讓學生在賞析完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語言後,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寫作中學會運用這樣的生動說明語言。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例如從文中找出讓人覺得松鼠討人喜歡的句子,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再回答應該會更全面。還有最後學生寫完片段後本應再交流的,也因時間關係被我跳過了。語文課堂應是讀、說、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是學生髮揮其主體作用的天地,本堂課從這兩方面來看是不夠成功的。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體現還不夠到位。

在今後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於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松鼠》教學反思7

《跑進家來的松鼠》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一隻松鼠跑進我們家後,在我們家接二連三發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計地“貯存冬糧”,把糖、麵包皮什麼的叼到大櫃頂上;我們採來的一籃子鮮蘑菇,松鼠忙活了一個早晨把它們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頭巾等東西叼到煙囪裡,給自己墊窩。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觀察這隻跑進家來的松鼠,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松鼠的習性。學習這篇課文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教學這課很輕鬆,也有收穫。

一、導學案的設計真正起到了路線圖的作用。在學生獨學時,我給學生設計了溫馨提示:閱讀時既要理解文章的內容又要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在學生群學交流時又設計了交流提示1、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2、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第一個提示告訴學生如何閱讀,第二個提示解決從哪些方面進行交流展示的問題。學生一目瞭然,很好操作。

二、把理解內容與揣摩寫法相結合。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抓住對課文重點詞句的品味,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這種喜愛之情表達出來的。通過認真品讀學生從“跳”“蹭”“咬”這幾個動詞體會出了松鼠的可愛靈活,作者和小松鼠的關係像親密的朋友。感受到了作者對它的喜愛。從爸爸的話裡我知道他們已經把松鼠看成家裡的一員,和他們融為一體,由此可見他們對松鼠的喜愛不同一般。從“空落落”可以看出作者一家因喜愛松鼠而捨不得它走!通過品讀學生明白了作者是通過鬆鼠在“我”家的幾件有趣的事來反映松鼠的可愛,表達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的,這種喜愛之情是隱藏在松鼠的一舉一動,家人的一言一行之中的。

三、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學完課文,我安排了一次小練筆:模仿作者的表達方法寫一個你與動物之間的真情故事的片段。效果較好。

我想這樣一篇略讀課文,重在學生自主體驗和學習,能夠感受到松鼠的可愛和作者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同時懂得學會這種表達方法。那麼,整個教學目標就實現了。但是,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趣還不夠濃烈,一篇生動活潑的課文,應該呈現的是一堂生動活潑的課堂,但明顯感覺到學生們的拘束。我覺得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是課堂有效生成的關鍵。我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在這方面還有待於加強。

《松鼠》教學反思8

本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採用預習、自學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生生互助的學習交流。此環節重在通過思維交流、朗讀交流,啟發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體會松鼠的可愛以及家人對松鼠的喜愛。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和動作詞語及恰當的'修辭方法描述得真實具體,這是高段學習的一個重點,並注意引導學生旨在意會,能在以後的習作中加以運用。教學設計真正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預習自學、小組交流掃清了字詞障礙,課堂上學生自己擬訂自學提綱,然後自學、交流,完完全全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教師作為教學的傾聽者,教學思路清晰,環節緊湊,教學重難點突出,在學習中能作些許指導,通過學生預習自學、小組交流的方法形成互動,並注意知識的積累,完完全全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注意知識的前後比較與銜接,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補白,跳出文字,放開視野,進行適當的學法與寫作的指導,進行仿寫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1、導言:

上學期我們學了《松鼠》一課,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松鼠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今天我們來學習《跑進我們家的松鼠》這篇課文,看一看這篇課文描寫的松鼠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快速地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再讀課文,說說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4、再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結合學生的自讀,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其中的哪件事?並結合相關的語句說說自己的體會。

5、再讀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與上一篇區別開。同時研究文中的側面描寫,即爸爸說的話和作者的議論。

6、最後想像松鼠跑到你家裡你會怎麼做?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從六點設計分解來看:第一點的設計讓學生學會理性學習,運用已有的學習知識,學習和感悟新篇章。第二和第三點的設計是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第四點是勾畫、批註。勾畫、批註已成為高段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筆,“不動筆不讀書”。在這一點的設計我還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在交流時,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感受松鼠的可愛、聰明、靈巧和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在學生交流的過程同時,我還相繼指導學生讀好、悟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使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第五點和第六點是寫的訓練。此環節的教學採用了先整體感知再深入感悟,最後寫的訓練,做到了讀寫結合,此設計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我感覺這節課上的比較好。

本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採用預習、自學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生生互助的學習交流。此環節重在通過思維交流、朗讀交流,啟發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體會松鼠的可愛以及家人對松鼠的喜愛。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和動作詞語及恰當的修辭方法描述得真實具體,這是高段學習的一個重點,並注意引導學生旨在意會,能在以後的習作中加以運用。教學設計真正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預習自學、小組交流掃清了字詞障礙,課堂上學生自己擬訂自學提綱,然後自學、交流,完完全全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教師作為教學的傾聽者,教學思路清晰,環節緊湊,教學重難點突出,在學習中能作些許指導,通過學生預習自學、小組交流的方法形成互動,並注意知識的積累,完完全全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

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學生又補充了松鼠的課外資料,這樣進行知識的前後比較與銜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補白,跳出文字,放開視野,進行適當的學法與寫作的指導,進行仿寫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松鼠》教學反思9

《松鼠》是一篇寫動物的說明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主要介紹了松鼠的三個特點,其中涵蓋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用途等方面的內容。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徵;學習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瞭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在上課前,我創設了情境,利用播放鬆鼠的視訊短片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 看完短片之後,讓學生概括地說出對松鼠的印象,考察他們的概括能力。

此外,為了讓學生髮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我設計了“做一隻小松鼠,介紹自己的特點”這一個環節。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更進一步地理解本文所介紹的內容,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文體”,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為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體會,讓學生先讀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後出示課件填空,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鼓勵學生運用這些詞說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為了把學生的認識與創造結合起來,我設計了採訪,表演這一環節,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並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素養。

《松鼠》教學反思10

1、文章有趣,理解難度不大教師按照“我”幫助小松鼠後的心情和小松鼠怎麼做的兩條線索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安排學習順序,便於不斷加深對“我”和小松鼠的認識,句子集中起來教學,從縱向上也可作比較對三段式課文結構,以往老師們喜歡用教扶放的方法,這位老師這樣的嘗試,有新意

2、指導學生體會重點詞語的表情達意的作用時,過程簡練,有效

比如:在指導學生體會“竟然”“竟”“想不到”“依舊”這些詞表達的作用時,教師一次出現三個句子,將三個句子中的這些詞語全部隱去,讓學生讀後再與保留這些詞語的句子作比較避免了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去掉詞語比較的繁瑣,整體出現給學生的印象深刻,也便於指導朗讀

3、一些細節耐人尋味:

A在老師佈置了帶著問題自由讀書的任務後,教師追問一句“聽清楚沒有?”以生為本的執教理念瀰漫開來

B文中有三處寫“我”幫助松鼠後暗自得意的句子在整理排出這些句子時,教師有意降低學生個體學習的難度,提出只找一個“得意句”學生交流時可以集少成多,合作完成篩選資訊這個任務

需要商榷的:

1、在指導學生體會松鼠執著的環節,學生髮問:“為什麼小松鼠不用人造棉?”教師的解答(大概印象):通過查資料,知道松鼠會用葉子、羽毛、苔蘚等做巢,這隻小松樹不用人造棉真是太特別了教師的教學關注點是幫助學生體會松鼠的執著,至於對小松鼠為何這麼執著沒有作過多的思考當然,因為我們所用的教材涉及的知識是包羅永珍的,教師難免會掛萬漏一課堂遇到這樣思維活躍,探究精神強的學生,怎麼辦呢?首先肯定,要是問題與教學問題有關聯,不妨把問題交給學生討論,老師再牽引;要是問題與教學問題關聯不大(比如這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在表揚其愛提問之後,可以存疑,快速轉到教學問題上來而不是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去解這燃眉之急

2、教學中指導學生讀的頻次多,讀的實踐活動也很豐富但不少地方的讀都是平面推進,缺少提高在體會小松鼠執著時,教師指導朗讀,師生對比讀,點讀39段目標是讀書小松鼠的執著和作者的驚訝這些句子難讀嗎?不難讀難理解嗎?不難理解多讀幾遍對這種感受就能加深嗎?好像不能所以讀的層次性不夠,就成了平面推進

3、尊重就是愛,文章的主旨用這句話概括很精彩但對主旨的感悟和認識略顯單薄文章最後收尾太快,老師的智慧結晶體現得很充分,學生的感悟和昇華不夠

《松鼠》教學反思11

《松鼠和松果》是一篇寫松鼠的童話,課文敘述了兩隻具備環境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人類在向自然索取事,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教學後,我認為教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本人的教學設計努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識字、記字,在生活中積累知識。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如:這節課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讓學生來當小老師,教識字方法。

三、巧設遊戲。在識字這個很枯燥的環節中,設計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摘松果的方式來鞏固生字,既給學生帶來了活力,又使學生掌握了生字。

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和課前收集資料的能力。

五、設計問題方面,啟用學生的思維。如:在提問“他們吃什麼呢?到哪兒去住呢?”時,讓學生去思考,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認識到松鼠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讀課文。

除了以上優點外,本堂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生字寫得少,指導得不夠細緻;教學過程設計的還不很精,有待進一步研究;課堂紀律不是很好;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上的不足,本人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慢慢地改正,爭取更大的進步!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我的這則教學設計努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和情感體驗。這節課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讓孩子自願當小老師,教識字方法。朗讀時,從自己的感悟出發去朗讀。

二.巧設遊戲。在識字這個很枯燥的環節中,設計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摘松果的鞏固生字遊戲,既給學生帶來了活力,又使學生掌握了生字。

三.巧妙設疑,啟用思維。在提問“他們吃什麼呢?到哪兒去住呢?”時,讓學生去思考,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認識到松鼠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讀文。

但我的設計內容過多,無法完成教學;重點過多,無法兼顧。合作學習能力還需努力培養。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松鼠和松果》這篇課文字裡行間都洋溢著一種濃濃的童趣。它以一隻可愛的小松鼠的行為告訴孩子們植樹造林、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性。

學生在一年級學習的主要任務是識字與寫字,因此,我在備課時主要抓住對於識字方法的引導。學生接觸識字方法便是從本學期開始,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學生接觸起來也比較有意思。在本課中我主要是通過識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

在匯入環節中,通過引入本節課的一位新朋友—小松鼠,讓小松鼠和大家一起學習。

“走近角色”這點我覺得孩子們學得很輕鬆,課前做了幾張幻燈片,課一開始就亮出可愛的小松鼠,讓孩子跟他打打招呼,讓學生接近松鼠這個角色,拉近距離和松鼠有一定的情感,從而有話要說。學生在小松鼠的帶領下開始本節課識字、寫字、朗讀的學習。

學生在識字這一環節中,主要是通過識字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簡單的方法學生完成識記生字的任務。

初次接觸低年級的精讀課文教學,感覺本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學生朗讀還需要重視。一年級學生在朗讀時存在唱讀的行為,朗讀時拖長音的現象也較為明顯。而從低年級起,學生各項能力都必須鍛鍊,都需要加強培養。低年級學生是可塑性很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一樣,需要教師進行塑造。

其次,識字方法還有待於改進。識字不應該單純的識字,隨文識字學生接觸起來會更形象、更生動,學生的各種能力也都能夠鍛鍊。優秀的課堂,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中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還應該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每一個成長的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特點,而教師的任務,便是抓住他們的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促進他們的提高。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限的,讓他們在自己的天空中綻放屬於他們的精彩吧!

《松鼠》教學反思12

《松鼠和狼》一課主要寫了一隻小松鼠不小心掉到一隻狼的身上,狼要吃它,小松鼠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了自己的的故事。這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

我在上這一課的時候,有以下幾點對自己很滿意:

第一,我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每篇課文的插圖都是對理解課文的中心起到最關鍵的作用,所以我認為應該好好利用課文插圖。我把觀察課文插圖放在讀課文之前,讓學生仔細看圖,盡情想象,不僅鍛鍊了學生的細緻觀察能力,同樣也起到了鍛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用。

第二,我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我做到了細緻指導,學生基本掌握了這些要求“朗讀課文,批批畫畫,默讀課文,找出重點句段,細讀,將自己的理解寫到書上”。在小組合作交流的時候,我不斷巡視,參與一些小組的討論,指導有困難的小組進行有效的研討。

第三,充分讓學生說。松鼠掉到狼的身上,心裡會怎麼想,又會怎麼說,帶著自己的理解、情感讀課文中狼說的話,試著讓學生演一演狼,親自體會松鼠的害怕和狼的凶惡,從中領悟小松鼠的機智、聰明,並且明白“只有朋友多,才會有快樂的“道理。

總之,對於低年級學生,要善於捕捉學生交流中的資訊,引起他們思維火花的碰撞,啟用語文課堂,使學生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從而產生進一步閱讀文章的興趣。

《松鼠》教學反思13

第一次參加“責任杯”教學比賽,我經過慎重考慮,選擇了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松鼠的尾巴》。這篇課文是新教材第三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寫小松鼠在不同的情況下發揮尾巴的作用,解決了問題。通過學習瞭解松鼠尾巴的特點和用途,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瞭解動物的興趣。課文結構雖然比較簡單,但篇幅比較長,要想在一節課35分鐘內既完成生字教學,又完成閱讀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此,我動了很多腦筋,花了許多心血去作準備。

首先,我仔細分析教材,制定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尋找突破口。其次,上網查詢有關松鼠的圖片資料,參閱優秀的課堂實錄,根據班級學生情況精心設計教案。然後,自行設計製作課件。

一切準備就緒,我對上好這堂課也就胸有成竹了。果然,課上得很順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主要抓住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巧識字。

隨文識字是一種很適合低年級小朋友的認字方法,即把生字放在一篇課文中邊識字邊閱讀,把識字、閱讀、說話等基礎訓練有機結合。在本課教學中,我把十個生字放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分散教學,抓住重點,各有側重,不面面俱到。如教學“茸”,我用長毛絨玩具和毛圍巾讓學生觸控,從而理解“毛茸茸”;教學“攤”,請學生做動作;教學“遍”和“寒”,著重組詞;“蹤”字強調字音和字義;而“最”“降”“乖”的教學則注重分析字形。所有生字都在一定的詞語和句子中出現,有具體意義,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進而促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字形,讀準字音。

二、重閱讀。

在引出課題時,我先出示了“小松鼠”的圖片,然後出示課文第一小節:小松鼠有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可它不知道尾巴有什麼用。讓學生讀好句子,再學習生字“茸”,接下來直接匯入課題。接著,組織學生在組長帶領下,小組內讀課文,並出示要求,做到有目的地讀。讀完後完成口頭填空: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可以;可以。初步理清課文思路。然後,有側重地學習第2、3、4節。其中,第2小節主要通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來理解內容;第4小節比較簡單,通過動畫演示來理解;重頭戲放在第3小節,這一節描寫黃鼠狼追趕小松鼠,小松鼠拼命逃,在緊要關頭用尾巴當降落傘幫助它脫離了危險。我將這一情節用動畫的形式直觀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我趁機組織學生同桌邊表演邊朗讀,這樣,不僅使學生加深對松鼠尾巴作用的印象,而且很容易地理解了“跳躍”“順著樹幹”“扭頭就跑”“緊追不捨”“無影無蹤”等詞義。

三、練說話。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是語文課上及其重要的環節。我設計的說話訓練由易到難,層次分明。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說話訓練:(看大螢幕上的小松鼠跟它打個招呼)並出示句式:這是一隻()的松鼠,它()。用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開啟思維的閥門,充分發揮想象力,激發說話的興趣。學完課文後,我又出示了一個拓展訓練: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也很頂用?出示句式:的尾巴,可以。我還專門製作了各種動物的幻燈片,給學生適當提示,學生髮言異常踴躍。最後,我要求學生將上面說過的各種動物尾巴作用的句子連起來說一說,增加了難度,滲透總分結構的段落形式。出示句式:動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處,的尾巴,可以;的尾巴,可以;的尾巴,可以。動物們的尾巴真頂用啊!

當然,課堂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多媒體課件的光碟與幻燈片之間的轉換不很流暢,因而浪費了少量時間,顯得有些煩瑣。這是設計環節時的失誤。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避免類似現象的發生。

《松鼠》教學反思14

《松鼠》是三年級一篇寫動物的說明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主要介紹了松鼠的兩個特點,其中涵蓋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的內容。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徵;學習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瞭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

松鼠是學生熟悉但不常見的小動物,教學時利用課件當輔助手段,先出示課文內容動畫配上教師範讀,學生對於課文內容就有了一定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從直觀上了解了松鼠,產生了學習的興致。本文安排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重點學習松鼠的外形描寫(即課文第一段);掃清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抓住圍繞中心句展開的寫法,並指導學生歸納總結第一段的學習方法進行仿寫練習。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松鼠的可愛,並讓學生看著圖片向同學進行介紹,激發了學生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學習《松鼠》第二課時時,先讓學生根據課件填空複習匯入,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為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教師先提出自學提綱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學習、彙報。為讓學生的學習線索明析,明確要求學生每一個段落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學習重點,第二自然段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第三自然段瞭解松鼠搭窩的順序,並指導學生學會描寫時要按一定順序進行,並通過課件將“語文天地”中的仿寫練習結合起來,讓學生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第四自然段感受松鼠的聰明機靈。這樣也把本單元的“金鑰匙”使用得恰到好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自己整節課的教學思路是正確的,學生學習的任務性很強,效果明顯,尤其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自學彙報是初步的嘗試,學生較感興趣,但是由於課前對於學生的學習意向沒有做充分的摸底,導至某一段落選擇學習的同學偏少,只能由大部分由老師代講,應該改進。課堂教學中語言不夠精煉,由於學生之前尚未接觸到抓關鍵詞找關鍵句來理解課文,所以用於指導的時間較多,但是效果卻不錯,可以在這方面做更多的訓練。教學中評價這一環節雖然有關注到各種評價的結合,但還不夠深入,今後一定注意對自己語言的錘鍊和課堂中的評價。朗讀的指導也由於時間的關係草草結束,沒有發揮預期的效果,有點遺憾。

總之,本堂課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課文的表達方式來仿寫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模仿課文中松鼠搭窩時表示順序的詞語把一件事說清楚也有一定的效果,這樣的教學形式雖然傳統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上課時把朗讀貫穿到課文的學習中,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也提高了語文素養。

《松鼠》教學反思15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課文從松鼠的外形、活動、吃食、搭窩這四個方面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採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它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設計是依據“學習提示”來定位的。我本來打算以“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為切入點,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可是,學生預習不到位,無法較好地進行比較,在老師的一再提示下,還是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最後還是捋著課文先弄清本課的表達方法,再與《鯨》進行對比,學生才言之有物。

本課教學設計是一課時,由於種種原因,結果用了兩課時才得以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後思考:一個是平時類似的訓練不夠,一“放”學生就不知該如何做。再一個就是對略讀教學的目標確定不夠準確,捨不得捨棄,導致延時完成。今後還得“捨得”有“舍”才能有“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