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竊讀記》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06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文《竊讀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課文《竊讀記》教學反思

課文《竊讀記》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 學會梳理敘事類文章的脈絡;

2. 通過描寫,體會作者竊讀時的心情;

3. 激勵學生珍愛讀書,奮發向上。

難點、重點:

1. 通過學習記敘與描寫的語句,體會文中我的心情;

2. 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解題並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1. 竊字的含義:

(1) 通過,找出竊字的多個義項。

(2) 結合課文內容,朗讀竊字在本文中的含義。

明確:在本文中應理解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竊笑。

2. 竊讀的含義:

(1)一般含義;

(2)放在文會考察其含義。

明確:假裝逛書店,其實是要讀書店裡的書而不買,趁店員不注意時暗中偷讀。

3. 小結:對詞語的理解與把握不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還應把它放到文章會考察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二、梳理文章的脈絡。

(一) 分析文中詳寫的主要事例。

問:由題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憶自己小時候竊讀中發生的一些事,其中具體詳細地寫了兩件事。同學迅速瀏覽,要求:(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2)再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當時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確:(1)因竊讀而被趕出了書店。孤獨無助

(2) 得到店員的關心幫助,讀完了一本好書。感動、感激

(二)學習文中略寫的內容我竊讀的方法。

問:這兩次詳細描寫的事例也告訴大家,竊讀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成功竊讀,還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簡略地記敘了一系列方法。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些竊讀的方法。

明確:(1)發現竊讀這一好方法;

(2)到幾家書店讀完一本書;

(3)裝作其他顧客的家屬;

(4)以雨天避雨為藉口留在書店;

(5)用花生米充飢;

(6)藏在書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點答到)

小結:煞費苦心,想方設法去讀書。

三、深入理解作品內容。

1、講:不論是詳寫還是略寫,這些事讀起來都讓人感覺很生動,因為作者除了記敘這些事之外,還進行了細緻的人物描寫。

提示: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描寫。

2、學生默讀課文,完成思考任務:

(1) 劃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寫我竊讀的句子或段落;

(2) 設身處地地體會其所反映的當時人物的心情,寫在書邊(假如我是主人公,我會有何種心情);

(3) 依據作者當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讀你圈劃的內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學生回答過程中加以提示、引導;

(2)朗讀方式多樣化:學生個別朗讀;重點段落全班集體朗讀;精彩段落分析之後再富感情朗讀。

4、總結並分析人物形象。

問:請同學根據以上記敘與描寫,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要點)我是一個家庭貧困卻酷愛讀書的窮學生。

四、簡述竊讀的收穫。

小結:課文中雖然只是記錄了林海音在少年時期讀書的一小段經歷,但她對讀書的痴迷由此可見一斑。這也為她日後走上文學創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拓展(古今中外愛讀書之例)

1、 問:其實,還有很多人們愛讀書的事例。我相信,同學們也讀了不少書籍,你們還知道哪些愛讀書的人嗎?

(提示:例如中國的成語故事)

明確:可列舉匡衡鑿壁偷光等。

2、 拓展材料

(1) 引導學生回憶讀書格言伴我成長活動中所收集到的高爾基的'讀書格言;

(2) 分發材料;

(3) 指導學生瀏覽材料及思考題,並佈置分組討論任務。

3、 總結:

這些古今中外的人們,他們的學習、生活環境都十分惡劣,但他們仍熱愛讀書,並想盡辦法讀書。

4、 聯絡實際:

(1) 請同學回憶自己是否也有竊讀的經歷;

(2) 聯絡課文、成語、材料,對比自己的學習環境,談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板書設計:

竊讀記

竊 林海音

竊讀

因竊讀被趕出書店孤獨無助

詳寫兩件事

人物描寫 得到幫助,讀完好書感動、感激

略寫竊讀方法

一個家境貧困卻酷愛讀書的窮學生

課後記

語文教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讓學生對某一篇課文熟記在心,也不僅僅是記住某些知識在課文中出現過;而更重要的則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東西,也就是讓學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會發怵,都能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理解和破解。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 通過對竊讀一詞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詞語的方法;

2、 學會梳理文章的脈絡;

3、 瞭解並會區分詳寫和略寫;

4、 瞭解運用描寫的方法使文章更為生動、更為豐滿;

5、 讓學生學會與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提高理解能力;

6、 讓學生學會進行知識遷移,舉一反三。

相信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得到的更多。

課文《竊讀記》教學反思2

在反思這節課之前,首先說一下我的一個感受:講完這節課之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看似調皮搗蛋的孩子。我課前到班級下發文字時,他自己一個人坐在教室的後面,沒有同位,一臉桀驁不馴。正是這樣一個這樣的孩子,在我教授這節課時完完整整,認認真真地聽完了我的課,在課堂上勇敢的回答我的問題,積極地發表見解,並且在最後非常真誠指出了我朗讀時漏掉的一句話。說實話,那一刻我不覺得尷尬,我感覺很幸福!可能時間會滌去我所有有關這節課的記憶,但是我一定不會忘記那張被尊重的真誠的臉。他讓我知道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老師尊重,需要老師愛。

記得張偉忠老師曾經這樣說:評價一節好課的標準一是看是否是以學為主二是看是否有創新三是看是否有個性,包括老師的個性和學生的個性。在教學中我常常以這樣的標準去衡量自己,也以這個標準來設計自己的教學。學生永遠都是學習的主題,他們的體驗、能力、情感是學習的起點。學生個性化的解讀文字甚至是誤讀都應該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竊讀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以竊讀為線索深情地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因貧窮而而竊讀的兩次經歷。快樂和恐懼的這種竊讀滋味包含了童年時的林海音讀書求知的辛酸。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文章出色的使用了心理描寫,語言生動形象。文章內容容易理解,但由於篇幅較長,可能給學生閱讀、提煉資訊以及品味語言造成一定困難,再加上學生生活體驗較淺,也可能給學生深層次理解文字造成困難,在教學中我留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文字的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去解讀文字。

為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對內容進行了大膽的取捨,對教學環節進行了簡化了,注重了學生的朗讀,在朗讀中進行品味。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確立目標。

我首先以問答的形式引出話題,然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題目。讓學生有題目生髮疑問,進而形成本文的學習目標。然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字。

二、我講故事

。讓學生在初步朗讀的基礎上,講出自己所看到的故事,從而對文字初步感知。解決一些有題目生髮的疑問。

三、我的共鳴。

讓學生在快速瀏覽課文,圈劃引起自己思想共鳴的語段,進行細緻品味,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情感,品味竊讀的滋味。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讀出小女孩竊讀時——的滋味”引領學生細緻品味“我很快樂,也很懼怕”的滋味。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對文字深分析:作者在竊讀中收穫了什麼?由讀書到讀社會,在讀書中收穫知識,健全人格,在讀書中慢慢長大。這種長大不僅僅是身體的長大,更是心理的成熟,人格的健全。

四、我的思索。

引領學生了解一些讀書故事和名言,陶冶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帶著收穫走出課堂。

講完之後,總覺的充滿了太多的遺憾。有人說教學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一節課從設計到實施總是在不斷的調整修改完善的。但是我想如果備課時在細一些,考慮在周全一些,遺憾就會少一些。

1.這節課,環節是簡化了,細節的美打造的還不夠,在品讀環節中,肯定鼓勵的話語多,指導引領學生的少。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的還不夠。

2.讀書長大問題分析的還不透徹。那首小詩只展示我範讀功夫,而沒有讓學生展示體驗好竊讀的辛酸。以至於學生理解讀書長大的內涵也就不夠深刻。可能與實踐有關,但也說明對課堂節奏把握的還不好。

3.課堂的氣氛調動的還不夠,一直想讓儘可能的多的學生主動參與,但是學生的情緒沒有充分調動,課堂的駕馭能力有待提高。

4.尊重學生,以學為主體現的不夠。我一直想加的一個環節“我的質疑”考慮到的時間的問題也在設計時槍斃了。

課文《竊讀記》教學反思3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設定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品讀文章詞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希望學生理解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在表現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並在自己的寫作中初步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以提高寫作水平。

課上完以後發現學生只停留在知道哪些是動作描寫,哪些是心理描寫。如何對人物進行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進行準確生動的心理描寫,怎樣將學到的描寫方法學以致用,這些方面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感覺還是自己指導得不夠到位,學生還是沒有掌握這些描寫方法。

小組探究環節每個小組探究一個問題,對其他小組的問題只是簡單的聽一聽答案,沒有參與其他小組的問題討論。在小組發言代表展示本組探究成果之後的點評環節我做的也不到位,只是簡單說一句你們的答案不錯。為什麼不錯,答案好在哪裡,沒有進行詳細點評。這些都是這節課的不足和缺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認真尋找解決方法,解決這些不足和缺點。

課文《竊讀記》教學反思4

今天我看到這樣一則故事,題目是《竊讀記》。這則故事寫了一個人把讀書看成吃飯一樣。其實讀書不僅沒有壞處,而且對人有益的。

這個人,一有時間就跨進書店急忙開啟書,躲在一角邊,一頁,兩頁,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她很快樂,也很懼怕――

這種讀書的滋味!她害怕被書店的老闆發現,所以進來看書時,把自己藏起來。每當書店的日光燈忽地亮了起來,才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現實生活中,只要一開啟書,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書的征服;是你征服了書,還是書征服了你,還是書與你之間正在互相征服之中?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答案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不管答案是什麼,都包含著一個意思――成長。

或許書征服了你,那就意味著你被書迷住了。這時的你,沉迷在書裡,忘了吃飯;忘了睡覺……祖宗的遺訓,先哲的思想,人類幾千年的文明,都通過書向你灌輸,默默地影響著你,教育著你,陶冶著你……在這樣的氛圍裡,你長大了。

或許你和書之間在互相征服,那就更有意思了。你的腦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問題層出不窮,征服永無止境,你每時每刻都處於成長之中。

我們國小生正處成長階段,讀書與我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記住《竅讀記》這個故事,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多讀書,靈活運用大腦,讓它在我們將來學習和事業中,發揮其作用,發揮其威力。

課文《竊讀記》教學反思5

這堂課我的主要設計意圖:

1.讓學生質疑,體現了順學而導思想。

2.談感受既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談,又引導學生從全文整體領悟。

3.讓學生說一說主要內容,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這堂課的問題有哪些呢?

1.在談感受時,沒有體現層次性。按常理,一般是初讀課文,學生不結合句子簡單地談一談感受。然後是細讀,在老師指導下深入品讀,產生新的感受。這堂課學生初讀完課文後,沒有安排簡要的籠統地談感受,而是直接進入到第二階段,學生默讀課文,在一些句子旁標註感受。接著就是交流,交流時,教師也未指點,只是做了一些簡單的評價。教師對重點句子品讀的“導”並未體現出來。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是孩子理解透徹了,還是孩子並未理解透徹,教師細讀文字的功夫不到位,不能給予適當的點撥呢?我想應該是後者吧。)

2.在寫法上,要挖掘出作者及文章的個性來,做到一課一得,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到底在哪,顯然我沒有交代太清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