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國小英語教學反思6篇

來源:才華庫 3.33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英語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國小英語教學反思6篇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1

一、國小語文教學的情景

這個問題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被提到的頻率是比較高的,無論在語文課上還是在各種論述中,尤其在我們的國小語文課上比較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於產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著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40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說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餘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儘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國小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說讀寫的操練樣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很明白的。

二、國小英語教學的方法是認知法?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靠大量重複模仿,強化記憶,養成習慣。視聽法、聽說法、交際法都屬於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於缺乏語言環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彙知識,掌握語言規則,指導聽說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採用二語教學型別,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柺杖,在運用經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於國小生尤其要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而在我們現實的國小語文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境的缺乏,大規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國小英語的教學實際。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因為教學手段的簡單而否定教學實效,也不能把追求花樣教學放在評判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上,我們的學情特別,所以,我們也應以不一樣的方式方法來對待我們的教學。

三、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遊戲去學習,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國小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目前我們的國小生每週只有100多分鐘的英語課,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國小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小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四、國小英語教學不應排斥基本的語言規則

傳統英語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語法規則的講解和操練成了傳統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隨著交際教學法的興起,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語言學者公開排斥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反對在任何教學階段控制語法教學專案的做法。他們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提供有意義的交際,語法就會被學習者自動習得。受此觀點影響,80年代有一段時期,語法教學曾一度在部分外語課堂消失了。然而,物極必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反思,人們終於意識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語法課的弊端,因此又重新思考語法在語言交際以及在外語課堂中的地位與作用。那麼,我們現在所用的教材中,二年級就已經涉及了幾種語法點了,難道能只靠訓練語感就能讓學生習得麼?任何一位一線教師給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一些簡單的語法還是應該一點一滴的逐步的滲透給學生的。

幾點疑問,幾多思索,在反思的同時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探討,將我們的教學引向心靈的更深處,共同關注我們的教師、教學、學生。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2

教學片段:

這是一堂國小一年級關於“Fruits”的新授課,我首先設計的教學過程是:學生通過Powerpoint認識水果。課前我準備了許多漂亮的水果圖片(做這個課件就花了我三、四個小時的時間),想讓學生通過看圖片,聽老師的講解來認識水果。

但在這一環節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這樣學習學生並不感興趣,教學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對這節課要求掌握的詞apple,pear,peach,orange,melon和句子Ilikeappletoeat,it’ssweet,sweet他們不可能說出或不能流利地說出,因為他們不感興趣。看到這種情況,我很難過,於是馬上調整教學方法:我臨時編了幾個關於水果的謎語,並加上表情、動作,讓學生猜猜這個水果的名稱,孩子們開始瞪大了眼睛。同時我趕緊趁機多滲透有關句子,學生很感興趣,很快就學會了這幾個詞,並有部分孩子已經能說出這課的新句型“Ilikeappletoeat,it’ssweet,sweet”。然後再讓學生自己編幾個有關水果的謎語,有些學生能說得不錯了,在部分學生不是很會說的時候,我就讓他們進行表演,並說幾個簡單的提示詞,其餘學生也能參與到猜的活動中來。

S1:It’’’sthis?

S2:It’samelon.

學生在表演中不僅學會了本課的內容,還把以前學過的相關內容也串聯起來了。最後,我把水果卡片都貼到黑板上(卡片的後面分別畫上笑臉和哭臉),通過比賽的形式,請一個學生來猜一猜:

S3:Ilike…It’ssweet/sour.(這就操練到了本課的句型)

然後翻到卡片的背面,如果他/她猜對了,就把水果圖片給他/她,如果不對,請下一位學生繼續猜其他水果,最後看看,哪個、那組學生拿到的水果最多。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非常興奮,參與積極性也非常高,從而他們很快掌握了這課的主要詞彙和句子。

課後我仔細分析了一下,通過幻燈片認識水果,學生只是獨立的個體學習,而且幾乎是無聲地進行,沒有生動的、強烈的感官刺激,他們對本節課的內容,也不是以聽說的形式進行,因此,七、八歲的孩子不感興趣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教師在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盲目採取自認為可行的教學手段,那麼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教育者也時興借用多媒體、網路等來進行教學。而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卻經常有像以上事例這樣的困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Powerpoint進行教學時,有時教學效果反倒不夠理想。

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要使學生具有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必須指導學生的語言實踐,培養他們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學的任務是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儘可能多的創設情景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尤其是對於初學者或是國小低年段的學生。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聽說是重中之重,教師只有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比如通過看動畫,唱兒歌,表演,做遊戲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提倡的是學生的探究式、主動式學習。即藉助資訊科技,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索研究,從而學習到新的知識。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於個體學習狀態,與他人進行語言上的交流就少了,這與英語學習規律不很吻合。對於國小低年級學生,學習英語只有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進行大量語言刺激,並且儘可能地把語言材料放入各種能聽、能看、能觸控的情景中去,使學生覺得英語課上學到的不僅有少量單詞或一小段對話,還有一些能在許多場合用得上的富有生氣的語言材料。

藉助多媒體教學有它獨特的魅力,但英語學科是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大區別的一門學科,尤其在國小低年級,英語教學強調的是語言的運用,學生的交際,以及課堂的童趣性,不能一味地不切實際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要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製作不同的教具、道具及課件,以最佳的情景、畫面、音樂、色彩和語言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3

新課標教育理念非常強調教師的反思,倡導教師作一名“反思型的教師。”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反思和大家交流:

這是一堂五年級的英語課,本課時學習單詞星期一至星期五: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要求學生開動腦筋巧記單詞,並結合所給句型靈活運用這幾個單詞。根據五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等因素設計這堂英語課的。

一、在教學各個環節體現梯度。

在新授環節,討論、對話的形式引出新單詞—講述有關星期知識,明白新單詞—採用不同形式讀學習新單詞—同桌認讀練習新單詞—拍手歌鞏固新單詞—找規律寫單詞—歌曲唱出新單詞。無不體現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在結束課堂環節,佈置的作業體現“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原則,一是讓學生會寫七個單詞,二是讓學生把今天的收穫說給父母聽。

二、評價體現科學性。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學生在英語方面樹立的自信心很脆弱,需要老師的細心呵護,不是沒有優秀的學生,而是教師缺少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教師要善待學生的不足,及時給予鼓勵,但要注意度的把握在評價性語言方面體現科學性,不要動不動就“very good”,另外要針對問題本身,針對學生回答情況,要“量體裁衣,”不能是good, you did very well. Best,等簡單重複。還有我們要善於利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一個人心的微笑,一個讚許的大拇指,一個認可的點頭,一個鼓勵的眼神同樣也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打好地基,注重單詞教學

只要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蓋起摩天大樓,學生只有把單詞掌握紮實才能很好地達到運用的高度;只有把基礎做實、做厚,才能拓展延伸。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強調聽說領先,讀寫跟上,但往往是讀寫跟不上。因此教學中,我安排了大量讀的練習和寫的練習。

四、利用歌謠識記單詞,事半功倍。

在單詞教學中,我除了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外,歌謠運用的也很多,歌謠膾炙人口,通過教師自編的歌謠,會讓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很容易記住單詞,我認為這也是我這節課的一個優點。

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時間上的安排還欠妥當,抽學生說的面還不夠廣,對學生的評價是注意了,但最後沒有落實到位等等,這還有待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去改進。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六年上冊29課,重點學習9至12月,要求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對這幾個月進行簡要的介紹,並簡單談論與其相關的活動。

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即教的本質是為了學,學生的學是教的基礎,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而且要使他們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是教師工作的重要職責。結合這一理念以及高年級英語閱讀課這一課型,課前我預設了五步闖關環節,旨在,一藉助闖關這種形式,讓孩子們嘗試自主完成認讀,理解,流暢朗讀,簡單運用等教學目標,二通過闖關形式,激勵學生更加積極投入地參與教學活動,並在學習過程中一次次感受成功的喜悅。

Step One 勇闖語音關環節,孩子們在自讀和互助中,解決了單詞發言難點。Step Two突破理解關環節,孩子們在互助中掌握了較難理解的句子。Step Three朗讀大比拼環節,孩子們又在競賽中,加強了讀的流暢性和準確性。Step Four 閱讀我能行環節,又把本課課文學習進一步拓展延伸,讓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再一次得到鍛鍊和提升。而最後的交流競技場環節,則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可以自由談論,展示語言交際能力的舞臺,讓他們能夠結合本課內容和已有知識基礎,暢所欲言。

在本課教學中,我也有一些不足有待改進和調整。如,讀的訓練,練習的量還不夠,部分學生朗讀時仍有困難,又如,雖然五步闖關環節中,沒有寫的訓練,但孩子們如果能隨時記筆記,記錄一些重點,難點詞句,養成隨時筆錄的習慣,會更好。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5

今年,作為數學教師的我,成了一名攀登英語教學隊伍中的成員。對於我,一個只有國中英語水平,且十幾年都沒有用過英語的人來說,確實感到困難重重,壓力很大,而且有些摸不到頭緒。

雖然在上課之前我做了許多準備工作,但初次上課仍然讓我遭遇了很多尷尬。為了組織課堂,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多次違反“NoChinese”原則,把熟記在心的課堂組織用語忘到了九霄雲外,說出的英語也只是那幾句簡單問話,這與攀登英語實驗的要求是不符的`。而且,在課堂上,我也只是按照光碟上的內容來放,課堂氣氛不是很好,學生的課堂紀律很亂,我想,這也許與自己的教學方法不當有關吧。

起初,我認為攀登英語課就是用光碟講課的英語課,老師只是負責組織紀律,或者糾正孩子們的發音,可是在我校攀登英語小組對我們新教師進行培訓和聽完一節攀登英語示範課以後,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原來攀登英語只是藉助多媒體為兒童創設真實、豐富、多通道輸入的英語環境,是充分發揮非英語教師的組織作用,創設新型的師生關係模式,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學習活動。

攀登英語的每一節課都是通過光碟呈現給學生的,我想這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應該是比較有吸引力,比較感興趣的吧。所以,我一定要組織好課堂教學,不要因為老師枯燥無味的課堂組織將孩子們的興趣扼殺在萌芽狀態。

現在,一週的學習不知不覺地過去了,通過這段時間的實驗,我好像明白了,老師要上好每一節課,就要付出雙倍甚至多倍的努力,這樣才能組織好課堂教學,同時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在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6

自從走進國小的英語課堂,我應該怎樣去教,在教的過程中應注意什麼?這些事情一直困饒著我。

國小英語是學生真正英語學習的開始,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國小階段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英語教學中加入適當的遊戲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

自從走進國小的英語課堂,我一直在嘗試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儘可能的在調動學生的興趣方面下苦功。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在樂中品味英語的無窮樂趣。今天,我懷著這樣的一份心情,走進了我的課堂。今天學習的重點內容是五個單詞:pencil,pen,ruler,eraser,crayon。這些都是我們學生有的東西,就在身邊的,但要三年級的學生在一節課內學會正確的說,要知道這些詞的意思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先教會他們讀這幾個詞,讀了幾遍後,發現後面的兩個詞(eraser和crayon)他們容易說混淆,或讀不清,我再三糾正好象沒什麼效果,我只好進入下一個遊戲環節了,我讓他們把自己有的我們所學的這幾樣東西放在桌子上,聽我的口令給我他們有的東西。如:Showmeyourruler/pencil/pen/eraser/crayon。開始幾遍他們還很興致勃勃的,很有興趣,有一部分同學是跟著會的同學拿東西的,是沒聽懂的,我就想再來幾遍鞏固和加強一下,可結果是他們就玩膩了,就有同學開始幹其他事情了。我無奈的堅持了一會兒,一節課結束了,感覺收效甚微,有點失望。但我上了好幾個班,在之後的一個班裡,我改變了一下我的遊戲方式,先玩集體的,在請單個的同學到講臺上來玩,表現好的有獎,這次他們的興致一直持續到下課還意猶未盡。

通過這節課的比較之後,我感覺到英語的課堂光有遊戲是不夠的,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獎勵和鼓勵也是很重要的。

教師要會欣賞學生,獎勵和鼓勵學生,才能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教學技能和教學智慧。唯有不斷總結,創新和反思,才能使我的英語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