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金子》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5W

《金子》是一篇蘊含哲理的文章,彼得在淘金無望、準備離去時,發現雨後土地上長出了小草,從中受到啟發,便留下來種花,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蘇教版語文《金子》教學反思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讀出感悟,並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彼得”。如從“彼得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買了一塊沒人要的土地,一個人默默地挖掘者。”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不甘心、默默地、一塊沒人要的土地”等詞語,理解彼得的執著和堅決不放棄。從“埋頭苦幹、幾乎翻遍了”等重點詞句,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彼得,他是一個比其他人更吃苦耐勞的人;引導學生理解彼得的“若有所悟”,抓住問題,一場雨後,彼得看到什麼,想到什麼。他為什麼由這簡單的現象想出種花的好方法,讓學生認識到這是一個善於觀察、樂於思考的.彼得。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彼得是個吃苦耐勞的人,也為了後面體會要取得真金,就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我們在學習種花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緊緊扣住“全部精力”來進行。我引導學生看插圖,體會彼得的辛勤付出。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全部精力”,我出示了準備好的有關彼得辛勤勞作的填空來說一說,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體會:天快黑了,又下起了濛濛細雨,可是還有一塊地沒有鬆,彼得——,花苗終於長起來了,一群群雜草在花叢中搶營養,彼得——,為了防止花苗生蟲,人們還在睡夢中,彼得還在——,再過幾天,花兒就要開放了,可是這幾天陽光非常強烈,花苗渴得無精打采,彼得——不論嚴寒酷暑,不管颳風下雨,彼得都在用他的全部精力精心培育花苗。

說話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不錯,對於“全部精力”,把握得比較到位。通過想像彼得在不同場景中如何培育花草付出辛勤勞動,來理解他後面說“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學生在想像場景中明白了故事的道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