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我們的手》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8.64K

《我們的手》是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以“手”為主題的組合單元。《我們的手》一課則是從友愛的角度選編的課文。全詩共4個小節。作者採用比喻的手法,借“手”這一意象,把手分別比做電線、橋、船、小鳥等,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幸福、友好、真誠、快樂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傳遞給熱愛生活的人們。各小節的結構相同,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詩的'內容淺顯,但意境深遠,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

四年級下冊《我們的手》教學反思

我們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初步具備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獲取知識的能力,並且在這學期已初步接觸了做批註的閱讀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圍繞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匯入新課時首先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看看自己的手像什麼?用手做些什麼?在激發學生想象探究的過程中自然匯入。然後老師順著學情,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我們的手是什麼?為什麼說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小節讀一讀,與小組同學交流。從中獲得感悟,讀得入情入境。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那麼手的神通廣大的本領到底是什麼呢?”這一問題,讓學生充分討論,同時展開更深一層的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內涵。接著讓學生談談生活中手的不同姿勢和動作所表達的特殊含義,調動學生的生活回憶,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手在傳遞情感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老師提問:“我們的手還會是什麼?”這既是對課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對學生情感的薰陶,也是對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

但是感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深遠意境的感悟、引申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學這種結構相同的詩歌時,還應處理好“扶”與“放”的關係,更好地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詩歌的仿寫尚需進一步指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