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2.86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蝸牛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1

這堂課以孩子們喜愛的小蝸牛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學習用畫、剪等方法組合裝飾,完成一隻紙質小蝸牛手工作品。

兒童的世界是遊戲的世界、童話的世界。在這堂美術課中我始終讓學生處於有趣味的感知活動中,隨著趣味的增強,學生在教學環節的變化中主動探究,獲得知識與快樂。為了能夠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有針對性地製作了小蝸牛模型,分發到各小組,用來引導學生認真欣賞觀察後分析小蝸牛是如何製作的。孩子們很快就能分析出基本的方法與步驟:畫、卷、貼上等,在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非常精彩。整堂課教授的20分鐘內我讓孩子置身於蝸牛的精美製作中,教學環節的設計對調動、激發低年段孩子的興趣有著較大的作用。

不得不說,每磨一次課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次磨課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首先,在講授蝸牛外殼花紋時,要求過於精細,沒有考慮製作時間。

其次,教師用實物投影機演示製作外殼時,學生的注意力不大集中。如用攝影機拍攝後播放,效果會更好些。

再次,在評價環節中,對部分學生作品的評價一帶而過,不夠詳細具體。

經過這次磨課,發現我的這堂課在情感教育上有一定的缺失,我只注意培養孩子的探索與研究自然的精神,卻忽略了讓孩子們向蝸牛身上堅持不氣餒的良好品質學習。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好用來總結我的這次磨課最好不過了。在課堂上一環扣著一環,無論哪個環節或者小細節出現問題,都會產生蝴蝶效應。磨課雖然結束,但在我以後教學活動中,我希望保持磨課的態度去對待我的每一節常規課。關注課堂中的細節問題,從嚴對待每一堂課。像小蝸牛一樣堅持不懈的努力朝自己目標前進。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2

《音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的師生交流互動關係”因此在實施新課程標準、使用新教材、轉變教學方法的今天,應該讓學生在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於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揹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這首歌曲孩子們不僅故事情節比較熟悉,而且旋律、歌詞也不陌生!所以,在教授上,我注重了歌曲的細節教學如:節奏難點、旋律的共同性、歌曲的寓意等。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

鼓勵學生大膽創編歌詞,音樂劇等進行音樂創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演唱與表演,重視學生的個性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通過將音樂與舞蹈、戲劇等藝術及地理、歷史等其他學科的結合,讓學生全面瞭解的多元文化,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歌曲的主要構成單位是樂句。樂句的主要音符順序聽出來後,教師再分別請代表視唱完整樂句比賽難度加大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卻更高了。在緊張、激烈的競爭中,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鬆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

所以說,音樂教學藝術也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因為有了其他學科,其他形式的參與,音樂教學才能更加豐富,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果說音樂欣賞課是培養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麼聽唱培養的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能力。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3

音樂的課堂教學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其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如我在教《蝸牛與黃鸝鳥》這一課,這是國小二年級的歌曲,它刻畫了一幅黃鸝鳥在樹上嘲笑蝸牛的畫面。在學會歌曲後,我和往常一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夥伴,根據樂曲中的蝸牛與黃鸝鳥形象一起進行表演,隨著輕輕的樂曲聲響起,同學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來,喜歡跳舞的同學,紛紛展現出了或優美,或活潑的舞姿。正當我為學生們的表現高興時,“轟-轟轟”一道不和諧的聲音傳入了大家的耳膜,“怎麼回事?”“老師,吳家成又來搗亂了!”有學生忿忿地喊道。(吳家成是205班最頑皮的學生,學習習慣較差,而且喜歡搞破壞。

在我剛接任這個班級時,班主任就向我提醒過他,平時的音樂課我都特別留意他)我向發出聲音的地方望去,只見吳家成扭動著腰肢,一副張牙舞爪的樣子,我看了有些惱,很想制止他,而腦中的教育觀提醒我,發火是不明智的,我再看他的動作挺像狗熊的形象,於是靈機一動,微笑著對他說:吳家成你在表演狗熊嗎?”

他以為我要批評他,歪著腦袋低著頭不吭聲,眼睛卻偷偷地往我瞧,同學們都靜靜地注視著我們,看我怎麼做,我笑著對跳舞組的同學說:“蝸牛與黃鸝鳥,原來你們請了狗熊來當評委了,下面我們請評委先生說說:“蝸牛與黃鸝鳥,我們該學習誰呢?”同學們一愣,想好了都紛紛舉手,只見他搔搔腦門說:“蝸牛,”“為什麼呢?”這時候,同學們的興致上來了,說我們要學蝸牛“笨鳥先飛”要學蝸牛“持之以恆,不氣餒“的精神。接著我就告訴他們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的小朋友他們做作業的做事情的動作特別慢。但如果也能想歌曲裡的蝸牛一樣,他們肯定會取得成功的。之後讓孩子們把這些話編成了歌曲中的第三段歌詞。心想:這不是很好的二度創作嗎?當然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做個有心人,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適時的進行調整教學內容,從而進行生成教學。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4

本課的插圖精美,栩栩如生,不僅為課文增添了許多童趣,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幫助學生讀懂課文,深入地理解文字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說插圖是文字的補充。在學完課文後,我引導學生觀察42頁下面的插圖(一隻老蝸牛,一隻小蝸牛)。我創設這樣一個對話訓練:春光明媚,百花盛開,老蝸牛帶著小蝸牛出來散步。看到遠處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小蝸牛對媽媽說:“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和它們一樣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這時,老蝸牛不由得嘆了口氣,說:“……”小朋友你們能猜猜老蝸牛會說些什麼嗎?學生的回答內容很豐富,也很童趣。

思遠說:“哎,孩子,都怪媽媽太驕傲了,媽媽以前和它們一樣能在空中自由飛翔的,我還在一次比賽中獲得了冠軍!後來,我白天背獎盃,晚上也睡在獎盃裡,就變成這樣了!你以後做什麼事都不要驕傲啊!”

佳怡說:“孩子,要是在以前,它們可真不是我的對手,飛行比賽中是被我遠遠地甩在後面的,都怪我把獎盃成天背在背上,都是這獎盃害了我啊!”

很顯然,這兩位位學生不僅瞭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明白了故事的道理!

鉦淇說:“大人的事,小孩別管!你以後就好好練習爬行吧!”看來鉦淇的爸爸媽媽平時就是這麼教育她的。

隨後我又為孩子們補充了兩句名言:“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裡毀滅了自己。”讓學生對課文又更進一步內化。結合課後練習,我讓學生對驕傲的小蝸牛說上一句話,他們都說得不錯!

所以,我們應該巧妙地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這樣,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又能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5

教學反思課文第三節是的重點段,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情感目標的關鍵段落。如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小小蝸牛是憑著頑強的毅力,戰勝了重重困難,到達石壁頂端,從而水到渠成的理解本文的主題,是我在備課時著力思考的問題。

教學時,我讓學生圍繞著蝸牛在爬行時遇到了哪些困難為線索,細細的品讀課文,學生很快找到了關鍵的詞語,如:光滑的石壁、重如石頭的背殼、爬行的時間長等等,在交流時注重讓學生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不走過場,同時出示重點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如課文中把蝸牛的背描寫得很具體,在學習這句時,用比較句子的方法使學生明白作者正是通過打比方的方式把蝸牛的背是怎麼樣的寫清楚了,緊接著又創設情景讓學生拎起自己的書包,既理解了課文中“墜”的意思,又讓學生對大石頭般的重量有了親身感受,更加體會到了小小的蝸牛確實了不起,竟能揹著如此重的殼攀登石壁,進而與作者產生共鳴,也開始敬佩起蝸牛來,並體現在朗讀課文時全身心地投入進來。由此及彼,學生對下文中的“長途跋涉”也有了更到位的理解,當學生在交流“蝸牛在爬行途中可能會遇到那些困難呢?”學生的回答異常踴躍,而且都能聯絡上下文的內容交流,有的說:“石壁太光滑了,爬了一段它又掉下來了,可它不洩氣。再繼續爬。”有的說:“蝸牛爬呀爬,感到很累了,但是它仍然堅持不懈。”還有地說:“蝸牛覺得背上的殼越來越重了,可是如果停下來,那剛才的努力又白費了,於是咬緊牙,再向前爬”……

我想,只有在備課時充分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狀況,對他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尚處於何種狀態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全面的提高學生的素養。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6

《蝸牛》一課採用了觀察探究教學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愉悅的環境,學生能夠在自主的空間裡,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堂課中來,經歷一次科學家的探究活動。認真地去觀察,探究、想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覺得這節課上得很成功。雖然聽到下課的鈴聲,同學們還是無動於衷,都不願意離開他們喜愛的小蝸牛。直到上課間操了,才依依不捨地離去。當我聽到同學們對蝸牛的描述時。非常高興,例如:鄧浩同學寫的觀察日記:我觀察蝸牛的殼是右旋,很硬,它用腹足爬行,爬過的地方會有粘液。頭上有四個觸角,觸角上有眼睛,若要碰到它的.觸角,它就縮回去了。它的牙很小。不容易看見,尾部越往後越尖。胡修雨同學寫道:蝸牛爬行很慢,爬過的地方很粘,因為它的腹部隊建設有粘液,它的尾巴是白色的,殼很硬,像個跑道,它的殼是它的小房子,能幫它擋風擋雨。功夫不負有心人。作為一名科學課老師要比其他教師多付出一些辛苦和精力,特別是低年級的課程,要想上好每一節課,都必須在前一天或者前一週的時間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上好科學課。

為了讓同學們能更好地觀察蝸牛,在這節的前一週時間裡就開始佈置收集蝸牛,精心餵養這些小蝸牛,供上課時讓每一組同學都觀察到蝸牛的身體什麼樣,怎樣運動等。所以在課前十多分時,我就把小蝸牛一個一個地放出來讓它們自由自在地爬行,讓學生們用足夠地時間去觀察它。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們能夠通過觀察,探究,討論、交流,設計觀察方案,進行認真細緻的觀察。用生動的語言把觀察到的現象一一描述出來,既培養了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學生們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這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體現了學科的整合。真正培養了學生們學習科學的樂趣和探究科學的方法。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7

《蝸牛》,小小的蝸牛,它想爬到金字塔頂。它把想法告訴其它小動物,遭遇的其它小動物的嘲笑:“麻雀有翅膀能飛,它都沒飛到金字塔頂;老鼠善爬也沒見那隻老鼠爬到金字塔頂。世界上,能飛上金字塔的,只的雄鷹。雄鷹有矯健的身資,有先天優勢長了一雙翅膀。蝸牛呀!你沒有雄鷹的雙翅,沒有矯健的身資,更沒有天生的氣勢。你能爬上金字塔,那簡直是異想天開。”小小的蝸牛不但沒聽其它小動物的,它只堅信“勤牢也是通往成功的另一條途徑。”於是,它下定決心爬上金字塔。蝸牛在攀爬的過程中遭遇到很多挫折,但卻擋不蝸牛的信念,它掉下來會再爬上去,再掉下來再爬上去……有一天,蝸牛爬到了金字塔的最高點。

聽了這故事,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是的,我在學習上是很笨的,但是隻要我向蝸牛一樣努力向上,我相信一定會把學習學好。

小朋友們,金字塔就好比人生的道路,金字塔的頂端就是人生的終點站。在生活中,你也許成不了雄鷹,但你可以做一隻小小的蝸牛。金字塔頂是你的夢想,要知道塔底到塔頂的距離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一步步艱難拔涉。只要不放棄,就一定會爬到金字塔頂端。

小朋友們,從現在起努力學習吧!只要我們努力學習,把成績搞好並不是一件難事。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8

《蝸牛的獎盃》是一篇寓言故事,是說明“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學生通過讀故事,很容易弄明白這個道理。我認為這節課我在探究討論的問題設計上很有創新。這個問題包含三個層層遞進的小問題:

1、蝸牛以前是在空中自由飛翔的,後來成為一隻得意洋洋的蝸牛,最後變成在地上緩慢爬行的蝸牛,這三種形象的蝸牛,你喜歡哪一種呢?(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

2、大家都喜歡在空中自由飛翔的蝸牛,那同學們,有什麼好辦法,讓這隻蝸牛再飛起來呢?

3、假如蝸牛現在轉變態度,不再驕傲自大了,他能不能再飛起來?

我起初設計的問題是“這隻會飛的蝸牛最後為什麼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呢?”這個問題只能達到蝸牛因為自己的驕傲而得到可悲的下場,引起人們同情的目的。倘若換成以上三個問題,卻不僅讓學生認識到驕傲帶來的後果,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創新的層次上,一是讓學生認識到蝸牛的下場是值得同情的,這淺層次的認識;二是想辦法改掉驕傲的缺點,讓蝸牛再飛起來,激起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這才是教育的目的;三是讓學生知道只有勤學苦練,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才能不斷進步,爾後出示劉翔一次次獲獎的畫面,再次強化學生成績不代表未來,是對過去成績的肯定,從而讓孩子怎樣面對榮譽。這是教給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創新的體現,是根植學生終生受用的思想。我想,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孩子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才能激發孩子們的想象思維、創造思維,強化他們的創新意識,這才是學語文、用語文的關鍵。如果學無思想,只認認字讀讀文,“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培養創新思維”,都將成為空談。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9

這篇課文主要是寫“我”聽到一首歌謠回憶童年時觀察蝸牛的事。文章以情感變化為線索,寫“我”開始嘲笑蝸牛是膽小鬼,後來又敬佩蝸牛。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弄清作者為什麼開始嘲笑蝸牛是膽小鬼,後來又敬佩它,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在講這一課時,根據國小生對動物有著天生的興趣這一點入手,課前,我首先佈置學生觀察蝸牛,畫蝸牛,給蝸牛設計一個家等探究活動;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先介紹下自己觀察、動手後對蝸牛的感受、看法,學生通過觀察、動手實驗、交流等活動,獲得對小動物豐富的直接認識。在感悟課文時,讓學生充分、自由地讀,讀出對蝸牛的喜愛之情和讚美之情。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想作者為什麼開始嘲笑蝸牛是個膽小鬼,後來又敬佩它。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仔細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接下來,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交流,理解“蝸牛是怎樣在垂直平面上爬行”這部分內容,有一個小組的同學在反饋時,通過回顧自己爬山時的體驗,從而體會出蝸牛爬行的艱難,同時也理解了“長途跋涉”這一詞的含義和蝸牛不懈努力的精神。課後,我佈置學生觀察一種小動物,像課文的作者那樣,仔細觀察它的樣子、動作,看看有哪些新發現,並做好觀察日記,然後在班上進行交流。這樣,不僅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而且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蝸牛還是很感興趣的,課後,有一個同學對我說:“老師,以前,我總覺得蝸牛太笨了,爬得慢吞吞的;現在,我覺得蝸牛太偉大了,我要學習它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10

這篇課文,是一篇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著重指導了學生的朗讀。

第一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表示距離現在已經有特別長的時間了。所以讓學生體會之後,在語速上進行指導,要讀得慢一些。“有力”和“自由”兩個詞說明了蝸牛原來的樣子。可以播放動畫或者觀察圖畫體會蝸牛以前在空中輕盈飛翔的樣子。所以在字音的輕重上加以指導。

後觀察它的表情,從而體會出蝸牛的飛行本領強。接著解決的重點是省略號代表了什麼意思?可以通過觀察圖畫和聯絡上下文來理解。讓學生知道還有許多的昆蟲參加比賽呢!最後讓學生想象一下蝸牛是怎樣領獎的,然後從情感上進行指導,讀出蝸牛的自豪。

第三自然段抓住重點詞“得意洋洋”,讓學生畫一畫,文中表現蝸牛“得意洋洋”的句子。也就是畫出課後4題的那兩句話。進而來比較一下“唯恐”和“生怕”的意思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可以調換嗎?通過比較後,使學生明白不能調換順序,因為它白天唯一擔心的事情就是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但晚上特別害怕的是獎盃被人偷走了。這樣讓學生讀出蝸牛白天神氣活現的樣子,晚上害怕擔心的心理。

第四自然段是最能突出個性化朗讀的一段了,可以先讓學生讀一遍後,就丟擲課後第五題:看到再也不能飛上天的蝸牛,你想對它說些什麼?讓學生把自己的想說的話說出來,惋惜的、同情的、痛恨的、斥責的、鼓勵的……只要說得合情合理都可以,最後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語文教學就是要重視朗讀,“讀”始終是課堂的主旋律。一節好的語文課重在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疏通點撥。課上書聲琅琅,學生情緒飽滿。語文教學,如此讀中生趣!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11

《蝸牛》的故事講的是小蝸牛因爬得很慢很慢,在來來去去小樹林和家中的途中,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從小蝸牛告訴媽媽的短短几句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春夏秋冬時刻變化著的小樹林。講完故事後,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提一些情節性的問題,沒有侷限於故事本來的幾個簡短語句,而是注意引導孩子們展開聯想。

小蝸牛說:“媽媽,小樹林裡的小樹長滿了葉子,碧綠碧綠的,地上還長著許多草莓呢。”我就用啟發性的語言給孩子展現一個美麗的意境:“夏天,小樹林裡的樹木長滿了綠葉,地上是碧綠碧綠的'草地,在碧綠的草從中,滿是鮮紅鮮紅的草莓,一個多麼美的世界,你好像還看到了什麼呀?”

小蝸牛說:“媽媽,草莓沒有了,地上長著蘑菇,樹葉全變黃了。”我就引導孩子想象“秋天,小樹林變成了金黃色,滿樹的葉兒隨風飄舞,輕輕落到地上,讓大地也變成了一片金黃,你覺得小樹林怎麼樣?你好像還看到了什麼暱?”

通過孩子的聯想,那隨四季轉換不斷變化著色彩的美麗的小樹林,如同真的呈現在眼前一般,孩子們都為這隱含於故事中的色彩美而陶醉了。

不足之處:有趣的故事,豐富了孩子們的生活,並以其獨具的藝術魅力給孩子們以享受。

但孩子在聽故事時,往往只注意到故事中顯著的特點,易被一些表面的東西所吸引,而其中隱含著的美是不易被孩子注意,甚至易被老師所忽略的,而這些東西有的是相當有益於孩子的。在故事中,試著和孩子們一起去挖掘隱含於故事中的美,感覺是有益有趣又可行的。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12

《小蝸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課文通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裡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很適合一年級國小生閱讀。

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學生已經被這個小故事吸引,被媽媽的愛吸引,被小蝸牛的韌勁吸引。儘管小蝸牛一次次空手而歸,但學生能感受到小蝸牛的快樂,能感受到蝸牛媽媽對小蝸牛的教育,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本節課我本著這一原則,在教學中把圖畫及角色朗讀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學生在美麗的圖畫和豐富的想象中學習知識,瞭解自然,讓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提高了學習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所以,課堂上我非常重視詞語的積累和語言的表達。抓住“碧綠碧綠”引導學生積累ABAB式的詞語,抓住“旁邊”“已經”訓練學生表達。通過讓學生模仿課文對話練習自己眼中的四季,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對話。

總之,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13

活動目標達成情況:(寫出每位教師的發言)

鄧:在本次語言活動中,幼兒對於四季的特點認識效果很好,再複述故事情節環節中,幼兒能通過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的話找出相對應的季節特點而表述出來。

李:本次活動目標達成情況較好,幼兒不僅加深了對四季的認識,大多數幼兒也能說出四季有哪些不同的植物。

陳:在這次語言活動《小蝸牛》中,幼兒表現出積極的興趣,每個幼兒對於複述故事情節都能說的很明白,在認識四季植物的環節中,有的幼兒能一下子說出許多種不同的植物名稱,有的不僅能說出植物名稱還能簡單說明植物的作用。

活動組織過程:(反思教師和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提出改進策略)

鄧:在第一環節中,幼兒主動參與,積極性高。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請部分幼兒複述故事情節時,有的幼兒表現得興奮,所以我對他們說:待會比賽講故事,比一比誰的故事最精彩,但是如果不認真聽其他小朋友講的話,那就沒有比賽資格了。

李:在認識每個季節有什麼特點時,幼兒在秋天和冬天這兩個季節分辨的很清楚,在說到夏天時,幼兒只知道是很熱,有荷花。教師應該通過其他方式來給幼兒介紹四季,便於對四季有更好地認識。

陳:在聽故事環節中,幼兒從蝸牛媽媽講的話中,能辨別出是什麼季節,班上的昊昊能一口氣說出每個季節不同的植物有哪些,而且也能說植物的作用。但是有的孩子容易在秋天和冬天“樹葉飄落是什麼季節?”這個問題起了小爭執,於是,我播放了介紹四季特點的視訊給他們看,便於他們比較和認識。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14

有的時候,想象中的課堂與現實中的課堂總是有著很大的差別,就像我上的這課《蝸牛的獎盃》。儘管課文是那麼生動有趣,我也準備了用動畫故事給課文套入一個大的情景,畫了小動物圖片,設計了貼一貼、採訪、解說等我認為比較能吸引學生的環節,但是課堂的氣氛遠沒有想象中的活躍。前10分鐘我信心滿滿,但是那寥寥無幾的小手,似乎在看我表演的眼神讓我開始有些失望,接下來的時間裡,感覺自己好象在完成教學任務一樣上著。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我覺得是我的教學思路不夠清晰,沒有一條很明確的主線帶著學生走,只是按著故事的發展順序一路走下去,顯得比較枯燥。後面的朗讀指導較少,朗讀方式較單一,重點詞語的指導不到位,和前面比起來,有點頭重腳輕,亂亂的感覺。另外就是教學評價的單一。其實,我知道,無論朗讀也好,回答問題也好,作為老師要恰當的給予不同的評價。為了避免評價的單一,事先我也在教案設計上準備了評價。但是真正上課的時候卻忘了該怎麼說。這就說明,平時對這方面不太注意,到了被聽課時,即使事先準備好,但也是隻留於表面,仍然不能很恰當的給出有個性的評價。

另外,讓我很滿意的,是學生對詞語“遙遙領先”的理解,我採取貼一貼的方式,讓學生貼蝸牛所在位置,一開始有學生只是把蝸牛貼在其他昆蟲的前面,其他學生立刻指出該貼在距離更遠的地方,因為根據對“遙遙領先”的理解。還有對詞語的積累,由得意洋洋,得出“洋洋得意”、“得意忘形”、“惟恐——生怕”這一對近義詞的理解,都讓學生更深入的瞭解課文。

蝸牛教學反思範文15

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針對三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好奇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整個教學環節清晰,循序漸進,一環緊扣一環,以突出音樂故事創設音樂氛圍貫穿於整個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取得良好效果。

1、精選教法、注重學法

《讓兒童音樂劇進入音樂課堂》是我們學校音樂教研課題,兒童音樂劇涉及音樂、舞蹈、文學、戲劇、表演、美術、等多個領域、是多個藝術學科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就是採用了這種全新的授課方式,通過講故事——編創故事——表演故事——歌唱故事——音樂劇表演這一主線展開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做到讓學生喜歡音樂劇,願意表演音樂劇,從而進行音樂劇的'創作。

在學法的設計上我主要採用語言引趣、故事導趣,創編拓趣的方法,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自我創編故事,自我學唱歌曲,自我製作道具,自我編排表演,並通過觀察從生活中、寓言中、故事中找尋音樂劇的創作素材,在參與音樂劇表演過程中全面展示學生的綜合技能,教師在整堂課中做孩子的引路人,與他們同創作,同表演、同歡樂。師生互動,讓音樂歡樂的氛圍感染每一個人。

2、整堂課運用了情境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運用,給學生豐富直觀的視覺效果,突出了音樂課的趣味性、生動性,也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符合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並能夠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課堂創設了一個自由、輕鬆、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在"玩"中認識、體驗和創造音樂。

3、分散難點,由淺入深學習歌譜

從選擇與蝸牛爬行相符合節奏入手,邊聽歌曲邊進行擊拍,即是節奏練習又使學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歌譜學唱之前,老師從切分音符作為切入點,練習本課歌曲重點節奏,再進行樂句的視唱比較,這樣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鬆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

4、創編音樂劇,使學生音樂創造力得到培養。

兒童音樂劇進入音樂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授課方式的大膽轉變,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徹底從課堂中解放了自我,和學生同快樂,同創作、同表演。為學生創設了展示自我的廣闊空間。讓音樂劇進入音樂課堂是一種全面培養學生技能的有效形式,本節課就是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全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綜合實踐能力。在活動中,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創編,進行音樂創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伴奏、演唱與表演,孩子們邊聽著音樂、唱著歌兒、邊自由地舞動,全身心地融入到音樂情緒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使他們如臨其境,切身感受到音樂所表達的內容。這樣,孩子們心理得到滿足,個性得到了發展了,情感也充分表達出來了,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