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91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

新文化運動主要講述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標誌→代表人物→基本內容→鬥爭矛頭→發展情況→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本人教後感到有以下感悟:

在教學中我滲透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一切為了學生髮展”思想。目標定位明確,注重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學習學生生活中的歷史,學習學生身邊的歷史,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歷史。在學習中滲透正確的人地觀、環境觀、價值觀、人生觀。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協作,提高交際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錯,課堂討論,營造氣氛,促進互動。

1、激發學習興趣,營造民主氛圍

經過精心的預習準備,課堂上,教師先讓各小組的預習效果發言人展示一下預習效果,然後組織學生就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提出疑問(質疑),通過師生間、學生相互間的多向交流,瞭解問題的來龍去脈,解決問題並得出結論(釋疑)。

“思維自驚奇而開始、,驚奇與疑問是興趣的源泉。而這種興趣的激起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宋代儒學大師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教師要設法把學生置於“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讓學生隨歷史內容的展現,不斷髮現,經過思考獲得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絡。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輕鬆、樂觀、愉快的良好情緒,不僅能使人產生超強的記憶力,而且能活躍思維,充分發揮內在潛力。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合作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放開思想顧慮,無拘無束地與別人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活躍而高效。正如一位同事說的那樣:“在這堂課上,學生表現出了積極、快樂、輕鬆的學習狀態。”特別是關於科技利弊的討論,學生犀利的言辭、獨特的視角帶給我極大的震撼,讓我深深認識到,教師只有用這種極具挑戰意味的方法訓練學生,才會豐富他們的歷史知識及情感,全方位地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也才會收穫更多意外的驚喜。

2、靜思巧引、形成良性迴圈

古人云:“善思則得,善誘則通,誘思交融,百鍊成鋼。”我以為,”誘”在這裡體現的就是教師引領、指導的策略,“思”則體現學生的參與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與學和諧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3、教師變主導為指導,彰顯學生主體參與地位

採用小組合作法教學,教師就應該變主導為引領和指導,把課堂的主人翁權利還給學生,不要經常向學生暗示你心中所謂的正確答案,也不要急於告訴學生結論是什麼,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如果教師預先已有問題的[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結論,不斷暗示、提醒,那就意味著教師會把學生的思路向自己事先設定的方向推進,不僅學生難以提出其他看法,而且這種合作學習也很快變成了教師唱獨角戲,重新又回到原先那種一切由教師說了算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上去。

當然,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不可能十全十美。小組合作學習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時間有時不充裕,學生知識準備不充分不足,普通話水平有待提高不足,合作學習的引導要到位適量增加趣味性的知識等等,同時也對教師的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過去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先得自己有一捅水,但今天,我們光有一捅水是不夠的,還得有一池活水才行,否則,光靠那一桶陳舊的“死水”,很難經受得起新課程改革的考驗。如何才能給我的課堂注入生命的活水?我能否讓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擦出思維的火花?我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合作的快樂,感受發現的欣喜?我能否讓學生在課堂上“抨然心動””浮想聯翩”或者“百感交集’?我想,只有把這樣的課堂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課程改革才能落到細節上,對於學生評價的質量才能有保障。

新一倫課改為發展性課堂評價的實施提供了莊闊的平臺,也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探索空間。作為普通的一名一線教師,我無力改變大環境,但我可以改變自己做主的課堂。我可以在“學中做,做中學”,把歷史小組學習紮紮實實地落實到自己的課堂當中去,讓它真正的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個性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2

通過期中階段檢測發現,自己今後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對學生加強審題、答題方面的指導,如要看清題幹中的限定詞,要結合分值作答等等。

2、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某些重要的歷史概念。

3、對於基礎知識要準確,全面,把握歷史階段基礎知識、主幹知識。必須要求學生準確、牢固記憶基礎知識,而不是一知半解。

4、平時要訓練學生規範答題,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字寫準、寫好,儘量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5、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做題方法的指導並進行有效的訓練,進一步加強規範答題的訓練,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歷史思維和方法的指導,用歷史的語言回答問題。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3

今天下午按學校計劃聽取了一節地理課,在七年級一班,孫廣平老師講了第三節《地圖》,他下發了學案,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的很好。作為改科的新手而然,我覺得這堂課上的算是成功的。首先,在知識的處理環節上,做到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這節課講了三個問題,重點分析了第一個和第三個,略處理第二個問題,對重點的把握準確,處理得當。其次,解決重點問題上,先讓學生感知,再利用知識讓學生解決問題,並對錯誤認識及時進行分析糾正,結合練習加強訓練。重點得以突破。第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學習比例尺問題,學習判斷方向問題,怎樣才能做到準確判斷?他通過畫座標法指導學生進行確定,通過多次練習,學生對這一部分就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以上是這一節課的優點。當然,作為一名新手,存在一些失誤是無可厚非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提高。如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再如,教法上還需改進一些,應儘量讓學生多動腦,動手,動口。當然,對於這些問題,我在上課是也會出現,學生精力不集中,回答問題拖拖拉拉。完不成任務,練習題當堂課處理不完等等。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4

本課沒有采用過多的形式,主要用了集體討論、小組合作等形式拓展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能力。而且在活動中特別關注合作的效果,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從學生活動的情況看,他們還是很投入的,有些想法也比較有個性。

在整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參與活動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但是由於大班教學,學生在活動中常常突破教師預先設計的限度。這樣,在內容的安排和時間的分配上就出現了不均衡。有時,該完成的教學由於學生的活動而未能完成,有時教師又難於掌控局面,造成了低效。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找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遵守的規則,使課堂高效而又充滿活力。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5

八年級上冊學的是中國近代史,作為歷史老師,在向學生傳授基礎歷史知識的同時,我認為更多的應該向學生傳授愛國主義思想和與時俱進的觀念,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我是這樣做的,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又感到有些費勁。

一,我們使用的是任教版教材,該教材最大的缺點就是內容少,並且文字苦澀難懂。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尤其是我們臨沂推廣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使用這個版本的教材,給人一種先進泥潭拔不出腳的感覺,學生在一堂課上光看看一遍教材就得用10分鐘左右,如果再自學、討論,老師精講點播的話,一節課根本完不成教學任務。

二、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還沒有真正養成,所謂的互助和探究,也就是那麼幾個人在發表自己的見解,其餘的學生大多數是看客,少數在那裡無所事事。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一是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理解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很難,更何況是具體推廣;

三,學校對老師的評價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無論老師實施新模式的態度如何,最關鍵是要看學生的考試分數。學生的考試分數決定老師的一切,而無論何種模式,它都要考試,都要落實到學生的試卷上。

四、期中期末統一考試的試卷要有所改進。要多出能力題目,最好是佔到70%以上;少出死記硬背題目,最好是佔到30%以下。此外,平日的考試最好是開卷考試。這樣,考試考老師抓學生背問題的壓力減輕了,老師自然就注意學生的能力培養了。無論何種教學模式,只要是對學生的終生學習有利,老師也都願意接受了。

五、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還需要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學校在這方面的'工作應該是樹立榜樣班級和榜樣教師,讓老師們感到有個樣板可以模仿,而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各人忙各人的,學生最終無所適從。學習知識的同時,我認為更多的應該向學生傳授愛國主義思想和與時俱進的觀念,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6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經常談到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或許影響其一生,終身受益。可往往忽視了老師的某些行為習慣。

就如上節課(視導聽的)中,面對學生精彩的展示,我的鼓勵性語言太貧乏了,只是用了幾句“你太棒了”,我自己都感覺太俗,但當時不知什麼原因隨口就這麼幾句,其實,面對較難的題目極個別同學到講臺展示時我應該多變換鼓勵性語言,如:“你真有膽量,不簡單!並且你思維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

可是由於平時上課沒有養成習慣,才會出現這種狀況,所以老師課堂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至關重要的。真可謂:“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習慣就是素質,習慣影響人格”。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7

在歷史教學中,往往採用問題教學法。問題式教學基本模式分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評價、歸納總結五個基本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合作,通過活動、體驗、表現來完成教學。

本節課在設計上,遵循一個基本模式,從提出問題到分析、解決問題、反思、歸納評價,每個環節環環相扣,也充分體現了問題的基礎、層進、綜合、開放等特性。特別注重發揮小組成員積極性,通過討論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其中還設計了小組及個人的反思評價量表,學生需要對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做反思。比如,在課堂的最後,學生要反思一下自己學到了什麼,自己在小組活動中做了些什麼,自己是怎樣調節自己的學習的,如果自我評價是否定的,那就要考慮以後如何改進,等等。

但是在本次課堂教學中,設問的技術和提問的技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問題式教學的核心價值是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認為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既要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思考探究,又要有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探究。一般情況下我們會關注到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但是個體的自主思考就會忽視,或者說是教師不太相信學生,不敢放手,往往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很短,迫不及待的要提示學生。而且,在反思、反饋評價過程中,雖然有設計評價的量表,但是這種單純的數字表格很容易流於形式,反思的真正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8

1、對於本節課的設計,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合理地處理好學生、教師與教材三者之間的關係,希望將課堂主動權真正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提高自學的能力;讓自己與學生共同學習、探究;讓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多彩,希望多媒體成為我和學生溝通的橋樑、合作的依託。

2、好的教學設計在於把課程資源挖掘到最充分的地步。大量圖片、史料等資料的使用,可以豐富拓展相關的教學內容,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學習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內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尤其是根據學生特點將網路資源引入課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順利開展做好充分準備。

3、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設定了相關的學習問題,環環相扣,並適當的鼓勵學生,使學生在進一步強化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激發了內在的學習動力。

4、由於授課內容知識點較多,教師過於求全,因此在教學中,由於內容豐富,學生有時來不及充分思考,倉促而過。今後在教學中我應不斷總結、改進,花時間研究教學資源的整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9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6)——(11)班的歷史老師,回顧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認為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作為6個班的科任老師,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學生在個人能力、個人素質、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均存在著個體差異。由於存在著差異,也就導致:相同的課程在不同的班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

針對不同的班級,在課後不僅要備好課,保證課堂授課質量,而且要“備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的特點,以便在課堂上進行適時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有的學生對歷史人物感興趣,有的學生對歷史事件感興趣,還有的學生對戰爭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在課堂上尋找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本學期共進行了三次考試,在考試過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還無法從死記硬背的思維模式轉以理解記憶為主的思維模式,在期會考試中可以看到:基礎知識題,學生掌握的較好,失分不多;主觀題,即材料解析題,學生在回答時能夠把握材料,說出材料的主旨,但在回答定性問題時,在語言運用方面,還有欠缺,不能運用歷史的語言來準確的表述問題,需加強訓練;問答題,學生在回答時,明確具體的史實,以及史實所反映出的經驗、教訓,只是缺乏一定的條理性,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重點強調解題的條理性。

歷史學科中記憶性的東西較多,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清晰、準確地記憶史實,課後督促學生及時複習、鞏固、預習,只有這樣才能記憶的紮實,在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在考試時才能穩操勝券。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摸索一些幫助學生記憶時間、地點、事件的方法,讓學生輕鬆、無負擔地學習。在檢查學生複習情況時,科任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要及時與班主任溝通,雙方合作,雙管齊下,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順利的通過會考。

反思過去,這本身已成為歷史,要放眼新學期,發揚以往工作中的優點,彌補工作中的不足,與時俱進。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0

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聽課,我感覺收穫真的很大,同時感覺也有了壓力。

自從改變我們的課堂方式以來,學生的學習環境較為寬鬆,活動較為自由,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維處於積極狀態,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欲非常強烈,尤其後進生的轉變更為明顯,的確,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當然,這樣的課堂也給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展示過程中會出其不意的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不僅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要不斷的提高我們自身的綜合素養。所以,我們應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及教學水平。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1

本學期即將結束了,按照教學計劃以及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已經如期完成了八年級歷史上冊的教學任務,現在期末複習工作也正順利進行。回顧這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想說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就分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在這學期教育教學方面的心得和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精心備教,全面把握新課程標準

本人力爭在每節課前仔細研讀教材然後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在教每一節課前,精心準備、認真備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教學中有的放矢,不打無準備之仗。從一學期的教學情況來看效果較好,學生的各項素質有較大的提高。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時候,這課的主題是“抗日戰爭”,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條謎語匯入新課。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完課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錄音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沒有認真備課,課堂氣氛就比較沉悶,教學效果也不好。由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為了這一目標,我做到了課前認真研讀教材,學習新目標,精心設計教法,指導學法,認真落實上課,作業,練習,複習,單元檢測等環節的工作,做到超周備課,作業全批全改,不定時抽查學生的背誦和記憶。通過單元檢測考察,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教學效果,使歷史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養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的源泉。我在教學中非常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主要是這樣做的:教學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輸式教學、不提倡死記硬背,教學中主要採用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從問題中學會自主學習。通過編寫歷史韻語或歌謠,要學生輕鬆識記歷史知識,難以忘記。如:阿古柏侵新疆,自立為汗想稱王。陝甘總督左宗棠,主張收復我新疆,1876率清軍,“先北後南”好方針,“緩進急戰”打敵人,收復新疆快人心。1884建行省,歷史意義大得很。在問題中儘可能的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使課堂更生動也能激發學習興趣。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給學生鼓勵和幫助培養學習自信心

由於本校學生基礎差,學習感覺難度較大,學習信心不足,有的學生成績不理想。這種情況我沒有急於求成,更沒有拔苗助長,而是從發展培養學生的興趣出發。適時給學生鼓勵,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用讚賞的目光看學生,相信這點不行那點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對有困難的學生耐心的輔導和幫助,鼓勵他們大膽的參與課堂。很多學生由怕歷史到喜歡,由差到好。開展課外輔導,課外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如(1)歷史人物訪談:在學生學了長征知識後,讓他們去尋訪老紅軍。(2),交流歷史學習方法,經驗。(4),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上抗日戰爭時,給學生推薦一些抗戰的影視片如《南京大屠殺》等。(5)學習方法,複習方法指導。(6)社會生活情況調查,在學完第二單元時,讓學生對本社群進行調查,從而培養了學生興趣,拓展其視野,並與同組教師交流心得。

四、轉變教學觀念,不僅教書而且育人

放棄老觀念和老思想,放手讓學生學習,讓他們在平等、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在教學中還多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教給他們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愛心對待學生。

以上是本人對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總結,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層樓。

五、存在的不足

1、個人備課有時針對性不強,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備好的課不得不進行必要調整。

2、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分還比較多。

3、課外活動的開展因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總體效果亦有不盡如人意。

六、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服務於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3、實質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點具體的內容。

4、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和引導,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夥伴。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2

首先,用複習提問的方式匯入新課。這樣匯入的主要目的是:既複習了學生熟悉的舊知識,又便於教師點明本節課在本章中的地位,體現模組教學的專題性。本節課我用的是學生熟悉的抗日戰爭的知識來匯入,啟用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從巨集觀的角度認識抗日戰爭時期進入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發展程序。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本節課在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這一專題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抗日戰爭,下啟人民解放戰爭

然後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讓學生藉助導學案解決基本知識點後組內交流,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增強了小組間的合作互助意識。在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了基本瞭解的基礎上,學生再次閱讀課本,提出合作探究的問題。老師針對學生質疑的情況作補充,提出拓展性問題。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分析歷史資料、圖表等得出結論,形成自己的觀點,並且交流展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體現了生命化課堂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基本要求。比如說重慶談判的背景,我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歷史照片分析出蔣介石和毛澤東各自的目的。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到當時毛澤東等中共代表冒著生命危險前去重慶談判的超凡勇氣和心繫百姓的真摯誠意。這樣不僅解放了自己,更解放了學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

由於《內戰峰火》這節課涉及到很多的地理位置和抽象難懂的戰略部署,所以我用課件作為輔助手段,課件設計的原則是簡潔、實用。把它作為教材的輔助工具,目標是把原來晦澀、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比如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既是教學難點也是教學重點。讓學生觀察地圖,在地圖中找出大別山的位置。學生從圖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大別山是三省交界處,而這裡恰恰是國民黨統治既敏感又薄弱的地區。在大別山開闢根據地,東可威脅到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西可威脅到湖北重鎮武漢,並且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可以把將戰爭由解放區引向國統區。這樣就很容易的解決了“為什麼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一問題。在學生分析完的基礎上,我又用一個動態的示意圖把毛澤東的這一戰略部署形象的顯示出來,並作相關的補充,使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了更透徹的認識和理解。使得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一重難點問題得以突破和解決。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有教學設計與教學理念上的不足,對教材挖掘的深度不夠。比如國民黨發動的內戰是一場非正義性的戰爭,而戰爭的性質則決定了國民黨註定失敗的的結局。對於這一問題,如果能引導學生分析出來,那麼課堂內容就會更加的飽滿、有深度。還有對用於課堂的掌控和駕馭能力都有待提高,比如在學生最後談完本節課的收穫之後,對學生作愛黨愛國的情感教育時,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感受,適時地找到恰如其分的切入點來昇華最後的情感教育,這樣就避免顯得呆板、老套。對於以上的問題及不足,自己還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進行改進、完善。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3

本週二上午第3節在八年級一班上了一節學案教學驗收課。課題為《血肉築長城》。

我是這樣設計的:針對本節課內容含量大的特點,我重點劃分為三部分處理。第一,三次戰役即平型關戰役、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我想通過學生預習自學的基礎上,小組內合作,加強記憶其各自發生的時間、地點、部隊、意義。掌握基礎知識,學生感覺容易,老師需要注意的是指導學生理清三次戰役的特點,分清正面戰場、敵後戰場戰例,初步瞭解抗戰勝利的原因:中國軍民共同抗戰的道理。第二部分為中共七大的召開,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處理方法為讓學生以小記者的採訪形式介紹七大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意義等,老師只是輔助介紹中共在抗戰勝利前夕,高瞻遠矚,為抗戰勝利及勝利後中國走何道路的問題做了準備。第三部分是處理抗戰勝利的原因,利用一段材料猜謎語的形式,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我讓學生分五個組理解“屈原”“蘇武”“蔣幹”“毛遂”“共工”,然後分析其主要原因:全民組抗戰。之後點撥理解抗戰勝利的意義。

教法上,儘量讓學生多動口、動腦、動手,積極準備,多參與活動,小組活動等等。

本節課學生給我的驚喜是比平常上課學習更進入狀態,調皮的學生不在惹事,省了強調紀律的環節。學生趙雅潔大方,得體的課前檢查有模有樣,令人刮目相看。趙美玲同學的收穫談得很有道理。學生的這些亮點平常課被我忽視,以後要學會賞析學生。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4

在我們的課改中,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張揚學生的個性,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所以,課堂上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例如:我們在複習國共合作時,有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蔣介石背叛革命,國共能否長期合作嗎?中國是否會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成為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國家?”說明學生對當時課上的問題進行了積極的反思。於是我讓學生自己先討論。學生有的說,如果沒有蔣介石兩黨會長期合作,國民革命會成功;有的說,不會長期後作,兩黨的最終目標不同…學生們眾說紛紜。最後我從三個方面啟發了學生:

(1)中國的反動勢力是強大的,帝國主義、封建勢力與大資產階級相勾結。

(2)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什麼特點?

(3)1927年的中共與現在的中共是否一樣成熟?最後我沒有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也許在這次討論中並沒有能完全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關係,然而重要的是學生已經探索著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這樣使得歷史課堂教學在師生的互動中進行。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啟用思維,實現高質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5

今天講了一節公開課,從上週接到這周要講公開課的通知開始,到今天正式開講,心裡一直都提著,今天總算是可以鬆口氣了,趁熱打鐵來消化一下各位聽課老師提供的寶貴意見。

首先我自己覺得,本節課比較趕,導致有些討論也不能很充分的進行。高老師指出,在講《天朝田畝制度》一節時,情景模擬設定的不錯,只是如果課下就安排學生準備的話,效果會更好;還是在評價這個制度的落後性時,高老師指出對私有的否定也是其落後性的體現。

跳過這節課本身,我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語言細節;黃老師特別之處,課堂應該有詳有略,新老師都有一個通病,總怕自己講不完,或哪個知識點沒有講到,以這節課為例,太平天國的過程就可以略過,本身這些知識點也不需要講解和擴充套件了,還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楊主任指出,如果是上一節優質課,本節課最大的不足在於,沒有起伏,過於平淡,沒有吸引學生的特點,比如語言、個人風格,如果只是講知識,沒有吸引學生的點,學生怎麼能被吸引到課堂呢?李校長也指出,要與大學聯考相銜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迴歸教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