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教材的取捨應用

來源:才華庫 2.28W

湘版美術新教材運用以來,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它來自日常生活、貼近生活而且強調通過感受、體驗來認識美,繼而積極思維、展開想象,大膽地表現美、創造美。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情感需要,如:《變臉》、《紙拖鞋》、《美麗的鉛筆頭》、《由小變大的畫》、《神奇的小畫冊》、《搖滾小精靈》等等,每堂課都在快樂、熱烈的氛圍中進行。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對有的教材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取捨剪裁,以使其發揮更好的教學作用和效果。以下選取幾篇具體來談:

《自畫像》

一、教材分析:

本課分三個活動:畫像、剪生肖、做個人資訊卡,讓學生通過畫——剪——製作這一循序漸進的過程來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寫生能力及動手能力。這一主旨是很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我發現,對二年級的同學而言,第二個活動“剪生肖”太難了,從形的掌握到剪刻的運用,都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能做好的,從而也不能達到讓學生表現美、感受美並以此喚起愉悅感、成就感的效果。

二、教材改進:

基於以上分析,我把剪屬相改為了畫屬相,但並不是單純地畫動物(因為這樣的話又太容易了,起不到在繪畫技能上的提升),而是讓他們先在心中構思一個關於“屬相”的故事:內容上可是“我的屬相”,也可是“全家人的屬相”,表現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情景;在形式上可把他們擬人化、卡通化。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不拘一格。

三、學生作業效果:

由剪改為畫,又是畫所感興趣的話題,符合二年級學生的程度特點,給了他們以發揮想象的空間,學生的作品想象豐富多彩,下筆大氣自如,畫面飽滿,內容生動而富於個性。

《烏龜滾下坡》

一、教材分析:

依照教材的引導方向,這堂課要完成的作業是把烏龜滾下山後碰傷的情形畫下來,只是具體的受傷過程、結果由學生自己想象,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對烏龜動態的表現力及構圖能力。可是,書上的範畫以展現了三種情況,學生想象的空間已不大,再讓學生畫不過是臨摹範畫,沒有什麼意義。

二、教材改進:

為了真正發揮學生的想象,我採取了拓展思維範圍的方式讓他們展開想象:

師:“烏龜兄弟抱在一起滾下山後,發生了什麼情況呢?”“除了受傷的情況,還有什麼別的結果嗎?”“它們滾到了什麼地方,碰到了誰?”“它們在一起做什麼?”

這樣層層推進,一個問題引出幾個子問題,就像樹葉分枝一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放射狀發展。

三、學生作業效果:

學生各抒己見,他們的想法可謂五花八門:“烏龜兄弟滾到了山下的小河裡,但他們會游泳,在水裡盡情玩耍……”“小烏龜滾到了草地上,他們伸伸腿、彎彎腰,哪都沒受傷,回家了。”“小烏龜滾到一座房子邊,門開了一看,原來是小兔子的家,它們便在一起做遊戲……”等等。這樣想象豐富了,畫面也隨之豐富了,既豐富了動態造型,又豐富了背景構圖,還完成了續編故事的過程。

總之,在教材的運用上要採取“揚棄”的態度,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物盡其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