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1.56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

分數乘法是在前面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加減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成功之處:

1.明晰分數乘法的意義。分數乘法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分數乘整數,另一種是分數乘分數。在教學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中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分數乘整數;二是整數乘分數。雖然它們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表示的意義卻不相同。學生非常容易在此處出現意義上的模糊。例如:2/3×4表示4個2/3是多少,而4×2/3表示4的2/3是多少。教學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時,學生出錯較少,能夠清晰的表示出分數乘分數的意義。

2.明確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對於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要讓學生明確分數的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而對於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要讓學生明確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在計算中先約分,再計算,會使計算變得簡便。

不足之處:

1.學生在計算分數乘整數時,還是有個別同學把整數和分子約分計算,還有的出現先計算,再約分,容易出現約分後的分數不是最簡分數。

2.在計算小數乘分數時,學生容易出現小數與分母約分後得整數的現象。

3.在簡便方法計算時,學生容易出現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的錯誤。特別是形如2/9-2/9×7/16這樣的題目,學生往往不知道是應該應用乘法分配律來進行計算。

再教設計:

1.強調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特別是整數必須要與分母約分。

2.強化練習形如2/9-2/9×7/16這樣的題目,避免學生在此題目上出錯。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2

一、分數乘法的教學中,在書寫順序中應該不區分被乘數與乘數。

國小數學第一學段學習乘法的認識時就取消了乘數和被乘數的區別,3×5既可以解釋為3個5,也可以解釋為5個3,學生藉助具體情境認識到乘法是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本冊教材第2頁第1題:一個圖片佔一張彩紙的1/5,3個圖片佔這張彩紙的幾分之幾?

教學時,通過溝通不同解決方法之間的聯絡(圖解、加法解、乘法解),將整數乘法遷移到分數乘整數,理解題目的意思就是求3個1/5的和是多少?),讓學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後運用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解釋計算的過程,使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數學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又如:教材第5頁:小紅有6個蘋果,淘氣的蘋果數是小紅的1/2,淘氣有多少蘋果?

教學時,通過直觀圖引導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後(6個蘋果的1/2是3個蘋果),要有意引導“求淘氣有多少蘋果,就是求6的1/2是多少?”再通過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每個蘋果都平均分成2份,淘氣是6個1/2,也就是6×1/2或1/2×6,從而用6×1/2或1/2×6兩種列式方法解決了問題。最後,再引導學生比較兩種不同的理解,從而拓寬了分數乘法的意義。也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求6的1/2是多少?可以用6×1/2解決也可以用1/2×6解決。

二、注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分數乘法中隱藏的數學意義。

書寫順序中不區分被乘數與乘數,更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情境描述中隱藏的數學意義!因此,通過具體情境,來呈現對分數乘法意義的多種解釋,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則顯得重要。如:上面所講教材第2頁第1題:一個圖片佔一張彩紙的1/5,3個圖片佔這張彩紙的幾分之幾?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是求3個1/5的和是多少?,雖然,學生列出1/5×3或3×1/5解決了問題,但一定要讓學生聯絡本題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又如:剛才所舉的例子:小紅有6個蘋果,淘氣的蘋果數是小紅的1/2,淘氣有多少蘋果?當學生用6×1/2或1/2×6解決了問題後,一定要有意讓學生明白:本題情境可以理解為求6的1/2是多少?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要讓學生從多角度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

在避開具體的情境下,要讓學生從多角度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如:1/5×3(3×1/5)表示的意義可以是求3個1/5的和是多少?求1/5的3倍是多少?或者把3縮小到原來的1/5實際上就是求3的1/5是多少?等。

又如:求3的1/5是多少?列式解答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

關於分數乘法的以上解釋,並不是哪一種解釋是正確的,重要的是對於一個數學概念,我們應該儘可能多地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的解釋,這對於發展學生的數學概念是非常有益的。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3

把握好教材是基礎,處理好生成與預設是關鍵,這是我上完了這節課後最大的收穫。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國小數學練習課是以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形成解題技能、技巧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課。而練習課常見的形式單調、內容直白、活動平淡、學生積極性不高,需要用好多時間來算啊寫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探究思索能力。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有效的處理,選擇了充滿生活原味、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的練習,從談話激趣引入,口算突顯計算方法,塗一塗明算理,到各種變式計算,綜合應用,讓學生在算一算、說一說、想一想中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明白分數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數乘法從生活中來,從而進一步認識到了數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情感,無疑使學生變得愛練想練。

教學是一項複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準確把握教材,全面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也是走向動態生成的邏輯起點。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複雜性。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和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則與預設有差異,甚至截然不同。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預設和生成是講好課的兩個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分依賴於課前的預設,課堂教學往往顯得過於嚴謹而周密,具有很強的計劃性,這一點是預設的優點,同時也是預設的不足之處。雖然預設是進行教學的必要條件,但決不是上好課的決定條件,更不是上好一節課的唯一條件。教師預設過程中不能充分想象課堂當中所發生的一切,必須隨時的發現,甚至是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內因動態的生成,並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數學素養的方向轉化。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學生塗一塗理解分數乘法算理時,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圖示方法,而我只認同自己頭腦中預設的那種,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性的,學習結果的呈現也是多樣性的,開放性的。

2、教學中,過分依賴於課前的預設,丟失課堂中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錯過了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內因動態的生成,沒有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數學素養的方向轉化。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強化學科知識,深刻領會教材,用好教材,處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與預設的關係,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4

一、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理解。

在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中,“探索”是一個關鍵詞——“結合具體的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這是由數學目標中“數學過程”“問題解決”兩個維度決定的;同時“探索”的過程也是達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活動,要根據不同的材料和背景採用不同的策略才能達到是活動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單元的分數乘法(1)中,由於學生有比較堅實的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所以對於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的探索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進行。而在分數乘法(3)中,由於學生剛剛認識“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並且用圖形表徵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比較複雜,因此採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較妥當了。具體的講就是:教師通過簡單的具體事例進行集體引導,這便是“扶一扶”。再通過具體的探索要求幫助學生嘗試著探索比較複雜的例項,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顧學生所做作業,出現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點;

1、脫式計算(自覺運用簡便運算)的題,有許多學生盲目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採取應對措施:注意讓學生明白簡算的目的,分數的簡算,原則上與整數、小數簡算相同,都是在不改變結果的前提下改變運算順序,儘可能減少計算的繁瑣性。但方法卻不同,整數和小數往往是湊整十、整百的數,而分數則是為了好約分。

2、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單位“1”的理解、根據分數意義來分析題意,而忽略了單位化聚的計算方法的複習,以及兩步計算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重點評講。

三、採取應對措施:

練習課中先複習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文字題,結合複習題讓學生回憶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對分數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一個數佔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不同,為學習相應的分數應用題打基礎。

複習分數乘法應用題時,根據分數乘法的數學模型,說出問題也就是求什麼,寫出題目中的數量關係。教學中要注意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強化分率與數量的一一對應關係,這有利於學生弄清以誰為標準,以及分率和數量之間的關係。

問題可以引發思考,思考促進改變方法,得法扭轉教學局面。說明教師教學不怕有問題,有了問題想辦法解決就會使教學損失減少到最小。在課堂上多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後多與學生溝通,瞭解他們的學習動態,根據實際情況來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當然,教學前的準備細緻周到,教學失誤的可能性就會更小。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5

分數乘法一單元已經學完,我們往往感覺學生學的很好。應用分數乘法的意義去解決問題,也能列出算式。其實不然,當我們學學完第二單元分數除法時,我們就會驚奇的發現,原來事情不是這樣的。學生不知道是列方程還是直接去乘分數。學生往往難於判斷究竟把那個數量作為去乘還是去除以幾分之幾。於是乎,我們的教學就又陷入了癱瘓。富有經驗的老師在多次嘗試失敗以後,在此處,都既無可奈何又順理成章的選擇了五步走的方法。即:一,判斷單位一;二,畫圖;三,寫出數量關係式;四,判斷單位一已知還是未知;五,已知直接乘未知用方程。教參71頁提出現在採用方程解,化難為易,思路比較統一。所以,五步強調方程先入為主。其實不然,學生由於目前接觸到的都事用算術方法比較簡單的,所以方程的優越性不是很明顯,學生還是選擇算數方法的比較多。我沒有過多的統一。而是任其自由選擇。

我重點思考的在於新教材與老教材先比,本部分知識簡化了那麼多內容,為什麼還是學起來很費勁呢?我想,我們的新課改目的是好的,素質教育是好的但是,我們每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不都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嗎?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認為減少數學知識容量就是素質教育了。反而,正是因為減少了鍛鍊的機會和次數,我們學生的某些數學功能正在退化。我們都明白,只有加強鍛鍊,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強壯。數學能力也是如此。

現在我寫下這節課的教學反思,目的不是在於從教學內容上去分析。而是從這一個月來我接觸這個班的些許感想,做一梳理。

本班學生差,這在一接班,班主任和上一任數學老師都已經鄭重其事的向我做出了重要說明。我當時蠻有信心,一個多月下來,我才真正感到事情的嚴重性。特別是第三單元考試成績一出來,我都傻了。我班90分以上才三人,一班24人。不及格我班17人,一班3人。平均分相差足足20分。

我整整幾天都在思考:為什麼差這麼多?還能不能趕上?怎樣才能趕上不是一般的差,不是一天兩天的差!這個班從二年級就開始差,一直差到現在。我反思了很長時間,決定採取以下措施:

1.先樹立自信心越是這種情況,越是因為他們心裡沒有自信心。自暴自棄。其實造成現在這種情況,不能全怪孩子。

2要愛後進生。對後進生,要尤其愛護。這聽起來想冠冕堂皇,其實,真是著這樣。如果你不能做到只一點,最起碼也要做到,不能謾罵和侮辱他們。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也是每個人最難做到的。

3學習習慣的培養口算心算的習慣,很重要。結果是勤動手勤動腦。腦子越用越靈活。豎式的書寫位置,豎式的儲存都做了嚴格的規定。

4在課堂上下功夫。爭取讓學生喜歡你,就會喜歡你的課堂。喜歡學數學。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6

課上充分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發展,提高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創設情境,質疑猜想。

師:你能說說你現在最想解決什麼問題?

生: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分數嗎?會不會讓計算也變得簡便呢?出示課題,畫上一個“?”通過創設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進而組織學生猜想:能否推廣到分數乘法。

讓學生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猜測。驗證完合理性後,在例題教學中,我決定現由學生個體嘗試,碰到困難,可求助於學習小組,然後再到小組交流,進而過渡到全班彙報。步步為營,層層遞進,始終緊扣重點“簡算時,運用了什麼定律”展開,實踐自己探究出的新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獨立解答,再在小組內交流,也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進一步擴充了課堂教學的資訊渠道。在我設計的練習題中,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如選擇,判斷,填空等,加深對新授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總之,本堂課將立足學生,培養他們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鍛鍊空間和舞臺。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7

最近學習了分數乘法這一章,目前學習的是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以及計演算法則,還有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以及分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還有小數乘分數。

在最近的學習中,存在些許問題。

一是計算練習不夠。這一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能熟練的計算。一個數乘分數的教學中,對於算理沒有突出,只是讓學生機械的記住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這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每天的計算量不夠,導致部分學生對於法則遺忘較快,特別是在後期學習小數乘以分數時,學生轉化成分數乘分數以後,不會計算了。

二是重要的概念方法沒有強調。例如,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這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很多學生不能完整流暢的說出這句話,數學語言缺乏。在以後的教學中,像這樣的重點語句一定讓學生一字一句的抄寫下來,熟記。

三是沒有重視板書和格式。教師上新課時,一定要事先設計好板書,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重要格式,需要學生模仿的,這些內容一定要突出。注重課堂輔導,重點照顧那些有學習障礙的後進生,爭取把問題在課堂上解決。

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反思8

今天教學的內容是分數乘法,重點是分數乘法意義的拓展——“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部分內容既是這個單元的重點,也是這個單元的難點。

從學生認識過程來看,這部分知識的基礎是分數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在教學中我突出了類比遷移和數形結合的方法,首先改編了教材的例題——“小紅有6個蘋果,笑笑的蘋果數是小紅的2倍,淘氣的蘋果數是小紅的1/2”,根據呈現的已知條件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笑笑有幾個蘋果?淘氣有幾個蘋果”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先用圖形表示出“笑笑的蘋果數是小紅的2倍,淘氣的蘋果數是小紅的1/2”,再列出算式,最後嘗試解釋算式表示的意義。這樣把將分數意義以圖的形式呈現,做到“以形論數”,在通過對圖的理解抽象出問題實質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倍(幾分之幾)是多少”,運用類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進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數表形”,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