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位加法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5.11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進位加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

一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感覺和自已的小夥伴一起學習,創設一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對於美也有感覺,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想法,他們很了不起,老師要多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去發現。可見課堂氣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猶為重要。

二、趣味遊戲,讓學生輕鬆愉快地自學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我以遊戲的方式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需求及年齡特點。

讓學生具有很好的評價能力,同時能看出大部分學生能發自內心地欣賞他人,但由於在課堂有寬鬆的氛圍,學生誰想說就說,在學生個人展示的過程,每個學生都很想表現自己,樹立學習自信心。

小組合作讀這一環節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可讓學生體驗到把數學學習應用到生活的樂趣。

小組同學在合作的過程中,能當好小老師及監督員的角色,公正地為小組成員判斷其做題是否準確。遊戲的方式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需求及年齡特點。訂正,形成生生互動的學習局面。

三、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提問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蒐集材料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參與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大海的美麗、富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上交流,讓學生體會自己動手動腦獲得成功後的快樂,並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學生在問大海問題時,說得精彩紛呈,興趣盎然。這製造了課堂的熱源效應,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我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學生的知識面不寬,對任何事物都有有很強的求知慾,同樣他們對大海充滿好奇,想揭開大海神祕的面紗,在向大海提問中,學生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四、 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教育不只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法習慣。問一問,你是怎樣學會的。既鞏固基礎,又初步放手讓學生自學。

不足: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走進學生中間,瞭解到學生自己各自喜歡的學習方式都很有特色,發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對於知識早就會了,可在做的過程中,卻沒有做對,個別同學好的習慣還未正確形成。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又教一年級,開啟教材第一感覺教材在更新,讓我意識到我的教學理念也要更新,儘管自己教齡比較長但還是要認真鑽研教材。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仍認真地備好每節課。對於《20以內進位加法》這一內容我進行了一些調整。

第一調整教學內容:

教材把《9加幾》和《8、7、6加幾》分為兩課時教學。我認為合理的安排,精心的設計也能用一課時解決。

第二調整教學過程:

《20以內進位加法》主要是讓學生在演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演算法優化。教材是這樣安排的既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又重點講湊十法,在湊十法中既可以看大數拆小數,也可以看小數拆大數。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反而不知道怎樣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題,怎麼辦呢?我把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把9加4作為教學的重點,突破湊十法,看到9想到1,9和1湊成10,所以我們把4分成1和3。那4還可以分成2和2,什麼數與4相加要把4分成2和2呢?學生前面對湊十法理解得比較透徹,馬上想到了4和8相加時把4分成2和2.我就因勢利導讓學生觀察()+6(6分成1和5)、()+6(6分成2和4)、()+6(6分成3和3)這三組算式中都是加6為什麼為什麼分成的數不同呢?他們分別與誰相加呢?為什麼?這樣的設計進一步強化了“湊十法”。

第三精心設計練習:

我出了兩組題進行練習。第一組是:9+29+39+49+59+69+79+89+9第二組是:8+38+48+58+68+78+8讓學生觀察每一組的加數和得數,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很善於思考,說出了自己的見解。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理解湊十法的基礎上迅速牢固的掌握9加幾和8加幾的得數。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反思:

1、這節課只是讓學生系統的學會了“湊十法”為學生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指明瞭一條路。如果學生要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還需要課後加強練習。

2、這節課的教學容量比較大,對後進生還需要單獨輔導,多加練習。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3

今天,我試著運用生本教學的模式給孩子們上了一節《不進位加法》,效果不錯。

課堂上,我首先讓孩子們自己觀察例題圖,找出圖中的資訊,孩子們沒用幾分鐘,就把圖中所有的資訊找了出來,並且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接著,我要求他們根據圖中的資訊提問題,讓我震驚的事情發生了,他們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計算的問題提出來,而且還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這使我頓悟:只要相信學生,他們就能創造出奇蹟。

接下來,我放手讓他們分析提出的問題,他們分析不但透徹,而且還能讓學困生聽懂。經過他們分析列出了算式,計算不進位加法,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說計算方法,讓他們試著當小老師在講臺上講,他們講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講出計算方法,還能把計算中的注意事項和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都講出來,讓所有的孩子都聽得明白。

通過這節課讓我明白:只有老師想不到的,沒有孩子做不到的。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4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和100以內數的認識、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本節課中注重的是通過小棒操作的過程,體現學生經歷計算的基本思維過程,從一開始的實物操作(主題和小棒)、到隨後的表象操作(頭腦中重現分一分、擺一擺的過程),再到最後的符號操作(語言表徵,計算結果),讓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形成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繼而達到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的目標。

針對課堂練習的高效性這個研究課題,我主要想通過以下兩點來體現:

一是:練習的層次性。從一開始的圈一圈算一算切合例題進行鞏固,到小手對數,進展到無實物的抽象計算,再到填十位上的數,發現進位與不進位的區別,最後進行生活運用,深透估算的思想。

二是:練習的趣味性。結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在平日的教學中常常用到小手遊戲,例如課前的對對碰(就是練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課中的小手對數等,旨在讓孩子用最愛動、最直接的教具——小手來進行口算練習,而且用小手的形式展現,速度快易於檢查。

三是:練習的針對性。本節課的重點演算法就是相同數位相加,算理則是個位相加滿10要向十位進1,本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想法,在練習設計中,我特意安排了“小手對數”“十位上填幾”以及“拓展練習”這三個版塊,旨在通過多個練習,針對性的進行重點的訓練和難點的遞進式突破。

在本堂課中,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尤其是聽取了趙曉英主任和張志娜校長的點評後,更是深得反思:

其一:“數形結合如何才是真正的有效?”

低年級的計算教學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是最優化的選擇,本節課中我在設計中也想要突出這點,但一堂課上下來,總覺得在數形結合點上不是很流暢,學生能正確的擺小棒,準確說出自己的擺法,但落實到演算法上就總是出現問題,聽從了兩位專家的點評後,我頓悟:數形的結合要適時而緊湊,學生在自己體驗擺法後,就應該結合他們的口述一邊說一邊提煉演算法一邊進行板書,這樣“形”(小棒)和“數”(演算法的算式)才會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進行有效的結合,學生才會明白:我擺的這個過程原來就是用這個算式來表示的呀!從而更有效的理解算理和演算法。

其二:“演算法多樣化和演算法最優化的抉擇”

我鼓勵學生用多種演算法來計算24+8,那“演算法多樣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演算法最優化”?對於《課程標準》中“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如何理解?我個人認為演算法多樣化絕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從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從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我價值觀角度提出的。為此,數學教學中演算法多樣應區別於趣味數學的遊戲,應當組織學生學會從多種演算法中分析、辨別出最佳或較佳的方法,當然不應是教師主觀指定的演算法。最佳或較佳方法中的標準,一是簡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類問題中均可使用,這兩條標準必須同時具備。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多中選優,擇優費用”。同時,學生髮現自己所創造的演算法被列為最佳成或較佳,在他們幼小心靈裡會萌發出自我價值,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以後的學習中會主動挑戰自我,這才是教學改革的真諦!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5

二年級下的數學教學中,三位數的進位加是計算的一個難點。這部分內容看似簡單,算理都是學生以前所掌握的內容,是在兩位數進位加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可是學生在計算時卻常常出錯,反思自己的教學,我認為教師在教這部分內容時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一個"細",在板演例題時注重細節的教學,提醒學生注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本課教學由複習簡單的進位加法口算開始,接著複習了不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鞏固了豎式計算中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的方法。這樣的複習即鞏固了舊知又為新知作鋪墊。

其次,在新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嘗試先獨立計算,再交流演算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演算法的精神。在學生算出結果後由教師提出“計算的對不對呢”這個問題引出學生驗算的需要,同樣是讓學生嘗試驗算的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正確率。接下來的試一試需要解決新的問題,在計算中連續進位的難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運算規則,我還是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計算再交流。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學會了進位加法的計算,同時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在這裡教師還及時引導學生比較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的異同,從而更好的鞏固了豎式計算注意的要點並強調“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再次,讓書本與生活相聯絡,使練習更豐富。在習題的設計上,我安排了豎式計算、改錯,還有解決問題。豎式計算中學生能注意進位並自覺的驗算,改錯題中學生通過計算很快發現錯誤原因,再進行改正,有利於強化學生對進位加法特點的認識。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6

學習完了進位加,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較好地貫徹了課改的新思想,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計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單純的計算又是比較枯燥乏味的。為此,我把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中,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列豎式計算的方法。首先根據課本主題圖創設學生郊遊乘車活動,提出“四個班只有兩輛車怎麼辦?”“你認為哪兩個班可以合坐一輛車?”,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並把這個情境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對此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計算方法之後,還為學生設計了為皮卡丘買商品的活動。這樣不僅較好地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較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列豎式計算對學生來說只是變換了一種書寫的方法,不會太難。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獨立嘗試。對於有困難的學生就請自學課本或請教旁邊的同學,培養他們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通過獨立嘗試和小組討論學習後,無需教師多講一句,就能把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說出來。如列豎式時個位要對齊個位,十位要對齊十位,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等等。所以我想,教師只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民主、可以充分發展的環境,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

這節課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學生彙報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時,有幾個學生提出也可以從十位加起,這時有學生反駁說如果要進位的話,你先算十位再算個位,當個位向十位進1後,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寫,這樣比較麻煩,所以不能從十位算起。學生說得非常好,但我沒有抓住機會因勢利導讓學生想想試試,而是繼續按教案進行教學,這說明我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還不能把課改的理念完全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有個別學生還沒有很好地掌握進位寫幾進幾的方法,需要課下在進一步的輔導。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7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是以上學期學習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近階段學習的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知識為基礎的,教學完這節課,我真正感受到了數學的確是一門前後知識聯絡性很強的學科,可說是環環緊扣,一環脫落,將直接影響後續內容的學習。

數的運算是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需要學生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的一項基本技能。而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更是重中之重,必須讓每個學生都切實掌握。如果前面的20以內進位加和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整十數沒有學好,那麼這節課就會寸步難行。如24+9,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湊十法,把9分成6和3,4和6湊成10,這樣和20組成了30,然後再用30加3,得33;第二種就是先算4和9合成13,再算13加20,得33。

要較準確的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學生必須對基礎知識達到很熟練的計算程度。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很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是這樣設計這節課,首先複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上節課學習的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然後運用情境圖匯入新課。通過情境圖讓學生找出數學資訊,根據資訊提出加法問題,然後讓學生解決問題探索計算方法。在這個環節我充分讓學生操作小棒理解“滿十進位”的算理。再次感悟到了實踐出真知的真理。

在練習的處理上,“想想做做”2有三組同類練習。我沒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畢,而採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組4+8,34+8,54+8,84+8,先請孩子輕聲的讀一讀,然後獨立計算。計算後,請孩子充分的交流,“通過計算這一組題目,你有什麼發現?”剛開始孩子說的比較表層化,比如都是加法,第一個加數個位都是4,第二個加數都是8等等,這些都是從算式本身觀察到的。後來有學生髮現四道算式得數的個位都是2,這實際上已經涉及到了計算過程。我緊接著追問:為什麼得數的個位會都是2呢?在這樣的引導中孩子回憶到這一組題目都是先把個位相加,都是先算的4+8,所以得數的個位都是2。我認為在計算教學中,通過題組練習引導孩子去發現規律,不是為了發現而發現,而是在發現規律後能夠運用所發現的規律去提高運算速度。因此,在接下來的兩組練習中孩子完成的很順利,正確率很高。這也體現了學以致用。

學完這節課,最大的感悟就是學生的差異什麼時候都在所難免,統一的教學思路,同層次的練習,實在是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教學環節都很好,只是個別學生掉隊,使我感到傷心,因材施教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8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孩子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理,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觀看了同桌100的視訊,下午我有針對部分難點進行了直播,雖然說沒有達到目標的全部完成,但是我認為學生是在自我探究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習,所以我感覺效果還是不錯的。

由於本節課是一堂計算課因此我以複習,通過選用有針對性的口答計算的方式進行匯入,口算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是新舊知識的聯結點,為學習新知識理清思路。接下來把加法計算的兩種方法讓學生總結出來。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有利於學生把計算方法遷移過來。這樣不但重視了知識的回憶,而且重視了方法的遷移,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是在學生已經系統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整十數加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對上學期學過的湊十法知識的進一步發展,又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法的基礎。

本節課的教材呈現的是開聯歡會的部分場面,並用圖畫和對話形式呈現問題和所需要的相關資料。我把主題圖設計為我校運動員的歡慶會,讓學生感覺活動就在我們身邊,數學課標要求,創設合理有效的情景,有助於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在課堂教學,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學積極創設學生喜歡的、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運用知識,並能正確計算。

再通過擺小棒探索演算法,初步悟出算理。讓學生充分地擺小棒,說過程,動腦、動手、動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湊整十法和相同數位相加法的算理。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比如教學的評價有時缺少針對性,因此評價顯得有些單一,還有個別環節的小結缺少及時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認真反思這節課上完了,也許很多老師和我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疑惑,這節課究竟在哪裡使用學具比較恰當呢?怎樣讓學生產生使用學具的需要呢?我個人覺得,單純的只教算題過程學生能夠理解,也能明白,單獨的說小棒,進行圈一圈,也可以理解,但是綜合到一起,就出現了上下不對照的現象。這也是學生感覺到最困難的,我想我會繼續研究這幾課,以便能夠更清楚的讓學生明白。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9

10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要求學生能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計算,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我在學生學習這一內容前複習兩位數不進位加法計算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這個章節內容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小棒進位計算,計數器進位計算結合講解豎式進位計算,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數多動手,同時進行分層教學引導B,C類學生小棒計數器計算A類豎式計算。教學中我通過PPT插圖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引導學生看圖寫算式,讓學生嘗試多種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對數的理解對加法的理解。課堂中,我力求做到: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看圖能力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

我運用“圖書館”的圖片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看圖說話,記錄圖中重要知識點“童話世界28個蘿蔔”,“叢林世界4本”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數量關係理解加法的意義“一共多少本書”就是把童話世界和叢林世界的數量加起來,引導學生寫出加法算式。

二、讓學生掌握多種計算方式加深學生對加法理解。

第一種方式通過擺小棒計算,讓學生拿出小棒跟隨老師擺小棒,邊擺小棒邊讓學生說出數的組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數的理解讓學生理解滿十進一,十位上要把進得一加進去。第二種計算方式計數器計算,計數器計算可讓學生加深個位十位的認知,知道個位數與個位數相加進十位變成一個一。第三種豎式計算,學生已有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豎式計算和一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計算得基礎,這一環節我以引導為主讓學生自己完成計算,提高學生快速計算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提高學生泛化能力,加強學生對加法計算的理解。

出示2張加法計算圖片讓學生看圖寫算式,引導學生看圖說話,結合生活事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本節課A類學生可掌握本節課內容,B類學生雖可根據關鍵資訊寫出算式但是理解教弱,可通過工具輔助計算。C類可在引導下提高理解,點數,認讀能力。本節課學生參與度高,基本能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部分學生參與課堂不主動,今後我要帶動這部分學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0

每當被問起最喜歡上什麼課時,很多孩子都會回答我:“體育課!”所以我常常羨慕起體育老師:讓孩子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想必是每個教師的心願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體育課場地大,有相對自由的活動空間。

2、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去,而不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

3、有例如:毽子、短繩、跑步、做操等多種專案供孩子自由選擇。

4、通過競賽等形式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及時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細看來,除了第一條無法毗及外,其餘3條均是數學課能夠達到的。所以,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就參與性,選擇性,合作性這幾方面花了心思進行設計,同時以學生感興趣的卡通人物kitty貓為情境主線,在民主,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師生互動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為課堂的小主人的樂趣。

參與性:上課的開始我首先提出質疑:8+5應該怎樣算,你有什麼好辦法?用學具分別表示8和5,然後動手擺一擺。在這裡,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動手操作學具和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在彙報時我儘量讓學生敘述、補充,使他們體驗了自己獲得成功的快樂。

選擇性:學生在進行“湊十法”的演算時,同時找到了拆大數和拆小數兩種方法,基於這種情況,為鼓勵學生的積極思維,我忽略了課本上“看大數,拆小數”的計算方法,而是對兩種拆數方法都給予了肯定。並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從而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而對於這樣選擇式的教學,我在練習設計時也多次採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價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還需要獨立思考?我個人認為:合作是在對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獨立完成有困難或依*個人力量能夠完成但效率遠低於集體完成的情況下所進行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探究進位加法的算理是一個難點,我覺得學生有必要通過討論來互相交流想法,獲得新知。為了避免一些學生只當聽眾,我要求每個人先自己動手,在思考出一種方法後,再與小組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這樣既給了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又分享了其他同學的經驗,獲益斐淺。在遊戲進行中,有的小組分工明確,有的小組合作意識不強,所以兩極分化明顯,這樣的差距也使學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這節課總體來說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形式多樣的練習題以及雙語課的語言氛圍使得課堂氣氛較好。但同時也有很多遺憾之處。如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的參與性沒有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巡視走馬觀花,而未深入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共同參與到他們的探究中。對於進位加法的算理,未給與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落實,講透,使得在時間控制上有些偏差。在遊戲時我原本設計先給學生時間進行小組分工,但教學時有所遺漏,使得學生在遊戲過程中,自己職責不明,未達到預期的競爭場面。

比賽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作為教師如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帶進課堂,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得到發展,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學生髮展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將不斷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1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計算要求學生能清楚區分個位數與十位數,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培四班部分學生能正確區分十位個位,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說出一位數兩位數,能運用小棒,計數器,豎式計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這個章節內容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並示範如何計算,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數多動手,同時進行分層教學引導B,C類學生練習點數,讀算式。教學中我通過PPT插圖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引導學生看圖寫算式,讓學生嘗試多種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對數的理解對加法的理解。課堂中,我力求做到: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看圖能力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

我運用“小兔子拔蘿蔔”的圖片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看圖說話,記錄圖中重要知識點“小白兔拔了36個蘿蔔”,“小灰兔拔了23個蘿蔔”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數量關係理解加法的意義“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就是把小白兔和小灰兔拔的數量加起來,引導學生寫出加法算式。

二,讓學生掌握多種計算方式加深學生對加法理解。

第一種方式通過擺小棒計算,讓學生拿出小棒跟隨老師擺小棒,邊擺小棒邊讓學生說出數的組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數的理解。第二種計算方式計數器計算,計數器計算可讓學生加深個位十位的認知,知道個位數與個位數相加十位數與十位數相加為豎式計算打基礎。第三種豎式計算,學生已有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豎式計算基礎,這一環節我以引導為主讓學生自己完成計算,提高學生快速計算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提高學生泛化能力,加強學生對加法計算的理解。

出示2張加法計算圖片讓學生看圖寫算式,引導學生看圖說話,結合生活事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

本節課A類學生可掌握本節課內容,B類學生雖可根據關鍵資訊寫出算式但是理解教弱,可通過工具輔助計算。C類可在引導下提高理解,點數,認讀能力。本節課學生參與度高,基本能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部分學生參與課堂不主動,今後我要帶動這部分學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2

新課開始,我藉助排隊的情境圖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情景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能使學生輕鬆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去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爭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提高學習興趣。

“兩位數加兩位數”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如果只要求正確計算得數並不難,但是要求學生又快又準地用最恰當的方法計算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此,學生可利用前面學過的計算方法,通過課件擺小棒使圖中的小棒變靜為動,學生在動態表象中想象,在有限的空間裡形成聯想,加深記憶,配有鮮明的色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讓學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心算的基本方法。除了我們學過的計算方法外,還有同學想到了用豎式解決的方法,這時學生便需要教師的肯定、激勵和引導。

課堂上,教師的必要引導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才不至於盲目,有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才更有意義。在學生生動而豐富的操作中,運用“轉化”的思想,學生通過自己觀察思考,更直接的獲取新知識。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我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下采用了探究法、討論法,練習法、演示法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我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獨立思考,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3

讓學生在實際問題情境中學習計算內容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編寫所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

本課的難點如何去突破?新課程的理念如何去體現?經過一翻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主張:筆算的難點如果靠大量的練習題去鞏固,必然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計算的正確率也不見得會很高。在筆算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忘記滿十向前一位進一,或者忘記把進位的1加進來。針對這個問題,如果能想個好辦法讓學生不忘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教材的主題圖,三年級學生不能很好理解“已知種數”“中國特有種數”“瀕危和受威脅種數”等概念,對於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不能清楚的辨析,以至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不符合邏輯,沒有實際意義,如“已知的哺乳類種數比中國特有的鳥類種數多多少種?”針對這種情況,我如何來改進呢?

首先,我將主題圖進行適當的處理.在課前我用通俗的語言對這些概念加以解釋,然後再根據教學的進度將表格的三列資料分別呈現,在這節課裡我只呈現"中國特有的種數"一列,引導學生提問題,列算式,引入本課的重點內容.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是一個資產豐富的國家.在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珍稀的動物,你能說出幾種嗎?

生:我知道有熊貓是我國珍稀動物.

生:我知道東北虎是我國珍稀動物.......

師:除了同學們說的這幾種外,在我們的祖國,還存在著這樣幾種珍稀動物:(師點屏出示)東北虎、丹頂鶴、蜥蜴、青蛙。這幾種動物分別屬於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你想不想知道這四類動物在我們國家存在的具體情況?好,請同學們看螢幕(師點屏出示下表)。仔細觀察這個統計圖表,你獲得了了哪些數學資訊?

生1:我知道了哺乳類一共有110種。

生2:我知道了兩棲類一共有30種,爬行類一共有25種,還知道鳥類有98種。

師: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呢?

生1:哺乳類和鳥類一共有多少種?

生2:爬行類比兩棲類少多少種?

生3: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一共有多少種?……

師:剛才,同學們根據這個統計表中的數學資訊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數學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師點屏出示:在中國特有的動物種數中,鳥類有98種,爬行類有25種。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

師:你能根據這這個問題列出正確的算式嗎?

(生說算式,師板書:98+25=)

在這個環節上我感覺自己的情境創設比較到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給我們提供的統計圖表提供了多個資訊,根據教學需要,我在進行教學時,將和本課重點無關的兩欄大膽捨棄,這樣,避免了因為資訊多而導致學生無從下手的現象,不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對於在進位的過程中,學生特別容易忘記加上進位1,不管老師如何提醒,如何強調,總是有學生忘記.如果我把這個進位的1編成一個小故事,學生是不是印象會更深刻呢?

在講完例題後,我話鋒一轉:同學們,關於這個進位1還有個小故事,同學們想聽聽嗎?學生立刻來了精神,一齊大聲的說:想!我馬上娓娓道來:今天是豬八戒的生日,他的很多好朋友都來向他祝賀生日,這不,猴哥也來了.孫悟空高興地對豬八戒說:“八戒,今天你的生日,我準備送給你一個生日禮物.”豬八戒聽到有禮物送給他,高興地拍起手來,忙問:“是什麼禮物呀?是不是好吃的呀?”孫悟空說:“我把我的金箍棒送給你。”八戒聽了很奇怪:“金箍棒不是你的獨家看門的武器嗎?你為什麼要送給我呀?”“我聽說你最近學了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哪一位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可是你總是忘記加上進位的1,今天我把我的金箍棒拿來,進位的時候,用上我的金箍棒,提醒你別忘記了。”邊講著故事,我邊用黃色粉筆在進位的地方寫一個1。學生個個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就對進位的1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後在練習的鞏固中,我提醒的語言變成了“同學們別忘記了滿十加上孫悟空的金箍棒哦”。從作業的反饋中發現學生的正確率比較高,這也為後面的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墊定了很好的基礎。

但綜觀整節課學生的探究的時間和時機都沒有把握好。是我這節課一大硬傷。

笛卡爾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更願意理解成:在數學教學上我要做一個思想者,更要做一個踐行者。多去積累以提高自我素養,多去學習以提高自我能力。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4

在上週上完這節《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課之後,數學組進行了教研活動,讓我也有機會聽到各位老師對我這節課的一些意見和建議,結合老師們的評價,我又一次對這節課在設計上的一些細節進行了思考,針對學生在學習進位加法上存在的困難分析原因。有如下幾點收穫:

一、完整講解演算法。

本節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瞭解釋算理上,解釋“個位滿十要怎麼辦?”怎麼出現進位的‘1’的?”對於這些問題,我通過擺小棒來解決突破。但是,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班級裡的部分學困生,搞明白了個位上怎麼算,但是進了位之後,怎麼算就很模糊了。於是就有學生在作業裡反應出一個現象,個位滿十隻管進位,小“1”也大大方方地寫在橫線上,但進位之後的十位加法,依舊如不進位加法一樣算。並不把這個“1”當一回事兒。再問她,這個“1”怎麼不算啊?他(她)也是一臉的茫然。

分析原因:學生明白了個位滿十要進位,但怎麼進位並沒有很好的掌握,主要因為我在教學中也是一句話帶過。沒有在新授的最後,概括地、完整地講述計算的過程,也沒有引導學生來說一說。可能對算理講得比較多而忽視了演算法。張老師提到的建議頗有幾分道理。算理固然要講,但講了也不一定學生們都懂,因為學生之間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演算法一定要講透,先學會怎麼算,等學生的知識水平成長到一定程度,他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算理。注重算理的同時,不能忽視了演算法的重要性。

二、練習中的連續進位的問題設定合適嗎?

在專項練習中,有一道4555的連續進位題,當初在備課時,也考慮了一番,是否將此題列入本節課的練習中。因為連續進位超出了本節課的知識範圍,但在書本的課後練習裡又有涉及。在評課過程中,老師們的意見出現了分歧。在教研活動之後,我認真回想了當初課堂上的情況,學生在連續進位的時候,不知道十位和百位上的數要怎麼填,甚至出現了550或10100等情況。而我給出的只有口頭上的解釋,學生似懂非懂的情況下,我開始講解下一題。顯然,這道題對學生而言是有困難的。學生掌握了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但是學生在遇到十位也滿十的時候,就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了!事後我考慮再三,認為這題不放在練習裡,放在第二節課上,而且可以藉助小棒、正方體或是計數器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連續進位。這樣,學生的理解可以更透徹,掌握可以更紮實。

三、比較的方法不僅僅在利用“<”和“>”

在解決“帶50元錢夠嗎?”的問題時,我直接想到的是拿算出來的56與50比較,因為56>50,所以不夠。老師評課的時候,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比較兩數的大小,不僅僅只能用直接比較的方法,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減法,再比如以後學習分數的性質之後利用的除法等等。而我的教學就將我思維的侷限性固著了學生的思維,不利於知識的拓展和學生髮散思維的發展。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15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掌握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口算;經歷探索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過程,通過演算法多樣化,初步學會有個性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獲得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喜歡數學。

為了順利地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中我主要關注了以下幾點:

1、抓住知識“生長點”,巧設複習過關題,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

本節課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用“湊十法”來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以“遊戲”和“搶答”的形式設計了三類練習題,對剛學過的“9加幾”進行了回顧複習,通過複習為下面學習新知做好了知識鋪墊,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學習的信心,保證了學生能以最佳的學習狀態投入到後面的學習中。

2、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新授過程中,我設計從學生熟悉的校園運動會入手,利用教材中學生領取飲料的場景,通過這樣的設計安排,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學生的數學思維;然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找出了兩個主要問題(兩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兩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來我引導學生先尋找第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學生很輕鬆地列出了算式。但在探索用多種方法計算得數時,學生只探索出了一種計算方法“湊十法”,給人的感覺學生的思維想象太狹窄,可能這與第一節課“9加幾”的教學時,強化了“湊十法”有關係。在順利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我把第二個問題完全放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教學由“扶”到“放”,師生平等參與,共同探討、交流,學生擁有了充分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從而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分層練習體現不夠,課堂評價方式過於單一,課堂語言還不夠生動簡練等。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慢慢感知體會演算法,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自我感悟,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切身體會發自內心的選擇出對於他們來說最簡便的方法,也就是讓學生學會怎麼學習、怎麼思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活動中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個性和潛能,在體驗中獲取到知識,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學習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