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9加幾進位加法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6.62K

9加幾進位加法教學反思

九加幾是二十以內進位加法中的第一課時,春教學反思5篇。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好本節知識,九加幾在教學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又是學生學習十幾減9的基礎。九加幾的例題,讓學生聯絡實際情境和生活經驗,自主的探索演算法,通過對不同演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來計算。通過多種練習的鞏固,結合實際問題的解決,發展學生應用意識。根據《標準》的基本理念及本班學生已有的經驗,他們對於“湊十法”這種術語學生很陌生。但是已經有很多學生已經能嘗試算出九加幾等於幾。爭對本班學生原由的認知基礎我力爭體現以下幾點:

有關數學9加幾進位加法的教學反思

 一、教學內容的基礎性

1、口算9+( )=10

生1:9+1=10

生齊:9+1=10

2、9+1+2=9+1+6= 9+1+3=9+1+5= 9+1+7=9+1+8=

生1:9+1=10 10+2=12

師:非常不錯!你把計算過程也說出來了。(之後所有的學生都如此說出了計算的過程。這兩道口算層層相扣,由易到難,互相遞進。開門見山到如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二、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標準》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供演算法多樣化。”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時我注意了讓學生有自己發現的機會,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自己的選擇,體現學生多種的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比如:點著數、接著數、湊十法等。著重講解湊十法。

三、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教學是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嘗新意識的重要途徑。結合九加幾的題目,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對所學知識的應用,進行解決問題的教學。包括新課到如中從現實問題因如計算問題:通過學生提出有幾盒飲料?進行解決。把解決問題與計算問題進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還有後面應用部分,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1、跳繩的與踢毽子的一共有幾人?(9+3=12)

2、跳繩與跑步的一共有幾人?(9+6=15)

3、跳繩的與跳遠的一共有幾人?(9+7=16)

4、跳繩與數飲料的一共有幾人?(9+8=17)

教學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從中選擇資訊,提出許多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計算出結果。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意識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都得到培養和發展。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通過師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通過體驗形成能力,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十幾減8、7、6 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十幾減8、7、6-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並掌握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並掌握十幾減8、7、6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自覺性。下面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情境匯入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我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設定情境,把十幾減幾的計算教學蘊含在情境中作為一個問題提出,讓學生在親自探索的過程中掌握計算的方法。在匯入環節是這樣設計的:在搶答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後出示了一幅笑臉圖(每次我對學生的獎勵就是發一張笑臉的貼畫,學生特別的喜歡),動畫設計圈起其中的9個,請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複習十幾減9),學生很順利的解決了。還是同樣的一副笑臉圖圈起了7個(遷移新授——十幾減7),又怎樣提出問題列算式?這一問題是本課的新知識點,我並沒有對新授的內容做任何的講解,而是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索與嘗試,是在學生順利解決十幾減9的問題後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了正向的遷移,並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算理,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進而我又出示了一組幫助養雞場叔叔阿姨解決十幾減8及找尋寶物解決十幾減6的問題,我想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在原有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又獲得了新的計算方法。在新授段,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很自然的進入了上課的狀態。

 二、在教學中時時滲透數學與生活的關係。

為了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根據教材賽跑分組的情境圖,我這樣設計了第二環節:有8個跑道,15個人分為兩組,第一組9人是否可以?課前我已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了簡單的瀏覽,學生把15人分為了8人和7人兩組,也有同學分為了9人和6人兩組,我丟擲這個問題後,一些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可以分成9人和6人兩組,教學反思《春教學反思5篇》。這時我讓不同意見的學生試著辯論(辯論是我上個月開始的一個新嘗試,意在試著讓存在不同意見的`學生用簡單的語言互相說服,老師給予及時的幫助和引導),在討論中學生明白:8個人的跑道是不能9人一組的。同學交流不僅鞏固了所學的內容,也大大地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強調提出的問題應有價值,符合生活實際。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檢測中的《小兔拔蘿蔔》、《漂亮的花》等題都是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學生的反應也非常好,解答正確率較高。總之,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探索,讓學生在嘗試與探索中獲取知識,而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與必要的指導。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設計力求與生活密切聯絡,讓學生體會學有所用。

三、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

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感受,而是主動的獲取,本節課我儘量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獨立列式解答,這樣做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計算的慾望,同時又使學生體驗到了計算學習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四、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學習更應該是學方法,而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這也是我本節課最大的感觸。作為老師應在課堂上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啟發,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掌握學習方法及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和科學的歸納總結更為重要。

五、最大的遺憾:

1、課堂缺乏深度。課堂上我和學生共同總結了-破十法、連減法、想加算減法、數一數算一算等幾種方法,對於這幾種方法學生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計算都比較到位,還有一種方法是把減數看做十,先用被減數減去減數十,然後再加上減數中多減的數,對於這種方法許多同學理解有困難,掌握了這種方法可以為以後學習估算打下好的基礎,在這一環節我課前設計不足,如果再通過對話、比照、合作反饋等環節來促進學生對於知識的深層理解,可以更好的實現演算法多樣化,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2、遺憾之二是學生動手操作即擺小棒這一環節處理得不緊湊,有極個別孩子擺的方法過於瑣碎,這樣也為後來的演算法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難。這種因為個體差異造成的孩子之間的學習差異在當時的課堂上應該有教師更為細緻的引導和講解,當時的我沒有更好的利用機會。蒙臺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動手操作可以增強學生的感知力,使學生的才智在世紀中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

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也是充滿遺憾的地方,作為一名教師應在問題情境創設中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時時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這是我對課堂孜孜不倦的追求。

《元角分的認識》教學反思

《元角分的認識》是一年級第二冊的內容,13種人民幣的面值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調查中不難發現,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是浮淺的,而且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會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而一年級國小生又缺乏購物的社會經驗。本節課正是從學生這一原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做了生活化、活動化兩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並從中滲透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進行了民族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

1、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人民幣。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活動,活動是教學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態。本課教學中我努力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創設直觀情景,引導學生認識13種不同的人民幣;創設問題情境,為13種不同的人民幣進行分類,揭示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創設活動場境,對人民幣的換算、數人民幣,揭示不同的付錢方法和元角分的進率。學生在設計的教學活動中,主體參與、合作交流、發現探索、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聯絡生活,體現人民幣的社會價值。

新課程強調:課程內容不能僅僅是來自“科學世界”的內容,而必須以“生活世界”作為背景和來源,課程才能夠真正成為溝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橋樑。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觀察生活中購物的場景,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要用到人民幣。在此環節中我滲透了愛護人民幣教育,讓學生體會到人民幣是代表我們國家的貨幣,要愛護人民幣。加強了學生們的民族意識。其次,讓學生體會用多種付錢方法買東西,開拓思路,體現開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簡便的付錢方法,體現數學的簡潔美和實用性;最後組織學生模擬購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在買的同時,經歷了用一定數量的錢買單一物品或多種物品、付錢、找錢的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有關知識,提高了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

兩位數加整十數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能信手拈來,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創設教學情境並匯出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