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幾》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01W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9加幾》的教學反思

根據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上課伊始,我從學生熟悉的運動會場景為主題圖,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資訊,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從而誘發孩子們主動地發現並提出問題,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我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9+4。在說的過程中,有的說一個一個數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說從9往後接著數,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說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後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盒。不管哪一種方法我都沒有反對。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後讓生比較這幾種方法那一種比較簡便。然後引出課題。當然我也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還存在問題,雖然運動會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事情,但他們真正對此還比較陌生,因此雖說能激起學習興趣,但離學生的生活還是比較遠的,如果從生活中的能湊成十的具體例子而且是學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課題(如拿藥盒等),這樣更利於學生的學習。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建構主義學說也認為,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數學知識、方法、思想等必須由學生在完成活動中自己去理解、感悟、發展,而不能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根據上述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因此在這裡我讓學生動手操作手中的小棒理解湊十法。引導孩子動動腦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讓老師和同學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導孩子說出“湊十法“。在此繼續讓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幾的算式,加深理解湊十法。因此,凡是孩子們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後面讓學生舉例生活中能湊成十的例子(藥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環節中也許可能會好的。這個環節裡有些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還是有限,在日後的學習中要多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靈活的思維能力。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湊十法後,讓學生繼續理解湊十法。因此出示了一個基本練習,讓學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個變式練習,拓展學生的思維。拿算式找朋友,讓學生找到朋友以後,有一個數14沒有朋友,此時讓學生說算式,可能會出現9加5,也可能會出現10加4,還可能會出現十幾減幾,還可能會出現連加等,這樣不但鞏固了9加幾,還培養了學生靈活的思維。當然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做的還不夠好,還需要老師的.引導,日後在教學中多出類似的習題,逐漸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

四、課堂總結。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穫,可能學生說的不太完整,但這樣會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讓學生說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學生的情感教育,讓生說說心情,同時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依據,讓我們思考如何讓學生能夠喜歡自己的課。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方法還有待提高,讓學生真正掌握應該學到的知識和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真正讓學生個個成為有用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