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幾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32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加幾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九加幾教學反思

九加幾教學反思1

12月3日,在一年級家長開放日時,我上了一節公開課《9加幾》,這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本課時通過熱鬧的運動會場這一情境讓學生學會《9加幾》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初步認識用“湊十法”來計算九加幾的進位加法。

上課開始,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用了聰明的“小猴”交朋友來引課。小猴子帶來的10加幾的口算,極大的引起了孩子的興趣,隨後我就出示了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意,再根據圖意列式。學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著我讓學生說出你是怎樣想的?有的學生說出:從9接著數4個的方法,有的學生說以前學過“湊十法”(知識超前的孩子),那麼我就讓孩子們說說這道題是怎樣用湊十法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它有什麼好處呢?在與我的爭辯中,一個學生說出:從盒子外面的4盒酸奶中拿一盒放進箱子裡,湊成十盒,再加另外的三盒,一共13盒。面對如此聰明,肯動腦筋的學生,我深感學生的潛力不可估量。於是我就順勢而為,讓學生在黑板上擺出9+4的過程。經過討論和擺9加4的過程,學生們更清楚了的知道“湊十法”計算的過程了。

但是用湊十法有什麼好處呢?於是我就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逐漸體會“湊十法”的好處:計算的又快又好。演算法多樣化也是這節課的一個重點,“湊十法”是“拆大數湊小數”還是“拆小數湊大數”呢?通過小猴來回搬磚的故事,學生們都明白了,還是拆小數湊大數,小猴子比較省力氣。結合實際生活,學生們又說出了用“湊十法”“拆小數湊大數”的道理,這樣計算比較方便,簡單一些。

最後在課堂小結中,我說:“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九加幾計算的題目,可以用數的方法,也可以用計算的方法,其中我們學會了用”湊十法“計算九加幾的題,那麼怎樣更快的計算九加幾的題目呢?它有什麼規律呢?下節課我們繼續進行探討。”這樣總結,沒有太多的給學生概念性的東西,沒有限制學生的演算法,又很快引起學生對下節課的期待。

那麼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我感覺就是學生在收放學具小棒時做的不夠好,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愛玩弄小棒,在收放小棒時不及時,這是有待加強的地方。

九加幾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我從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新理念。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的平臺,使學生初步感知“湊十法”,並從中體驗出“湊十法”是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通過操作,使學生進一步形成“湊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轉化為圖式,及時內化為計算方法。重視方法的統一和優化,在教學中注意體現數學課的數學味和生活味的有機結合。運用“做一做”中的題目,注重分層次進行練習,不僅鞏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體驗9加幾的思維過程,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完成。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從中選擇資訊,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加以抽象,列出算式,用好方法計算出結果。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意識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都得到培養和發展。

這節課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在教學中材料的提供應更開放,不要過度的強調湊十法,該放手時就放手,該點撥時要及時重點點撥,不能一帶而過。在根據學生列的算式擺小棒的過程中,學生由於湊十法計算的優點還不能一下掌握,所以在擺小棒的過程中耽誤時間,以致後面的觀察圖很倉促,在教學中由於我的課堂時機掌握還欠火候,沒能處理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註意課堂的把握,使每一個環節處理的更加到位。幾何圖形教學反思幾分之幾教學反思

九加幾教學反思3

教者能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依據課程標準,立足教材,但不拘泥教材。在不改變教材本質的情況下,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過程、張揚個性,體驗成功的快樂。課堂教學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挖掘課本中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興趣是“力求認識探索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興趣這種特殊的心理傾向,它能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或從事某種活動,開闊眼界,能使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興趣是開發學生智力的原動力,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自動調動全部感官,激發豐富的想象和積極的思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9加幾》這節課創設運動會實際情境,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喜聞樂見的運動會模擬情境讓人一看畫面,便情不自禁融入故事的情景中,主動去找物、去比較。學生提出了許多有關“9加幾”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且展示了數學知識的魅力,這種魅力在教學中賦予情感色彩,使孩子們在學習時感到悅耳、悅目、悅心、悅情,知情融合、關係融恰、氣氛活躍、興趣高漲,極大地引發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課程標準》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須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思考,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這一因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讓學生通過對問題情境的自主探索,自己得出9加幾多種計算方法,打破了傳統的唯一“湊十法”的單一教學思路。學生充分觀察、理解、交流、討論,在情境中體驗,在實踐中體驗,思維非常活躍,不同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不同思維過程,這也是學生面對一個問題最自然最真實的感受。只有這種真實的感受才能使不同的人體驗到不同的學習快樂;只有這種真實的感受才能使不同人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種真實的感受才能使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

而對於學生討論的多種計算方法,我不評價演算法的優劣,指出在今後學習中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一種方法,保護學生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演算法多樣化和交流、反思,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

三、充分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師生角色的轉換。

這節課的成功就在於教師引導學生進入了一個開放的情境中,少了許多條條框框,多了一些自由與寬容,學生便多了一些自信與勇氣。每個同學都在利用自己的方式解決著問題。然後再在小組內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幫助、集體研究、共同提高。然後,學生在班級中各抒己見,彙報交流自己喜歡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又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得到了發展,避免了兩極分化現象的發生。在這些環節教學中,老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交流者。

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師生角色的轉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創新意識和合作交流能力得到發展,從小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九加幾教學反思4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好本節知識,可以為以後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礎。針對教材內容、學生特點、課標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並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3,讓學生在互相交流解題思路的過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學習轉化的數學思想。

為了更好地落實以上目標,在這節課上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知識,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系統化和組織化,使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和概括,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各方面均得到發展。

例如,教學例題“9+4”時,我不忙著具體分析,而是先喚醒學生已有經驗,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學生思維得到解放,眾說紛紜:“我是擺小棒看出來的”;“我是一個個數的”;把9放在心裡,往後數4個,得13”;“9+1=10,10+3=13我是聽媽媽說過的”。當學生說到這裡我順其自然地說:“你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種方法吧。”在學生“唧唧喳喳”之後,我就“言歸正傳”,隆重推出“湊十法”。從擺圓片學具“湊十”到擺小棒“湊十”,然後配上示意圖圈一圈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最後讓學生運用“湊十法”反覆練習,非常詳盡,自我感覺上得還不錯,從學生的反饋中也看出學生大部分會用這種方法來計算“9加幾”的計算題了。

這節課中還存在一點不足,在教學中材料的提供應更開放,不要過度的強調湊十法,該放手時就放手,該點撥時要及時重點點撥,不能一帶而過。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註意課堂的把握,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使每一個環節處理得更加到位。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九加幾教學反思5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第一課,是今後學習進位加法的關鍵和基礎。在教學中,我力爭給學生們提供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通過這些有效的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了生動有趣小動物開運動會的教學情境。上課伊始,我從學生熟悉的2008年的奧運會入手來創設情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本節課中,我自始至終選取以小動物開運動會的情境入手開展教學,以豐富多彩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資訊,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從而誘發孩子們主動地發現並提出問題,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以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來進行的,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不僅讓孩子們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地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建構主義學說也認為,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數學知識、方法、思想等必須由學生在完成活動中自己去理解、感悟、發展,而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根據上述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感興趣的小動物開運動會為主題,通過觀察、交流、討論,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因此,凡是孩子們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四、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

《數學課程標準》總體目標中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以往的教學給學生訓練的題目絕大多數是條件完備、答案唯一的封閉題,因而很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開放性問題具有一定的神祕色彩和挑戰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能給他們提供探索創造的空間,促使他們去探究、去創新。基於這一認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讓他們運用今天學習的9加幾的算式,選其中自己喜歡的一道編編生活中的題目。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又從根本上保證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九加幾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節課《9加幾》這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和掌握了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它的方法既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其它各領域內容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十分重要。教材在例題中注重從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引入計算問題,通過操作自主探索演算法,再通過對不同演算法進行交流比較。得出用湊十法計算9加4比較簡便。

在本節課中藉助主題運動場上的情景入手,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為目的,以講故事為切入點,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性,並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體驗數學與生活息息關。

在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在課堂上允許孩子有各種不同的想法,並將孩子的各種方法展示出來,但是還是要進行演算法的優化。課本讓學生聯絡實際情境和生活經驗,自主探索演算法,通過對不同演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計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的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10加幾,也就是“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