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9》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65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十幾減9》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幾減9》教學反思

《十幾減9》教學反思1

這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演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於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十幾減9》教學反思2

這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又為四則計算奠定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力爭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先出示遊園會的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把觀察到的結果說給全班同學聽。遊園會這一情境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初步感知全景圖的基礎上,及時提出問題“還有幾個?你能想出來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方法上。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樣的。先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組內進行交流,再讓學生在全班內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二、選擇資訊,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級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資訊,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進行解答。本節課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從這些資源中選擇一定的資訊提出問題,抽象出減法算式,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結果。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用減法解決,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三、動手操作,體會“破十法”。

“破十法”是一種簡捷、易懂的計算方法,因此在學習例1時,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藉助學具的結構(10朵紅花、2朵黃花)初步掌握“破十法”的計算方法。“做一做”時再通過擺一擺、圈一圈和算一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破十”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做數學。

本節課從兒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數字和符號表示的算式,並引導學生擺一擺、算一算,使知識的過渡呈現得很自然。

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本節課教學的是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應使學生明確“破十法”是計算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比較簡便,但也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

2、“破十法”的思維過程不要求學生必須死記,只要學生能夠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節課教學時不必總結計算規律。

《十幾減9》教學反思3

今天帶著孩子們探索了一個新的領域——十幾減9。

在課堂上,通過擺小棒的方法,孩子們很快理解了破十法、連減。孩子們能夠知道:可以先從一捆裡面取走九個,再把這一捆剩下的和另外的合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夠知道15-9等於幾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先取走零散的幾個,之後再從一捆裡面取走,也能夠知道還剩下多少根小棒。

我真的沒有想到孩子們竟然可以操作的這麼巧妙,許多孩子都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取走小棒,這一點我是非常驚喜的,為孩子們的機智點贊。

但是讓孩子們去表述自己想法的時候,他們說話不是特別流利,許多孩子能夠操作出來,把自己擺小棒的過程完完整整的演示一遍,但是當讓他們張嘴去描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時候,中間會有一些間斷,不是特別流暢,這也就說明在數學課堂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需要加強。這一節課我讓孩子們動手操作的時間比較多,但是讓他們張開嘴巴去描述的時間比較少,可能這就導致這一節課下來能夠完整地表述出來自己想法的孩子沒有幾個,以後一定要注意要給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時間。

這一節課,我們還用了圈一圈的辦法。上學期我們已經強調過,表示去掉可以用虛線圈起來,或者用斜線畫掉。於是乎,這一節課我就有點想當然,想著孩子們還記得,就簡單地說了一句“我們可以用虛線圈起來那些要去掉的”,著重展示了怎麼圈,重點放在了破十的過程上,但是忘記強調要用虛線了。後來我發現有一些孩子圈的時候用的是實線,是我考慮不夠周全,沒有突出強調,等到明天課堂上要再跟孩子們說說著點。

整堂課下來,其實是比較流暢的思路也很清晰,孩子們的表現也非常活躍,希望我們的孩子每天都能夠成長一點點,進步一點點。

《十幾減9》教學反思4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學習新知處,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3-9=?,然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學生在探究13-9=?時,由於學生間的差異,結果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①將剩下的桃個數數出來,算出13-9=4;②想加算減:9+4=13,13-9=4;③破十法:10-9=1,1+3=4,13-9=4;④連續減:13-3-6=4,13-9=4;⑤簡便計算:13-10+1=4,13-9=4。我尊重差異,將每一種方法都展示出來,並一一予以肯定,讓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探索成功的愉悅,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從課堂提問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但是還有小部分學生還不能夠很好的掌握計算方法,針對這部分學生,課後還得加強演算法的指導。

《十幾減9》教學反思5

本課在已有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十幾減9”。

先進行簡單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複習,為學習新課進行鋪墊。本課通過“賣氣球圖”通過小朋友與賣氣球小丑對話,一個出條件和問題。組織學生圍繞“15個氣球,賣了9個,還剩幾個?”這個問題展開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接著組織學生用學具圓片擺一擺,和小組內互相交流。學生彙報:“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計算1+5=6”“因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 10-4=6”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提出了很多解題方法。接著自己總結板書兩種方法:破十法,先算10-9=1,再計算1+5=6;想加算減法,因為 9+6=15,所以15-9=6。本節課重點學習這兩種方法。再佈置課本第10頁做一做第1,2題。

這節課通過引導學生擺圓片來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想出了非常多的計算方法。今後要多通過引導孩子自己探索解題方法,讓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應用解題方法。

《十幾減9》教學反思6

《十幾減9》是人教版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大致安排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匯入,主要是複習了9加幾進位加法的口算和填括號裡的未知數。二、運用動手操作和實物演示的方法讓學生從直觀到抽象地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四、課堂小結。

整節課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積極思考,興趣較高,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教材要求學生掌握多種演算法,學生在計算15-9時,一(3)班的孩子想出了:從15裡面一個一個地減去9,還剩6;用破十法,10-9=1,1+5=6。(頭天晚上預習了的)。而一(2)班鄧明東小朋友還想出了連減法:15-5=10,10-4=6,當時,我是喜出望外,表揚了愛思考的他。而“想加算減”的方法卻沒有學生想到,有的學生一節課上連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教學效果大大出乎我的預料,感覺老師牽的痕跡太重。

課後,我一直在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是不是因為讓學生動手擺小棒時,學生都沉浸在自己的操作裡,而影響了聽課的效果?是不是因為老師講的太多,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交流的時間,而讓學生失去了主動發言的積極性?……思考再三,覺得有以下原因:

1、匯入新課不新穎,練習題設計比較單調。

2、在備課過程中我過高估計了學生。

3、給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時間太少。

4、教師的引導還不是很科學,到位。

我覺得自己還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改進和努力:

一、 複習鋪墊部分需要夯實

雖然我在複習匯入部分準備了一些9加幾的練習題,但量還不夠,應該出一道“一圖四式”的題目,為“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需要進一步指導和強化

在用情境圖引導學生列出“15-9”的算式後,我先用小棒演示 15-9,學生很快發現15-9,要從5根小棒裡拿出9根,不夠拿了,這可怎麼辦呢?在引起了學生的認知衝突後,我馬上讓學生動手擺小棒,探究演算法。在學生說出破十法的思路後,我用圓片圈一圈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算理。我在這裡強調了讓學生說算理,其實,我漏掉了再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動手用小棒擺一擺,理解“破十法”的教學環節。正因為這一操作環節的忽略,而導致在“做一做”第1題的“用小棒擺一擺”中,很多學生還是不會擺小棒。一年級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不強,有時候,空洞的“說一說”還不如紮實的“做一做”效果好。所以還要在操作環節中給學生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師說了算。

三、比較、優化教學方法

雖然新教材倡導引導學生髮現多種計算方法,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但畢竟這是一年級學生學習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要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學得面面俱到還是有困難的。所以,可以在學生提出的多種演算法中,引導學生及時進行比較,優化。可以先把“破十法”讓學生學紮實,再讓學生學習“想加算減”的方法,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在說演算法時,引導學生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如15-9,想:個位上5減9不夠減,先算10減9等於1,再算1加5等於6。儘可能面向全體,讓更多的孩子有表達的機會。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比較枯燥的,如何把枯燥的內容上得新穎有趣,有效,我還要更加努力去探索。

《十幾減9》教學反思7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比較容易枯燥,本課的內容主要是結合小猴賣桃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十幾減9的問題,並通過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學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習後面的十幾減8、7等內容就比較輕鬆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單元知識的關鍵。

在課的開始我通過一些小練習來複習了上學期的知識。如: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多少?15裡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等。通過開火車的方式鞏固20以內的加法。在這部分,我做了一個小小的設計,9+1、9+2、9+3、9+4、9+5、9+6、9+7、9+8、9+9、9+10,讓學生開火車報得數。學生很快感受到算式的變化,並且回憶起得數的個位上數比加號後面的數少1。既可以讓學生熟悉9加幾,又能夠為接下來教學想加算減埋下伏筆。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圖意,自己描述圖意並列出算式13—9,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計算,並記錄過程。學生在經過無從下手,到有了一定的思路過程中,我給予了提示:想一想,上學期我們在學習10以內減法的時候,是怎麼進行思考的。(學生很自然的想到了“想加做減”,以及“運用分合”拆數的方法。並且我給每個學生都準備了小棒,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有一定的依靠。漸漸的,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不僅計算出了答案,還能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交流演算法過程:有學生提出10—9=1,3+1=4;13—3=10,10—6=4;不少學生都能想9+4=13,所以13—9=4。但書中出現的一個一個減,沒有一個孩子說出,說明孩子在自己內心就開始選擇優化方法。當我在大螢幕展示這種方法的時候,學生異口同聲的說太麻煩了。學生多數選擇想加算減的簡便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目標中,只要求學生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並沒有上升到找規律的環節。但我認為,找到規律,對於學生的計算是很有幫助的。因此,在練習的時候我有意識的把想想做做第5題□-9=□放在首位進行練習,當把十幾減9的所有題目都羅列出來後,讓學生尋找規律。很快,表面的規律出來了:被減數依次變大,減數不變,差依次變大。我繼續引導學生觀察,並把被減數的個位和差用紅粉筆進行標註。觀察能力強的學生馬上有了新的發現,差就是被減數的個位加上1。我順著他們的思路進行提問:為什麼會多1?學生聯絡計算的過程,得出“1”其實就是10裡面的1,如果把9湊成10,那麼就是減10,現在減多了,就是補個被減數的1。難點消除了,學生的計算速度有了飛速的發展。最後,我們進行了口算比賽,絕大多數學生能運用規律來進行計算。

《十幾減9》教學反思8

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由小丑賣氣球引出問題15—9=?接著教材中出現了兩種演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裡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二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15,15減9就等於幾。

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5—9=6這一算式後,我問大家是怎麼想的。學生們有的說是根據9+6=15來想的。有的學生說15—9,先用10—9=1,1+5=6。但是這樣說的學生只是個別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說。課堂氣氛很沉悶。

首先,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對於這兩種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認識的不夠。課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問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視了對其中這兩種方法的強化。導致了只有少數孩子甚至連一種方法都說不清楚。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點強調哪種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師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發現“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還是要重點強化的。

其次,我給學生補充了另外一種方法,減9去10尾加1,這個方法學生很感興趣。但是課堂上給孩子探究的時間不夠,教師沒有給予一定的指導。在出示15—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5—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說說。看了部分孩子說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演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

最後,課堂上未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請學生髮言時,出現了學生和我一問一答的形式,只是這個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聽懂了他的演算法,而其他學生似乎對他的發言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孩子,請了兩三個孩子發言後,他仍然不知道別人說的是什麼。導致這樣的情況,還是沒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學習情趣,導致了課堂效率低下。

就這一節課,學生到底用什麼方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過對於一些學困生來說,教給他們一種固定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

《十幾減9》教學反思9

這部分內容主要結合小猴賣桃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十幾減9的問題。這是第二學期的第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所學新知與上學期知識能夠很好的銜接,在開始我就出了一些複習題: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多少?15裡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9可以分成幾和幾?9+4=()。然後出示書的情境圖,讓學生用三句話描述圖的意思:小猴有13個桃,小兔買走9個,還剩多少個桃?學生能列出算式:13-9部分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知識計算出結果,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交流是用什麼樣的方法算出來的。有的說:先從盒子裡拿出9個,再把盒子裡剩下的一個和外面的合起來就是4個。有的說:先減去外面的3個,再從盒子裡拿走6個,就是4個了。至於書上提到的第一、四兩種方法,沒有學生提到。第一種方法是從13裡一個一個地減。第四種方法是去想9+(4)=13,13-9=4分析原因,現在的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很多,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20以內的加減法已經早就接觸到,解決十幾減9已不是難事,所以第一種方法沒有被學生提到,而第四種方法相對其他幾種方法來說較容易計算,大部分學生一開始不容易想到。我在課堂上提示後,學生能夠很好地運用。課後的練習當中,在學生順利完成1-4題的'基礎上,我帶領學生重點討論了第5題。第5題將十幾減9的算式按照順序全部給出,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靈活演算法。這為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有不少幫助。

《十幾減9》教學反思10

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由小猴賣桃子引出問題13-9=?接著教材中出現了四種演算法:一是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裡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減去3,再接著減去6,;四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 13,13減9就等於幾。

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3-9=4這一算式後,我問大家是怎麼想的。學生們有的說是根據9+4=13來想的。有的學生說13-9,先用 10-9=1,1+3=4。但是這樣說的學生只是個別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說。課堂氣氛很沉悶。課後再三反思:首先,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對於這四種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認識的不夠。課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問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視了對其中這兩種方法的強化。導致了只有少數孩子甚至連一種方法都說不清楚。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點強調哪種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師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發現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還是要重點強化的。其次,課堂上給孩子探究的時間不夠,教師沒有給予一定的指導。在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說說。看了部分孩子說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演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最後,課堂上未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請學生髮言時,出現了學生和我一問一答的形式,只是這個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聽懂了他的演算法,而其他學生似乎對他的發言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孩子,請了兩三個孩子發言後,他仍然不知道別人說的是什麼。導致這樣的情況,還是沒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學習情趣,導致了課堂效率低下。

就這一節課,學生到底用什麼方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過對於一些學困生來說,教給他們一種固定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

《十幾減9》教學反思11

《十幾減9》這一節課是“十幾減一個數”、“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節課,所以要上好,為後面的其他幾節課鋪墊準備。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自己動手,一起探究十幾減9的方法。我先用一個猴子買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課。因為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每節課創設一個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再讓學生提出一個數學問題,然後再列式,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思考計算的方法。我讓學生用準備的小棒自己擺一擺,然後再與同桌討論,想演算法。但是發現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從哪入手,後來就我帶著學生一起動手擺一擺,講過程,再總結出方法,這裡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後面在練習的時候學生沒有很多時間去說一說演算法。

總結3種方法:1、想加算減,這種應該是學生用到最多的方法;2、一次減9:從10減去9等於1,再和十幾的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就是答案。3、慢慢減:十幾先減個位上的數,再去減後面的。再通過後面的練習,讓學生去鞏固複習那3種解答方法。整節課的時間安排上有點問題,新課中讓學生操作的時間過長,應該做適當的調整,重點放在讓學生複述3種計算方法。通過指名說一說,小組討論說一說,同桌說一說,每個同學至少要熟練掌握一種方法,最好是3種都掌握,看自己的接受能力。多讓學生說一說。

《十幾減9》教學反思12

《十幾減9》是國小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探討、發現和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由於本課與上學期的《9加幾》在教學內容上形成了呼應,因此我也繼續沿用了小猴賣桃的情境匯入方式,學生對於小猴賣桃還是很感興趣的,都積極舉手要說圖意,在這樣的情景之下,對於十幾減9如何計算的探討,他們也是在激勵的討論中進行的。但在探討13—9的計算方法時,我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足,以致於沒有出現預期的演算法多樣化,只出現了兩種演算法——一個一個減和破十法。我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一味地追問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以致於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只有個別學生願意發表自己的方法。其實當學生的探究活動出現困惑時,我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索,而是急著給學生提供幫助,以得到正確的答案為目的。但是如果無視學生遇到的困難,一味地讓學生自主探究,浪費寶貴的時間不說,也不利於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積極情感地培養。所以這也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的發言在重複別人已說過的內容,還自認為想到了新的演算法,說出來卻是已交流過的,是學生不注意傾聽嗎?另外多半學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對其他同學的演算法不怎麼明白,有的學生由於受我的誇獎,選擇了自己的演算法進行計算,而未把別人的好方法接受。由於本課只是20以內退位減的第一課時,教師在提出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並不能過高的要求孩子對演算法進行優化。因此“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就成了本節課的貫穿語之一。但由於班上孩子對上學期的9加幾計算方法掌握得比較牢固,在做題時,當有孩子提到了用加法算,也頓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後半段的學習中,大部分孩子已經開始嘗試“想加算減”的方法了。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在新課標指引下,我在課上充分尊重學生,不但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合理演算法,而且還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因此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這堂課中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較實在的體現。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對於後邊“十幾減幾”退位減法的教學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為“十幾減幾”退位減法教學奠定紮實的基礎。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

課堂上學生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如:在計算“13—9”時,學生的計算方法有(1)“想加算減”法,因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連減法”,因為上個學期學過十幾減幾等於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於減數多減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當然有部分學生是通過數數數出來的。在比較各自方法的優劣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法的簡便,實現計算方法的最優化。

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後,我讓學生把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來,然後讓他們發現探討這些算式有什麼規律,學生除了發現減數都是9,被減數一個比一個多1,差一個比一個多1,還發現了“差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這一規律,最後我讓學生根據這一規律進行了計算練習,學生的計算速度得到了提高。當然部分學生容易把“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和“幾加9”的進位加法規律混淆,因此應多加練習,加深鞏固,讓學生加深理解,以達到熟練、正確地進行計算。

《十幾減9》教學反思13

這節課還有一種破十減需要學生掌握,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在上課之前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後選擇創設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過擺圓片,讓學生領悟到破十減法的過程。給學生一些引導,讓回答的學生一點一點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最後再向大家介紹了此方法的名稱。不過,在介紹破十減時,時間花得多了,過分強調要讓學生用破十減,導致後面的內容講授有點倉促。

另外還有幾點做得不足: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減兩種方法之後,應該回過頭把複習的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

2、每上完一個環節應該給這個部分做個小結,最後還要給整節課做一個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

整節課中存在在很多問題,在後面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課中沒顧及到的問題,積累更多上此型別的課的經驗。

《十幾減9》教學反思14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演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啟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自己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於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式。

《十幾減9》教學反思15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喜歡計算題,因為他們喜歡很快的做出結果,得到老師的認可,從而產生一種把得數算對的成就感,但對於計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就不感興趣了,但學習數學的根本還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授之以魚”自然不如“授之以漁”,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產生想說話的要表達的想法,同時把計算題和學生喜歡做的遊戲結合起來,促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20xx年1月19日,在我校錄播教室所執教的這一課教學實際情況,現將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一、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賣氣球、套圈、猜字謎等)為主線展開教學,而這些情境又是學生所熟悉的,他們能在已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根據資訊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學得積極主動,真正體現了“我要學”這一教學新理念。同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計算教學,學生能從中感悟到學習計算教學的必要性,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學習新知處,很多學生已經能夠準確的說出15—9等於6的結果,我沒有要求學生必須先說出想的過程再說出結果,而是順其自然先得到結果6,然後再啟發學生去思考能把結果想正確的方法,從而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了,然後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計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探究過程給學生表達演算法的機會和平臺,同時給學生提供點子,通過演示幫助回答問題的學生更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幫助聽講的學生能夠更明白髮言的學生在講些什麼。

三、鞏固練習,寓練於樂,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鞏固練習環節,我結合將要過新年的生活情境,採用回答問題放鞭炮的遊戲學習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更多的學生表達演算法的機會。

四、不足之處

課堂教學用語還不是很精練,不是很準確。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全面。另外教師由於頻發穿梭於講臺和學生之間,導致錄播出來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課堂教學板書還應該規範起來,書寫最好藉助黑板上的田字格,給學生做最好的榜樣示範。學生對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表達的不夠多樣化,可能是教師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充分造成的,在鞏固練習環節應該尊重學生的思考過程,提倡學生願意用哪一種就用那一種來解決問題,有點過於側重對“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