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盛會》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3.03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天的盛會》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天的盛會》的教學反思

《春天的盛會》的教學反思1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最崇高的、使人感到舒適愉快的東西——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我從《春天的盛會》這課的感受更為深刻。上完了這一節課,我對這一節課有以下的幾點反思:

首先,我在活動教學中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情境,形成了一種快樂、融洽、寬鬆的氛圍,讓學生進入情境的體驗,有利於學生在新的情境中建構自己的認識結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如:用學生們喜歡的《春姑娘》歌曲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輕鬆地把他們引入課堂中。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教材中的兒歌,瞭解關於春天的一些常識。這樣一來在情境的創設下學生的感受性就更強了。

其次,是當學生在活動中產生了情感體驗,在設計時,我注意聯絡學生的實際,從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取材。讓小組自己選擇唱歌、跳舞、吟誦古詩、讀兒歌、作品展等喜歡的形式來表現他們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由於他們在美術課、音樂課、語文課等學科中也學到了許多關於春天的知識,所以他們有能力在課堂中組織、編排出他們喜歡的節目。並能從中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想象思維能力及合作意識。

第三,我也關注學生的個體體驗,讓他們有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課堂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鳴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表情和評價的作用。如,一上課教師一番滿腔熱情、充滿樂趣的匯入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恰到好處的形態動作和富有“會說話”的臉部表情,啟用學生的認知活動。

這節課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和欣賞春天的作品,並將學生自己的作品佈置在教室裡的黑板報上,使教室裡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這節課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嘗試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體驗和喜愛這一環節有些小組的表達方式較為單一,有點亂。還有部分細節地方沒有落到實處。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應怎樣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學生大膽地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拓學生的思維性。

這一節課讓我對品德教學有深一層的體會,也讓我知道師生合作的重要性,這對我今後的教學有一個很大的啟發。

《春天的盛會》的教學反思2

《春天的盛會》一課教學,我在新課標指導下抓住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的特點,創設春天的歡樂的情景,寓教於樂,師生、生生互動,讓學生在民主、合作、愉快的氣氛中探究,瞭解春天,激發熱愛春天的情感,並適時培養學生要環保、守規則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

(一)開放性的教學處理。我在教學中重視用開放的視覺處理教學。其一,課程內容的開放。我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教材,把“春天在哪裡”與“種植春天”兩個主題的學習彙報結合到本課中,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訊資料,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利於教育目標,有實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其二,學習方式的開放,學生的學習沒有侷限在課堂的40分鐘,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來自於課外,來自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資訊、才能的平臺,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二)多樣性地選用教學活動形式。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他們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畫一畫、演一演、跳一跳,在多種活動體驗中不斷深化學習主題。童話故事情節把課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充滿了童趣。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願望。加上一首首悠揚的春天樂曲,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愉快地融入春之旅程。學生以手工製作、唱歌、舞蹈、彈奏、快板、朗誦和種植等各種形式的表演讚美春天,寓教於樂,豐富有趣,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也課程綜合性的`體現。

(三)學生參與的自主性突出。新的教材,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我在教學中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通過聽講來學習,而是直接參與的,以調查、觀察、討論、製作、表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積累直接經驗。在各個環節中舞臺的主人是學生,我只作為一名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探究搭建一個廣闊的舞臺。

(四)讓兒童在活動中學會合作。我首先重視學生與學生合作:如讓學生找好朋友說說自己看到的春景;小組裡介紹自己的百寶箱;小組合作製作送給春姑娘的禮物等環節,鼓勵了學生相互學習,共同分享、交流和體驗合作的樂趣。在小組合作中,還非常注意從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時刻提示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學會合作,也把活動的機會提供給每個國小生。同時,還注重教師與學生合作,倡導了一種師生合作探究式的互動關係。

(五)讓兒童在活動中體悟道德。在教學中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這是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的核心。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讓學生在展示春天的同時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體驗到從生活中獲得知識的快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相機滲透了各種思想教育。使學生在自覺、自願的樂學活動中主動地接受教育、認知與明理,形成各種好品德、好習慣,體現了品德課育人的宗旨。

《春天的盛會》的教學反思3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自主活動,才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因此,這一課的學習我本著活動性、創新性、參與性、自主性的活動原則,採取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展示資訊、才能的平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組合,自主選擇彙報的內容和形式,如講童話故事、兒歌表演、猜謎、唱歌跳舞、吟誦古詩等若干種形式完成春天的盛會的展示交流。

使學生不但能用自己喜歡的各種方式留住春天,創造性地表現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並及時展示在大家面前,還能依據自己的特長愛好,自由策劃,表演各類節目,體驗創作的樂趣和成功感,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體現出《品德與生活》課的生活性與實效性的特點,使學生在玩中樂、在樂中學、在學中悟。

由於整個活動都由學生來組織,而一年級的學生自制能力比較差,我在活動中沒有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必要的評價和調控,因此,部分學生在後半節課的活動中顯得有些浮躁,未專心觀看節目,紀律有些鬆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加強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春天的盛會》的教學反思4

通過《春天的盛會》這一課的教學,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的創造是很重要的。而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正為師生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運用了。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依據以下三個方面:

一、營造愉悅的教學環境,寓教於樂

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的心理特徵,我在匯入新課時,用學生們喜歡的卡通人物“春姑娘”及《春姑娘》歌曲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輕鬆地把他們引入課堂中。而本次活動的中心,我也是讓學生通過用“表現春天”的形式體現,同時,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我也參與其中,寓教於樂,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教材中的兒歌,瞭解關於春天的一些常識。

二、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創新、合作意識。

根據“國小低年級兒童的心智發展並未進入到抽象或相對巨集觀的層面,兒童的活動大都圍繞其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生活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不應脫離兒童熟悉的生活,應該主要源自於兒童的現實生活”這一特點。在設計時,教師注意聯絡學生的實際,從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取材。讓他們自己選擇唱歌、跳舞、吟誦古詩、讀兒歌、作品展等喜歡的形式來表現他們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由於他們在藝術課、語文課等學科中也學到了許多關於春天的知識,所以他們有能力在課堂中組織、編排出他們喜歡的節目。並能從中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想象思維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滿足“安全”的心理需要,培養熱愛生活的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快樂等與知覺聯絡起來的溫和、愉悅、寬鬆的情緒,對認知具有組織作用。課堂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鳴的過程。創設一種師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課堂氣氛,滿足學生"安全”的心理需要,能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得到表現和發展。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表情和評價的作用。如,一上課教師一番滿腔熱情、充滿激情的開場白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恰到好處的形態動作和富有“會說話”的臉部表情,啟用學生的認知活動。在教學本課的第二環節時,學生表演完節目,我及時給予肯定並聯系實際滲透思想教育,使他們從我的語言、表情、評價中學會生活,熱愛生活在平時也能自覺愛護環境,熱愛生活,勇於創作。

《春天的盛會》的教學反思5

《春天的盛會》是《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美麗的春天》。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體驗春天的美麗,讓學生了解春天的季節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的思想情感。

《春天的盛會》這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在春天的氛圍中生活的快樂與祥和,更加親近自然,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春天自然的特徵,培養學生打扮春天、美化生活環境的能力、善於合作的意識。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深入鑽研了教材,根據教材特點,深深地感到教材的改革為師生提供了更多的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使用。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努力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用學生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裡》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用小朋友們喜歡的美麗的春景圖來激發小朋友們的學習興趣,輕鬆地把他們引入課堂中。融入到春的氛圍中。

根據學生好動的特點,啟發學生用各類彩紙、彩條、廢舊物品等材料,讓學生製作春天的花草樹木和蝴蝶、蜜蜂等昆蟲,並在小組內把做好的作品貼在卡紙上,再說說對春天的感受,使教室裡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在課堂中,我還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朗讀、唱歌、跳舞等形式在小組內表演,讓學生感到自己是春天裡的小演員,盡情的享受春天的快樂。在課堂上,我經常鼓勵學生,表揚他們說得好、做得好、相信他們一定做得更好。讓學生感受到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輕輕鬆鬆地學習,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創新合作意識。

國小低年級兒童的心智發展並未進入到抽象或相對巨集觀的層面,兒童的活動大都圍繞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生活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不應脫離兒童熟悉的生活,應該主要源自於兒童的現實生活。在設計時,我注意聯絡學生的實際,從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取材。例如,讓他們自己選擇唱歌、跳舞、朗誦、作品展示等喜歡的形式來表現他們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由於學生在美術課、音樂課、語文課等學科中學到了許多有關春天的知識,所以他們有能力在課堂中組織、編排他們喜歡的節目。從教學效果看,完全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師生心理相融,滲透思想教育。

現在的課堂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過程,更是師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過程。創設一種心理相融,師生合作的良好課堂氣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教學中,我充分發揮語言、表情和評價的作用。如,一上課教師一番充滿激情的開場白,抒發對美麗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用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和富有“會說話”的臉部表情,啟用學生認知活動。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露痕跡。”不露痕跡地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是品生課中教師的天職。我堅持在每個環節都進行滲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思想教育,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例如:在學生把花草樹木、昆蟲等剪紙貼在卡紙展示之後,我教育他們對要愛護花草樹木,不摘花、不踐踩草地、不捉昆蟲等。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到自己也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對春天的喜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品生課只有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聯絡豐富多彩的生活、進行不露痕跡的教育,才能收到真實可信的教育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