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計劃範文集錦七篇

來源:才華庫 5.22K

時間過得飛快,又將開始安排今後的教學工作了,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那麼如何輸出一份打動人心的教學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計劃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教學計劃範文集錦七篇

教學計劃 篇1

第一課:色彩的對比

教材分析:

《色彩的對比》是一節色彩知識課。色彩具有多樣性,當兩種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係相比較,表現出差別,產生比較作用時,就產生了色彩對比。色彩的對比包括色相對比、明度對比、冷暖對比等。有些色彩的對比給人的感覺是強烈的、活躍的,有些色彩的對比則相對較為柔和。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習與感受色相之間產生的較為強烈的對比。

教學目標:

1。 學習色彩對比的知識,提高對色彩的感覺和辨識能力。

2。 欣賞感受大自然、生活及美術作品中的色彩對比之美。

3。 大膽嘗試運用對比色進行美術創作。

教學過程:

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理解什麼是色彩的對比,感受學習色彩對比的重要性。

⑴理解什麼是對比和什麼是色彩的對比。

⑵觀看課件,觀察生活中及美術作品中色彩的對比,理解色彩之間存在對比的意義。通過欣賞身邊的色彩或是美術作品中的色彩讓學生思考“如果世間萬物只有一種色彩你會感覺怎樣?”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為色彩之間的對比作用,所以我們的世界才是現在這樣的五彩斑斕,充滿活力。

抓住重點,學習色彩對比的知識。

色彩的對比分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冷暖對比等。本節課所學的色彩對比主要是指色彩之間所呈現的比較強烈的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是指因色相之間的差別而形成的對比。這種對比在生活及美術作品中無處不在,在各種不同顏色的對比中,以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之間形成的對比最為強烈,由於它們之間是互為補色關係,所以我們稱之為補色對比。教學時,可以先從補色對比入手進行教學,著重引導學生感受比較強烈的色彩對比之美。

欣賞感受色彩對比之美,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一定要把色彩知識的學習與感受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

例如:可以帶領學生欣賞色彩對比比較強烈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繪畫作品中都使用了哪些主要的顏色?

這些顏色之間的對比程度怎樣?

你認為畫家用這樣的色彩對比想表達什麼?

畫面上的色彩對比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指導學生用對比色創作美術作品。

(3)讓學生運用對比色在紙上進行繪畫創作。在繪畫創作之前,教師要提示學生思考:

你創作的主題是什麼,是否適合用對比色來表現,為什麼?

你打算利用怎樣的對比色來作畫?

你想利用這樣的對比色表達怎樣的感受?

學生作品完成後,在講評活動中,大家談論的主題也要一直圍繞著感受與認識色彩對比來進行。

第二課色彩的調和教材分析:

《色彩的調和》是繼色彩的對比之後的又一節色彩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和了解調和之美。從色彩學的角度來說,只要存在兩種及兩種以上顏色,顏色之間就會形成色彩對比關係,只不過是色彩之間的對比關係有強對比和弱對比之分而已。在《色彩的對比》一課中,我們重點讓學生感受色彩之間存在的比較強烈的對比,而《色彩的調和》一課則著重於讓學生體驗色彩之間因為存在著弱對比關係而形成的比較協調的色彩感覺。一般來說,當我們說起色彩的調和時,主要是指鄰近色和同類色。

在色輪中,凡在60°範圍之內的顏色之間的對比關係都比較弱,我們稱之為鄰近色。同類色指的是在同一色相中不同顏色的變化,我們稱之為同類色。

同類色或鄰近色的相互搭配使用,給人協調統一、層次豐富的美感。

教學目標:

1。 學習色彩知識,理解色彩調和的含義。

2。 欣賞大自然中、生活中及繪畫作品中的色彩,感受協調的色彩所富有的美感。

3。 能夠運用色彩的調和知識創作美術作品。

教學過程:

(1)複習色彩的對比知識,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色彩的強對比引到色彩的弱對比上來,讓學生理解色彩調和的含義。

可以同時出示一幅色彩對比很強烈的作品和一幅色彩對比比較弱的作品,讓學生說說對這兩幅作品色彩的不同感覺,並在色相環中,找一找這些色彩所在的位置,看看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有什麼規律。通過這一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得出結論:一般來說,在色相環中,色相對比距離為120°~180°的為強對比型別,色彩的對比效果強烈、醒目、有力、活潑、豐富,但也不易統一而具有刺激性。而色彩之間的距離在60°範圍之內的顏色,相對對比關係弱,給人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我們可以把呈現這類對比關係的色彩稱之為相互調和的色彩。

(2)清晰界定鄰近色和同類色的含義。

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對比等美術活動,讓學生清楚地瞭解鄰近色和同類色的概念。(出示課件)可以選擇比較典型的風景、設計作品或繪畫作品來讓學生觀察和感受臨近色之間的關係。

同類色則比鄰近色更加接近,它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顏色變化。如紅顏色中有紫紅、深紅、玫瑰紅、大紅、硃紅、橘紅等等種類,黃顏色中又有深黃、土黃、中黃、橘黃、淡黃、檸檬黃等等區別。

提問學生:你們見過變色龍嗎?

變色龍有什麼特點?變色龍為什麼要變色?變色龍是怎樣通過改變顏色來保護自己的?你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類似的動物或現象?

通過這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對相互調和的色彩有個直觀的感受。

(4)重點欣賞繪畫作品中是怎樣運用協調的色彩的。

以《初踏黃金路》為典型作品供學生欣賞。

向學生提問:畫面的色彩給你什麼樣的感覺?主要色調是什麼?

通過欣賞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色彩的調和在繪畫作品中的運用非常重要,它能夠使整個畫面色彩協調統一。

(5)指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本課的學習活動是讓學生運用調和色來創作一幅美術作品,作品的主題可以自定。繪畫時提醒學生提前構思畫面的主色調,學生作品完成後,可進行展覽講評。

第三課 用表現性色彩來表現

教材分析:

縱觀人類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可以發現畫家在設色時基本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寫實性方法,再現畫家眼中感受到的客觀世界色彩的真實,我們稱之為再現性色彩。另一種是畫家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主觀地選擇、搭配色彩,以表現畫家自己的主觀情感和審美理想,我們稱這類色彩為表現性色彩,也有人稱之為主觀性色彩。

色彩的主觀性表現是色彩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在美術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觀察、認識及表現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色彩,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色彩是繪畫藝術再現和表現的重要手段,色彩的表現方法並不只侷限於再現性色彩的表現,人類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每一種顏色在每一個人的眼中都有著特殊的表情作用,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觀察、感覺和表現色彩。

教學目標:

1。 欣賞與感受不同色彩表現形式的繪畫作品。

2。 瞭解表現性色彩的特點。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打破腦海中“固有色”的限制,用主觀性色彩創作美術作品。

3。 提高對色彩的駕馭及表現能力,表達自己對色彩的獨特感受。

教學過程:

兒童在低年級階段用色彩繪畫時從來沒有考慮過色彩的像與不像的問題,他們揮灑自如,想用什麼色畫就用什麼色畫,可以說這個時期的孩子是自然而然地採用了表現性色彩來畫畫。但是,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客觀世界的關注越來越多,繪畫的風格也越來越傾向於寫實,他們開始認為那些形象真、色彩像的畫才是好畫,反而並不容易認同那些充滿激情的表現性色彩繪畫。所以要隨時糾正孩子的片面觀念,引導學生了解不同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開闊學生的藝術眼界。

1、在開始上課時,有必要讓學生先知道什麼是“主觀”“主觀色彩”“表現性色彩”和“用表現性色彩來表現”。

⑴可以出示色板給學生,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為什麼?

⑵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什麼顏色的衣服,為什麼?

⑶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教科書中第11頁左上角的學生作品,討論作者是怎樣運用色彩來表現這個人物的?

你從作者對色彩的運用中感受到了什麼?

如果由你來選擇你認為適合的色彩來表現人物的不同情緒你會怎麼選,為什麼?

鼓勵學生大膽地利用自己的色彩語言去進行表現。

(出示課件)欣賞畫家名作,瞭解畫家對色彩表現的不同方法。重點感受與認識那些從畫家主觀感受出發創作的表現性繪畫。

如凡·高的《向日葵》,以強烈而豐富的金黃色階,表現出向日葵的生命力,蘊涵著畫家對生命、陽光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通過欣賞、交流與討論,使學生了解再現性色彩和表現性色彩的各自特點。

然後再重點選取一幅或幾幅表現性色彩來進行討論,討論可以圍繞著“這幅作品給你怎樣的感覺”“畫家這樣運用色彩你有什麼感受”“這類作品的共同特點是什麼”等。

通過一系列的欣賞評述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每一位畫家對色彩、線條等藝術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

創作過程:本節課可以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人或風景自定主題繪畫。

在學生開始作畫之前,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用色,引發他們的創作熱情,讓他們將自己的創造性以及童心童趣展現於色彩當中,發展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豐富多彩、富有個性的畫面。

評價:以自評為主進行講評活動。學生的作品完成之後,可以開展“我心繪我色”為主題的講評活動,講評時建議以學生的自我介紹為主,說說自己是怎樣選擇色彩來表現的,自己畫面上的色彩表現了自己什麼樣的感受?

第四課我喜歡的藝術家

教材分析:

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常常是以能否“看懂”為標準,他們欣賞的一般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地藉助“文學性”的描述。當然,用這種方法欣賞一般性的具象繪畫是可以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鳴。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就藝術而論,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或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絃,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而我們要想更好地瞭解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就應該明白:

沒有一個時代的美術不是在它特定的時間、地點、文化背景上產生的。

本課的教學,旨在通過蒐集資料,運用觀察、欣賞、交流等手段,引導學生了解齊白石、徐悲鴻、畢加索、米勒、羅丹或者其他著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及藝術特色,從而學會欣賞藝術作品,逐漸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教學目標:

1。 能夠初步認識和了解中外美術史上至少三位藝術家的主要藝術成就和代表作品。

2。 通過了解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3。 通過了解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逐步養成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的良好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

課前,可以和學生一起儘可能多地蒐集一些有關中外藝術家的資料,如圖片、光碟等,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豐富教學資源

首先,提問學生“你知道的藝術家有哪些”?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學生提到的藝術家的名字。 結合書中出現的藝術家的作品,讓學生闡明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可提問如作品要表現的內容是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主題等。同時,透過畫面,猜測作者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會畫面的情調,是深沉還是豪放,是樂觀還是悲觀。

熟悉了本課提及到的藝術家後,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下本課中未提及到的藝術大師,以拓寬學生的知識範圍。

接下來,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搭設一個平臺,即提問學生“你喜歡的藝術家是誰?為什麼?”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地。對於學生恰當的評述要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才不至於讓學生喪失對欣賞評述課的興趣。

在本課的創作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嘗試著臨摹自己喜歡的藝術家的作品,以便更好地體驗和感受其藝術特色。

第六課讓畫“站起來”

教材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隨著其認知程度的逐漸增強,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與理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課通過運用立體表現的手法將平面藝術作品進行再現,從而讓學生對平面藝術作品有更深入的體會和了解,同時也通過活動,提高立體造型表現能力。

教學目標:

1。 能夠仔細觀察和分析某件繪畫作品,體會其形象的美感和各形象之間的關係。

2。 能夠運用繪畫和立體紙工的形式表現對繪畫作品的理解和認識。

3。 願意嘗試用新的表現方法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

教學過程:

製作步驟和方法:

1.構思

首先把需要製作成立體效果的原作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觀察,確定重點表現哪些內容,需要哪些材料以及畫面的整體色彩,設想最終表現效果。對作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掌握後,讓學生對書上或收集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評析,並能說出自已的創意構思,拓展學生的思維。

2.製作

(1)把卡紙對摺,並修剪成需要的外形。根據原作色彩對卡紙背景進行著色。

(2)把塑料泡沫修剪成山的形狀並著色,等幹後依次粘到著好色的卡紙上。

(3)用火柴和卡紙架好小橋,並把做好的小亭子安放固定上去。(4)最後別忘了插上掃帚苗當做樹來點綴畫面哦,一幅新的《千里江山圖》就做好了!

另外,在材料的選擇上,可要多動動腦筋,很多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都能用到畫面中來呢,比如易拉罐、乒乓球、喝飲料用的吸管等等,都是很有創意的材料!下面就看看凡·高的《阿爾的吊橋》和克利的《乘船的辛巴達》兩幅作品都是用的什麼材料吧!

3.分組進行設計:

1、利用自己準備的美術作品圖片等材料設計讓畫立起來。

3、可以根據所見的畫面進行設計和構思。

4.小結、展評。

舉辦“立體作品展”,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並聽取別人對自己作品的意見,教師點評並和學生一起小結。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第八課旋轉木馬

教材分析:

本課是讓學生動手設計製作一件能夠旋轉的玩具,如用舊方便麵盒、飲料筒,也可以用彩紙自己加工製作。課本提供了傘蓋的彩紙製作方法,用一張彩紙剪成圓形,去掉60°左右的一部分,剩餘部分粘合,就製成一個錐形的傘蓋。旋轉木馬的軸可以用現成的小棍包紮裝飾,也可以用彩紙捲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個直別針,並加上一些紙墊片,可以使傘蓋在上面能夠更好地旋轉。

教學目標:

1。 嘗試用多種材料設計、製作一套新穎別緻的木馬玩具。

2。 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體驗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動的樂趣。

3。 提高動手能力,發展創造精神,激發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教師可拿出幾個不同內容的旋轉卡、陀螺或可以旋轉的玩具讓同學們欣賞,並問“誰會玩這個玩具?”同學們都會躍躍欲試。通過一個情境的建立,創造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共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來並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這樣開門見山式的匯入方式是很有效的,接下來的一整節課裡孩子們的注意力完全被這個小玩具吸引住了。然後再通過讓他們自行觀察和分析,找到規律——這些玩具為什麼能旋轉?重心、對稱、平衡等字眼會從他們的口中傳出。在同學們有困惑的時候教師及時地給予補充。

玩具風車的葉瓣四周線垂下各色各樣的旋轉木馬,也可使學生賞心悅目。有條件的地區,可讓孩子們坐一坐旋轉木馬,親身體驗旋轉木馬帶來的樂趣。高興之餘,請公園的技術人員現場講解旋轉木馬的材料、運動原理等。另外,指導學生觀察旋轉木馬的造型特點,為設計製作打下基礎。

根據旋轉木馬的運動特點,動員學生向父母及親友請教,用什麼材料,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設計製作旋轉木馬,做到有趣、可操作、安全,有科學性和藝術性。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加以總結,指導學生設計製作。

本課在設計製作過程中要提示孩子們製作木馬玩具時要考慮重心的問題。即每個“小木馬”之間的距離要相等,重量也要相等。還可以讓同學們在平地上做空騎木馬的表演,既激發孩子們遊戲的樂趣,又可使他們在做遊戲時無形之中注意木馬的重心問題(怎樣保持做遊戲的同學之間距離相等)。

用陶泥做底座,用一支鉛筆做立竿,或用彩紙卷一長卷插入泥座中間做杆(杆可轉動),在杆下部固定一硬紙板,再將20xx北京奧運福娃、或本班同學的大頭貼固定在硬紙板上,使其慢慢旋轉。為了使玩具漂亮,可在底座四周貼上彩紙,或畫上可愛的形象。如:三國人物、西遊記人物等等。使學生在美術活動實踐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滲透,培養民族文化意識。

用摺紙或貼上的方法,選用身邊的材料,設計製作旋轉木馬,將旋轉木馬用線牽引固定在一個能轉動的塑料碗或方便麵碗的四周,用手動力旋轉,既有趣又漂亮。“木馬”可以是各種馬的形象。如:戰馬、小馬、變形馬、卡通馬等,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動物或人物的形象。這一課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把握:一是選擇材料;二是選擇製作方法;三是設計形象;四是如何使之旋轉;五是怎樣利用美術的方法完成設計製作過程;六是材料、形象與學生審美心理的關係;七是通過設計製作,使學生在美術實踐中養成觀察、動腦分析、想象創造的能力和方法;八是結合旋轉木馬的選材、設計、製作,培養。

教學計劃 篇2

教師的教學工作是有計劃性的,在正式上課之前,對要進行的教學任務及流程進行詳細的計劃,有助於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潛能的充分發揮。對此,我有一些經驗想和大家共享。

怎樣才能令教學任務圓滿的高效率的完成。首先,要研究教學大綱,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詳細瞭解學生,只有這樣在制定計劃的時候才能更加準確,使實際實行時效率能更高。

我一直從教於國小中年段,發現在國小生的作文中很少看到“細節描寫”,多年的教學積累發現多數學生不知道,也不會進行細節描寫,更不知道在作文中抓住哪些細節來進行描寫。學生在習作時表現的這種差異以及不同的題材中“細節描寫”的差異,不得不讓我們教師引起重視。所以也想讓學生掌握細節描寫這一寫作方法。在既無具體教材,又無可供參考的課例的情況下,只能給學生一點可以現學現用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寫作能力。為此,基於學情和天堂鳥的作文特色教育,我作了一些探究,在教學設計上對以上問題有所重點突破。

1.將細節描寫分成若干個訓練點,有計劃地訓練知識點。知識點要講解的面很廣,由於時間有限,讓學生達到了解的層次即可,在課上也只提及要點,而不作全面的研討。選取國小生習作中利用率最高,最容易忽視的要點去講解。同時,吃透重難點,深入淺出,運用形象生動有趣的例子講解,讓學生聽得懂,願意聽,不宜忘。

2.作文題目的設計也是針對當堂訓練點,當堂作文也不需要完成通常所謂“大作文”,而是運用當堂細節描寫的訓練點去進行片斷作文的描寫。選擇了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例文,先讓學生感到自己也有話可寫,不在選材上設定障礙,就可以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細節描寫”上來,也保證了寫作的速度。例如:心理描寫對應的作文是《畫中有“話”》,語言描寫對應的作文是《我與同桌的“脣槍舌劍”》,動作描寫對應的作文是《偷吃》,場面描寫對應的作文是遊戲作文。

3. 對現場片斷作文及時評點。這種做法既讓學生從身邊人中找到學習的榜樣,又能及時反饋學生現學現用的情況。就這節課而言,教師的評點能讓學生明白細節描寫對整篇作文的影響,加深了對學生對細節描寫的理解,又調動了學生臨場作文的積極性。在這次習作活動中,學生寫作、討論、評點、修改的時間佔了整個學時的一半以上。讓學生做到落實對這個知識點的運用。

因為面對的還是國小三、四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社會閱歷和知識面都有限,而細節描寫可以說是一種寫作技巧,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題材,不同的體裁,應抓住哪一個細節進行描寫,還需要進行寫作的練習,進行習作的指導,進行美文的鑑賞。更重要的是在平時的習作中,我們要以“細節描寫”來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豐富學生的習作評價體系。這樣,學生在習作時就會為此進行思考,為此去構思,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落實對這個知識點的運用。

打好作文的基礎之後,接著就會根據不同文體進行訓練。每期作文15次,涉及範圍較廣,觀後感,讀後感,寫信,寫事,寫人,寫景,想象,遊戲作文等都會按一定比例涉及。其中每個文體方法技巧眾多,會根據不同需要設計作文題目。例如對比敘事法對應的作文是《成長的變化》,設定懸念對應的作文是《遊戲作文——卑鄙小人》,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事對應的作文《暑假樂翻天》等等。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制訂計劃必須按學生的特點制訂,不能仿製照搬的計劃,只有自己去試著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計劃只是一種手段,絕不要為了列計劃才去列計劃,只要是能達到目的的計劃才是有用的計劃。實施計劃時,不要輕言放棄。只有堅持科學合理的計劃,我們教師一定能夠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不疏忽對自己的提升,真正做到寓教於樂。

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培養健全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七年級思品教學計劃。

二、教材分析

國中一年級思想政治課,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是一門德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的課程。這門課程教材由前言和五課組成,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教育,高尚道德情操教育,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培養健全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2、學會調節情緒,保持樂觀心態,工作計劃《七年級思品教學計劃》。

3、磨礪堅強意志,拒絕不良誘惑。

4、培育承受挫折、開拓進取的品質。

5、正確看待自己,增強自尊自信。

四、主要措施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2、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

3、課堂上要求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4、以討論形式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並鞏固知識。

5、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五、教學進度表

第一至三週:完成前言及第一課教學任務

第四至六週:完成第二課教學任務

第七至九周:完成第三課教學任務

第十週:期會考試

第十一至十三週:完成第四課教學任務

第十四至十六週:完成第五課教學任務

第十七至十九周: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考試

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共有兩個班83人,本屆學生基礎較,上進心不夠,甚至有部分學生厭學。但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較為理想,上學期期末考試參考人數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為72.83%左右;優生只有26人,優生率為28.26%左右,這個成績相對於同類鄉鎮來說應該很好了。這期要參加瀘州市會考,因此教學內容較為繁重,這學期我將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教學成績。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共五章內容,針對每章內容具體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本章學習是以區域為單位,將中國大致按方位分為四大地理單元,在已學的地形、氣候及經濟等方面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認識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各自的特徵和不同地理單元之間的差異。在本章的最後設計了綜合歸納和比較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學習活動,在各大地理單元中,也對認識區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較大意義的地理知識,進行了簡介,意圖通過這些設計和活動,在整體知識背景和區域學習方法方面為後續認識區域部分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章重難點: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2、能填表比較四大地理單元的特徵。

3、能說出各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第六章、認識不同區域

在學習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瞭解中國整體概況之後,本章轉入中國分割槽地理的學習。本章是中國地理“認識區域”部分的主體,課本選擇了東北、首都北京、長江流域、西部地區五個不同內型的區域構成本章的五節內容(另外還有第七章專門講珠江三角洲地區)。課本選擇的區域,縱貫南北,橫聯東西,有利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體地認識祖國,並學會不同型別區域的學習方法。

本章重難點: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區域產業的結構與空間分佈特點”,為本章重點之一。

2、“舉例說明區域內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3、“舉例說出區際聯絡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為本章重點之一。

第七章、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起步最早、經濟發展創造的奇蹟最多的前沿地帶,是我國一個富有特色的地理區域。因此,本教材選擇珠江三角洲地區這一典型區域作為學生學習區域的基本內容,還同時介紹了與珠江三角洲毗鄰並聯系密切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本章重點:

1、“運用地圖說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範圍,並對區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簡要評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2、舉例說出影響珠江三角洲農業和工業發展的地理因素。

3、舉例說明祖國內地對香港、澳門經濟繁榮所起的作用。

本章難點:

1、外向型經濟對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特點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周邊地區的聯絡和影響。

第八章、繼往開來的天府之國——四川省

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經濟、旅遊、交通運輸等方面認識我們的家鄉——四川。本章的學習內容多,但需要記憶的知識並不多。

本章重難點:

1、據歷史資料說明四川名稱的由來;用地圖呈現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佈差異大,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差異巨大的自然環境。

2、在自然環境差異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經濟建設。

第九章、走向世界

三、教學目標:

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希望這期的地理成績在全縣同類鄉鎮學校排名中提升兩至三名。轉變學困生對地理的畏難情緒,讓每個學生以飽滿的熱情來學習地理。

四、教學措施:

l、鑽研教學大綱,訂好教學計劃。

2、精心選擇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3、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

4、認真寫好教案。

5、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要緊緊盤繞目標進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離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8、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9、注意教學要領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斗膽探索,勇於立異。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課時為38課時,每週2課時,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北方地區——黑土地和黃土地1課時

第二節:南方地區——溼熱的紅土地1課時

第三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1課時

第四節:西北地區——廣袤的土地1課時

第五節:青藏地區——高寒的土地1課時

第六章、認識不同區域

第一節:環境獨特的地理區域——東北3課時

第二節:首都北京3課時

第三節:長江流域地區3課時

第四節:西部地區3課時

第五節:祖國的寶島——2課時

第七章、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一節:珠江三角洲——黃金三角1課時

第二節:快速發展的經濟2課時

第三節: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1課時

第八章、繼往開來的天府之國——四川省

第一節:多彩的四川1課時

第二節:崛起的四川1課時

第九章、走向世界2課時

複習七年級的`會考內容4課時

檢測、複習:

本學期共38課時,新課結束共需31課時,剩下7課時用於平時的複習和檢測。本期一共有5個章節的內容需要檢測。利用晚自習時間進行作業評講。

教學計劃 篇5

告別了難忘的舊歲,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新春。伴隨著新春的來臨,新的一學期有開始了,為了確保自然教學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特擬訂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以新的課程標準為精神,以教材為依據,以實驗教學為重點,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觀察、分析、歸納能力為目的 。

二、情況分析我班有學生46人,女19人,學生來源於居峪、標湖、前灣四個村。通過上學期的教育、要求,次班學生對自然這一學科比較感興趣,參與實驗探索的積極性比較高,認識事物、解釋自然現象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對頭,對一些自然現象弄不明白,死記硬背,其結果是張冠李戴,造成成績不夠理想;還有少數學生因接受能力差,學習任務總是拖拉,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鑑於上述情況完成以下任務。

三、任務目標

1、使學生知道什麼是人體的骨骼以及骨骼的作用。

2、使學生知道人體的6大關節,並知道關節的作用

3、指導學生知道人體的正面和背面7塊大的肌肉,知道肌肉的作用。

4、使學生知道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構成。

5、知道植物的種子由種皮,子葉,胚根,胚芽四部分構成。

6、使學生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

7、使學生知道影響溶解快慢的三個條件。

8、觀察蠶的生長髮育過程,知道蠶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9、指導學生初步學會用乾製法制作昆蟲標本。

10、使學生知道合理的體育鍛煉,對身體的積極影響作用。

11、使學生了解什麼是“水域的汙染”,瞭解水域汙染的危害和原因以及保護水域的意義和方法。

四、方法措施

1、課前依據新課程標準精神,結合學生實際,深鑽教材,認真備課

2、課中以學生為主體,教給學生學自然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愉快中獲知。

3、課後加強練習,及時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彌補。

4、注重實驗教學,課前做好實驗準備,讓學生積極投入實驗過程的探究,努力提高學生動手、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上課聽講的習慣,回答問題的習慣,動手操作習慣,完成任務習慣。

6、加強輔導,使優生不驕,差生不餒,中等生積極進取。

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化學是一門九年級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絡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畢業會考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九年級50、51、52班的化學教學任務,三個班共有學生 人。這些學生來自於城市與農村,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學生進入現代社會從事現代生產、學習、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學基礎內容教育學生。從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出發,適當拓寬知識面,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適應能力,體現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增加了一些金屬和有機物的內容,編寫了空氣和水的汙染與防止汙染,硬水、氫能源,金屬與人體的關係,以及常見的化肥和農藥等內容。

2.教材的基本結構和體系是從學生生活中須臾離不開的空氣,水以及碳等引入,學習元素和化合物知識,同時有計劃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定律。這樣使教材內容的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化學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分散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以減輕學習時的困難。為了有利於教師安排教學和便於學生學習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點較突出。

3、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注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根據一個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選教材,從深度,廣度以及習題難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學大綱中規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對要求“瞭解”,“常識性介紹”以及“選學”的內容,力求分清主次,區別對待。

4、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概念和記憶所學的知識,教材中編入了數頁彩圖和約200幅圖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純淨物用途的,有的表現我國古代和現代工業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學科學 發展的歷史,刊印了科學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學成就圖示啟發學生鑽研科學的積極性。為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除了與國小自然、國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學科密切聯絡,便於教和學外,在教材內容的敘述上力求使學生願讀、易懂、有興趣。

5、教材除普遍重視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外,還注意適當增加了能引起學生興 趣和有利於學生理解概念的實驗。針對學生的差異還編了9個選做實驗及一些家庭小實驗。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培養技能,能力以及科學態度和方法。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 理論知識聯絡生產實際、 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2)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幾種常見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礎知識,學習一些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的基本技能,瞭解化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計劃 篇7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表: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範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並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於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後,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絡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並且,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計算過程培養學生的情感與,使他們養成認真審題、書寫整潔、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完善學生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使學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四、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引導學生利用以有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計算方法。

2、在學習中,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索,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親自感悟和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重視口算和估算能力的發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視對兩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的回顧和整理,培養學生總結和歸納的能力。

五、課時安排:8課時。

1、口算乘法。 1課時

2、乘法估算 1課時

3、口算與估算 1課時

4、筆算乘法(不進位) 1課時

5、筆算乘法(不進位)練習課 1課時

6、筆算乘法(進位) 1課時

7、筆算乘法(進位)練習課 1課時

8、整理和複習。 1課時

六、單元知識結構圖

教科書第58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四第1~4題。

59頁例2(估算)。

練習十四的相關練習。

63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五1、2題。

練習十五的相關練習

65頁例2、做一做,練習十六1、2題。

練習十六的相關練習

練習十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