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精選8篇)

來源:才華庫 3.18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寫好教學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精選8篇)

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光”“生理與健康”“物體的運動”和“常見的力”。 本教材在原有“任務驅動”學習方法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一些特色。例如:

1、教材設定了“網上學”欄目;

2、教材的呈現形式靈活多樣;

3、教材的建設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每個“主題”由若干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形成一個按學生知識背景與認知發展為基礎,以探究能力發展為主線的螺旋式前進的多維立體體系結構:知識學習維、能力培養維、情感體驗維、時間發展維。

二、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教學進度

周次 起訖日期 教 學 內 容

一、2月17日—2月23日 《光的傳播》

二、 2月24日—3月2日《鏡子》

三、 3月3日—3月9日 《彩虹》

四、 3月10日—3月16日《光與生活》

五、 3月17日—3月23日《健康飲食》

六、 3月24日—3月30日 《呼吸與健康》

七、 3月31日—4月6日《保護心臟》

八、 4月7日—4月13日《人體的司令部》

九、 4月14日—4月20日期會考試

十、 4月21日—4月27日 《認識物體的運動》

十一 4月28日—5月4日《物體運動的測量》

十二 5月5日—5月11日《力的現象》

十三 5月12日—5月18日《重力》

十四 5月19日—5月25日《大氣壓力》

十五 5月26日—6月1日《彈力》

十六 6月2日—6月8日 《浮力》

十七 6月9日—6月15日《摩擦力》

十八 6月16日—6月22日 複習

十九 6月23日—6月29日 期末考試

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2

學情分析

經過近2年的科學學習,本年級的學生多數能做到以下幾點:

1、對科學課的學習比較感興趣,能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

2、能在觀察和實驗中及時做好記錄。

3、知道科學探究的過程經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猜測——設計驗證猜測的方案——收集、證據——分析證據、做出解釋”等過程。

4、有控制變數的意識,會做一些簡單的控制變數實驗。

5、能小組協作完成科學探究任務。

研究專題及實施策略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本學期將採用以下策略展開教學:

1、多設計一些有挑戰性的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設計任務記錄單,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腳手架。

3、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幫助學生用技術學習,用技術收集、整理學習資料、學習成果。

4、加強小組間的交流,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分享中進一步反思、提升。

5、進一步完善對學習小組的評價與激勵的措施,加強學生小組協作的意識。

教學目標

《電》

1、科學概念:

靜電現象是物質在外力的作用下電荷位置發生變化所產生的帶電現象。

電荷有正電荷和負電荷兩種,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電荷持續的定向流動就形成了電流。

要使電流經過導線使小燈泡發光,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電路。

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路;用不同的連線方式連線的電路具有不同的特點。

有的物質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稱為導體;有的物質不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稱為絕緣體。

開關通過連線和斷開電路來控制電路中的用電器。

電視一種能量來源,能產生光和熱。

2、過程與方法:

組裝簡單的電路。

在關於電的探究活動中,進行預測、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的結果。

用簡單的電路圖表示電路的連線方式。

製作簡單的開關,並用它來控制電路。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的故障。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導體和絕緣體。

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裡電路的連線情況。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激發探究電的興趣。

發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新的生命》

1、科學概念:

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徵。動物和植物都需要通過繁殖延續物種。

許多動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動物的卵都要經過受精後才能產生新的生命。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構造使它能夠承擔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植物種子和動物卵的構造使與它們發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適應的。

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與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的結構是有聯絡的。

2、過程與方法:

用解剖的方法觀察花和種子的內部構造。

用適當的形式記錄花的變化過程和果實的生長過程。

按一定順序對雌蕊和雄蕊這樣更細小的結構進行觀察。

持續觀察種子發芽的變化過程。

經歷觀察卵的構造和青蛙卵的孵化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保持探究新生命產生的奧祕的好奇心。

養成認真細緻、堅持觀察的科學態度。

認識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對於每個物種的延續都至關重要。

《食物》

1、科學概念:

人的生長與活動需要營養,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

食物的種類很多,並含有豐富的營養,保持合理營養,才能使身體健康。

食物也會發生多種變化,有的變化有利於人體生長,有的變化對人體有害。

食物腐敗變質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長需要適宜的環境,破壞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可以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瞭解食品,從包裝上可獲取不少資訊。

2、過程與方法:

使用分類的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對分類記錄進行整理。

通過閱讀資料獲取資訊,豐富自身的認識,並擴充到記錄中。

通過實驗的方法辨別脂肪、澱粉等營養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

通過討論,參照教科書的提示,完成麵包發黴實驗的設計和實施。

利用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對食品包裝上的資訊做出分析。

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3

學情分析:

四年級共有2個班,這2個班的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性強。從上學期的科學活動情況來看,學生對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但由於學生還有許多對科學課的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絡實際。通過以前對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強了,對“科學”也很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著重培養。

教學目標:

(一) 充分展開教學過程,讓科學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活動之中。

(二) 加強對學習主體的研究,構建以兒童心理髮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

(三) 適當擴大單元規模,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學概念。

(四) 更加註重科學程式的培養,探究方法不斷豐富。

一單元:

1、組織學生經歷一些典型的科學活動:

2、明確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並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二單元:

1、知道花的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在對一棵油菜的花進行觀察後能推測花的變化過程,並用科學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學會這種科學思維方式。

2、認識幾種常見的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認識各種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在外部形態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獨特的傳播方式;認識種子和果實的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絡;激發探究植物種子和果實的興趣。

三單元:

1、交流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的經歷。

2、檢驗脂肪、糖類的活動經歷。

3、觀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燈燒熟食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活動的經歷。

4、觀察變質食物,比較新鮮食物和變質食物的活動經歷。

5、觀察黴菌的經歷。

四單元:

1、收集、觀察岩石特點、對岩石成因和變化的探索。對岩石產生更大的研究興趣,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悅心情。

2、獲得有關岩石和礦物構造、成因、變化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3、引導學生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岩石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用一根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以及用更多的材料使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能在檢測25種物體是否導電的活動中找到導體、絕緣體的特點;並且將感性的材料轉化為理性的自己對導體和絕緣體的理解認識。

2、知道什麼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單性花和兩性花;知道蠶豆種子的構造:由種皮、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

教學進度:

周 次

內 容

課 時

第一週

教材分析

電和我們的生活

第二週

點亮我的小燈泡

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第三週

電路出故障了

導體和絕緣體

第四周

我來做個小開關

裡面是怎樣連線的

我們選擇了什麼

第五週

油菜花開了

各種各樣的花

第六週

花、果實和種子

豌豆夾裡的豌豆

第七週

把種子撒播到遠處

第八週

萌發的種子

動物的卵

第九周

一天的食物

第十週

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了什麼

第十一週

吃什麼和還吃什麼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第十二週

麵包發黴了

減慢事物發黴的速度

第十三週

各種各樣的岩石

第十四周

進一步觀察岩石

第十五週

岩石的組成

第十六週

怎樣觀察和描述礦物

岩石會改變模樣嗎

第十七週

岩石、礦物和我們

第十八週

實驗操作測試

教學措施:

1、學生對電的知識感到神祕,又感到好奇。因此要滿足學生的探究慾望,儘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來學習電的知識。準備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

2、要擴大學生的視野,不要侷限於教材上的幾種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鼓勵學生走向自然。當學生學了植物單元的內容之後,如果走到大自然中,會自覺地仔細地觀察一棵植物,會用教材上的方法進行研究,那麼教學的目標就實現了。

3、科學課希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並且想辦法解決問題。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提供幫助,不要以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4、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發展學生的認識經歷。通過對事物的觀察研究活動,能有意識的去關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學,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更理智。同時學會收集資料、學會分析整理,以此來認識周圍的世界,是很有價值意義的。

教研教改:

1、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創設各種條件引導他們積極去探究周圍環境和大自然的奧祕,體驗探究的樂趣。

2、抓住他們極強的求知慾,引導他們自行查閱各種書籍,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判斷和分析能力。

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根據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性的複習,同時要面向全體學生,切實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複習,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使好、中、差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複習要求:

1、認真複習《課堂作業本》,結合配套練習《科學學習與評價》,熟記每一個題目與答案。

2、至少認真翻閱科學書兩次以上,記住其中的實驗(所用材料、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還有書中出現的結論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複習材料。

三、複習要點:

(一)電單元

科學概念

1、靜電存在於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質之中,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和非生物。

2、電荷流動起來形成電流,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動力,也就是電源;另一個是要有電路。

3、電路:由電源、用電器、導線、電器元件等連線而成的電流通路。

4、知道小燈泡的各部分名稱。

5、 電池的一端是銅帽,一端是鋅殼,當用電線把這兩端直接接在一起時,就會發生 短路 。

6、發電廠發出的、通過電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致人死亡的電。不要用這些電線、插座的電做實驗。

7、導線、電池、和小燈泡就組成了一個簡單的電路。電路連線的方法有串聯和並聯兩種。我們家裡的家用電器一般都是並聯的。

8、觀察手電筒,我們看到手電筒的亮滅是由開關控制的。

9、銅絲那樣可以通過電流的物質,稱為導體,像塑料那樣不能通過電流的物質稱為絕緣體。

11、電路故障了,我們可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出哪裡出了問題。我們也可以用替換法來排除故障,使燈泡亮起來。

科學實驗

1、會用1個小燈泡、一個小燈座、2根導線、1個電池盒和1節電池組成電路。

2、會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3、會檢測身邊的物體是否是導體。

4、會用不同的方法連線電路,並比較串聯與並聯電路在連線方法上的本質不同。

5、會畫簡單電路圖,並且會用串聯和並聯兩種不同方法連線電路。

簡答題

1、說說在生活中應如何用電?

2、猜測電路中的小燈泡不亮,可能是什麼地方出故障了?該如何解決?

(二)新的生命單元

科學概念

1、 油菜和鳳仙花一樣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組成。

2、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

3、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個花瓣。

4、 大多數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備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備的花,這些缺失一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 只有雄蕊,沒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沒有雄蕊的花是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兩性花。

6、 植物的花承擔著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7、 雄蕊一般由2部分組成,上面是花葯,下面是花絲。花葯裡藏著許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部分組成。上面是柱頭,中間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頭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8、 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雄蕊產生的花粉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會使雌蕊子房裡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後,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花朵開始凋謝。

9、 像油菜花那樣由蜜蜂等蟲子傳播花粉的叫做蟲媒花

11、 植物的種子都有自己的傳播方法,有藉助果實裂開時產生的彈力傳播;藉助風力傳播種子的,藉助水力傳播、藉助動物傳播的。

12、 種子萌芽需要足夠的水分和空氣以及適當的溫度。

13、 蠶豆種子的構造分種皮、胚芽、胚根、子葉等部分。種皮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胚芽發育生長後變成植物的莖和葉;胚根發育生長後變成植物的根。

14、 許多動物分為雄性和雌性。雌性動物產的卵,必須和雄性動物產的精子結合,使卵受精,才能發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5、 雞蛋由殼、蛋白、蛋黃、氣室和胚等部分組成。殼具有保護卵細胞的作用,蛋白還能供給胚胎髮育所需要的養料和水分。蛋黃內儲藏著胚胎髮育的營養物質,氣室內儲藏著空氣,供胚胎髮育所需要的氧氣。

實驗探究

1、能夠指出油菜花的各部分的名稱。(見作業本13頁)

2、能夠指出花的各部分名稱。(見作業本14頁)

3、能夠指出雄蕊和雌蕊各部分的名稱。(見書本27頁)

4、能夠指出種子內部結構各部分名稱。(見作業本17頁)

5、能夠指出雞蛋的各部分名稱。(見書本35頁)

簡答題

1、說出雞蛋各部分對胚胎髮育的作用。

(三)食物單元

科學概念

1、 按人們的生活習慣,可以把食物分成糧食、蔬菜、水果、調味品等;根據食物的來源分,可以分為動物類食物和植物類食物。

2、 食物的營養主要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水等。

3、 蛋白質是人體肌肉、面板、內臟、頭髮、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4、 蔬菜和水果裡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他們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

5、 澱粉是富含糖類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糖類和脂肪能變成熱量、力氣。提供我們活動的能量。食物在白紙上檫或壓後留下油跡,說明這種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後變成藍色,說明含有糖類(澱粉)。我們也可以通過看食物包裝上的資訊瞭解它的成分。

6、 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我們不能說哪一種食物最有營養,也找不出一種包含了全部營養的食物。

7、 營養搭配原則:葷素搭配,多種搭配,粗細糧搭配,每日都吃適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8、 影響黴菌生長速度的有潮溼、溫度、空氣有無、光照強弱等因素。

9、 食物的腐敗變質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氣、水分和溫度等條件。

10、 儲存食物的方法很多:冷凍法、曝晒法、醃製法、密封包裝法、真空包裝法、高溫或低溫滅菌法等。

11、 食品的特點、包裝儲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會影響到保質期的長短。

實驗探究題

1、設計實驗研究:溫度對黴菌的生長速度有什麼影響。

2、設計一份營養晚餐。

簡答題

1、怎樣分辨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脂肪、含有較多的澱粉。

(四)岩石和礦物單元

科學概念

1、 地質學家根據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為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

2、觀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聞、輕輕敲打、滴鹽酸等。

2、 在地球運動過程中,日積月累沉積而成的岩石是頁岩。經過地球運動,火山噴發過程中流淌出來形成的岩石是浮石。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蹟的岩石是化石。

3、 石英、長石和雲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4、 我們可以用指甲、銅鑰匙、小鋼刀粗略地把礦物分成幾個等級:軟—————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較軟————————不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但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較硬———————不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劃出痕跡。

5、礦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剛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6、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檢測礦物的硬度、觀察透明度和光澤、觀察礦物的形狀等方法研究礦物。

7、冷熱、風、地表變動、植物的根等都會對岩石產生變化。岩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發生變化的現象叫風化。

實驗探究

1、能夠將岩石名稱和岩石特徵一一對應起來。

2、能夠將礦物名稱和礦物特徵一一對應起來。

簡答題

1、說說認識岩石的方法有哪些?

2、知道家鄉有哪些礦產資源,人們是如何開採、利用和保護的?

四、措施

(1)組織學生進行全面複習每一課,再重點攻克重點和難點。

(2)採用多種複習方法,比如,老師出題,學生答;學生之間的你問我答。

(3)以優幫差,加強督促與輔導,使每一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結合課堂作業冊和練習卷內容講解,記住一些科學概念,辨清科學事實,理解科學實驗。

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熱脹冷縮》、《岩石的科學》、《土壤與植物》、《光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園——地球》、《研究與實踐》等6個單元,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岩石的科學》單元主要讓學生做土壤成分實驗,知道土壤的結構是由沙、黏土、腐殖質組成;通過實驗認識三類土壤的特點;能設計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等教學內容。《光與我們的生活》讓學生通過學習,全面瞭解光與生活的關係,認識到光給我們的生活既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產生了汙染,認識到人類只有科學地利用光,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進一步體會到科學技術這把雙刃劍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兩方面的影響。《我們的家園——地球》本單元是國小生較全面地認識,瞭解,探究地球的起始單元,它是以後《地球和地表變化》單元學習的基礎。雖然國小生對自己居住的地球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地球的形狀,大小,地球引力等新的知識領域的探究相對困難些,這也正是需要學習研究的課題。通過本單元學習,可以使學習更好地去了解地球,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用科學的方式去探究地球。《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植樹,當地岩石種類考察。

三、教學目標:

1、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點(如:保水性)及與植物的關係。

2、瞭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瞭解生物鏈的知識及打破生態平衡的危害,教育學生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3、瞭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瞭解平面境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4.知道光是有色的,瞭解日光的色散現象.

5、能定性的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於其他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6、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構成的,瞭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瞭解地球儀,地圖的主要功能和標識,瞭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認識到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7.能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岩石進行分類,認識到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8.瞭解通過加熱或冷卻可使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變化,列舉常見的熱脹冷縮現象.

9、通過探究、遊戲、體驗、播放視訊等手段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構成的,瞭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瞭解地球儀,地圖的主要功能和標識,瞭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認識到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影響.這些是本冊的教學難點,同時這部分內容也很重要。

五、教學基本措施:

1、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著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秀學生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著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於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並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視訊、遊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設計。總之,儘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學生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遊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為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遊戲、講科學故事、觀看視訊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學生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3、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土壤,我計劃讓學生讚美土地,學習珍稀的動植物,我計劃在課堂上開展一次即興演講,探究月球,我打算讓學生暢想未來……

4、教會學生上網查資料、下載並儲存文字、在網上觀看科學視訊等。

六、各單元、各課課時安排(教學進度)

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6

實驗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認識方法,它對於激發兒童的科學志趣,培養兒童的科學能力,提高兒童的科學素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特制定以下實驗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為核心,加強觀察和實驗,注重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觀察、實驗、蒐集證據、表達交流等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去親歷科學,在親自操作、動手實驗、自行探究的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科學的積極態度。

二、目的要求:

1、通過學習各種實驗操作,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態度,啟發學生探究自然事物間的'相互聯絡,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獨立思考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2、通過學習各種實驗操作,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勤於動手勇於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

3、通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理解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提高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4、通過用溫度計進行測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運用溫度計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採集資料;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常見物體的溫度,並作簡單記錄。

5、通過浮和沉的實驗,使學生能對浮和沉的轉換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設;能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知道改變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6、通過數學課中的各種實驗演示提高學生勇於探索、獨立思考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三、實驗教學方法措施

1、教師端正教育教學思想,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實驗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實驗質量。

2、教學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特點,新課標要求,要由淺入深,有利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3、實驗中,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實驗儀器,還應儘量創造條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計劃、按要求完成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7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帶四年級1班的科學,本班49人,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再就是班內部分學生學習不積極,他們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內容涉及“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以專題研究為主,體現各單元課時之間知識的系統性與整體性。各單元仍然與前三冊相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進行建構,做到“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以學生髮展為本,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的觀”有機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在“模組化結構”特點的引領下,繼續突出課前準備、單元評價等特點。

從整體看,教科書依舊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自然現象作為探究的重點,以冷、熱、光、土壤、植物、地球為載體,讓學生以自主探究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使學生親歷“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獲得結論——提出新問題”的科學探究全過程,並在此過程中,通過對比試驗、控制變數的實驗、蒐集資料等,進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三維目標得到螺旋式上升。

本冊教材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熱脹冷縮》、《岩石的科學》、《土壤與植物》、《光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園——地球》、《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共23個課題,30課時。

《熱脹冷縮》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對物體遇冷與受熱後發生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探究,讓學生認識到物體一般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並通過對比實驗與大量的事實來證實,使學生能夠掌握這一科學知識,科學地利用物體的這一性質,更好的讓科學服務於生活。《岩石的科學》單元通過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收集和整理資訊等手段,探究有關岩石資源的重要性,為進一步探究土壤形成、岩石與生活、岩石與地球等方面的內容打下基礎。本單元重在學習研究岩石地方法,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土壤與植物》單元呈現了土壤、砂質土、黏質土、壤土、腐殖質、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土壤、土壤改良等相關概念。讓學生了解了土壤與植物的關係,增強保護土壤的意識。《光與我們的生活》單元以光為主題,研究了光的傳播、折射、色散、合成及光與生活兩面性關係。《我們的家園——地球》主要側重於引導學生了解地球的概況,用“解暗箱”的科學探究方法解釋地球的奧祕。《研究與實踐》選擇了《植物》與《當地岩石種類考察》兩個專題。《植樹》結合《土壤與植物》單元,引領學生進行植樹活動。《當地岩石種類考察》結合《岩石的科學》,引領學生對當地岩石種類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走進大自然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主體性、探究性原則。要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要學習活動,設計典型的探究內容、過程和方法,為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指導和幫助,真正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材料。

2、科學、技術與社會有機結合。引導兒童關注包括人類自身在內的生命群體的生存與發展,關注自然環境的變化,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對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使他們學會把科學即使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反洗、解決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

3、趣味性。對學生學習活動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學學習活動是妙趣橫生、樂趣無窮的科學的活動。突出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4、精心準備探究材料

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領會教材的設計意圖及目標要求,並結合本地的教學實際及學生的需求,精心為學生準備好有結構的、足量的探究活動材料。

5、精心備課,靈活設計科學探究活動

一方面,正確解讀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好教學用書備好課,用心研讀教學用書中對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靈活借用教學用書上的設計思路創造性的上好科學課。同時要注意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亮點、困難與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為以後調整和改進教學設計提供豐富的感性素材。

另一方面,要明確探究任務,恰當設計探究過程。應掌握由簡單到複雜、由由教師扶著走到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又給學生一個生疏到熟悉的過程,不要求一步到位。

6、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同時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活動中實際發生的事件,有效的推動學生的探究活動,創造性的駕馭課堂。

7、組織好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分組合作本著靈活分組,增強合作積極性。分工明確,落實小組成員責任。求同存異,自主探究。

8、引導學生有效交流,完善探究結果。學生彙報交流的方式不可強求一律,學生可靈活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展示。及時板書記錄學生彙報過程中的創新之處或獨到見解。

9、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意願,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為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

10、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許多無法親身體驗的資訊,開闊學生的視野。積極運用這些資源,不濫用資源。

國小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為準繩,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有效的課程資源,和學生一道,探索科學問題,瞭解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實驗,逐漸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為培養創新性人才打好基礎,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通過引導學

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以及骨、關節、肌肉的位置,從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保護和鍛鍊

自己的運動系統;第二單元;本單元依據蠶的發育過程來建構教學內容,並在養蠶活動結束後,以交流會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養蠶的經歷,讓養蠶成為學生終身難忘的體驗過程、發展過程和成長過程;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通過一些列的分辨活動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運動以及影響運動速度的一些要素、運動方式的特點,學習使用“控制變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定量觀察;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力”的要求,圍繞力的存在、力的表現和作用,就力在哪裡、力能改變運動的方向和物體的形狀、力有大小 以及彈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氣體和液體的阻力來進行建構的;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本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過程的技能學習,瞭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問題、觀察與測量、排序與分類、調查與預測、解釋與建立模型、交流與質疑、假設與實驗、拓展與應用等。

四、教學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