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來源:才華庫 1.66W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2021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x人,其中女生x人,通過一學期的訓練,學生的學習習慣已有大的轉變,特別是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已比以前好多了,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也有很大地改觀,但是,大部分同學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不積極思考,被動學習,學習自覺性等還有待於進一步培養。

二、全冊教學內容及教時安排(以單元為單位)

(1)分數乘法:13課時

(2)長方體(一)15課時

(3)分數除法:18課時

(4)長方體(二):15課時

(5)分數混合運算:15課時

(6)百分數:17課時

(7)統計:5課時

(8)總複習:4課時

三、教材分析:

1、全冊教學要求: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計演算法則,並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展開圖的形狀,理解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含義並能正確計算。

(3)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法的計演算法則,並能熟練地計算。

(4)認識理解物體體積概念,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掌握這些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

(5)掌握分數乘法、除法的數量關係,並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6)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並能正確地解答百分數應用題。

(7)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懂得中位數,眾數的意義,並能針對具體問題選擇使用。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教學重點:

(1)理解整數與分數乘法的意義,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2)理解除數是分數的除法的意義,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重點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認識百分數的意義是重點,探索並掌握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

(5)瞭解長方體的幾何結構。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6)認識扇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教學難點:

(1)整數與分數的乘法的兩種意義之間的聯絡。

(2)把被除數的分數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這個被除數的幾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結合具體情境與操作來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3)除數是分數的除法的意義,是從被除數中能夠分出多少個除數的角度來理解的。

(4)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能形象地描述這些體積單位實際有多大。

四、教學措施:

通過一學期的相處,發現學生的學習習慣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成績不理想,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後進生面廣。針對出現的問題,本學期我重點抓好下面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強班風、學風建設,構建積極上進、團結協助的氛圍。

第二、在本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並進一步加強學習方法的滲透與指導,對學困生實行個別輔導,並給予精神上的鼓勵與幫助,促使其自覺學習。在書寫上進一步提高要求,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培養其責任感。

第三,學生根據上學期成績建立目標,進行談話,讓每個學生都給自己定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

第四,對本學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及時進行過關測試,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補差補漏。

第五、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通過表揚、激勵的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第六、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學習各種資料,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五、培優輔困工作:

優生名單:

學困生名單:

培優工作:確定優生,重點輔導,在學習態度上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在學習內容上,除了要求優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外,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給出不同的訓練內容,讓他們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

輔導學困生:

1、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2、上課時對學困生多加註意,有針對性地提問,找到他們學習上的難點,予以解決。

3、設計提問、設計練習、分析內容注意選擇性問題。同時明確練習題的難度的層次性,使學生有的放矢。能在較短的時間裡,較好的全面的完成練習題。

4、重視差生的錯題訂正,不厭其煩的反覆地幫助差生完成基礎性作業,直至學生真正弄懂為止;對差生的作業保證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強與家長的配合,幫助潛能生從態度到習慣,從上課到家庭作業的指導,形成合力。

六、教學進度表:(略)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的內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之後,進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綜合應用,緊貼於生活,對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和作用。

二、目標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等量替換的數學方法,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感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情感與價值: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合作意識,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難點:

設計測量方案

教具準備:

透明容器、不規形狀的石頭、大豆、乒乓球等。

三、學情分析

五(1)班學生他們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一般,好學上進,而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基礎差、底子薄、生源雜,學習比較被動。對數學毫無興趣,還有部分學生年齡小,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採用比較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四、教法分析

我先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創設情境,開啟他們的智慧。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當中,然後通過動手操作,演示等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鼓勵學生獨立尋找不同方法和途徑,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變得即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測量是我設計本節課的兩個著眼點。讓學生從測量規則物體的體積一下子過渡到不規則的圖形中,思維跨度大,具有挑戰性。怎樣讓學生輕鬆愉快地獲得新知,我採取以下四個環節結束本課的教學任務:

1、創設情境,開啟智慧。

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跟語文老師學過《烏鴉喝水》這篇課文,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但瓶裡的水不夠高,烏鴉一顆一顆的往瓶子裡裝石子。瓶子裡的水漸漸升高。

教師提問:

a、烏鴉喝到水了嗎?

b、誰能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析這一現象?

c、烏鴉往瓶子裡裝的小石子有多少呢?我們一起來幫助烏鴉算一算好嗎?把學生帶入了動物的世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烏鴉叼來的小石子即不像長方體,又不像正方體。不能直接用公式求出體積怎麼辦呢?產生智慧的火花。

2、交流探究,分享智慧。

首先,是讓學生去猜猜石塊的體積?開發學生的思維,但,不能得到準確的資料。想一想有什麼辦法求出石塊的.體積呢?小組合作,制定出一種可行的測量方案。

其次,分組彙報(請同學們對各小組的彙報(試驗步驟)充分發表意見,指出優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辦法的建議。),其他組員有沒有補充。

3、通過課件演示學生有可能提到的方案:

方案一:

A、找一個長方體容器,裡面放有一定的水,請學生觀察並記錄此時水的高度。

B、放入石塊,再次請學生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可以怎樣算?

a、計算水面升高了幾釐米,用底面積乘以高計算出升高的水的體積。

b、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後總體之差。

質疑:為什麼升高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呢?(石塊佔有一定的體積,所以水面會升高)。

教師板書:上升的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二:

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並將溢位的水到入長方體的容器中算出體積。質疑:為什麼會有水溢位來?(石塊佔有一定的體積,所以水會溢位來)

教師板書:溢位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

(1)將石塊放入沒水的容器中。

(2)往容器中加水,淹沒整塊石頭。

(3)將石塊取出。教師板書:下降的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四:

(1)將石塊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2)容器中的水位在升高的同時又溢位。

教師板書:上升的水的體積+溢位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4、學生分組實驗,測量並計算石子的體積。

五、鞏固拓展,展示智慧

a、拳王爭霸。

b、說說如何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一個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呢?

c、課後閱讀如阿基米德、曹衝稱象、撈鐵牛等的故事。

六、課堂小結、提升智慧。

在實踐與操索過程中,償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驗問題。

本節課是對已學過知識的綜合運用,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然後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x人,學生的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風氣是比較好的。我一直對行為習慣的培養很重視,因而這批同學的學習態度端正,作業書寫工整、美觀。但也有部分同學由於父母長輩過分寵愛,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習慣較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因此,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特別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和責任心的培養,學會思考方法,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分數加減法

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第三單元分數乘法

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除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第五單元分數除法

瞭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能夠正確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理解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結合實際情境,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

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二、四單元長方體(一)(二)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基本特徵,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包括容積)單位,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引領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第六單元確定位置

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自建引數系確定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資料的表示和分析

學生在這一單元認識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資料;能讀懂簡單的複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例項,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中位數、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四)數學好玩

本單元設定了象徵性長跑、有趣的摺疊、包裝的學問三個內容,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從資料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有效資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三、教學措施

1、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2、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培養學生的應變能

4、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5、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6、後進生轉化措施: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只有樹立起後進生的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後進生。對後進生多寬容,少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重視與家庭的聯絡。

四、課時安排

一、分數加減法6課時

二、長方體(一)7課時

三、分數乘法8課時

四、長方體(二)8課時

整理與複習3課時

五、分數除法6課時

六、確定位置3課時

七、用方程解決問題5課時

數學好玩3課時

八、資料的表示和分析6課時

總複習5課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