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集合五篇

來源:才華庫 2.65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將帶著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這也意味著,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教學總結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集合五篇

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本人任教五年級兩個班的書法課,雖然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通過練字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書法學習,所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書法指導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要從最基礎的書法入門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書寫習慣,能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尤其需要教師著重指導用筆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衍變、發展、積澱,群星璀璨,名家輩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成為人類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書法教學是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弘揚我中華民族文明的突出體現,寫好漢字不僅具有展示、欣賞和收存價值,而且又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書法課要講究字形、運筆、結構、章法四美,顯然將其提升到一個藝術高度來認識來衡量。

三、教學目標

1、書法課的教學要有人文性

素質教育要求教學要面對全體,使學生在多方面得到發展,書法教學作為培養特長一面來講,要讓學生了解書法的重要性,曉知並學習古代名人學有所成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藝術之感情和奮發向上的信心,從小養成喜好、愛好藝術的良好習慣,並且既學本領,又學做人。

2、書法教學要有針對性

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圖人人都能當小書法家,但求個個參與,書寫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還必得注重發現和培養人才,要注意選拔出類拔萃之優生作為培養物件,給他們機會,教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書寫技能,真正使他們的特長得到發揮,為他們的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書法教學要有永續性

欲獲得某一知識、技能,並非三兩日可成,必有時日來保證。“冰凍三尺並非一日之寒”,必須具有永續性。學習書法不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練學生的耐性。

4、書法教學要具有興趣性

書法本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藝術,下有根上無頂,無人書寫水平達到頂峰。國小階段的書法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傳統的四種格體,初步認識真(楷書)、草、隸、篆,大致區分各體的字形特點,尤其是瞭解楷書中柳、顏、歐三體,倡導積極嘗試、習練愛好之精神,讓學生觀賞一些書法刊物,開闊眼界、欣賞佳品、品評傑作、學會審美、勤學苦練、效仿名人,以此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平時注意用毛筆示範學生,引導學生在“看、識、品、學、練”五點上下功夫。經啟發誘導,漸漸使學生被書法藝術的美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步入書法之門。

四、採取措施

自來學藝均有百日之功,無論成效大小,觀其自曉。時久習練,可以使眼高手自高,功到自成,耗日太多使學生情緒低落。可也不能急於求成,對國小生來說,要使他們循序漸進,初見成效,也有以下的方法: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學生自己喜愛的字型去練;

(二)按字形的要求,正規嚴格去指導習練;

(三)學會比較和鑑別的方法;

(四)教學生掌握運筆和寫字的章法,一步一步練習,分步檢查書寫效果強化過關。

五、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的正確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

2、瞭解文房四寶。

3、掌握毛筆楷書橫、豎、撇、點、捺、橫折的寫法。

4、對書法作品有基本的欣賞能力。

5、能完成一幅書法作品。

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資料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效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鉤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臺、螺帽、細線、木條。

(3)第三單元熱:

溫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臺、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臺、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援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控制變數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群科學活動

√角色扮演√科學幻想√家庭科技活動

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生物生長的需要”是本冊書的第一個單元。本單元從探究動植物的外部生存環境對其生長狀況的影響入手,引導學生探究動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以及周圍環境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

“生物與環境”單元繼續引領學生探究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各種相互作用及平衡的方式。教材從學生熟知的葵花向陽入手,探究生物與陽光、生物與溫度生物與水、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通過一系列的對比實驗,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生物與環境相適應(平衡)的生活習性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同時生物自身的結構與其功能也是相適應的。

“人與環境”單元通過思維遊戲、角色表演、模擬體驗、科學暢想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感悟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樹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這一基本的環境保護意識。

“冷和熱”單元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例項入手,引導學生探究熱傳遞的不同方式,進而研究保溫和散熱的問題,發現物質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生產中實際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

“地表劇烈變化”是本冊書的第五個單元,在學生學習了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作用與平衡、相互聯絡之後,繼續學習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質、能量的作用與平衡,引導學生從地球表面劇烈變化的地震、火山等現象入手,探索地球內部物質、能量的作用與平衡的方式及關係。

“環境保護”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教材從人類生產力的進步對自然環境影響入手,啟發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關係,幫助學生認識到環境為人類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條件,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又給環境帶來了破壞作用,引起了環境中的生態失衡,從而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的意識和習慣。

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物件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 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所教的年級共有三個班,共有學生115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兩班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該年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觀察、細節和痕跡觀察的過程; 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 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 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分類特徵、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絡來自其他渠道的資訊,發展自己的認識。

5、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查閱資料,瞭解環保的有關問題。

8、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四、 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緒論

通過上學期的環境教育教學,學生基本掌握了所開設課程的知識,有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良好,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繫統、不全面。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個別學生不願開動腦筋,學習興趣不濃,極少開展綜合環保實踐活動是他們滯後的原因。

本學年,要綜合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在培養學生的環保行為習慣方面著重加以指導。

二、教學目標總要求:

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採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思想教育:

1、體驗健康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

2、樹立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意識。

三、各單元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1、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認識各種自然事物是互相聯絡的,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瞭解風的作用和危害,讓風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3、充分認識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4、認識青蛙在大自然食物鏈中的作用,瞭解保護青蛙的意義。

5、通過調查訪問對比感受家鄉的碩大變化,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懷。

重點難點:

1、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把對全球環境的認識轉變為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

2、認識青蛙在大自然食物鏈中的作用,瞭解保護青蛙的意義。

3、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懷,培養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

四、具體的措施

1、精心準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加強環境教育。

2、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

3、設定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5、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問題研究與教改設想: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汙染的危害,瞭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

六、執行說明:

1、學生組成若干調查小組,選定調查主題。

2、廣泛閱讀報刊雜誌,藉助豐富的網路資源蒐集環境汙染及如何保護環境的資料。

七、教學內容安排

每週一課時,間周進行教學。

五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5

俗話說“平安是福”,安全工作在當前的社會生產、生活中越來越突出,做好安全工作已經成為社會一切工作的首要保障。

為了進一步促進學校正常教育工作,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高安全意識,確保學生安全,把“安全為天”的理念落到實處,切實抓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特擬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排除安全隱患,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安全教育。從小事做起,對學生曉之以理,從小事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動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導之以行,引導學生遠離安全事故。

二、教學內容:

上放學安全教育、同學相處防意外傷害、警惕病從口入、預防常見傳染病、預防流行感冒、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防觸電的安全教育、防煤氣安全教育、體育遊戲安全,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預防校園意外傷害、學會應對突發事件、防火、防盜、防震等的安全教育。

三、主題安全教育要求

1、活動安全教育

教育學生遵守規則,遊戲中不做危險動作,不攜帶危險物品進行遊戲,維護集體,同伴間友好相處,互相謙讓,無打人罵人現象。

2、自護自救方法教育 教育學生不可隨意撥打報警號碼。(如110、119、120),積極開展安全健康知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要輕信陌生人,若一人在家,不可隨意開門。

積極參加各種防護演練。教育學生遇險學會躲避(如:發生火災時的自救方法)。培養學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學會自理。

3、家庭安全教育

向家長宣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學校的安全教育活動,請家長積極配合學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及家居生活安全與家居活動環境安全等預防教育工作。

4、防觸電的教育

對同學們進行電的基本知識講座,不動插座、電板,以防觸電,預防觸電事故的發生以及對觸電後急救常用知識的瞭解和應用。

5、生活安全教育,

教育學生不將手指放在門、窗處,以防夾傷,注意不玩水、火、肥皂以及消毒物品,教育學生入廁時不推不擠,以防撞傷、碰傷。

6、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重中之重的教育,要把交通安全教育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須每週進行集中教育,以及做好放學路隊的管理。

7、防煤氣中毒教育

要進行防煤氣中毒教育的教育,開展以煤氣中毒後自救,中毒者的救護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四、其他安全教育

1、學習《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及學校裡有關安全教育的各項規定,增強學生學習、執行規範守則的自覺性。抓好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切實保障學生的人生安全。

2、圍繞“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的主題,開展上放學安全教育。教育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上放學,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要在便道上走,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

3、強調課間文明休息,教育學生不在教室、過道追逐打鬧;有次序的進出教室;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行,不攀爬欄杆等危險的高處;不可從高處隨便滑下,跳下。

4、不能帶刀或其它尖銳器物等危險物品到學校,使用刀、剪等用具必須有家長或老師的陪同。

5、上體育課或課間要避免運動受傷,在運動或遊戲時,教育學生注意規則,按順序進行,課間10分鐘堅持做到監視他們的行為規範,不讓學生過分的玩耍,避免碰撞;不做危險性遊戲。

6、教育學生不在校園內外玩水、玩火。

7、上課時教育學生正確使用鉛筆,不用鉛筆戳同學;教育學生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文明相處。

8、凡大掃除、勞動課,老師都應親自在場,督促學生注意安全。

五、組織實施細則

1、對教室內的電、門、窗、窗罩及其它建築設施,防護罩進行排查,加強維護。

2、把防止校園擁擠XX事故放到突出位置,對集會上下樓梯、地震、火災如何逃生,如何疏散都進行講解、示範。

3、加強學生心理輔導,特別是當學生受到挫折時該怎麼辦,同時怎樣有效預防校園暴力、傷害事故發生。

4、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利用班會、團隊活動等途徑,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本班安全教育活動有:

(1)注意食物衛生、個人衛生、防寒保暖,預防感染高致病流感及冬春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知識教育;

a、 及時瞭解學生有沒有生病狀況

b、 瞭解他們的被子、衣服有沒有備全,必要時與家長聯絡

c、 向他們講解一些衛生常識

(2)開展用電安全知識教育,讓他們懂得電的危險性,不私自碰插座、玩電線以及一些不懂得使用的電器。

(3)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

(4)開展防地震、火災演練以及防校園擁擠踩踏安全知識教育。

(5)開展安全日校紀校規、日常行為規範教育,杜絕一些危險係數過高的遊戲。

(6)開展中國小生不準玩恐怖遊戲、玩具的教育。

(7)開展關愛生命,注意安全教育。通過這些廣泛深入、形式多樣,進一步加強我班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

5、做到每天都和內宿老師老師進行溝通、聯絡,及時及時發現他們的不當行為、有安全隱患的行為,以便及時教育、矯正。

6、碰到有安全隱患的行為的同學,及時和其家長聯絡,讓家長共同教育,使學生能更快地改正過來。

目前,整個社會的安全工作形勢十分嚴峻,做為學校的工作者我們的安全教育任務還十分艱鉅,許多問題還有待我們認真的去探索和研究。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把學生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隨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排除,讓學生在安全愉悅的校園環境中學習,讓學生遠離安全隱患、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讓家長放心,領導安心,我們舒心,以便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