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地球的力說課課件

來源:才華庫 3.21W

導語:來自地球的力說課課件如何設計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來自地球的力說課課件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本節內容取之於司南版八年級物理第五章第四節。

從《課程標準》之內容標準表述 :對重力屬於瞭解範疇,瞭解重力的概念、方向、重力與質量的關係 G=mg。重力是在學習力學內容時接觸到的第二個力,也是力學中最重要的力之一。它不僅是我們學習國中物理力學的重要知識點,也為學生將來進入高中學習力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中先通過學生熟悉的例子使學生認識了重力的存在,然後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關於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說明用線將物體懸掛起來後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通過實際的例子說明豎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實際中的應用。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叫重力,瞭解重力產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3)瞭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瞭解重力和質量的關係,培養一定的實驗能力,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自然現象,物理道理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教學難點: 重力的方向的和作用點。

二、說學生

學生情況分析: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會切實感受到重力的存在,學生很自然地就會產生很大的興趣。課程的設定基於學生的基本經驗出發,對於重力的大小,我們學生有充分的感知,理解上也不成問題。但是對於重力的方向,即豎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不同,學生理解上有些障礙,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大量從生活事例中列舉事實,來加以說明,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三、說學法

重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身邊的萬物都會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學生有著大量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重力的存在,學生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點,初步完成對重力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介紹重力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地鞏固本節所學內容知識,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課程理念。本課採用的主要學法如下:觀察——實驗探究——討論——歸納總結——應用

四、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教學中應以大量的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引入為基礎,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突出重力和質量的關係。重力的方向教學中,可以通過重垂線的製作,檢查教室的'標語、牆上的宣傳畫、牆角、門框等是否豎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情境匯入——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實際應用

五、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古詩《望廬山瀑布》】請同學們欣賞古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思考:為什麼水總是往低處流,而不飛上天去呢?

教師:你還看到過哪些與此類似的現象?(學生舉例)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設疑激趣,由自然現象引出重力概念,使學生感覺自然,易於接受,從生活走向物理.

2、新課教學

(一)、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教師演示實驗】 ①粉筆頭自由落地;②向斜上方拋粉筆頭。

學生觀察現象思考問題: ①這些物理現象與上述現象有什麼共同特點?

②物體下落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介紹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蘋果樹下的故事》

重力概念: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能夠使物體下落的力。

(二)、重力的大小如何 ?

1、提出問題,猜想假設:

教師出示一大一小兩個蘋果,這兩個蘋果有什麼不同?

請兩位同學上臺來用手掂一掂,感覺如何?

教師帶領學生進入物理《加油站》,瞭解質量的概念。

教師:哪個蘋果受到的重力更大一些呢?

設計意圖:學會科學的進行猜想,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猜想:質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

2、制定計劃,進行實驗

教師: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把物體放置在豎直放置的彈簧測力計鉤上,當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就等於物體所受的重力。

學生利用這些器材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設計實驗方案,資料記錄表格,開始進行實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收集資料,並填寫好《學案》中的G-m影象)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並培養數理結合的能力

3、歸納分析,得出結論

教師找多組同學出示資料記錄,並投影學生資料記錄,小組內選出代表交流資料並講解過程及結論:

重力和質量成正比,比值是9.8N/Kg.,學生說明g=9.8N/Kg的意義。

得出公式:G=mg

4、實際運用:例題:張華同學的質量是50千克,他的體重是多少牛?王芳同學的體重是392牛,她的質量是多少千克? 學生練習《學案》

設計意圖:學生及時鞏固所學內容知識。

(三) 重力的方向向哪裡?

教師提出問題:我們知道了重力的大小,那重力的方向又是怎樣的?

【教師演示實驗】:(1)將手中的物體放下,觀察物體下落的方向怎樣?

(2)在鐵架臺上吊起一個鐵球,觀察鐵球靜止時懸線的方向,再將鐵架臺傾斜一個角度,觀察懸線的方向。

【學生活動】動手小實驗,明確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得出結論: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設計意圖:由直觀印象到實驗論證,由淺入深,層層深入。

【教師演示實驗】用水槽演示水平方向,說明豎直方向與水平方向垂直。

教 師:老師在教室的牆上貼一幅畫,哪位同學可以利用自己製作的重垂線幫老師將其掛正?

【學生活動】兩同學上臺利用重垂線貼畫並說明方法。

教 師:出示水平儀,哪位同學可以利用它來檢查工作臺面是否水平呢?

【學生活動】同學上臺利用水平儀檢查工作臺面是否水平,並說明方法。

設計意圖: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從物理走向社會。

(四) 重力的作用點在哪裡?

【教師演示實驗】:拿起手邊的直尺,放在手指上使其平衡。

【學生活動】: 用同樣的方法使鋼筆在手指上平衡

教師:是不是在任何位置它們都能平衡呢?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就是重力的作用點,叫做重心。

設計意圖:從實際操作引出重心,學生更容易理解。

教師: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和質量的分佈都有關係,對於形狀規則,質量分佈均勻的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反饋練習:同學們《學案》中蘋果和斜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教師:重心的應用

教師:提高物體的穩度(瞭解應用)

(五) STS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地球對地面物體的重力使物體總也不能脫離地球,而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克服地球引力和大氣屏障,將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充套件到太空,這就是航天技術。神舟5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同學們,為了祖國的科技發展,為了祖國的強大,我們更要努力的學習。

【觀察視訊】: 嫦娥一號發射升空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為祖國努力學習的決心。

(六)談談收穫,佈置作業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什麼?

佈置作業:1、P95 第2、3題

2、以《假如重力突然消失》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觀察視訊]:神州七號宇航員感受神奇失重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意猶未盡的學生感到課堂內容回味無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