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海倫凱勒教案

來源:才華庫 2.52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老師海倫凱勒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老師海倫凱勒教案

我的老師海倫凱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下列加粗的字的讀音:

跡象、凝聚、遺憾、攙扶、築巢、無垠、預兆、騷動、和藹、覆蓋、絢麗、毛坯

2.掌握下列詞語的解釋:

跡象、凝聚、遺憾、預兆、啟蒙、無垠、琢磨、溫存

二、能力目標

訓練從課文中準確獲取資訊並進行概括的能力,能夠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三、情感目標

借海倫·凱勒的慧眼來學習觀察世界的方法,並體會海倫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莎利文老師教育“我”的幾件事,高度讚揚了莎利文獨特的教育方法和老師強烈的愛心,表達了作者對莎利文老師感激、敬愛之情。

二、思路結構

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事條理清晰,同時表達老師對自己的教導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莎利文老師到來之前“我”的心情。(我記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

第二部分寫老師對我的教育情況。(第二天早晨……都是緊緊地連線在一起的)

本部分又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莎利文老師和我的初步接觸,本段初步寫莎利文教師的教育能力。(第二天早晨……我熱切地盼望著新的一天的來臨)

(二)莎利文老師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過寫莎利文老師和我的日常生活而體現莎利文老師教育的高超本領。(春天到了……我熱切希望運用學到的東西)

(三)莎利文老師的特殊教育,本段通過具體整體進一步對莎利文老師的教育藝術加以讚揚。(我記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見的東西,跟別人的心,都是緊緊地連線在一起的)

第三部分寫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我是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生涯的……她總是設法使我生活得充實、美滿和有價值)

三、從三個層面體會感情

1.在認識莎利文老師前,作者是憑什麼去接觸世界的?

2.在認識莎利文老師後,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來有什麼不同?

3.在她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誰為她鋪平了一條道路?作者對莎利文老師的感情是什麼?

四、自讀中要特別重視品讀

1.逐句、逐行、逐段,乃至進行全文品讀。

作者是一個盲人,在認識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對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觸控來完成。在認識莎利文小姐之後,她認識世界的範圍擴大了,而且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這個過程對常人來講並沒有什麼,但對於一個盲人,聾啞人來說就顯得不可思議了。無論從觀察世界還是從認識世界的角度上講,還是從莎利文老師教學的角度講都是一曲感人的頌歌。

2.品味作者的師生真情。由於海倫年幼,又生殘疾,因此失去了很多認識世界的機會。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個教師的角色,使海倫完成了從一個殘疾人到常人的轉變,而這種轉變經歷了十數年的時間,日久生情,那種特殊的師生情誼恐怕是其他任何東西所不能代替的。因而,在閱讀時體會起來也才十分不易。而這一點,正是文章的的真情和價值所在。

3.品讀文中的重點段落。如末尾一段。

五、抓住關鍵之處,深入理解課文

本文語意生動,文字淺顯,宜於自讀。自讀時建議把握以下幾點:

1.抓關鍵語段

如首段,“我記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師來到我身邊的那一天——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這段文字三次強調了“某一天”的重要性。顯然作者在此處是別有用心的。它特別強調了“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的特殊內涵:有一位老師要到她身邊來了。作者是一個盲人和聾啞人。有了老師就意味著平常的生活將會發生大的改變。同時,這篇文章是作者後來寫的,她對老師的一切仁愛之心有了切身的感受,她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因此短短的一句話卻包含了不同凡響的內容。

2.抓關鍵動作

對於海倫來說,她只有靠她有限的“能力”——靠觸控去感受世界。除此而外,世界是什麼樣子,她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因而,動作描寫是本文的一個特色,在閱讀中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特色進行理解。特別要注意的是,作者對動作的描寫也是十分生動的。注意找出文中動作描寫的句子,細心加以體會。

如下面的句子:

1)我的老師把我的手放到水裡。清涼的水湧到我的手上時,老師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這個字,開始她拼得慢,後來越拼越快……

2)莎利文小姐挽著我的手,穿過人們正在播種的田野。

3)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著我的心說:“愛就在這裡”。

4)我聞著她手上的花,一面講一面打著手勢問:“花的香味是‘愛’嗎”?“不是”。我的老師說。

正是這些句子使我們認識到了海倫·凱勒的聰明才智,同時也才使我們能感受到文章的優美與動人。

3.抓關鍵心理

僅憑觸覺來感受世界是海倫·凱勒對世界那麼敏感的原因。聰明的海倫並沒有放棄自己認識世界的機會,她通過“母親的動作”,(注意是“示意的”性的動作,而不是母親的吩咐或通知)“人們進進出出地忙個不停的跡象”,等等,“猜到會有不尋常的事發生在我們家裡”。注意這一個“猜”字,道出了海倫生存和發展的一切根源。因為除了她的雙手,就只剩下她的慧心了。在海倫面前,一切都只有由她的心靈去體會和感受,因此她的心理感應能力才無比發達。而文章也正是通過心理描寫實現了這一目的。課文裡心理描寫的句子相當多,閱讀時認真體會。

4.抓關鍵感情

在沒有老師之前,海倫認識世界的圍繞是很小的。正是莎利文老師教她認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老師教她知道什麼是“愛”這樣的抽象名詞。也是老師教給她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無數習慣用語。“就這樣,我從生活中汲取知識,起初,我只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孩子,是莎利文小姐啟發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來,使我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愛和歡樂並富有意義。她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使我瞭解世間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時每刻都在動腦筋、想辦法,使我的生活美好和有意義”。這段話十分傳神地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一片深情.需要注意的是,在寫作中作者採用了欲揚先抑的文章貫用技巧。先寫莎利文老師的不是,然後再托出老師的偉大與崇高。

我的老師海倫凱勒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訓練從課文中準確獲取資訊並進行概括的能力,能夠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2、領會安妮·莎利文對學生的深沉的愛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理解莎利文老師獨特而科學的教育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教師講授海倫·凱勒的故事。(要求學生記錄要點,課後結合自讀提示和文後的方框內的短文,查詢課外書,整理成一篇探究海倫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短文。)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作家、演講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出生後19個月,就喪失了視力和聽力,而且變成啞巴。後來,她的父母親要求當地的盲人學校給予幫助,該校派莎利文老師到她家裡協助,海倫借觸控的方法學會了聾啞語言,她利用點字系統學會了閱讀,又用一種特殊的打字機書寫。十歲時,學會了說話,後來在劍橋女校求學,1900年讀大學,1904年她大學畢業,並和莎利文老師合作她的自傳《我的一生》,此書一出,引起了文壇的轟動,她的故事不但感動和激勵著千百萬的殘疾人,也使無數的正常人為之震憾,使他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此後,她又參加了各種社會活動,她經常來回演講,寫了數本書,1927年她開始為美國盲人基金會募捐,致力於盲人事業。出版了《我的宗教》一書,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傳《中流》。她被人們稱為美國女英雄。

二、快速閱讀全文,思考:

1、莎利文老師是教了海倫什麼,是怎麼教的?並根據這一點粗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2、劃出寫海倫感受的詞語。

三、討論

1、海倫在學習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請對比自己談談你的看法?

身有殘疾,又聾又啞又盲。

2、莎利文老師是教了海倫什麼,是怎麼教的?她的教學方法有什麼優異之處?

通過實物接觸和理解教法,教會海倫認識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認識自然界。

3、莎利文老師是怎樣一個老師,是從文中哪些語句看出來?

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有良好的教學方法。

四、朗讀1-3自然段

1、這三段文章寫了什麼?

2、莎利文老師走進海倫的生活之後,她的生活起了怎樣的變化,可以根據下列例句,用一個比喻寫出來嗎?

莎利文老師的到來,就像為我打開了一扇厚重的大門,把我從黑暗引向光明。

4、第二段結尾一句說我不能預測未來將帶給我什麼?從全文來看,莎利文老師給我帶來了什麼?

帶來了生活的希望與樂趣,求知的慾望與樂趣。

五、朗讀最後一段

點撥:如果說前一篇課文裡面,飽含魏巍對蔡芸芝先生的感情是依戀、思念、熱愛的話,從這一段看來,海倫對老師的感情主要是什麼?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看出來的。

感激愛戴之情。

六、總結:

前一篇是選擇七件事,從課內到課外,從平時到假日,從校內到校外,表現老師的溫柔、慈愛與公正以及學生對老師的依戀與思念,而此課也是具體選擇三件事去表現老師的愛與教學方法及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兩篇文章一中一外,一是正常兒童,一是殘疾兒童,都是選擇典型事例來表現,兩篇文章的結構大體相似。

七、作業

課外再閱讀幾遍課文,思考:海倫為什麼能取得成功?並把思考的結果寫成一篇短文。

八、板書設計

我的老師

海倫凱勒

一、第一天相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深深地愛著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二、對我的教育

1、認識事物都有名稱:洋娃娃、水聯絡實際、啟發誘導深沉的愛。

2、體驗大自然情感體驗}科學的教學方法。

3、認識抽象名詞情感體驗、對比、比喻。

三、感激之情

開了眼界給我愛、歡樂與美

使我生活更充實、美滿和有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