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才華庫 3.3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學設計15篇

美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形成綜合學習的能力。

2.使學生學會合作,體驗探究、發現、創作的愉悅與成就感,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

3.瞭解插圖及其運用,作品設計新穎、獨特。

教學重點:

作文的關鍵段落畫插圖。

教學難點:

怎樣用形象來表現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

教具準備:

收集帶有圖文的書籍,繪畫工具等。

教學預案: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學生展示收集的圖文資料(雜誌、學生讀物等)。

2.這些圖文資料的特點是什麼?(圖文相配合)

3.你們覺得文字中配上圖畫美嗎?為什麼?

二、體驗感受:

1.朗讀文學作品,讓學生感受文學之美。

2.要求學生可加上自己的聯想來描述作品中印象最深的地方。

3.欣賞文學作品中配的插圖。

三、方法指導:

1.選擇作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人的,選出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2.可畫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畫文中的精彩片段。

四、自主表現:

1.構思插圖,鼓勵學生將與眾不同的想法用畫筆表現出來。

2.師巡視輔導。

五、課堂評價:

1.自評:談談自己構思中的得意之處。

2.互評:互相交流、欣賞、評議。

六、課後拓展:

除了給作文插圖外,也可先畫圖再構思作文,鍛鍊學生的逆向思維。

美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用團、搓、壓等技能表現出動物的臉部特徵,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2、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願意自主選擇動物頭型進行創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用團、搓、壓等技能表現出動物的臉部特徵,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教學準備】

1、牧場的背景圖。

2、KT材質的圓形、三角形、梯形頭型的動物範例若干,圓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參觀牧場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聽說今天開心牧場有一場動物聚會,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引導學生髮現牧場裡空蕩蕩的,怎麼一個動物都沒有呢?

(二)以猜謎語的形式一一出示範例。

1、師:噢,原來小動物們都躲起來了,讓我們把它們請出來。

師說動物謎語,學生說對謎底師隨即出示範例,並引導學生想象三角 形、圓形、梯形的還可做成哪些動物?

(1)圓圓腦袋長耳朵,紅紅眼睛白白毛,愛吃蘿蔔和青菜。(兔子:圓形頭型)

(2)尖尖腦袋尖尖嘴,狡猾聰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頭型)

(3)頭上尖尖角,說話“哞哞”叫,只把草當飯。(牛:梯形頭型)

美術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以欣賞的形式,讓學生初步瞭解彩色玻璃窗鑲嵌畫的藝術特點。

2、掌握利用套色剪紙製作窗花的方法,鍛鍊動手動腦的能力及創作能力。

3、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顏色、材料來設計玻璃窗,在設計中,捕捉創作的靈感。

重點:掌握套色剪紙的方法,並學會運用套色剪紙來製作窗花。

難點:玻璃窗造型的設計及鏤空的技法運用。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蒐集彩色玻璃窗圖片、做好的玻璃窗教具、彩色手工紙(卡紙、蠟光紙、彩色玻璃紙、包裝紙)剪刀、膠水。

2、學生準備:彩色手工紙(卡紙、蠟光紙、彩色玻璃紙、包裝紙)剪刀、膠水、彩色水筆。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知

1、欣賞彩色玻璃窗鑲嵌畫圖片。

2、朋友說說這些圖片的特點及給你的感覺。(從紋樣、色彩上進行欣賞)

3、師對彩色玻璃窗做簡單的介紹:彩色玻璃窗鑲嵌畫,早在羅馬式時期就開始使用,一般使用於教堂,公元13—14世紀又得到長足的發展。教堂裝飾中採用彩色鑲嵌畫和窗玻璃畫,這種透光的畫面在白天的陽光和夜晚的燭光下搖曳,閃耀不定,畫上的聖像和五彩裝飾圖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非常吸引人。

4、揭示課題:彩色玻璃窗

二、探索新知

1、欣賞書本圖片,並請小朋友思考:如何用我們自己的方法來製作彩色玻璃窗?

2、與學生交流討論,從而引出鏤空這種表現方法,師在投影儀下示範幾種鏤空的技法。

3、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老師設計的這些鏤空的圖案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對稱,造型奇特)

4、通過師的示範引導學生也來設計不同的鏤空技法,併到展臺上進行演示。

5、欣賞老師做好的彩色玻璃窗教具,小組討論:老師是怎樣套色的?為什麼顏色會這麼鮮豔呢?

6、學生和老師一起交流,得出結論:在鏤空的基礎上,老師使用了不同顏色及紋樣的手工紙來進行套色,從而做出了顏色鮮豔的彩色玻璃窗。

7、欣賞一組窗戶造型設計的圖片(師課前手繪的作品),對學生在窗戶的造型上做進一步引導。

三、綜合實踐

1、作業:用彩色的手工紙拼帖玻璃窗。

2、要求:造型奇特、色彩鮮豔。

四、巡視指導

五、總結匯報

1、在小組中選出較好的作品貼於黑板展示,並和老師一起來說說,這些作品的優點,及你最想學習的地方。

2、督促學生做好教室衛生保潔工作。

美術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觀察總結生活中的色彩,進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標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混合、並列、覆蓋後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標: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自由表達、自由創作,在觀察中去發現蘊藏於生活中的美,培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學習內容:

在前一課《走進大自然》的基礎上,瞭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後延續至觀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中找出這些豐富的色彩,並大膽地表現色彩,觀察色彩的變化。

教學要求:

用水粉色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互相混合,並列或覆蓋之後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種顏色在不同顏色的紙上塗抹,觀察它的效果。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色彩,觀察色彩變化。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把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帶進課堂,欣賞豐、可愛的色彩。

準備顏料、畫筆、調色盒、洗筆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準備油畫棒或彩色鉛筆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準備海棉、夾子、冷暖色彩紙、舊衣服。

教學思路:

一、匯入

找一找

欣賞各種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尋找生活中豐富的色彩。

二、新授

試一試

(實驗一)

教師分發海棉和夾子,用夾子夾住海綿塊,蘸顏色,畫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色塊,注意色與色不要重疊在一起,觀察色彩並置的效果。

(實驗二)

1、 分發冷、暖色紙兩張。在一張紙上用筆中含水多的顏料試試,再用筆中含水少的顏料圖色試試,有什麼變化?

2、 多選一些顏色塗在同色紙上,看看它們在有底瑟的紙上有什麼變化?

3、 同一顏色在冷色紙上有什麼變化,在暖色紙上有什麼變化?偶爾學生也會有使老師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現,要充分鼓勵。

4、 把自己實驗的結果告訴老師和同學。

改一改

1、 學生準備舊衣服,攤放在鋪在地上的報紙上,組內成員合作添畫。

2、 用小杯子裝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調的美麗的顏料,注意顏料稍濃厚一點,不要太稀。

3、 潑灑到衣服上,顏料在布料上自然滲染,互相覆蓋或並列後產生不同的效果,把舊衣服變成“藝術品”。

4、 老師幫忙用吹風機吹乾,幹後還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結

退員觀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並列和覆蓋後的不同效果,互相評價。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掃乾淨,把整潔還給課堂。

四、課後拓展

可以把家裡的廢舊物品拿來裝飾,塗上漂亮的顏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把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帶進課堂,欣賞豐富、可愛的色彩。

準備顏料、畫筆(兩三支大小不同的筆)、調色盒、洗筆 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學思路:

匯入

1、 引導觀察:

欣賞、感受各種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 嘗試調色:

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做做“原色變出間色”的小遊戲。

3、 特殊製作:

把顏料滴在紙上,吹開,會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聯想創作:

在“吹畫”上展開聯想、新增,用自己獨特的思維表達自己的情感。

5、 觀察體會:

當你打開了一個角度,就發現了一種美。

小結

作業展評:用學生作品來佈置教室。

互相評價:同學之間互相欣賞、討論,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美術教學設計5

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課時:2課時

課堂型別:造型 表現 欣賞 評述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方法是否有創意。

3、構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讓學生回憶看過的有關大人國或小人國的故事,簡要說明一下故事內容。然後討論故事是如何表現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小人國)的?

請學生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並討論:是什麼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得非常小,讓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影像資料告訴學生: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二、發展階段

學生思考:你想表現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你想有那幾樣物體的大小反差來表現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或小人國?繼續啟發學生思考:畫面的主體是什麼?用什麼背景來襯托它的大或者小?

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開始作業。

三、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四、課後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美術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回憶、交流和相關問題的討論,瞭解超市的主要佈局和人們逛超市時的場景。

2.嘗試表現超市的貨架和貨物以及自己和家人逛超市時的情景。

3.有序轉版,及時檢查,養成細緻、認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逛超市的經驗,對超市的貨物擺放很熟悉。

2.課件:超市的照片多幅(貨架,購物的情景)。

3. 8K鉛畫紙一張,8K白板紙兩張,複寫紙,夾子,筆,剪刀,油墨,膠水,膠滾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講述自己逛超市時的情景

(l)教師:你在超市裡看到了什麼?貨物放在哪裡?貨架是什麼樣子的?上面的貨物是怎麼擺放的?

(2)教師:你是怎麼逛超市的?和誰一起逛超市?

2.細緻觀察,集體交流。

(1)教師:你在照片匕看到了什麼?幾個人?

(2)教師:他們在-l二什麼? (選貨物)怎麼選的?選好的貨物放到了哪裡? (簍子或車子裡)

(3)教師:超市裡還有什麼? (貨架)有幾層?最卜而放了什麼?最下而放了什麼?貨架在人的前面還是後面?

3.教師交代創作要求,幼兒操作

(1)教師:今天我們來畫逛超市,先畫什麼?後畫什麼?為什麼?

(2)要求幼兒能較生動表現自己逛超市時的情景,注意人物和貨物前後關係的處理。

(3)有序轉版、拓印。若時間不夠,可以帶同去或放存區角進行)

4.集體欣賞、評價幼兒作品。

教師: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講講你畫了什麼,看看其他小朋友畫了什麼。

美術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瞭解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繪畫,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特點,初步瞭解山水畫幾種常見的表現方法,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熱愛。

二:通過欣賞中國畫的各種皴法,指導學生在表現過程中運用相關技法及筆墨要求,表現簡單的山水景色,並根據自己的想象表現自己家鄉的各種自然景色。

教學重點:

一:瞭解中國畫的特點,掌握中國山水畫一定的表現技法,表現自然景色。

教學難點:

二:水墨濃淡的筆墨變化,中國畫點線的技法以及山水畫構圖。

課前準備:

中國畫(以山水畫為題材為主),山水畫技法課件。

師生共同準備中國畫的工具與資料。

教學流程:

一:欣賞匯入

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曆代著名山水畫,初步瞭解我國山水悠久的歷史及發展過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學習興趣。與西洋畫中的風景畫做比較,強調中國畫意境及詩書畫的一體。引導欣賞感知中國畫中的三遠:高遠。深遠。平遠。

二:揭題:學畫山水畫

三:授新

1、法的山水畫,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思考:A造型特點B技巧運用C表現手法D感受。D如何表現。繪畫步驟等。

2、師生共同討論如何運用中國畫材料,工具進行描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水墨交融的筆墨情趣。

3、師生共創;請生簡述自己做畫步驟,方法,師師範步驟,技法。講授示範表現山水畫技法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點苔。講解師範在造型中線條的運用,筆墨的技巧等等。

4、欣賞中國畫其他技法點津。

5、小結作畫步驟。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技法的練習,試創作。師巡視指導。

四:引導創作

1、欣賞課本範圖及其他學生的優秀山水作品。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2、小組討論創作想法,交流練習過程中的一點成功之處,集思廣益。

3、請學生講述自己的構思及表現形式,師及時表揚及進一步啟發,引導並強調構圖及筆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濃重淡輕乾溼等等。

五:學生創作

1.以線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塊面墨色與點,線,面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山水畫。

2.師巡視。提醒學生在創作中靈活運用技法。注意構圖,處理遠近關係等。

3.幫助個別後進學生的造型創作。

六:作業展評

生自評。互評。選出優秀作品並說出喜歡的理由。師點評優秀作業,小結本科重。難點。

七:課後拓展

1.通過觀察和大膽的想象,創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現家鄉的自然景色,體現創造的樂趣。

2. 利用網路欣賞更多的中國畫名作,瞭解中國藝術大師的作品風格。

美術教學設計8

兒童是與繪畫最親近的人群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兒童天生都應該是一個畫家,每個兒童都喜歡在繪畫中游弋。然而,在日常課中我也會為了讓學生畫出作品好的效果,往往不自覺地以傳授美術知識,訓練美術技能為主要的目標,以教師為中心,以範例為教學半徑,把美術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所以有段時間我也發覺學生作品越來越沒有新意了,甚至課堂紀律也開始不好了。後來我從一本名為《教師課堂實用手冊》的書中學到了一些自認為比較奏效的方法。我認識到我的課也許太“實用主義”了,使學生創新的意識和熱情受到極大的抑制,他們失去了繪畫的動力。

《教師課堂實用手冊》書上在“教學的變式中”提出了師生要經常進行“雙向對話”、“合作學習”、“口頭陳述”、“多提開放性問題”、“遊戲”等多種教學環節設計和設定,實質上就是要進行“開放式教學”,使學生對課堂發生興趣,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創新能力。經過學習和實踐,我還嘗試了一些開放式美術教學實踐,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美術教學過程的開放性

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的,只有多樣的教學手段才能生成精彩的課堂,讓美術與生活溝通起來,營造廣闊的美術教學立體空間。如《三百六十行》一課,課前我讓學生在家每人瞭解一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職業角色,感受一下不同角色的特點和工作所帶來的辛勞。再到課上說說自己的體會,最後畫一畫自己未來職業的情景。讓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最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課堂實用手冊》書上再三強調了讓交流成為師生溝通的情感橋樑。的確,在開放的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營造一種民主,自由,輕鬆,愉快的氛圍,創設良好的師生關係。如,學生在作畫時,我就走到各個學生中間,嘗試著在指導他們的同時也與他們聊聊家常,縮短和學生心的距離。有時為了獎勵學生的優秀表現,我也會給他們在上課前或下課前看一小會卡通片,用美術的眼光再與他們交流交流觀後感,甚至鼓勵他們把看到的形象畫下來,我再給他們一個分數作為獎勵,學生的上課興趣就會被一下提了起來。在平時,我也會鼓勵孩子們多畫一些自己喜歡的題材,然後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師生一起點評,一起分享他的畫面背後的故事。

讓藝術走出狹小的課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日新月異地發展,美術課再也不能是幾支筆就能對付得了的,我還在網上開了一個校園美術部落格,鼓勵孩子們把自己作品、照片和一些獲獎資訊等都掛在上面,使部落格成為了學生的網上家園,也把課堂延伸到更為廣闊的創新空間。

(二)美術教學方法的開放性

開放的美術教學方法是指依據學生髮展需要和教學內容設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上《游泳真快樂》這一課, 我讓學生在師生互動、在開放性的課堂氛圍中體驗“學”的樂趣。在解決本課重、難點“瞭解游泳的各種姿態、設計一個有創意的泳姿”時,我充分發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開展了“模仿秀”、“創意比賽”、“誰是人氣王”等互動形式。我通過提問孩子——“為什麼要學游泳呢?”,鼓勵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這樣開門見山的就匯入了課題,之後教師順勢提出了游泳的四種正規泳姿。通過三維動畫的演示,讓學生了解了不同泳姿最基本的動作,特別是通過師生一起模仿秀,既達到了熱身效果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讓學生設計出有創意的游泳姿勢,我為學生準備了大量“活動紙人”的教具,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各種動作,自己去摸索,體味設計的樂趣。本節課弱化繪畫技能的講解,強調學生想象的培養和口頭的表述能力,而且,輕鬆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這裡體驗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體驗到了美術所獨有的——“創想”的樂趣。

(三)美術教學評價的開放性

評價是一種重要的導向,在美術教學中,作品完成以後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美術作品的評價,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保護學生的創作激情,鼓勵他們充分表達創作意圖,同時適時適度地進行引導。所以在我的課堂中,美術作業大都是“良”以上,而且沒有一件"不及格"。另外我構建了開放的美術教學評價方法,我認為評價方式應根據不同情況作出相應選擇,不能固定不變。例:當堂展示評價、課後展覽評價、小組交流評價、網上展覽評價等,最後一項是——送去“評獎”,只要機會合適,讓學生的美術作品參加一些有益的比賽,獲獎的話更是對學生作品的最好評價。開放性評價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不斷品嚐到學習美術和獲得創新的成功樂趣。

以上的教學操作經驗都是在學習《教師課堂實用手冊》的基礎上,摸索總結出來的,同時,在不斷地與書本要求對照下,我發現自己還存在著很多要改進的地方,不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班級的管理中。所以,我將以這本書作為明鏡,會繼續努力。

美術教學設計9

課時:2課時

課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選用各種工具、材料,採用畫、撕、剪、拼貼、紙工製作等多種手法進行造型活動。

2、引導學生認識冰箱的造型特徵,通過想像大膽表現各種冰箱及其內部的結構。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善於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在美術遊戲中體驗各種繪畫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認識常用的顏色。

2、在美術表現活動中,大膽地採用各種造型方式,並藉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嘗試使用各種線條、形狀和色彩進行繪畫表現活動。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冰箱的圖片及作業範作等資料以及各種繪畫製作工具。

(2)學生準備鉛筆、蠟筆、彩色水筆、剪刀、膠水,各種繪畫製作工具以及食品廣告宣傳資料、包裝紙盒等。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通過展示圖片或錄影資料,讓學生了解冰箱的造型特徵,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啟發學生討論冰箱在日常生活中給人們帶來的便利,設想未來的冰箱。

2、發展階段:

教師要仔細清晰地將冰箱的製作方法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掌握冰箱的基本做法。

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愛的工具、材料,通過畫、撕、剪、拼貼等造型手段表現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對冰箱的想像。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地表現,也可以倡導畫想像中的情景,做想像中的冰箱。

引導學生想方設法利用各種包裝紙盒、食品廣告資料等材料,將繪畫與紙工製作結合起來,誕生獨特的作品。作業完成後可以佈置在教室裡,互相評價、欣賞。

第一課時完成新型冰箱的設計工作。

第二課時完成冰箱的美化工作。

3、收拾與整理

提醒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

 三、課堂拓展:

鼓勵學生回家觀察冰箱及內容結構,瞭解冰箱的基本工作原理。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堂學生創作內容比較單一,構圖較為千篇一律,沒有創作新意,我認為主要是受傳統冰箱的影響,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定勢思維,學生不敢突破而造成的,本節課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

1、 願意用多種材料自由表現吹泡泡。

2、 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玩過吹泡泡;會用油畫棒畫圓形或塗畫圓形;會用棉籤蘸膠水貼上紙片。

2、 材料配套:事先拍攝的幼兒吹各種泡泡的圖片;每人一張印有小女孩及草地的繪畫

底圖;用胡蘿蔔製作的印章,顏色、大小不一的圖片;泡泡槍、瓶蓋、膠水、棉籤、海綿、棉花、顏料、抹布、炫彩棒等。

3、 環境創設:佈置“大草地”展板。

活動過程:

1、教師吹泡泡匯入,讓幼兒進一步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徵。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你們玩過了吹泡泡,好不好玩啊?今天老師要吹泡泡,等會你們來玩泡泡,看泡泡,好不好?

教師吹泡泡,幼兒觀察泡泡,玩泡泡。

引導幼兒對泡泡形狀、大小、色彩等進行觀察,讓幼兒對泡泡形狀、大小、色彩等進行觀察,讓幼兒有初步的審美感知,為後續的活動奠定基礎。

2、藉助泡泡圖片激發幼兒已有的經驗,師幼交流泡泡的特徵。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大家一起來說說。(出示泡泡圖片)這裡有你們吹泡泡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泡泡是什麼樣子的?

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年齡特點,教師抓拍有代表性的照片:有許多單個的泡泡,也有重疊在一起的泡泡圖片,直觀地引發幼兒交流。

3、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創作和表現吹泡泡。

(1)引出畫有小女孩的底板,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2)介紹材料,講解用法。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的工具,一起來看看。(教師逐一介紹)

師:這裡還有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紙片,還有膠水,你們也可以來貼泡泡。 師:這裡有胡蘿蔔、瓶蓋印章,可以蘸顏料印泡泡。怎麼印呢?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 活動要求:從哪個盤裡拿出印章,印完後就放回剛才的盤子裡;要注意別把顏料弄到身上;如果手弄髒了可以用抹布擦。

(3)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大膽表現。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在底圖上“幫小女孩吹泡泡”教師尊重幼兒的表現和創造。

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觀察幼兒印的情況,並適時給予具體的幫助與指導,提醒幼兒注意桌面和衣服的整潔。

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不用範例,不具體講解示範畫面的要求,而是在強調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在教師創設的豐富藝術環境中自主與多種材料互動。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注意從幼兒的興趣性、主動性、獨立性、堅持性,對材料的操作以及藝術活

動中的行為習慣等方面評價創作過程,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感受泡泡的美感,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泡泡。

師:你們可以和你的泡泡說說話,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泡泡。

幼兒根據自己作品來說泡泡。

師:她的泡泡是用油畫棒畫的,她的是粘的,她的是用瓶蓋印的,各式各樣的,真棒。 老師都喜歡你們每個人的泡泡,你們的小手真能幹,幫小女孩吹的泡泡有大的、小的,有紅泡泡、黃泡泡、藍泡泡,有的是一個一個的,有的好幾個泡泡像好朋友一樣靠在一起。

活動自然結束。

在活動結束的評價方面,教師不用像不像、好不好來評價,而是利用展示作品的方式,讓幼兒和同伴說說吹了什麼樣的泡泡,看看同伴吹了什麼泡泡,在此基礎上肯定和接納幼兒的作品,尊重幼兒的表現,讓幼兒逐漸喜歡美術活動。

美術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

2、進一步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教學難點:大膽想象,敢於表現和創造,作品有個性。教學準備:

教具:幻燈片,範品,示範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臺。學具:泥料,墊布,墊板,刻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出示一件範品)提問:

這件作品是什麼形狀的?

仔細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麼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教師演示製作方法和步驟。

1.製作泥條的方法。

(1)將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塊,揉成泥團。

(2)用手掌將泥團搓成粗泥條。

(3)將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條繼續在桌上搓成細而均勻的泥條。教師強調在桌上搓泥條時,桌面要墊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2.泥條盤築的方法。

教師:泥條盤築的方法及技法要領。強調泥條與泥條之間要粘牢。

3、教師示範手形器皿的製作步驟。

製作器皿底面。(壓一塊泥板,切割成手形。)

盤築器皿坯體。(將搓好的數根泥條,沿著底面的邊緣進行盤築,按順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條。)

裝飾整理作品。

三、作業要求。

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製作一個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學生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小結。

評議學生作業,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談感受;

根據學生要求,收集作品燒製。

美術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

《看誰塗得更好看》一課安排在人美版國小美術第一冊第二課。“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美術活動與遊戲有著內在的聯絡,想象和自由創造是美術活動與遊戲的共同特性。嘗試以繽紛的色彩組成靈動的畫面,也是兒童喜愛的遊戲方式之一。畫筆和色彩對兒童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自幼兒時期,他們就喜歡在隨意的塗抹之中體味色彩對視覺的衝擊;體味創造的成就感;體味快樂:這種體味是審美的搖籃。在本課學習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認識色彩,注意統一糾正某些顏色的不規範名稱。在認識色彩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選擇畫筆,自由組織、塗色,以點、面、線、圈、刮等不同方法塗色,感受不同的畫筆、不同的方法所帶給畫面的不同視覺感受,也使學生體會到色彩的搭配與組織的變化帶來的不同效果,並且學習敢於大膽組織畫面,為今後的學習與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藝術大師的繪畫作品,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瞭解藝術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2、創新探究目標:嘗試運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畫畫,,懂得敢於嘗試,大膽展現自己的個性。

3、技能目標:能認識不同的色彩,瞭解油畫棒與水彩筆畫出來的效果有何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美術遊戲中學會使用畫紙,嘗試用不同筆觸、不同畫材組織畫面。

 難點: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

課前準備:

 教師:素描作品、油畫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畫作品、國畫作品、炳稀畫的衣服、以及相關的繪畫材料,課件等常規用具。

學生:蠟筆、油畫棒、水彩筆任帶其一均可。

課時: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辨識色彩遊戲

(拿出色彩卡讓學生辨識,看誰的反應最快,能說出色彩的名稱。)

教師快樂談話:小朋友們,瞧,我把大家喜愛的機器貓請到我們的教室了,他給我們帶來了禮物,誰要啊?不過要想得到禮物的小朋友先得過我這一關,就是來做個辨識色彩遊戲。

2、美術字揭課題

在學生體驗好各種材料的不同感受之後,採用談話法揭題。並且拿山事先準備好的課題,展示在黑板上。

[精緻有趣的課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好奇、興奮地狀態迅速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中。無形中培養學生欣賞美術字的能力,為美術字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玩辨識色彩遊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色彩的認識。]

3、瞭解繪畫種類,

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

(素描作品、油畫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畫作品、國畫作品、炳稀畫作品等)

A摸一摸,看一看繪畫作品

B想一想,說一說內心感受

C找一找,認一認繪畫種類

D畫一畫,動一動體驗感受

[學生在觀察、觸控、討論、實踐中對不同種類的繪畫作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師與學生一起以遊戲的心情蘸色、調色,觀察色彩的變化,學生對各種繪畫材料有初步的認識,瞭解相關工具及使用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孩子從一開始接觸繪畫起,就逐步形成一種很大氣、不拘謹的繪畫態度]

佈置下節課帶工具材料。

 施教時間:9月11日—9月3日

札記:新入學的學生好動,還不適應國小生活,40分鐘課堂對於他們來說有些漫長,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個輕鬆的環節至關重要。

第二節

一、欣賞分析,傳授新課

1、課件欣賞大師作品(師生共同欣賞一組以線條與色塊構成的抽象風格的繪畫作品如:克利、米羅、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師作品。)

[《美術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體現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獲得更大的美術教學效益。]

2、分析大師作品

教師提問:“剛剛看到作品,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麼樣的線條或色彩?”

“你覺得畫畫的人心裡在想什麼?是很高興?很恐怖?還是有點傷心?哪些筆觸讓你有這種感覺的?”

[繪畫是情感的表達。你快樂,你的線條也會跳舞:你悲傷,你的色彩也會暗淡。低年級的兒童雖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現,但這種感覺卻可以從最初時潛移默化地培養。]

3、觀看教師範畫

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教師現場示範畫一幅畫。

[教師的示範給學生直觀印象,優美的樂曲給學生美的享受,輕鬆片刻使思維調整到最佳狀態,化簡學生作畫的畏難情緒,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4賞析學生作品

[通過欣賞同齡人的繪畫作品,瞭解油畫棒與蠟筆畫出來的效果有何不同一一油畫棒粗獷有力,蠟筆柔和勻淨。]

二、合作創新,動手實踐

根據學生不同喜好分層佈置作業,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繪畫的樂趣。

(1)臨摹畫一幅作品。

(2)自己想象創作一幅作品。

(3)自由組合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在明確作畫要求後,學生開始進行創作,選擇優美輕鬆的鋼琴曲作背景音樂,創設愉快的氛圍。]

(四)作品評價,課外延伸

1、展示各組的繪畫作品

[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驗成功的快樂。]

2、學生當評委,評價作品

A.學生的自我評價

B.學生之間的互評

C。老師進行客觀評價

是否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

能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感受……。

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是否靈活地開動腦筋,結合線、色等造型因素進行組織創造:[讓學生學會自評、互評,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者。教師的觀念要適應時代需求,不應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學生,以“成人化”的標準來衡量學生,要鼓勵學生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勇於嘗試。]

D.請機器貓為大家頒獎

[做到首尾呼應,再一次地將學生帶入創設的童話情境,提高了他們的對上美術課的興趣]

3、總結延伸

鼓勵學生回家後與父母家人共同裝裱自己的作品,裝飾自己可愛的家。

[學會創新與探究,學會讓自己的東西變得實用、生活化起來。又增進了親情。]

施教時間:9月14日—9月15日

札記:

個別學生可能會忘記帶繪畫工具,教師要多準備兒童繪畫用具。來保護孩子學習美術的熱情,同時要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美術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感受畫框對繪畫作品及其他平面藝術作品的裝飾美感。

2.學習應用紙質材料設計、製作自己喜歡的小畫框。

3.通過對小畫框的設計製作,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提高學生的美術應用

能力,培養學生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畫框的基本設計製作方法。

難點:能設計、製作富有創意的小畫框。

設計意圖:

《小畫框》是一堂貼近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美術應用能力及立體造型能力的手工課。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和欣賞畫框對繪畫及其他平面作品的裝飾美感。因此我在課依始便運用畫框小故事配以製作畫框的錄象激發學生對畫框興趣,接著讓學生畫自己以前印象中的畫框,再出示用手工製作的獨特的小畫框,是學生髮現兩者的不同之處,進行改造創新,而同齡人的作品也無疑給學生更多的設計靈感和自信。最後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發揮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鑑賞能力。

新美術教育理念讓我們認識到,國小美術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為了培養美術專業人才,會欣賞美,能應用美術知識去美化生活及創造力的培養比能完成一幅嚴謹的素描、色彩作品更為重要。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膠水、彩色卡紙(或質地較厚的掛曆紙、彩色紙等)、自己的繪畫作品(或照片)一幅

(教師):課件、自制小畫框範作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趣味匯入

[結合生活,利用故事與片段的欣賞,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邊向學生講述畫框的小故事,同時並配以播放製作畫框的全過程。

2.引出課題:小畫框。

二.欣賞練習,實踐提高

[感觸體驗,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畫框的樣式和特點]

1.請學生談談你生活中見過的畫框樣式極其特點。

2.教師出示各種畫框的實物。

3.讓學生把見過的最喜歡的畫框簡單地畫出來。

4.學生介紹自己的初稿作品

三.賞析探究,學習製作

[學以致用,學生思維得到反饋與拓展開發]

----出示自制的精美小畫框。

師:老師這也有個獨特的畫框,你能猜出是商店裡買的還是自己動手做的呢?

生:學生回答

師:看的出是什麼材料製作的,和平時見過的畫框有什麼不一樣?

生: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

小結:說的真好,我們在設計一個獨特的新畫框時就可以通過改變外框和內框的形狀和顏色等等。

1.新畫框的外框設計改造

----展示各種同齡人的獨特的外框設計,學生欣賞

----啟發學生談談還能用什麼形狀製作外框

2.新畫框的內框和顏色設計改造

----同桌討論:你將要製作怎樣與眾不同的畫框?

——學生反饋想法

四.學生設計,應用創新

1.學生用自備卡紙等設計一個獨一無二的小畫框。

2.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評添趣,總結延伸

1.學生將製作的畫框掛於黑板,自己覺得很棒的學生介紹自己的畫框。

[讓自己認為很棒的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並可通過學生的介紹,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出學生的閃光點,如情感、態度等,提高自評能力。]

2.欣賞、評價他人的作品,學生說說你最喜歡誰的作品,評出各個設計獎項。

[讓學生參觀並互相建議,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過程性評價、質性評價貫穿課堂始終,促進了學生各方面潛能的發展。]

3.遊戲:出示不同風格的作品,請學生用展示臺上的畫框進行搭配。

[進一步瞭解畫框的作用,並能通過搭配感受畫框對平面作品的裝飾美感,

挖掘學生的審美體驗。]

4.課堂延伸:

(1)欣賞各種其他材質(鐵絲/橡皮泥/剪紙/線團等)製作的小畫框,鼓

勵學生回家後動手試一試。

(2)用設計的畫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裝飾自己的家或房間,美化生活。

美術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花鳥小品的構圖及水墨的表現,掌握花鳥小品畫的創作步驟,並能夠在臨摹的基礎上畫一幅花鳥小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藝術的花鳥畫作品、分析作畫步驟、練習繪畫等課堂活動,逐步提高動手能力及水墨繪畫的表現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對中國傳統美術的興趣,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與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花鳥小品畫的獨特魅力,初步掌握畫花鳥小品的表現技法。

【難點】

運用一定的構圖方法創作出富有情趣和具有畫面美感的花鳥小品。

三、教學準備

筆、墨、紙、硯等中國畫工具材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播放音訊,匯入新課

播放古箏或古琴的音樂,同時播放中國古典風格的室內陳設裝飾視訊,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氛圍,引導學生說出室內裝飾的中國元素,引出花鳥小品。

活動二:賞析作品,引導想象

出示《立》《菊花小鳥》《墨梅圖》等小品,提問:這些作品畫幅都較小,它們與大幅作品比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表現手法相對簡練,構圖簡潔,卻耐人尋味、意趣鮮明。

追問:這些作品都由哪幾個部分構成的?並讓學生以一幅畫為例來講解一下作品需要表達的意境。學生觀察並回答:這些作品都是由內容、題款及壓印三個部分構成。如《墨梅圖》,畫家要表現高潔的思想情操。

活動三:啟發示範,技法探索

播放畫家繪畫花卉小品的視訊(菊花、梅花等),讓學生注意觀察畫家是如何用筆墨的變化來展現花卉的?學生思考回答:先確定構圖,勾勒花朵的外形,然後染色。

提問:這幾個視訊中畫家的繪畫技法都有哪些相同點?學生分組討論並回答:因為畫幅小,所以筆墨簡練生動,無論是哪種花卉,都是把形象進行了高度的概括,不追求像。墨色有濃有淡,近處的、主要的用濃墨來表現,次要的、遠處的用淡墨來表現。

活動四:實踐練習,展示評價

給學生布置作業,在臨摹的基礎上創作一幅屬於自己的花鳥畫小品。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舉辦一個花鳥小品畫展,請同學們把自己的作品佈置到美術角里,同時說說自己的創作意圖,也可以從構圖、筆墨等方面說說自己的優缺點。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獎、最佳構圖獎、最佳色彩獎等獎項,最後教師總結,並給出可行性建議。

活動五:總結評議,拓展提高

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回顧花鳥小品的特點及特點,並提示學生花鳥小品是我國傳統繪畫形式,提升民族自豪感。留作業在網路上搜集你喜歡的花鳥畫小品下節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美術教學設計1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的:

本課講述的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是理解美術作品的必要環節。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打破學生美術神祕的觀念,使學生認識到,任何藝術家的創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達了藝術家的某種意圖,這種意圖可能是針對現實的,也可能是針對藝術的,而且無論是針對什麼,它們都與藝術家所生存的社會和文化情境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從對藝術家的生存和成長環境中就可以找到藝術家創作美術作品的意圖,進而幫助我們理解美術作品。

2、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認識並理解藝術家的創作並不神祕,而是都表現了藝術家的某種創作意圖,而這種意圖又都具有其現實的依據。同時,不同的美術型別表現意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難點 要分清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與美術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方法:

新課標倡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那麼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提問教學法,採用分層次,分目標地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鼓勵所有同學積極參與,教師給予啟發和引導,形成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結合圖片對比鑑賞法讓學生主動思考。

學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分組討論,運用所學鑑賞方法來賞析,判斷,作出正確的評價。在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增加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利用簡報展示羅丹的《巴爾扎克》,講述羅丹創作《巴爾扎克》的故事,激發情意。

思考與討論:(1).從羅丹的故事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2).你知道羅丹為什麼要把雕塑品巴爾扎克的雙手鏟掉呢?

引出:有什麼樣的意圖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美術作品。分析理解美術作品中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是我們鑑賞美術作品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美術作品的重要環節。

2: 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來自哪裡?

課件展示分析作品: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頂畫》

教師總結: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是來自現實生活和藝術主張,現實生活中是由於心懷嫉妒的建築師布拉曼特的主意,他想使缺乏繪畫創作經驗的米開朗基羅當眾出醜,達到貶低米開朗基羅的目的;藝術方面表現了米開朗基羅對宗教的無比信仰的觀念。

3.:藝術家為什麼會有這種表達和創作的慾望呢?

引導:小時候學騎自行車的場景,師生共同回憶並敘說過程。在此提出問題:相信當年的那輛自行車已經宣佈報廢了,如果它還在你會怎樣對待這部報廢的自行車呢?

課件展示分析作品:畢加索的作品《牛頭》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總結:藝術家比一般人更具有視覺敏感性,他們在受到現實還是藝術的某種觸動時,便會有感而發,激發創作的衝動與慾望。

4:影響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因素有哪些?

A課件展示分析作品:徐悲鴻的作品《愚公移山》

提出問題:簡述我國1940年的社會背景?說出畫家面對現實表明了什麼觀點?(徐悲鴻的《愚公移山》作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0年。由於早期徐悲鴻收到中國畫的影響(畫馬,對中國畫的熱愛))

小結:影響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因素有現實生活情況和藝術觀念。

B課件展示分析作品:鄭板橋的作品《叢竹圖》和拉斐爾的作品《聖母子》想想為什麼他們的創作意圖不同?(鄭板橋生活在清朝,當過秀才和舉人,就想體現他的清正廉潔,虛心,淡雅,堅韌;拉斐爾是生活文藝復新時期,對宗教的信仰很強烈。)

引出:不同的社會和文化條件下,藝術家的創作針對的問題也就不同,因而其創作意圖就會大相徑庭。

C課件展示分析作品 :古元的作品《離婚訴》和李樺的作品《怒空吧,中國》

引出:在同一社會和文化條件下,藝術家的藝術的生長環境不同也會造成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差異。

D課件展示分析作品:夏加爾的作品《生日》

引出:藝術家的生長環境和愛情也是影響創作意圖的因素。

小結: 影響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因素包括藝術家的現實生活情況和藝術觀念以及藝術家生長的社會背景、文化條件、藝術家的個性和家庭、愛情等方面。

5:藝術家的意圖是如何體現的呢?

我們要從不同的型別的藝術形式來看藝術家創作意圖的體現。

提問:我們學過的藝術形式的型別有那些呢?

(具象、意象和抽象)

分類理解:

具象:《開國大典》具體的是時空和形象的典型性。

意象:《荊柯刺秦王》通過整體氣氛的渲染直接傳達出作者的意圖。

抽象: 《第三國際》是通過形式語言本身及其構成關係傳達出作者的意圖。 《L.H.O.O.Q》通過鉛筆在蒙娜麗莎的複製品上畫鬍鬚傳達了作者要表現的不是這幅畫也不是這個人,是這張紙本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