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經典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66W

教學思路: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經典教學設計

1、 聯絡生活實際,加強學生動手操作。

(皮亞傑)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方式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同時伴有一定的直覺動作思維。本節課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藉助動手操作這一直觀手段,來建立1釐米長度的表象,聯絡生活實際進行測量和練習,到最後的開放練習,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

2、 建立表象,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本節課,注重學生在腦中建立1釐米的表象,而建立這一表象的過程是讓學生不斷的感知、思考、測量、判斷、驗證的活動過程。通過先估計再測量,強化練習、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間想象能力,增強空間觀念。

3、 注重合作探索,培養創新意識。

本節課的主要知識,認識手中尺子的刻度線,建立1釐米的表象,能夠在尺子上找1釐米或幾釐米,然後由小組合作進行測量物體長度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此外,還注重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側面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建立1釐米的表象,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釐米)。

(二)知識與技能

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瞭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三)感情、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體會1釐米的實際長度,瞭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估測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米尺、學生尺、長短不同的兩枝鉛筆、稜長1釐米的小方木若干塊。

學生準備:學生尺、剪刀、寬1釐米的紙條若干條、1角硬幣每人一個、回形針若干個、小刀若干把。

教學設計

一、 談話匯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不同的鉛筆。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

學生回答後老師總結一下: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接著出示課本圖(幻燈機出示)提問:圖中出示的數學課本短邊與鉛筆盒長邊一樣長嗎?學生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手中的學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數學課本短邊有5個回形針那麼長,鉛筆盒長邊有5把小刀那麼長。

通過操作,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由於測量工具不一樣,物體長短難以說清楚,同時給我們帶來了測量的不便。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對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一的規定,量較短的物體如:粉筆、小刀、文具盒、鉛筆等的長度時可以用釐米作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二、 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 認識釐米

(1) 認識刻度尺

①教師出示刻度尺或米尺圖,告訴學生這是刻度尺用來量物體長度的尺子,接著教師拿出一把學生尺,告訴學生這是同學們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②請同學們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尺子。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

師:尺子上刻有線條,叫刻度線,看看尺子上有幾種不同長度的刻度線。生可能回答有:老師,有3種不同的刻度線,最短的刻度線相鄰兩個刻度線之間表示什麼意思?(教師要及時告訴學生:這表示1毫米),學生會接著問:比最短的刻度線稍長一點的刻度線又表示什麼意思?教師要進一步引導觀察,從開始刻度線到稍長的刻度線有幾格這樣的1毫米,學生回答有5格,老師告訴學生:這樣一格表示5毫米,學生還會接著問:老師,相鄰最長的刻度線之間又表示什麼意思?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後告訴學生:這樣一格表示1釐米。

同學們,我們認識了尺子上的刻度線及各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表示什麼意思,教師追問: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線,還有什麼?

學生回答有:①字母cm表示什麼意思(教師要及時給學生解釋:這是表示釐米的意思,是一個長度單位)。

②有數字,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追問:這些數字對著哪些刻度線,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學生回答:0、1、2、3)

③教師引導學生在刻度線上找到0教師介紹:尺子的左端從0刻度開始,表示刻度從這裡開始(這叫尺的0刻度)。

④建立1釐米長度的表象。(用投影儀指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刻度尺0~1是幾釐米(從0到1是1釐米),從1~2是幾釐米,從2~3是幾釐米(都是1釐米)。教師根據學生回答作出說明:這樣的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刻度線間隔是相等的。

⑤認識刻度尺上的幾釐米。

從0到2有幾釐米,從0到4有幾釐米,從0到5有幾釐米,從0到6有幾釐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幾釐米?教師對回答有困難的學生加於引導。

⑥同桌指著刻度尺上的具體刻度和長度互相說一說1釐米,幾釐米。如:從0到1是1釐米,從0到5是5釐米,從0到9是9釐米,從6到7是1釐米,從1到5是4釐米

(2) 認識1釐米的實際長度。

①讓學生動手測量自己所帶的物品的長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②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釐米的實際長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個手指的寬約是1釐米,閉眼想象1釐米的長度,進一步形成對1釐米長度概念的表象。

③讓學生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如果學生舉出的物體很少,教師可以將在課前準備一些物體提供給學生測量,如:訂書針、透明膠帶的寬、瓜子的長、橡皮的厚等。

(進一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表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 動手操作,培養能力。

1、 學習用釐米量物體的長度。

(1) 教師在黑板上貼一些紙條,然後提問,你們想知道它們的長度是多少嗎?用什麼來量?

(2) 教師出示刻度尺。講解如何量紙條的長度,邊示範邊講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釐米。如:現在這張紙條的右端對著5,表示紙的長度就是5釐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認識釐米、用釐米量》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認識釐米、用釐米量》教學設計米。

請同學們開啟教科書第3頁紙條上面括號內填5,表示紙的長度是5釐米。

2、 小組合作。

再選取一個物體,測量之前,小組裡每位同學先估計一下長度大約是多少,然後再測量,最後彙報估計結果與測量結果的誤差,從中讓學生實踐幾次,不斷調整自己的估計方法。

(通過先估計再測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估測意識,同時也提高了估測能力)

3、 量課本的長、寬。

以兩人一組,先估測再測量,合作量出自己的數學課本的長、寬,教師巡視指導。

4、 深化練習。

⑴你們還想測量什麼?

⑵讓學生把沒有測量的物體拿出來。(分小組進行)

⑶小組討論,根據本組要測量的物件,怎樣測量?

⑷小組討論後動手測量。

⑸彙報。

5、 開放練習。

出示一張學生成績通知單,提出問題,要印50張成績通知單,請你去購買白紙。怎麼辦,小組討論,全班彙報。

⑴用估計方法,估計要買的白紙的.長和寬。

⑵用測量工具量出白紙的長和寬。

①用手指比一比。 ②用眼估計。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 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學會了什麼本領?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釐米,知道了1釐米有多長,

學會了用刻度尺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總結了測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看右端對準尺子上的刻度是幾,就是幾釐米。在生活中,見到較短物體時,我們應先估測它的長度,再用刻度尺實際量一量,比一比,看誰估測的準。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本節課通過讓學生

識釐米和用釐米量。使學生認識1釐米的長度及用1釐米測量物體,初步體會測量方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對比回憶,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一、 體現問題性。

問題是科研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課程的鑰匙。所以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如在匯入時,教師出示的兩枝長短不同的鉛筆,提問學生: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學生很快回答出來,這樣的問題是符合低年級學生實際的,教學具有坡度性,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會給學生造成一個懸念:這兩枝鉛筆有多長呢?這樣課堂氣氛才有渲染,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 體現體驗性。

體驗能使學生學習進入生命領域。本節課通過學生從認識到動手操作到應用,使學生體驗到釐米的知識形成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和獨立思考,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活力與創造,這樣所學的知識記得深、記得牢。

三、 體現合作性。

本節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然後3人小組和2人小組合作探索測量方法及先估測後測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估計結果,然後進行動手測量,看看誰估計的準。這樣能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及估測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合作和探索活動,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四、 體現多樣性。

課堂活動性強,練習形式多樣,在課堂活動上體現了全面性、趣味性、多樣性的練習,有利於學生全面鞏固所學知識,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變枯燥為樂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