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和力》複習課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41W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運動和力》複習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運動和力》複習課教學設計

《運動和力》複習課教學設計 篇1

一、考情分析:

運動和力是安徽會考的必考題,每年至少有兩道題涉及,每個題型均有涉及,主要在填空題和選擇題會考察,分值為2—8分,考察的知識點有:慣性、摩擦力、二力平衡、受力分析。

二、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物理基礎相對薄弱,從多次檢測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始終沒有掌握一套適合自己學習物理的方法,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有的學生已經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課堂上僅停留在聽話不搗亂的表象上。因此,本次總複習應以激發興趣為起點,從基礎入手,逐步提高,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三、複習目標:

1、能正確表述牛頓第一定律。

2、理解慣性的意義,能用慣性知識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能說明物體的慣性與物體質量間的關係

3、知道二力平衡條件;能在具體問題中判斷物體是否處於二力平衡狀態;能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情況分析;能在具體問題中分析說明哪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哪兩個力互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

4、知道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理解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的理論依據(即二力平衡條件),並能對該實驗過程和結論等作出正確的說明。

5、能定性說明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間的關係;能結合具體問題說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或減小有害摩擦。

四、複習重難點:

1、二力平衡條件;能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情況分析;能在具體問題中分析說明哪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哪兩個力互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

2、知道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會進行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五、複習過程

(一)、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我們把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慣性是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

●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物體的慣性只跟物體的質量有關;

●跟物體的'運動情況無關。

3.平衡狀態(運動狀態不變)和平衡力

4.二力平衡條件

同體、共線、反向、等大的兩個力

5.課本實驗

6.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別

7.總結運動和力的關係

(二)、摩擦力( f )

1.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的力,這個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條件

3.摩擦力的方向

4.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6.減小摩擦的方法

(三)、例題講解

(四)、課堂小結

《運動和力》複習課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推薦)。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

3.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認真進行實驗的習慣;

2.瞭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重量的關係。

難點:掌握對比實驗的關鍵與要注意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感知摩擦力:

1.遊戲匯入:看誰的力氣大(一根圓棒,一人一頭,手抓住向相反的方向轉,看誰的力氣大。)遊戲結束。

2.體驗摩擦力:(下面就進入今天的學習任務)

讓我們一起來作個運動

(出示"運動"),把手放在桌面上,輕輕往前推,再慢慢用力往前推?你會有什麼感覺?(我會覺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種阻力,阻礙手向前運動,這就是桌面對手的摩擦力)。

課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阻力就叫做摩擦力。板書

"摩擦力"。今天就來學習運動和摩擦力。

3、摩擦力大小怎樣知道怎樣測量呢?教師講解並演示。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

1、講述:生活中到處都有摩擦現象,產生的摩擦力大小也不一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係?請同學們先猜測一下。

2、看來,摩擦力的大小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這麼多的因素一起研究會互相干擾,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對比比較明顯的幾組問題先進行研究。今天老師先幫助大家選擇一下,"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

"物體的輕重不同,哪個摩擦力大?"我們就研究這二個問題好嗎?

3、先研究"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4、學生彙報設計方案,教師給以指導:哪些因素要改變,哪些因素不改變。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運動和摩擦力》實驗記錄單一

探究問題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粗糙的關係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摩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現物體間接觸面_,摩擦力;

物體間接觸面_,摩擦力.

5、學生實驗。並填寫好實驗記錄表一。

6、研究摩擦力與物體重量的關係(有了第一個實驗做鋪墊,這裡只需要簡單引導學生就可以做實驗)。實驗記錄單如下:

《運動和摩擦力》實驗記錄單二

探究問題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的關係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摩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現

小結:被拉動的物體重,摩擦力大;被拉動的物體輕,摩擦力小,教案《《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推薦)》。

(三)、課堂小結。

1.通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現了物體在運動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係?(同時板書課題)

2、教師幫前面輸的那位同學想出個辦法來,然後重新比賽,結果反敗為勝了,同學都很驚奇。(此時輸的那位同學叫著:這上面有油,很滑,抓不住。)這時其他同學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書:運動和摩擦力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接觸面的光滑度

2、物體的重量

3、運動的方式

《運動和摩擦力》教學反思

本課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5課。在前幾課中,學生們已經利用小車和彈簧測力計對運動和力作了探究。因此,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的探究性課。通過引導,討論,實驗操作,觀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摩擦力,經過分析交流,認識測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究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響。通過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完善方案,實施實驗,在小組共同探究分享中獲得知識。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和學生反饋情況,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在課堂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認知摩擦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匯入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拉住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一開始,我讓兩個學生上來比賽:看誰的力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感知摩擦力、測量摩擦力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體驗摩擦力,手放在桌面上拖動的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真實感覺,在充分描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把手放在桌面上的時候感受到的力就是摩擦力。出示摩擦力的定義,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摩擦力的概念。然後指出,摩擦力不僅能感受到,它的大小還是可以測量的。將如何測量,測量方法進行指導,並演示。

3.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首先讓學生大膽想象和猜測: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根據學生的猜測,然後選出兩個猜測進行研究。記錄單填寫由易到難。

4.總結延伸應用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學習收穫,對課進行小結,然後在遊戲中應用。

整堂課,教學流暢,教學目標達成,但反觀課堂覺得也有缺憾的地方:

1.教師的語言不夠富有激情,這樣整個課堂顯得缺少一種激情。適當的評價會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但在課堂上,我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也較少,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或彙報後,老師沒有及時跟上評價,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2、對教材還沒有吃透,在匯入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時,還是按照書本上的,更科學,學生更能感受到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

3、在板書設計上也有缺陷,學生探究的結論(科學概念)沒有寫在黑板上,只是投影一下就過了。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