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三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3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歸園田居》其三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歸園田居》其三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

《歸園田居》其三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熟知作者及其影響。

2.瞭解鑑賞古典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能力目標

訓練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鑑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提高文學作品的欣賞層次,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澱。

2.體悟古典詩歌中融注的積極健康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逐步掌握詩歌鑑賞的方法並形成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詩中形象及語言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手段

自制多媒體課件、播放誦讀錄音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匯入→分析文字→把握主旨→解析景語→體味意境→總結規律→擴充套件練習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介紹新知

1.有“田園詩人”、“隱逸詩人”、“靖節先生”、“五柳先生”之稱的東晉最傑出的詩人是陶淵明。

2.《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歸去來兮辭》等詩文描寫了田園生活。

3.陶淵明的詩歌喜寫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現了對官場汙濁風氣的憎惡和對田園勞動生活的讚美。他的詩歌語言像雨後麥苗一般清新。風格像田野間的春風一樣真實、自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學們能說一說陶詩的影響嗎?

4.明確: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題材,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朱自清也說:“中國詩人裡影響最大的似乎是陶淵明、杜甫、蘇軾三家。”

《歸園田居(其一)》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詩歌,明確主旨

1.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模仿誦讀,熟悉作品,瞭解詩歌內容。

3.列結構圖

摒棄世俗

喜愛自然

村居生活

田園美景

本性復甦

心曠神怡

4.歸納主旨

學生歸納:讚美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表達迴歸後的舒暢喜悅,透露出其對官場汙濁生活的憎惡、摒棄。

三、揣摩語言、想象畫面、體味情感,欣賞詩歌意境。

1.教師點撥:詩人的思想感情是藉助哪些景物描寫表現出來的?

2.學生選出描繪景物的詩句。

3.教師點撥:

這些鄉村平平常常的事物,到詩人筆下卻組成了一幅優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像世外桃源一樣。詩人怎樣點石成金,化平凡為神奇的呢?我們來品味寫景詩句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出示鑑賞提示)

4.學生討論詩句“方宅十餘畝”到“雞鳴桑樹顛”,分析景語,體會情思,教師點撥。

5.師生總結本詩情景交融的意境。

6.教師小結:

“一切景語皆情語”,中國古典詩歌以抒情為主體,非常重視意境的創造,把情景交融作為創造意境的基本要求。讀者解讀詩歌、鑑賞詩歌,正是要通過揣摩詩句,藉助想象,再現情境,鑑賞融注了詩人主觀感情的物象——意象,才能身臨其境,領悟到詩歌的韻味、情趣。

四、拓展練習,鞏固鑑賞方法

1.鑑賞王維的《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等詩歌的情思意境。

(課件展示詩文)

2.學生各抒己見,注意仔細分析、研讀品味、體會意境。

3.學生討論、回憶所學過的古典詩歌,進一步品味詩歌意境。

《歸園田居》其三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瞭解陶淵明其人及詩文。

2.體會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語言特色。

3.體會詩中流露出的對官場的厭惡之情和感受田園生活樂趣的歡愉。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流露出的對官場的厭惡之情和感受田園生活樂趣的歡愉。

[教學難點]

體會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語言特色。

[教學設想]

陶詩之美,不是一個十五、六歲的中學生輕易能領會得到的;陶詩之情,同樣難以引起年輕人的共鳴。他的反樸歸真,他的淡泊,是歷經浮沉世俗的淘洗後人性的迴歸。如果就詩論詩,歸園田居並無多少疑難之處,任何強加的桂冠只會導致學生的不滿或不屑。所以,對歸園田居的學習,既要注重對詩歌本身的理解與感悟,更要注重從側面挖掘詩人的詩心所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認同詩人,進而獲得情感的薰陶和價值觀的建構。

[教學方法]

朗讀、品讀、比較、探究。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以前學過《桃花源記》這篇文章,想一想作者是誰?

陶淵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風淳樸,在那裡沒有壓迫,人人平等,他們過著一種自己自足與世隔絕的生活,這個充滿人情溫暖的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但是,這美好的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那麼,在現實中,陶淵明嚮往的居處是怎麼樣的呢?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後人稱之為靖節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他不願在紛亂黑暗的現實裡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後,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後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一首。

三、疏通字詞

1.學生齊讀讀課文,注意字音

羈(jī)、拙(zhuō)、畝(mǔ)、蔭(yìn)、曖àì、吠fèì。

2.聽配樂錄音,更正字音,把握詩中情感。

3.疏通課文,解釋重點字詞(結合課下注釋)

適:適應,迎合;韻:氣質,本性;羈鳥:籠中鳥;拙:愚拙;蔭:遮蓋;曖曖:昏暗、模糊;依依,輕柔緩慢的上升;墟里:村落自然:既可理解為自然界,又可理解為田園生活。

四、解題

1、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資訊。

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資訊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2、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資訊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資訊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五、整體把握

第一部分:開頭八句。

概括敘述了自己從出仕到歸田的緣起。

第二部分:“方宅十餘畝”至“雞鳴桑樹顛”八句。

對田園生活的描述。

第三部分:“戶庭無塵雜”以下四句。

對歸返田園生活的總結和讚美。

討論、明確: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六、具體分析

1、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

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為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我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也不願我為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鬥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實應為十三年用誇大了的數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2、為何歸來?

明確:

(1)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

養家餬口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願同流合汙,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韻指人們的氣質性情的素養。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與世俗官場生活不適應。適俗就是適應仕途中繁縟禮節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勢之爭,詩人說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和情操,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寫自己流連山水喜愛田園,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追問:據我所知,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明確:

1、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

2、徹底悔悟。

3、也許是一種託詞。

追問:所性本愛丘山也許是陶淵明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呢?請同學們繼續尋找文中資訊.(提示:點題句是哪一句?)

明確:

(2)守拙歸園田

提問:歸園田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麼?(如果不歸園田就不能守拙)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很難往上爬(即使是現在,也有類似的現象)。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結合陶辭官原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結: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3、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概括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麼顯得那麼美?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是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農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農村(文明的異化)}

裡面的八句話,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裡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鬥、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4、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無塵雜/有餘閒/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最後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衝出羅網,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觸處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而欣慰,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也是對已經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5、小結

《歸園田居》,主要寫詩人擺脫汙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片語來概括叫做返樸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汙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七、總結全文

這就是陶淵明。他的歸來,他的捨得,在我們心中留下了許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氣,鄙棄官場,厭惡功名的高潔情懷,他不僅創作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詩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獨特藝術個性及偉大品格深刻影響著並將繼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歸園田居》其三優秀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陶淵明其人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2.培養學生運用樸素平淡的語言表達情懷的能力。

3.培養學生能夠穿透詩文把握文章的內涵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誦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

2.掌握詩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學習他那種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學會辯證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二、教學重點

通過詩中意象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四、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運用點撥法,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以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3.運用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品味詩中運用的情景交融等藝術手法。

4.探究閱讀法,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語:期會考作文以“學會放棄”為話題,通過這次作文,我們懂得,取與舍貫穿於人的一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捨棄,又不斷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於有的人知道舍什麼,得什麼,什麼時候該舍,什麼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在出仕多年後,毅然地與官場徹底決裂,選擇歸隱田園,這是為什麼?他歸隱田園之後的生活狀況又是怎樣?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他的《歸園田居》。

(二)簡介陶淵明,並解題

《歸園田居》是一組詩,共五首,歌詠田園生活之樂。寫於辭官歸隱的次年。此詩為第一首,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敘述了詩人歸隱田園後輕鬆喜悅之情,表達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三)誦讀課文

(1)範讀正音並提示五言詩朗讀節奏(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學生朗讀,並加以評價。

(3)聽錄音,然後學生自由朗讀。

(4)全班分成兩組進行朗讀比賽。

(5)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四)、討論鑑賞

1、提問:詩中哪些詩句直接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詩眼或關鍵語句並分析)

明確: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

塵網羈鳥池魚

厭惡官場生活(樊籠裡)

嚮往田園生活(返自然)

愛丘山戀舊林思故淵歸園田

2、提問:哪些詩句描寫鄉村田園生活?

明確:“方宅十餘畝,草屋七八間”等詩句。

3、提問:詩中描繪的田園風光圖景有什麼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讓學生以四人一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

總之,這些詩句,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裡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鬥、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4、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遊公司的策劃或導遊,根據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樂陶陶農家遊”這項服務?

(五)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整首詩,聯絡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1、從當時的社會來看,陶淵明堅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種對黑暗官場的反叛,具有積極意義。“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陶淵明辭官歸隱是在對汙濁的現實社會絕望之後選擇的一條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與當時社會的“學而優則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淵明放棄了大濟蒼生的理想則有其消極的一面。要改造社會,要清除汙濁,不能單靠“歸隱”與“善”,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

3、成因分析:陶淵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積極入世、大濟蒼生,曾為陶淵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極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誤落塵網”13年之後,“悟幾往之不諫,改心為形役”為“形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

(六)全班同學朗讀課文並練習背誦

(七)作業

1、課外探究: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提示:(1)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2)徹底悔悟。(3)也許是一種託詞.

2、比較閱讀《歸園田居》和〈〈短歌行〉〉

提示:(1)進取與隱退的對立。(2)文學有著廣闊的胸懷,只要是美的,都有價值。

《歸園田居》其三優秀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歸園田居》在陶淵明的詩歌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幫助學生了解陶淵明的詩風和情感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從教材的編排上看,本冊第六單元第二十一課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且他的其他詩文在國中語文教材中還會出現,如《飲酒》、《五柳先生傳》等,加之陶淵明的詩風對後世影響極大,特別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與陶詩風格一脈相承,而王、孟二人的詩歌作品在國中教材中也屢次出現。所以,幫助學生讀懂本詩,教會他們賞析陶淵明詩歌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從這首詩歌本身來看,陶淵明詩風中的樸實自然、意境醇美在此詩中表現突出,字句淺顯而頗有情趣,可藉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藉機作進一步拓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陶淵明的生平情況及其詩歌的基本特徵。

2.過程和方法:1)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境,熟練地背誦並默寫詩歌。

2)通過合作探究,品讀詩句,賞析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作者的隱逸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學習其高潔的情操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詩歌;

難點: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教學策略】

1.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感知慾望,注重誦讀。通過引導學生反覆地有感情地朗讀,感知詩歌的語言特色,領悟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和情感美。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3.設計一些有一定開放度,能讓學生自由發揮的題目,引導學生鑑賞這首詩。

【教學準備】:

學生:通過圖書、網路等多種渠道蒐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幫助理解詩歌。

教師:蒐集課堂需要的圖片;課文朗讀音訊;製作成PPT課件用於課堂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

【預習指導】

①.查詢資料,瞭解陶淵明的生平經歷和詩歌特點.

②.朗讀詩歌,熟讀成誦。

③.結合註釋和有關資料,理解詩句大意。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走近作者

1、課件展示陶淵明採菊圖,引導學生聯想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進而一齊背誦七年級學過的陶淵明詩歌《飲酒》。課件展示《桃花源記》有關圖片,引導學生聯想背誦相關語句。

2、回顧舊知,識記陶淵明的相關文學常識。(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3、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課件展示背景資料——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學生聯想背誦有關詩句

1、看圖聯想詩句,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溫故知新

2、知人論世,瞭解背景,為理解詩歌做好鋪墊

二、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兩遍,邊讀邊結合詩意劃分詩歌節拍。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讀出節拍。(教師提示:五言詩節拍為二三、二二一或二一二。)

2、學生個別朗讀。

3、聽詩文範讀。(課件同步顯示朗讀節奏劃分)

4、配樂齊聲朗誦。

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三、小組合作,讀懂詩意

1、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句大意。

小組合作,選出最佳譯文。

(學生上臺展示,同步用投影顯示其譯文,臺下同學邊聽邊看)

2、請分別用4字短語歸納每兩句的內容。

(參考歸納:種豆南山——整天勞作——夜歸情景——表明意願)

3、再齊讀詩歌。

(指導學生把解釋忘掉,詩懂了就把解釋忘記,解釋是柺杖,你以後用到陶淵明這首詩時,不要用解釋來說,用他的詩句來說。).

1、學生研讀詩句,和小組成員積極討論

2、師生互動交流

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四、想象品讀,讀出意境

1、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我們的眼前會呈現出哪些畫面?用一兩句話描繪一下。

(1)螢幕出示參考示例:月下歸耕圖及配圖文字

我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的草叢中。透明的月光、靜謐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氣息、此起彼伏的蛙鳴,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歸耕圖。

(2)、學生交流討論,推薦代表全班展示。

2、細讀感悟:結合詩句、作者的生平以及剛才頭腦中展現的畫面談談你的理解。

用“我從讀出了(感受到了)”句式來表述。(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示例1:我從“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中讀出了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勞,但詩人不以為苦,反而很享受這勞作的樂趣,“帶月荷鋤歸”這句詩含蓄地寫出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我們好像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岡之後,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

學生邊聽邊想象,小組交流討論,然後全班交流展示

五、研讀詩歌,體會感情

幻燈片出示如下問題,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師巡視指導。

1、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給你們怎樣的感受?

2、現實生活如此清貧的陶淵明,居然沒有絲毫抱怨,也沒有對官場的留戀,反而在詩歌中隱去了現實生活的艱難和困頓,將歸隱後的田園生活寫的如此美好,這是為什麼呢?種種原因歸結為一句話,寫在詩歌中,你們找到了嗎?

3、“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什麼?(補充《歸園田居其一》幫助學生理解)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學生合作探究

2、師生互動交流

六、當堂背誦,積累昇華[螢幕出示]比一比,誰背得快。方法指導:事件——所見——所感學生背誦詩歌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潛能

七、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默寫全詩,同桌交換評改;

2、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園田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3、課外閱讀《歸園田居》組詩,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怡然自得的歸隱生活。課後完成讀寫結合,實現知識遷移。

《歸園田居》其三優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訓練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鑑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討論陶淵明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與探究能力。

教學步驟:

一、 匯入課題

二、 知識回顧

《桃花源記》: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五柳先生傳》:不慕榮利

《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小結陶淵明特點:志趣高尚 厭惡官場 樂於歸隱

三、 研讀全詩

(一) 朗讀全詩,讀出詩情(全班讀、教師範讀)

(二) 研讀詩歌,品味真情

以“歸”字為核心研讀全詩

1、 為何而歸?

性本愛丘山

守拙歸園田

2、 從何而歸?(塵網、樊籠)

3、 歸向何處?

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是怎樣的?

你最喜歡的詩句是什麼?

發揮想象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

要求:要素齊全,想象合理,描繪生動

4、 歸去如何?

鑑賞“復得返自然”,體會重回大自然的自在、自得、自樂之情。

(三)小結詩歌,回味歸情

四、 討論

我們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即可)

五、 佈置作業

從《歸園田居》五首和《歸去來兮辭》看陶淵明的精神世界。(不少於1000字)

六、 結語:構建自己的心靈家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