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設計方案(精選7篇)

來源:才華庫 2.01W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精選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鍛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在綜合活動中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2、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根據主題收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

3、關注母親河,接觸黃河文化,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活動重點

1、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2、培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

活動設計:

1、這次活動分二個階段:(一)課外階段→(二)課內階段

活動

階段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課時

安排

(一)

課外階段(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申報階段:自由結合成小組,根據小組具體情況申報研究學習專案佈置活動任務,提出活動目標,劃分研究學習專案《黃河頌》第二課時後15分鐘

收集階段:圍繞下列五個主題專案收集有關資料為學生提供黃河相關資料

星期五、六

整理階段:對有用材料加以整理,製成卡片或手抄報指導學生如何篩選、裁剪資料→指導學生把有用資料辦成手抄報→指導小組根據申報專案整理成文字報告兩個課外活動

(二)

課內階段(作品展示、口頭彙報)彙報階段:小組長彙報研究學習過程所做工作主持彙報會、評價小組研究性學習工作課內一課時

展示階段:分組分項展示主題手抄報組織對主題手抄報評定等級一個讀報時間

競賽階段:選派代表組織競賽:《黃河知識知多少》(競賽的要求與規則:每組派出一名代表,輪流進行,每說出一條相關內容得一分,如內容不符合要求或與他人答案重複則無分,最後把分值累積起來。)課內30分鐘

感悟階段:談談綜合學習的收穫評價綜合性學習:重過程,看實效課內10分鐘

2、“黃河,母親河”活動內容分解成五個研究學習專案:

本次活動內容多,課時緊張,應以“探尋黃河文明”為核心,化整為零,

宜把它分解成五個研究學習專案。

主題專案專案內容

黃河之貌瞭解黃河發源、匯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

黃河之城瞭解黃河流域內的重要城市。

黃河之水關注黃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及對黃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內容。

黃河之歌收集關於黃河的古今詩詞、歌曲、民謠、傳說故事。

黃河之史瞭解黃河的歷史與文化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的含義。

2、體會人民群觀眾對總理崇敬愛戴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1、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了。1月11日,當首都人民聽到總理遺體火化的訊息時,上百萬群眾冒著嚴寒,聚集在長安街至八寶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著,等待著最後送別自己的總理。只見長安街兩旁,萬民肅穆哀泣。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當時的長安街上,與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總理。

(二)回憶

上節初讀課文時,各段各寫了什麼?(板書)

(三)新授

人們在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時心情怎樣?

板書:悲痛

的確,首都人民為自己失去這樣好的總理而痛心。

1、提問:從送總理情景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用筆畫出來,再讀一讀。

2、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劃出表達對總理熱愛的詞句,並說說這些詞句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先通過小組討論,各抒己見,然後師生共同品析關鍵性的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體會以下幾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

這兩句話是寫來送總理的人多。“擠滿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說明來的人年齡不同性格不同;“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說明站在長安街兩旁送別總理的隊伍很長。這麼多人自發地到長安街來送別總理,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與敬愛之情。

(2)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將三個“都”字抽出來,讓學生比較兩種說法的表達效果。

(3)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柺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

說明老奶奶年老體衰,但她仍要來向總理告別。“焦急而又耐心”寫出了老奶奶盼望早點看到靈車,哪怕等的時間再長。這句話以老奶奶為代表進行具體描寫,反映了人民群眾等待總理靈車的心情。

(4)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讓學生抓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詞,體會思想感情。

(5)人們多麼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

這句話寫的是靈車過去了,人們的心跟靈車緊緊相連,不忍總理離去。“希望時間能停下來”為的是多看一眼總理的靈車。表達了人們迫切希望能看一看總理的強烈願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義和情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3、在學生交流體會的同時,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1)指導朗讀,注意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語速要慢,語調要低沉。

(2)教師範讀,個人讀,集體讀,師生對讀,配樂讀。

(四)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試著背誦,然後分段指名背誦。

附:板書設計

等靈車

十里長街送總理 望靈車 無限悲痛

送總理 無限懷念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聯絡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文生字新詞。

2、認識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觀察方法,從而掌握事物的觀察規律,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5、給課文分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潮去時”的壯觀景象,學習作者有次序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理解一些重點詞句。

教學準備:小黑板、燈片、有關錢塘江潮的資料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落;學習課文1一2自然段。

第二課時:重點理解課文3一5自然段,指導朗讀背誦。感知作者邊看、邊聽、邊看的觀察方法,總結深化課文。

過程:

一、匯入。

1、師啟發談話:第一教時,我們已經初步感知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是按“潮來前一潮來時一潮來後”的順序來寫的,並且知道潮來之前的情景:一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寫,給人以平靜而帶有幾分神祕的感覺;二是寫前來觀潮的人之多,寫出了人們焦急等待的心情。這一段從側面渲染了錢塘江大潮的“奇”。那潮來時,潮來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2、學生質疑:可圍繞文後的“思考練習”提出不懂的問題。

3、燈片出示學習目標。

①學習課文3一5自然段,理解重點詞句;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小節;

③學習作者邊看、邊聽、邊想的觀察方法,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學文A、學習3、4自然段。

1、整體感知

①師:文章三四小節,a、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大潮的?b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大潮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②自由朗讀。

③討論、感知、(板書:聲音、樣子、情緒;解決a、b)

④欣賞錢塘江潮錄相。(解決c)

2、細讀理解。

①默讀3、4自然段,用[

]標出表示聲音的詞、用()標出表示樣子的詞,用“△△”標出人們情緒變化的詞。

②師生小結:作者聽江潮的聲,越來越大;見江潮的形,是越來越狀。作者既留心了聲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形;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人群情緒的變化。作者這種邊看、邊聽、邊想的觀察方法,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值得我們學習。

③重點解決開課時先提出的有針對性的問題。·釋“水天相接”

·第3自然段中,講到人群又沸騰起來,人們為什麼會沸膝?·體會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④作者筆下越來越近的浪潮,如此聲勢浩大,如此雄偉壯觀,那面對這樣的情景,作者為什麼不寫人們的表現?(以此作為創造教育的切入點)

3、細品背誦

①師引:這一見,作者從三個方面寫出了江潮的“奇”。同學們,這就是祖國山河的一個剪影,這就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帶著對錢塘江潮深深之受,熟讀、背誦3、4小節。

②小黑板出示背誦線索。B、學習5自然段

1、過渡:錢塘江大潮的“奇”,不單單表現在潮來前平靜而又略顯幾分神祕,也不單單表現在潮來時非凡的氣勢。潮來後的情景,我們也能品味出它的“奇”。

2、指名讀。

3、同桌互說:潮來後是一番什麼景象?你能說說它的“奇”嗎?·抓“餘波湧”--持續時間長,神奇。·抓“江水漲”--上漲兩丈、水量大、雄偉壯觀。

4、小結:這一段,作者用餘波和上漲的江水烘托了江潮的“奇”。

三、深化總結。

1、回題讀12節,體會“天下奇觀”。

2、師:潮來前,江面依然平靜,給人以寧靜而帶有幾分神祕的感覺,你說奇不奇?潮來時,聲音大,氣勢壯,奇不奇?潮來後,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湧,江水上漲兩丈來高,你說奇不奇?

3、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

1、在下面的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天下奇觀、浩浩蕩蕩、山崩地裂、水天相接、沸騰、橫臥、橫貫

2、寫出帶點字詞的意思。觀潮()觀天下奇觀()

3、讀課文四小節最末句話後填空。

這段話作者是從和兩個方面來寫江潮的。作者把比作。著力描寫了大潮湧來的動感,使人身臨其境,表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

(學校第17屆教研會研究課)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摺疊、泡染的方法染紙,感受染紙活動的樂趣。

2、體驗不同折法染紙產生的色彩、圖案變化,感受對稱美。

3、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二、活動準備:

盤子、顏料、紙巾若干。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積極參與染紙活動,嘗試用多種摺疊、泡染的方法染紙,感受其樂趣。

2、活動難點: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3、指導要點: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折法染紙所產生的奇妙變化,掌握染紙的摺疊、泡染等方法。

四、活動過程:

1、感知欣賞,激發幼兒的興趣。

(1)欣賞印染作品。

交流:你們看到了什麼?這些圖案像什麼?每件作品中圖案都一樣嗎?這些圖案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2)感受色彩、圖案的對稱美。

2、談話討論,引導幼兒觀察美麗的印染作品。

(1)這些美妙的圖案是怎樣變化出來的?

(2)為什麼它們是對稱的?

(3)我們怎樣才能染出不同的顏色、圖案?

3、嘗試創作,鼓勵幼兒大膽用多種摺疊、泡染的方法進行染紙活動。

(1)先將紙摺疊,把需要染色的部分泡入顏料中,感受紙泡在顏料中的長短與染色面積大小的關係。

(2)泡染的面積大,泡染在顏料中的時間就要長;反之,泡染的時間要短些。

(3)染好後慢慢將紙開啟,平放在舊報紙上晾乾。

4、觀看重疊暈染效果,嘗試進行重疊暈染。

(1)嘗試重疊泡染,感受同一部分先後泡染在不同顏色中會產生奇妙的色彩變化。

(2)為了避免後染的顏色完全遮蓋先染的色,第二次染色可以不要泡染太深,時間簡短些。

5、請幼兒自由嘗試多種泡染方法,並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感受到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6、分享交流。(延伸活動)

(1)將幼兒作品放置在展覽區中。

(2)請小朋友互相欣賞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染紙方法,感受染紙的藝術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染紙藝術,初步掌握染紙的特點。

2、掌握不同的摺紙方法及染紙方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3、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染紙藝術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請所有的同學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匯入

小魔術:

師:同學們喜歡看魔術嗎?下面老師為你們表演一個魔術!

(魔術過程:教師展示宣紙,摺疊——浸染——展示染紙作品。)

師:神奇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神奇的畫筆第三課美麗的染紙。

三、學習新知

1、瞭解紙性

師: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看,這是普通白紙,滴上水,怎麼樣?

師:再來看看在宣紙上有什麼不同效果。

師:看來宣紙具有很強的吸水效能。所以我們要使用它來進行染紙。

師:還有哪些紙也可以用來染紙?

生:(餐巾紙、毛邊紙等吸水較強的紙。)

2、展示範作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師:看來,想染出美麗的作品應該用什麼方法呢?

3、研討製作過程

師:先請回憶一下,剛才染紙時老師先做的什麼?再做什麼的?

生:……

師:先折後染。

教師板書——折、染

四、研討折法:

(1)、介紹“米字折”

師:老師剛才是先對摺,再斜折,展開就像“米”字,我們稱之為“米字折”。

(2)、摺紙競賽:還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師:噓!別說,下面我們要求來一個摺紙比賽。

師:好,請坐好,聽比賽規則:請用紙將你想到的摺紙方法折出來。比一比,看誰折得又快!又好!(注意邊要對齊)

師:不要開啟。(為後面的染紙作準備。)

教師簡單講解,並同時出示板書:米字折、田字折、摺扇折、輻射折等。

師: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決定了染紙的效果。

五、研討染法

浸染法:剛才老師是將紙直接浸入顏料染色,這種方法稱之為浸染法。

滴染法:將彩色墨水滴在摺好的紙上,並將紙進行擠和捏。

點染法:用毛筆點的方法。

師:一點、一滴就行了嗎?如何染透?

小結:染時筆裡要蘸滿色和水,可以將紙進行擠和捏,正反染,中間張開加染等。其實幾種染法可以結合使用,瞧,剛才這張作品(太空)顏色太淡,我們還可以加染,這樣就豐富,更美麗。

六、研討色彩

師:我們再來看看色彩,這一張作品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由一種顏色染成的!

師:我們稱為單色染紙。單色染紙美嗎?談談自己的感受。

單色染紙:質樸明快,單色染紙樸素簡潔,清新明快。

師:再看看這一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樣?誰來用優美的語言讚美一下!

彩色染紙:五彩斑斕、色色具全、五彩繽紛等等。

師:你們有沒有注意有的地方還是空白,這是為什麼呀?

這麼多的作品,你最喜歡哪幅作品呀!

說說你的想法!

引導:染色位置、色塊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淺。

七、染紙作品展

1、染紙作品真是太美了!那麼今天我們自己也來舉辦一個染紙作品展,好不好?請同學們嘗試用各種折法、染法多染幾張,最後每個同學選一張自己最漂亮的作品來參加我們的展覽。

2、作品展示

3、作品評價

(1)、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美在哪裡?

(2)、你認為哪些作品還需改進?怎麼改進?

八、課堂延伸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那麼,這些美麗的染紙有什麼用途呢?

瞧!(這衣服)這些書籤、窗花也是用染紙做成的。

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學們的染紙太漂亮了,課後也用染紙設計幾幅窗花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2、學習作者通過細膩的動作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體會作品中所表現的各國人民在戰爭所凝結的友誼。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用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查詢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瞭解在這次戰爭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課文所牽涉的歷史背景。

2、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聽寫詞語

拂曉 瓦礫 地窖 鞠躬 燒灼 偷襲 間歇 聳立 匍匐 顫巍巍

僵硬 舀水 腋窩 揣在 屏障 肅穆 精疲力竭

二、匯入

1、學生介紹蒐集的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

2、作者:西蒙諾夫(1915~1979),蘇聯作家。

三、閱讀課文,整體把握

1、學生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記敘要素。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年9月19日

地點:貝爾格萊德的撒伐河岸

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蘇聯紅軍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蘇聯紅軍戰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愛的結婚時的花燭點在烈士的墳頭。

2、默讀課文,找出令你感動的一個片段進行交流,並且說出為什麼。

注意:人物的動作和心理。

這個南斯拉夫母親在戰爭中飽受苦難,她把蘇聯紅軍戰士當作自己的親人,她的愛和恨是鮮明、深沉的。作品刻畫老婦人沒有語言,只有動作,作者通過細膩的動作描寫展現了老婦人美好的心靈,表達了這位南斯拉夫母親對紅軍戰士的愛,讓讀者感知到這位母親偉大的內心世界。

3、揣摩人物心理練筆:

閱讀這段文字,設想下段落中的老婦人會有怎麼樣的心理活動,寫下來,一二百字。

“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只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後,用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注意引導從老婦人對戰士的崇敬和熱愛,以及對失去戰士的悲痛心情把握。

四、問題研討

1、文中的“蠟燭”有何作用?

2、文中多次提到“德國人的炮火轟響”有何作用?

3、文章結尾兩句話的含義。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題二。

2、聯絡課文內容,描寫一段老婦人的外貌。

3、預習下一課。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用詞得體的習慣,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2.通過誦讀幫助學生積累詞句。

3.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佈局。

4.練習口語交際,敢於發表意見,說話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 語文與生活、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學生讀句子,看看瑩瑩寫給姑媽的信用詞得體嗎?問題出在哪、

(2)通過一讀二思三議四改的步驟,指導學生知道如何用詞得體。

(3)小結。

2.教學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用詞得體,體現文明與禮貌。讀下面的詞,你知道它們用在什麼場合嗎?小芳日記

(2)學生讀詞。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話》,讓學生誦讀。

3.教學第三部分。

(1)從上面的詞語中選擇合適的填入括號裡。

(2)集體交流,評議。

(3)總結。

二、誦讀與積累

1.出示與春夏秋冬有關的準韻文。

2.學生練習流利朗讀12個詞語。 要求:讀準字音,嘗試理解詞語。

3.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所理解詞語的意思。

4.練習。

(1)練習誦讀,學生自練,再分組練習。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迴個別抽讀、抽背。

三、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指讀題目,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要求學生朗讀這段話,指明這段話選自《大江保衛戰》。

(3)引導學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讓學生說出哪此字與相鄰的字的繁簡相差較大,筆畫間架要勻稱。

(5)教師重點指導軍旗、軍徽等詞的間架結構和整體佈局。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教師根據描紅情況及時小結。

3.練習。

(1)練習誦讀,學生自練,再分組練習。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迴個別抽讀、抽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