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

來源:才華庫 1.06W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朗讀感悟中培養學生探究語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簡介作者

師:老師帶來了一些花,給大家看看。出示鮮花的圖片

師:看了這些花,有什麼感受?

生:漂亮、美……

師:喜歡嗎?

生:喜歡!

師:如果這些花是自己親手種、親手養的,我想同學們的感受會更深。哪些同學養過花?(生紛紛舉手)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章(出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大家都預習了,作者是誰?

生:老舍。

師:我們以前學過老舍先生的哪些課文?

生:母雞、貓、北京的春節、草原

師: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老舍的資料。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著作豐富。解放前創作的《駱駝祥子》等,對舊社會進行了揭露和批判。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創作了話劇《龍鬚溝》《春華秋實》《茶 館》,小說《無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歌頌新社會,語言生動、幽默,被譽為“人民藝術家”、“傑出的語言大師”。

二、研究學習文章篇章結構

師:我們今天學的《養花》就是老舍寫的一篇文章。我們先不看書。好多同學都養過花,那假如要你以《養花》為題目,寫篇作文,你會寫些什麼呢?

生:養花的經過,寫怎樣播種,寫怎樣澆水,寫花怎樣長大,怎樣開花。

自己養花的收穫。

養的花是怎樣的,寫自己看到花開後的心情。

養花時碰到的困難。

師:同學們談了很多。那現在我們開啟書讀課文,看看老舍先生又是怎麼寫《養花》的。 生:自由朗讀課文。動筆寫提綱。

師:讀完課文後我們首先來檢查一下昨天的回家預習作業,(PPT)出示詞語,先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這些詞語。

生:跟讀。

師:這些加點的字在字典裡選擇哪種意思呢?

生:說答案

師:看看每一自然段都寫了些什麼。(板書)

文章的提綱:

(1)“我”愛養花。

(2)“我”養的都是好種易活,自己會奮鬥的花。

(3)“我”養花摸著了一些門道。

(4)養花要付出辛勤的勞動。

(5)養花要與別人分享勞動果實。

(6)“我”養花傷心的時候。

(7)“我”養花的樂趣。

師: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你剛才構思的《養花》和老舍先生寫的《養花》在內容上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呢。

生:自由回答

生:老師,我覺得這篇文章有點亂,一會兒寫這一會兒寫那,如果我寫,我會按照養花的經過來寫,這樣會更清楚點。

(說不出:看看我們列出的提綱,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很多同學都皺起了眉頭,的確這篇文章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出它的寫作順序。感覺結構、內容上非常零散,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有)

雖然形式上很散,但是這些內容都是圍繞一箇中心來寫的,是什麼?(養花的樂趣)

對,文章的中心非常明確就是養花的樂趣,但是形式上比較零散,這就是形散而神不散,這樣的文章我們就稱它為“散文”。

三、學習課文:

師:文中有一句話總寫了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是哪一句?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齊讀)

師:文中哪些句子和詞語具體寫出了養花給老舍帶來的樂趣,勾畫出來,並在旁邊批註自己的體會。

師:由於時間關係,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1-3自然段,這三個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和詞語具體寫了老舍養花的樂趣?

1、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在我的小院裡,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小貓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沒有它們的運動場。

生:從這句話可以體現出作者很愛花,不管花開得大與小,只要花開了,他就極其高興。從“一到夏天滿是花草,連小貓都失去了運動場所。”還可以體現出作者養的花很多,他確實把養花當成了一種樂趣。

生:句子中為了體現老舍對花開得大小好壞並不計較,用了一個關聯詞,“只要??就??”

充分體現了養花給予他的快樂。

師:那你能用自己的的讀把老舍養花的快樂傳遞給大家嗎?(生展示讀)

2、我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鬥的花草。

師:為什麼作者只養一些好種易活且自己會奮鬥的花?

生:文章第一段中說道“我可沒有工夫去研究和實驗。我只把養花當做生活中的一種樂趣。”所以作者只養些好種易活自己會奮鬥的花草。

師:除了抓重點詞語,我們在做閱讀的時候聯絡上下文也是我們理解句子的一種常用方法。 師:花草奮鬥是什麼修辭手法?

生:擬人

師:怎樣的花草才算是自己奮鬥呢?

生:不管天氣怎樣,都能經歷風吹雨打。

就像桃花心木一樣,拼命紮根,努力汲取水源。

師:為什麼只養好種易活,自己能奮鬥的花?其實,這與老舍的性格有關,他對花草有一個內在的標準,從不追求外形大小、色澤鮮豔,而要自己奮鬥。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奮鬥的一生。

帶著對花草及老舍的敬意齊讀這句話。(生齊讀這句話)

3、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

生:從這句話可以體現出作者對花並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很細心地照管花草。

師:“置之不理”是什麼意思?

生:在文中指把花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生:“天天照管”“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可以看出作者對花的感情很深。

師:請你想象一下,我會怎樣照管、關切花草,會做些什麼,會說些什麼?

生:我會幫花草施肥、鋤去雜草。

生:我還會在花兒受到風雨的洗禮時,鼓勵他們,彆氣餒,一定要與惡劣的環境作鬥爭,綻放自己最美麗的笑容。

生:我會像對待初生嬰兒一般輕輕地撫摸他,並在心裡暗暗地告訴他:快快長大吧! 師:把你對花草的關愛也用文字讀出來吧。(生展示讀)

師:讓我們把老舍對花草的關愛齊讀出來吧!(全體學生展示讀)

4、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絕不是壞事。

生:這是作者學會養花後的自豪之情的流露,養花讓老舍長了見識,這就是樂趣。

生:“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既體現了老舍對知識的追求,又體現了他因養花無異增長見識而格外開心。

師:那你能用自己的讀表現出老舍的自豪與開心嗎?(生展示讀)

生:老師,我有補充,“多麼有意思”指在養花實踐中摸到了門道,花養得很好,是件開心的事。

四、摘錄好詞好句:

師:老舍被稱為“語言大師”,這篇《養花》中有好多好詞好句,剩下的時間請大家在作業紙上,摘錄好詞好句,順便再自己的腦海中積累一下。

五、總結拓展

師:花是美的象徵,美的天使,而作家老舍通過勞動,創造了美,給生活帶來了樂趣,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的《養花》。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2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無限同情和共鳴。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感受“聲中之情”

教學步驟

一、聽“曲”(匯入,播放音樂)

聽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對琶琶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二、賞“聲”

1學生談聽後之感

2白居易在聽到一曲琵琶後是如何寫下他的感受的?(直接進入第二段的琵琶聲部分)

3詩人是如何用文字來描述音樂形象的?(師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問設計:音樂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流露,那我們一起去體會琵琶女的琵琶聲中的“情”。

1勾劃出文中能體現“聲中之情”的詩句

明確: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主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過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據課文,學生先朗讀,後討論,理解“聲中之情”

明確:琵琶女是一賣藝之女,年輕時因美貌和超群的音樂才華受眾人矚目。然年長色衰,才華無人賞識,下嫁商婦,獨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幽愁”是一種落漠和孤獨。

四、識“知音”

設計提問:我們通過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詩人卻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為什麼?(過渡到詩人的處境)

1學生討論

2明確:白居易是貶官,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與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貶謫將辭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與琵琶女一樣“幽愁”

3總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五、比較欣賞劉鶚的《老殘遊記明湖居聽書》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設計理念】

針對《搭石》這篇景美、境遠、情深的課文,採用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的?導讀、練讀、評讀、賞讀?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對文字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經典之處,運用“根據語境判別多音字的讀音”、“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抓住關鍵詞語體會畫面的美並讀出畫面的美”、“創編詩歌提升朗讀積累語言”“讀文句想畫面”等學習語言文字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努力體現語言迴歸課堂這一特色。

【年段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默讀;

2、能聯絡上下文體會關鍵詞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本課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3、積累文中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一)激趣匯入:

(課前聽歡快的音樂)師:快樂的心情你準備好了嗎?帶著這份心情,我們來到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課件配樂,師旁述)同學們請看,這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這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鬱鬱蔥蔥的樹木,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邊的風情民居,但讓作者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二)複習舊知:上節課我們已經熟讀了課文,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搭石?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慾望;複習舊知,是為了從整體入手,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認識搭石,尋找美

(一)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麼過小溪呢?(脫鞋綰褲)理解“綰”。

(二)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你體會到了什麼?再讀什麼是搭石。

(三)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們說得都不錯,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個描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師隨機板書)。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意在找出學習課文的切入點,切入點找準了就能統領全文,學生的讀、疑、析、議也能輕易激出來了。)

三、重點精讀,品味美

師:搭石是怎樣的一道風景呢?咱們按課文的敘述順序來交流交流。

(一)品味“擺搭石”的美

1、你覺得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談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夥伴一起來讀讀。

2、(出示關鍵詞)感受老人擺搭石的美,師讀帶點的關鍵詞,生接句讀。

3、當老人急著趕路,卻發現搭石不穩時,他會怎麼想呢?指名說。

4、多麼淳樸善良的老人啊,他不僅這樣想著,還這樣做著:(課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著(),然後(),他深情地(),彷彿()。

5、你從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麼呢?指名說:奉獻美

(隨機板書:奉獻美)

6、想讀出奉獻美的同學,和老師一起來讀讀吧!(師帶生讀)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導讀準“行”、“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些字詞。

(2)你們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生自由說。

(隨機板書:協調美)

(3)理解“協調有序”:小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生談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讀,重點體會“綽”字。

(5)指名朗讀此句,其餘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6)推薦同學朗讀“走搭石”的小詩,師評價總結:的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2、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們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見。

(2)重點體會“讓對方先走”,感悟每一位鄉親都是這麼做的,都具有謙讓的美德。 (隨機板書:謙讓美)

(3)請兩位學生上臺模仿走搭石,體驗謙讓美。

(4)分兩個大組朗讀這幾句話,讀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1)“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生答。引導多讀此句,說說哪個詞打動了你?

(2)師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體會“理所當然”,感悟鄉親們的美好感情,更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隨機板書:助人美)

(三)展開想象,自由說句式:假如遇上……來走搭石,……。

(四)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

1、過渡:還有很多的“假如”,淳樸的民風已經在你心中播下了種子。真是石如其人啊!這樣的搭石(轉載於:搭石教學設計部落格)和這樣的鄉親,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畫卷!讓我們讀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2、在反覆的朗讀中,悟出無私的搭石正是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寫照,也是鄉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情感的紐帶。

3、總的感悟搭石默默無語的奉獻美。

(隨機板書:愛)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抓住重點段、重點詞句反覆品讀,在讀讀悟悟、想象說話、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體會了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也體會到了課文表面寫的是搭石無私,其實讚頌的是鄉親們的默默無聞與無私奉獻。)

四、拓展延伸,聯絡生活

師:是啊孩子們,搭石這麼小的事物中都飽含著美,我們從這篇美妙的文章中發現了作者善

於觀察的好習慣,你發現我們身邊有美嗎?你發現了怎樣的美呢?

(生自由說自己發現的生活中的美。)

(設計意圖:把課堂延伸到我們的生活中,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觀察,去發現身邊的美,說說身邊的美,培養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邊的人性美。)

五、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師:同學們,課文中的美和我們所說的美,其實都是愛的體現。讓我們以美的心去對待他人,以美的語言去溫暖他人,以美的行動去感動他人,我們將會發現世界處處充滿愛,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激情總結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昇華。)

六、作業佈置

小練筆:寫寫自己發現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讓學生能活學活用,運用文中的寫法,抒發心中的情感,積累並學習運用優美的詞句,真正起到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作用,彰顯語文特色。)

七、板書設計

21搭 石

奉獻美

家鄉的一道風景 協調美 愛

謙讓美

助人美

搭石(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的美好品質,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 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感悟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師製作ppt, 2、學生準備:讀懂課文

一、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搭石有所瞭解了,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這平凡而美麗的搭石,請同學們靜靜地默讀課文2-4自然段,用橫線畫出人們走搭石的句子。

(二)朗讀課文,體會美

1.師:剛才我看到許多句子都畫上了線,咱們來交流交流。

2.生彙報,師相機指導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感悟美。

投影句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師:這句話描寫了什麼人來走搭石? 生:上了點年歲的人。

(2)師:當上了點年歲的人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時,此時他的心情怎樣?(著急)心裡會想些什麼呢?搭石已經擺好了,她為什麼還要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這時的心情又怎樣呢?(高興)心裡又想寫什麼呢?(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上了點年的人的行為美。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加深理解上了點年歲的人的行為美,為朗讀營造氛圍。

(3)指導朗讀 師: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這是什麼美?(板書:奉獻美) 師:這也是?? 生:家鄉的一道風景。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深深地感受老人的那種奉獻美。 老師過渡:還找到別的句子嗎?

投影句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師:剛才是上了點年歲的人來走搭石,現在是?(一行人來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搶路嗎?動作是怎樣的?(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

(2)理解“協調有序”。 ①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生談) ②讓學生通過朗讀,試走搭石,感受協調有序的動作美。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指揮吧。對,其實又沒有人指揮,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 師:體會得真好。這協調有序的動作美我們可以稱為和諧美(板書:和諧美)這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走搭石,更好地體會“協調有序”的動作。

(3)你們還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體會到畫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①師:“綽”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種意思,出示:

綽: A寬;不狹窄 B寬裕;富裕 C形容姿態柔美

想一想,“人影綽綽”的“綽”是什麼意思? 生:我認為是“姿態柔美”的意思。 ②師:不錯。

③感情讀這兩個詞語。

【設計意圖】滲透雙基訓練,使學生的基礎更紮實。訓練學生的想象與表達能力,同時通過這種方法加深學生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④師: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看!(點選變成詩的語段,音樂起) 每當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時候 動作 是那麼協調有序 前面的 抬起腳來 後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⑤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中悟美。(師範讀,指名讀,女同學讀) 小結:是呀,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指板書) 生:一道風景

【設計意圖】把文段詩化,給文字增添美,讓學生更容易讀出感情,體會美。 老師過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那麼兩個人面對面走又是怎樣的情景呢?用文中的句子來說。 投影句3: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1)師: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有搶著過嗎?(沒有)那他們是怎麼做的?(招手示意,讓對方先過)我想請兩個同學出來表演一下這個情景。誰願意?

(2)生表演情景。

【設計意圖】通過表演,把文中情景再現,加深學生的理解。 師:從中你發現了什麼呢?生自由發言。師概括為:謙讓美(板書:謙讓美)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3)誰來讀讀這個句子?(指名讀、齊讀。) 老師過渡:那麼老人和年輕人一起來過搭石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呢?指名說。 投影句

4: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理解“伏”。 透過這個“伏”字,你體會到什麼呢?引導學生體會敬老美。

(2)理解“理所當然”。 ①鄉親們把什麼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②你認為我們生活中有

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呢?

③感情朗讀這句話,讀中體會鄉親們的美好情感。(齊讀) ④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小結:其實鄉親們的美好情感還有很多(板書:??)

3、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從 “任人走,任人踏”我們又可以感受到什麼呢?(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奉獻美

(2)這不緊是搭石所擁有的品質,還是鄉親們美好的品質。

(3)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讀中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4、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閱讀,打破常規課堂閱讀模式,使學生樂讀,收穫更多。

(三)談收穫

師:是啊,美無處不在,有看得見的美,也有看不見的美,作者從平凡的搭石中發現了這麼多美,在我們生活中在哪裡也可以找到美?對不對? 教師播放課件

1、第一幅圖(下雨了,同學們沒帶傘,那哪些有傘的去遮他)——引匯出:謙讓美、關愛美 這也是一種美德,請往下看,這是什麼?

2、第二幅圖(同學籃球賽圖片)——引匯出:團結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 (四)拓展延伸——走向生活,發現美

1、播放“捐錢”的課件——充滿愛心

2、播放“清理校園衛生”的課件 既然有這麼多的美,你有沒有發現你身邊也有這樣的美,想一下,告訴大家,簡單地告訴大家我也有這樣的美。【美在我們身邊,點點滴滴,很容易找到。(指名回答)】 學生自由說自己生活中發現的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文字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通過交流,激發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發現美,創造美。

(五)作業:(小練筆) 同學們,剛才老師每人發了一張紙,今天晚上把你發現的美用寫事的方法寫下來作為今天的作業。

(六)總結 師:也許有一天家鄉的搭石已經不見了,也許有一天家鄉鋪上路,搭上了橋,但是家鄉的人們走搭石那種美卻永遠的留在人們的心中。同學們,今天我們所學的這些美,其實都是我們這個單元所學的充滿一個字。齊說:“愛”。(板書:愛) 同學們,在往後的日子裡,希望大家用愛棉對生活,那我們的世界就更加美好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背景

為促進教師對課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活動宗旨,開展語文組教師教學設計評比活動。

二、活動目標

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引導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積極探索教法改革,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

三、參賽物件

一年級語文全體老師

四、參賽要求

1、選題要求: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空白課時進行比賽,本次比賽課題定為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比尾巴》。

2、內容要求

一般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選教材的基本情況和基本特點;選擇該教材的依據和實際教學效果;教材的重點難點、結構體系;本課時所講授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課時教學目標。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

第三、本課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確定、分析本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並說明依據。

第四、教法和學法。說明選擇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方法及依據。

第五、教學過程安排。

第六、板書設計。

3、其他要求

(1)在教學過程設計時,要說明所設計教學環節的意圖及理論依據。

(2)教學設計中儘量體現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和思想,體現教師本人的教學理念和觀點。

4、截止時間

20xx年11月6日。

方案二:教學設計評比活動方案

一、主題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要求:充分體現學科教學特點,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充分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效結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說服力。

二、具體要求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必須是本人認真設計的真實成果。在設計中要求做到《標準》、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符合學生及國小學科教學實際,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突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特色。

1.特色教學設計應以課堂活動事實為基礎,貼近學生,具有可行性。

2.特色教學設計應對課堂活動作出具體敘述,能夠體現出教學思想、教學觀點、教學原則和有特色的教育技能。

3.所有報送的課堂教學特色教學設計,稿件文責自負,嚴禁抄襲,一經舉報或被發現抄襲者,將取消其參評資格並進行通報。

4.教學設計封面頁請提供以下資訊:課題、年級、作者姓名、工作單位、

5.內容格式不作統一規定,但一般應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學目標(3)教學準備

(4)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簡要說明】

《俗世奇人》奇妙雙絕,奇在人物,妙在故事和語言。小說的成敗是以人物為準的。那著一襲黑衣卻不沾白點、那揮舞樸實刷子卻悠然享受、那道出人生教誨卻舉重若輕、那守望平凡卻追求卓越的刷子李令人暗暗叫絕,那形神兼備出神入化的精湛描寫、那曲折有致絲絲入扣的情節、那津味十足本色樸素的精妙語言也令人拍案稱奇。另外,這是一篇微型的民俗小說,人物的理解除了從自身個性魅力來解讀外,還可作為民俗文化的一道風景來解讀。本課教學便基於以上認識展開。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語文是審美的、語文是個性化的、語文是人文的。本課教學設計立足於學生的個性化解讀,立足於創設對話課堂。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個性魅力。

2、瞭解本文的情節藝術、感受鮮明的語言特點。

3、瞭解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初步培養重視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難點

瞭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寫作藝術。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課前播放《挑戰群英會》絕活表演,上課後順勢匯入。檢查預習情況。

二、感受刷子李之魅力

1、讀課文,以的故事為題說說初讀課文的第一印象。

2、瞭解刷子李之奇。請同學找出描寫黑衣白點的句子,理清情節:

傳說白點──未見白點──發現白點──揭祕白點,並選出幾個關鍵副詞:果然──居然──竟然──忽然,讓學生對比、瞭解作者匠心之獨運。在學生探討後教師歸納:一襲黑衣襯奇絕、悠然刷漿顯奇絕、一番教誨表奇絕。

3、探討:

刷子李自訂規矩的做法傻不傻。以期加深對刷子李形象的深入理解。

4、每人以第二人稱的方式說一句話表達對刷子李形象的理解:

如:你是一個平凡的刷漿師傅,卻刷出了一片精彩!學生髮言後將其發言綴連成詩,擬詩名。

三、感悟刷子李形象意義

1、教師作一小詩,留點睛之筆請學生填補:

你從茫茫人海中走來,

樸實得如同你手中的刷子,

一襲黑衣,詮釋了錚錚諾言,

一手絕活,演繹了永世精彩,

一番教誨,書寫了人生傳奇!

於是,我們明白了:

2、引申刷子李形象意義:

引出作者介紹,刷子李還可作為民俗文化風景來解讀,初步培養學生重視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意識。

3、教師結語。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簡析】

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課文《黃河象》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文章介紹了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黃河象的骨架的形態,及這具大象化石的發掘過程,並從科學家假想的角度說明了黃河象化石的來歷。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細緻合理,描寫生動形象,讀後可以使我們思接千古,不僅增長關於化石的科學知識,而且激發起熱愛科學探索的興趣。

【設計理念】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參與,強調活動,實踐,探究,經歷。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本課教學主要目標並非在於教教材讓學生去弄清一個科學假想故事,接受書本知識,而是以教材作為一種憑藉,引領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發現化石特點大膽實踐,創編故事--文我比較,產生新的感受--發展改造原有知識經驗的過程,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去親歷,去發現,去探究,去完善他們自己的知識建構。

【教學目標】

⒈以教材為憑藉,引領學生觀察大象化石,瞭解發掘經過,在現實基礎上大膽推測,合理想象,培養創新精神與想象能力。

⒉在把自編故事與課文故事對比賞評中,領悟科學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嚴密,描寫生動形象,培養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㈠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許多同學對現已滅絕的古生物挺感興趣,特別是恐龍,因而對一年前去過的中華恐龍園是念念不忘,說說那次遊園最令你難忘的,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學習興趣是學生的內在需要之一,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切入,又緊接下面環節古生物化石及相關知識介紹,激發學生內需。)

㈡化石資料交流,豐富感性認識

課前蒐集了不少有關化石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獲所得。

(設計意圖:資料蒐集交流是開放式教育下對資訊處理的一種學習,亦通過感性材料的積澱,豐富對化石這一科學知識的感知,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欲。)

㈢圖文結合,發現化石特點

⒈觀察化石圖片。

老師也帶來一張古生物化石的圖片,想看看嗎?(出示)這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裡的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仔細觀察一下。

⒉感知化石特點。

怎麼樣,看了有什麼感覺,跟大家來說說。

⒊引導讀文,加深感受。

陳列館旁邊還豎著一展牌,上面寫的正是這具化石的介紹,你們讀讀看,有什麼新的感覺。

⒋讀中感悟,感情朗讀,表現化石特點。

指名讀,齊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中感受化石的大和儲存完整。

⒌瞭解發掘經過。

師引述過渡:這具化石在地底下沉睡了200萬年,直到1973年的春天,甘肅省的一些農民在黃河邊挖掘沙土,忽然發現沙土中有一段潔白的象牙,便向當地政府報告,這具化石終於得以重見天日。讓我們再去挖掘現場看看,又瞭解了哪些情況。自讀課文最後一段。

(瞭解化石出土姿勢:腳踩石頭,斜斜插入土裡)

⒍引發生疑。

瞭解了有關黃河象化石的這麼多內容,接下去你最想了解些什麼。

⒎過渡引導。

我們也來做做小科學家,假想一個有關黃河象來歷的故事,你們說怎麼樣。

㈣想象來歷,自編假想故事

⒈指導假想。

⑴科學假想我們還是第一次。首先讓我們來策劃一下,看這個假想該怎麼個想法。

⑵學生討論,引導歸納科學假想的要點:以現實為依據,大膽推測,展開科學合理想象。

⒉小組合作,自編故事。

⒊交流自編故事,學生評議。

評評:①故事創意,②現實為依,③科學合理。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感知化石的特點,自己分析,思考,推斷,自編故事,通過自己親歷、實踐,體驗科學家假想的一般過程,逐步發展完善了對科學假想的認知。)

㈤賞評課文故事,交流感悟

⒈讀中充分感知課文故事。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⑵指名分段讀,進一步感知。

(設計意圖:多層次的讀,充分感知,讓文字內容在頭腦中逐漸清晰明朗起來,為後面對文字故事的分析,比較,賞評奠定基礎。)

⒉比較故事,細細品味。

⑴小組學習,把剛才自編的故事和課文故事比一比,誰編得好,好在哪裡。

⑵交流感受。

①故事發展的背景環境:氣候乾燥炎熱,動物們乾渴難忍,為後文急於喝水,忘了危險埋下伏筆。(細緻形象)

②老象陷入淤泥的經過,環環緊扣,故事想象合理、

③地質變化的過程,具有科學性。

(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欣賞書本故事的優點,亦可評其不足,也應肯定自編故事的獨特創意,細膩周密之處,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書本)

(設計意圖: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賞評文字故事,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超越,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表達,旨在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和批判意識。)

⒊小結親歷感悟。

說說通過自編科學假想,再與課文故事對比,你們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傳統教學重結論,而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起初,學生憑著已有的對科學假想粗淺的認知進行自編故事實踐,再經歷生生互評,與文字故事進行比較,分析,選擇,經歷了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不僅探究獲得新知,發展了已有的知識經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創造空間。)

附:板書設計:

個頭大,儲存完整

以現實為依據

腳踩石頭,斜插土裡

科學

假想

大膽推測,合理想象

嚴密

科學

細緻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知識與技能]

1練習詩歌的朗誦。

2學習比喻、頂針、擬人修辭在詩歌中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

朗讀,討論,仿寫,體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作者對理想的解釋和對有理想的人的讚美。

2萌發樹立遠大理想的感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聽寫。

範讀(聽錄音),齊讀,一人一句開火車讀,結尾齊讀。

分析第一、二小節詩的含義、修辭。

第一小節: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運用了比喻、排比、頂針的修辭。頂針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應該揭示其特點,並且舉例:“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木蘭詩》)

第1、 2個比喻是什麼意思,起什麼作用?(

第4句中的“黎明”比喻什麼?

第二小節:理想有時代性。

第12和34句之間為何是句號而不是分號?

[作業]:模仿第一、二小節寫8句詩,要運用三種修辭,內容自定。

聽寫改錯。

第二課時:

齊讀。

分析第三至第十二小節。

 三: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歷史的發展。

“歷史的脊樑骨”如何理解?

四:理想的實現要經歷多次的挫折和失敗。

與《在山的那邊》相同的詩句是哪些?

 五:理想給人力量。

指出每一句寫理想給人何種力量?

與34句含義相同的古詩:“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曹操)聯絡書後背誦篇目

六:理想是崇高的。

如何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

 七:有理想的人常感寂寞。

如何理解“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隻不過是它的副產品”?

 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

“不幸”指哪些?

“大寫的人”指什麼樣的人?

九:理想使人重新做人。

十:對理想要執著。

“玷汙”和“被扒竊”如何理解?

十一:理想對人生的重要性。

[作業]:做課程探究。

第三課時:

交流仿寫的詩。

十二: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鬥。

比喻的內涵。

結尾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與本詩結尾含義相同的《在山的那邊》的詩句是哪些?

記憶附錄中關於理想的名人名言。

講課程探究。

[作業]:預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