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99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社戲》教學設計

《社戲》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社戲》是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就體裁而言,它屬於小說。就內容而言,它是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夥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經歷,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體現了語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關係。因此教學本文除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就是培育學生對課外生活的關注。

【學情分析】

對魯迅的文章,學生是比較熟悉的,本文所敘之事對學生來說也是感興趣的,學習此文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充分讓學生參與,對景物的描寫一定要引導學生體會化作能力。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關鍵詞語的意義,體會運用詞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2)培養理清複雜結構的能力。

(3)感悟社戲之美(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品味文中的細節,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開學生與文字、學生與學

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1)理解景物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

(2)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啟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風景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敘事,繪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法與學法】

教法:

1、導讀法、問答法。

2、質疑法、精講法。

3、賞析法和點撥法。

學法:

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提高能力。

【教學型別】

新授課、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

童年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長大後,回憶往事時,更是懷著一種浪漫情懷,大家的童年一定是豐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

【此環節不讓同學們闡發,只是說說就行,目的是勾起學生們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學生活動:找四個學生回答】問題簡單,找四個成績差的學生來答此問題。

【師小結並匯入新課】:四位同學講的很好。的確是,童年的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我們陪童年魯迅走過了充滿童趣的生活,今天我們將追尋魯迅兒時鄉村生活中的一段難忘的經歷。

【設計意圖說明:由提問匯入,揭示課題。通過提問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回憶童年生活,引發學生課堂對話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檢查預習:

1、生字注音

不憚dàn 潺潺chán 鳧水fú攛掇cuān duo 踱duó 頗pō 怠慢dài 吁氣xū 宛轉wǎn 絮叨xù dāo磕kē 楫jí 歸省xǐng行輩háng舀水yǎo 蘊藻yùn zǎo 伊yī 篙gāo

2、作者介紹及題解。

魯迅,原名周樹人,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紹興人,有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都收在《魯迅全集》裡。1918年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又發表了中篇小說《阿Q正傳》。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華蓋集》、《二心集》等。

社戲: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社”是相當於“村莊”的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裡每年在一定的時間所演的戲。

三.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1、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

【學生活動:概括大意。學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主要敘寫“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時,夜晚航船去趙莊看戲。

2、 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涵:

思考:本文課題《社戲》,但真正寫社戲的內容又不多,我們是否把標題改為《童年》或別的什麼標題?為什麼?

【學生活動: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意圖的感悟。然後組內推薦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根據學習需要,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是學習能力的培養、遷移的一個基本前提。探究、對話、交流、提高。教師適時點撥,充分體現自主學習的新理念。這裡比較關鍵的是教師要視具體情況來點撥,既非灌輸包辦代替,更不是強加給學生,而是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一種指導。】

四、精讀課文,分析情節

1、故事的主要情節是圍繞什麼展開的?如果讓你在“社戲”前面加一個動詞的話,加什麼好呢?

看。

2、課文中第一次出現“看戲”兩個字是在第四段第一句話。這句話前面的三個自然段和主要情節“看戲”有沒有聯絡?有什麼聯絡?

有聯絡,這三段交代了看戲的時間、地點、看戲的人,還有看戲的機緣——由於我隨母親回外婆家消夏,所以才得以看戲。這些可以稱為“看戲”前的“序幕”。結尾寫第二天六一公公送豆。

3、看戲的過程按時間或事件的發展順序可分為幾部分?(4——30)看社戲

《社戲》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讀出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寫所展現的人情美

3、悟出字裡行間所表達的作者情

教學重點: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情感味和品出人物描寫所展現的人情美

教學難點:悟出字裡行間所表達的作者情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渲染:

課前播放紹興社戲的投影片,迴圈播放,配上一段江南社戲的樂曲,教師簡要解說 (設計目的:引領學生感受江南社戲的內容,為下面的文化之旅做好鋪墊)

匯入語:

同學們,今天我將和你們共同進行一次文化之旅,作為本次行程的導遊,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請看:這是一座戲臺,在江南這種建築司空見慣,但惟有這座戲臺與眾不同,它因中國一代文豪魯迅的一部作品《社戲》而聞名這座戲臺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樣的社戲呢? 魯迅又生髮了怎樣的感時情懷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歷久瀰漫著書香的小說《社戲》 環節一:讀與感

1、你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社戲》的.主要內容嗎?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對課文的瞭解,以便安排下一環節讀文章的時間,並鼓勵學生學會預習)

2、文章描寫了一件看社戲的故事,你覺得那出社戲好看嗎?

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找出能證明這齣戲不好看的句子或詞語

既然這齣戲如此不好看,文章的結尾是怎樣寫的?

(設計目的:從“不好”與“好”的反差,抓住一個問題切入點——即文章的結尾,從而突破全篇的解讀)

環節二:賞與評(完成目標二“品出美”)

小說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請為他們起一個綽號,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依據

示之以法:可從人物的相貌、性格、身份、職業等方面思考

(設計目的:引領學生進行人物性格的分析,賞析人物性格的純樸和善良之美,換一種學習方式,學習《水滸傳》起綽號的方式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語文學習的能力,並讓六大小組之間採用評比的方式,評比三個智多星最後歸結到小說塑造鮮活人物的方法——各種描寫手法的運用)

環節三:品與析(完成目標一“讀出味”)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寫的段落,讀出景物之美,景中之美

(設計目的:引領學生用朗讀的方式體會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並學會用“輕、重、快、慢”的方式朗讀)

環節四:辨與思(完成目標三“悟出情”)

你認為還原後的小說《社戲》一文除了表達對故鄉純樸民風和優美景色的懷念,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設計目的: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突破,擴大學生的視野,認識魯迅的兩部代表作《朝花夕拾》和《吶喊》的區別,同時穿插背景材料補充,認識那時魯迅的內心世界)

課堂留白:三分鐘讓學生的思維沉靜下來,思想沉澱下來,整理本節課的收穫,包括情感和知識兩個層面

(設計目的:不要讓學生在激情澎湃中戛然收尾,一定讓學生躍動的心靈在課堂尾聲時安靜下來,讓各種收穫慢慢沉澱,三分鐘讓學生梳理自己的情感和收穫,帶著沉沉甸甸的收穫或者一種探尋的好奇走出課堂,探索課堂以外的語文)

結束語:

走進社戲,我們看到了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畫卷,走出社戲,引起我們不絕的心靈回想本次文化之旅即將結束,不知道你看過這個戲臺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和感受,戲臺兩側的這幅對聯或許能代表我們此時共同的感受:千米畫卷有社戲,萬般風骨存吶喊

環節五:謝謝各位的參與,課下請大家自行瀏覽《朝花夕拾》和《吶喊》兩部作品帶來的無限風光

(設計目的:課堂永遠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個點,真正的語文在課堂以外,所以每篇文章一定要了解當時作者的寫作初衷,並要與今天的生活共撞和共鳴,同時一定引領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歷史,更要走向未來

《社戲》教學設計 篇3

設計目的:鑑於本篇文章共有40個段落,讓學生養成有目的預習的好習慣,培養超前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效率

一、 五“讀”俱全

【一讀文章】認真讀文章,推薦你認為重要的生字詞(字形、字音)

推薦:

【二讀文章】A 速讀文章,用一句話文章概括文章內容

B 文章講了那幾件事?

【三讀文章】 細讀文章,找出標註你最喜歡的人物及故事並仔細研讀,簡要說說你為什麼喜歡他

【四讀文章】文中所寫的社戲並不好看,但作者在文章結尾卻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

你怎樣理解這段話?

【五讀文章】找出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寫的語句,體味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並反覆朗讀,用自己的聲音把作者的情感展示出來

二、 相關資料

1、關於社戲

A、什麼是社戲?

B、《社戲》中的社戲:關於社戲演出的內容,據徐淦(gàn)《魯迅和紹興戲》一文考證,這是紹興戲《遊園吊打》該戲敘述的是唐朝宰相盧杞陷害忠良,縱子作惡,終於被懲的故事盧杞的兒子(劇中稱為惡少)帶了幫困家丁到忠良朱文光家搶親,被朱文光抓住打了一頓,直到寫了服辯(悔過書)方才罷休服辯詞雲:惡少——搶姣姣;家丁——惹禍苗;惡少——下遭再來搶姣姣;家丁——變豬變狗變阿貓小說中被綁在臺柱上的紅衫小丑就是盧杞的兒

子,那個花白鬍子的就是忠良朱文光

另據周作人回憶,小說中所寫的社戲的內容,“是紹興戲中精彩內容之一”,??看過的人都不能忘記,??雖然他不曾說是什麼戲文來”

2、《社戲》刪減的部分

我在倒數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過兩回中國戲,前十年是絕不看,因為沒有看戲的意思和機會,那兩回全在後十年,然而都沒有看出什麼來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國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時候,當時一個朋友對我說,北京戲最好,你不去見見世面麼?我想,看戲是有味的,而況在北京呢於是都興致勃勃的跑到什麼園,戲文已經開場了,在外面也早聽到鼕鼕地響我們挨進門,幾個紅的綠的在我的眼前一閃爍,便又看見戲臺下滿是許多頭,再定神四面看,卻見中間也還有幾個空座,,擠過去要坐時,又有人對我發議論,我因為耳朵已經喤的響著了,用了心,才聽到他是說“有人,不行!”

我們退到後面,一個辮子很光的卻來領我們到了側面,指出一個地位來這所謂地位者,原來是一條長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狹到四分之三,他的腳比我的下腿要長過三分之二我先是沒有爬上去的勇氣,接著便聯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許多路,忽聽得我的朋友的聲音道,“究竟怎的?”我回過臉去,原來他也被我帶出來了他很詫異的說,“怎麼總是走,不答應?”我說,“朋友,對不起,我耳朵只在鼕鼕喤喤的響,並沒有聽到你的話”

後來我每一想到,便很以為奇怪,似乎這戲太不好,——否則便是我近來在戲臺下不適於生存了。

第二回忘記了那一年,總之是募集湖北水災捐而譚叫天⑵還沒有死捐法是兩元錢買一張戲票,可以到第一舞臺去看戲,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買了一張票,本是對於勸募人聊以塞責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機對我說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於是忘了前幾年的鼕鼕喤喤之災,竟到第一舞臺去了,但大約一半也因為重價購來的寶票,總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聽得叫天出臺是遲的,而第一舞臺卻是新式構造,用不著爭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點鐘才去,誰料照例,人都滿了,連立足也難,我只得擠在遠處的人叢中看一個老旦在臺上唱那老旦嘴邊插著兩個點火的紙捻子,旁邊有一個鬼卒,我費盡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連⑶的母親,因為後來又出來了一個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誰,就去問擠小在我的左邊的一位胖紳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說道,“龔雲甫⑷!”我深愧淺陋而且粗疏,臉上一熱,同時腦裡也製出了決不再問的定章,於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麼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亂打,看兩三個人互打,從九點多到十點,從十點到十一點,從十一點到十一點半,從十一點半到十二點,——然而叫天竟還沒有來

我向來沒有這樣忍耐的等待過什麼事物,而況這身邊的胖紳士的吁吁的喘氣,這臺上的鼕鼕喤喤的敲打,紅紅綠綠的晃盪,加之以十二點,忽而使我省誤到在這裡不適於生存了我同時便機械的擰轉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擠,覺得背後便已滿滿的,大約那彈性的胖紳士早在我的空處胖開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後無迴路,自然擠而又擠2,終於出了大門街上除了專等看客的車輛之外,幾乎沒有什麼行人了,大門口卻還有十幾個人昂著頭看戲目,別有一堆人站著並不看什麼,我想:他們大概是看散戲之後出來的女人們的,而叫天卻還沒有來?

然而夜氣很清爽,真所謂“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著這樣的好空氣,彷彿這是第一遭了這一夜,就是我對於中國戲告了別的一夜,此後再沒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經過戲園,我們也漠不相關,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幾天,我忽在無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書,可惜忘記了書名和著者,總之是關於中國戲的其中有一篇,大意彷彿說,中國戲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頭昏腦眩,很不適於劇場,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遠遠的看起來,也自有他的風致我當時覺著這正是說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話,因為我確記得在野外看過很好的戲,到北京以後的連進兩回戲園去,

也許還是受了那時的影響哩可惜我不知道怎麼一來,竟將書名忘卻了

至於我看好戲的時候,卻實在已經是“遠哉遙遙”的了,其時恐怕我還不過十一二歲

3、魯迅作品集相關知識:

《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回憶童年往事的散文集,“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來撿,就是成年時回憶往事

《吶喊》:《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記》、《藥》、《明天》、《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說,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吶喊》是魯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說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