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88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陶瓷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陶瓷教學設計

陶瓷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課堂型別:欣賞 評述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的瓷器是傳統藝術中的瑰寶,它代表了中國在世界制瓷領域中高超的工藝製造水平,是中國偉大的發明之一。使學生了解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制瓷工藝、造型、裝飾及不同窯場產品的藝術特徵,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觀賞陶瓷藝術。

[智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情趣。

[素質發展目標]:培養學生造型欣賞能了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中國瓷器的生產和發展,瓷器與陶器的區別

[教學難點]:瓷器的造型、裝飾、色彩及藝術特色、特點

教學準備

課本,圖片

學生活動設計

主要名窯的產品特徵。

主要是有關歷史知識和歷史背景,除了在教學內容資料作些簡要介紹外一些專業名詞和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匯入:

提問:

(1)什麼是陶器?什麼是彩陶?

(2)中國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徵是什麼?

提問:這是陶器嗎?應是什麼器物?

(二)講授新課: (出示課題)

我國是瓷器的故鄉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國傳統的工藝美術,其工藝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1、瓷器與陶器的關係

陶瓷工藝是陶器工藝和瓷器工藝的總稱。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區別。

(1)燒製的原材料不同;

(2)燒製的溫度不同;

(3)陶器質地疏鬆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質地密實不透水。

2、瓷器的發展

商代出現原始瓷,東漢至三國是我國瓷器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時期,三國以後到南北朝,瓷器進入了一個輝煌的發展時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時期是我國瓷器的一個重要的成長時期,這時瓷器普遍用較高的火候燒成,胎質較硬。瓷器在社會生活中日漸受到重視。唐代開始有了“窯”的專稱,它象徵著瓷器產量的增長。宋代瓷器產量高且質量好,為明清瓷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元代,我國瓷器大批量行銷海外。明清是我國制瓷業的鼎盛時期,造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胎釉細膩,色澤鮮明移植琺琅彩和創造粉彩是當時傑出的成就。

3、我國瓷器在造型和裝飾藝術上的特色

從東漢到南北朝,我國青瓷逐步成熟起來,但這一時期的瓷器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都與青銅器有聯絡,這時瓷器的造型特徵是清秀挺拔,與當時人們的審美愛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徵:

(1) 胎體的可塑性和耐火效能加強,顯得秀氣。

(2) 罐類器形一般為短頸、直口、圓腹。

(3)器物為小平底,底下有圓餅狀實足。

隋代瓷器的紋飾常見的有幾何紋、花卉紋、動物紋、人物紋,色彩也比較豐富。

唐代燒製瓷器的地域擴大,產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藝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為商品廣泛流傳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窯名”,這種傳統習慣一直沿用的現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裝飾更加豐富,採用手法有繪畫、刻花、印花、捏塑等,內容包括日月、花草、樹木、動物、人物、建築等。五代時期繼承了唐代的制瓷風格並有所發展,其中密色瓷為當時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時期一些重要的瓷窯體系基本形成,如定窯、耀州窯、磁州窯等。

宋代制瓷業比唐代規模更大,名窯眾多,工藝水平超越前代,達到繁榮的新階段。它的主要標誌是全國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窯體系。影響最大的是被後世稱為五大名窯的“汝窯”、“官 窯”、“哥窯”、“鈞窯”和“定窯”。

“汝窯” 的窯址在今河南省臨汝,宋代屬汝州,故稱汝窯。

“官窯”一般指官方辦的窯廠。

“哥窯”是因相傳南宋時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龍泉燒製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燒製的瓷器稱“哥窯”弟所燒製的瓷器則稱“弟窯”。

“鈞窯” 的窯址在今河南省禹縣,古代屬鈞州,因而得名。

“定窯”的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古代屬定州,故稱“定窯”。

宋代的瓷器不僅創造了許多優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運用上,為陶瓷美學開闢了一種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國的瓷器仍不斷有所發展。白地藍花的青花瓷器,始於元代,成熟於明代,併成為明、清兩代瓷器生產的主流。

三、播放幻燈片

四、本課小結:我們為我國有這麼悠久的陶瓷歷史,這麼好的工藝,感到自豪。

設計意圖

欣賞感受中國陶器和瓷器作品,嘗試運用記號筆和彩紙進行彩陶作品的繪製,和嘗試運用鉛筆、紙、剪刀等材料,使用剪貼法作出一張瓷器立體圖片作業。感受陶器和瓷器的紋樣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我國優秀陶瓷文化的學習興趣,體驗和感受陶瓷繪製創作的樂趣。

陶瓷教學設計2

認知目標:

1、能針對研究陶瓷的 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做出書面計劃,並能根據自己的計劃進行觀察實驗;能對研究過程的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陶瓷特點的觀察實驗活動中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觀察實驗結果;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3、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瞭解陶瓷的效能及用途。

拓展性目標:

查閱有關資料,進一步瞭解陶瓷的歷史。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陶瓷的資料、陶瓷物品碎瓷片、木錘、小刀等。

教師準備:關於陶瓷的錄影片段及陶瓷物品、陶瓷資料。

活動時間: 一課時

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們一起來欣賞陶瓷物品

1、學生說一說自己帶來的陶瓷,介紹本物品的特徵、來歷。

2、將學生自己帶來的陶瓷分組擺放在桌子上,進行參觀活動。

3、學生進行交流,認識到陶瓷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小結:同學們通過參觀、交流認識到陶瓷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除了具有使用價值外,還具有鑑賞價值、藝術價值。

活動二:陶瓷有哪些特點?我們想辦法來研究。

1、提出問題:陶瓷有哪些特點呢?

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設計觀察實驗方案,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同學們設計方案要考慮到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中應注意的問題和需要的材料。要記錄下觀察實驗中的發現,比比那些同學的方法多、發現的問題多。

2、學生分組制定實驗方案。

3、學生彙報實驗方案,其他可以補充。

4、學生進行實驗 。

5、各組彙報觀察實驗結果。

小結:在同學實驗中發現陶瓷有很多特點,如,耐高溫、耐腐蝕、不怕水、較堅硬,易損壞等。陶瓷是利用天然材料經過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課下同學們繼續進行研究陶瓷。

活動三:

根據陶瓷特點,說一說怎樣利用陶瓷材料?

1、學生談一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材料?

2、放有關陶瓷錄影資料,向學生展示陶瓷在生活中的大量應用。

3、提出設想:根據陶瓷材料的特點,利用陶瓷材料來做那些物品比較合適?

4、學生進行猜想或設計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活動四:講一個陶瓷的故事

讓學生通過講故事,瞭解關於陶瓷的趣事以及陶瓷的發展史,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樹立科學應為社會服務的信念。

自由活動:

1、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活動,也可以選擇教科書中提示的集中活動。

2、評價:從:“我的發現、我採用的研究方法、我對陶瓷的認識”這幾方面來評價。

拓展活動:

“對陶瓷還項研究哪些?”查閱有關資料,進一步瞭解陶瓷的歷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