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和緩慢氧化》的化學課程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33W

一.知識教學點

《燃燒和緩慢氧化》的化學課程教學設計

1.燃燒和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

3.緩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見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二.重難疑點

1.重點:燃燒的條件。

2.難點: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的區別與聯絡。

3.疑點:燃燒能否引起爆炸,緩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關鍵取決於什麼?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瞭解燃燒和燃燒的條件。

2.瞭解滅火的原理。

3.瞭解爆炸、緩慢氧化和自燃現象,以及它們與燃燒之間的區別與聯絡。

4.常識性介紹常見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二)整體感知

元素化合物知識從存在、性質、用途到製法已是一個完整的模式。教材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的基礎上編入第四節燃燒和緩慢氧化,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既能加深學生對氧氣性質的認識,又能通過聯絡實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

(三)教學過程

1.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製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2.催化劑、催化作用、分解反應的概念。

3.工業製取氧氣的原理。(強調實驗室製法為化學變化過程,工業製法為物理變化過程)

寫出鐵、碳、石蠟、硫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講評學生的書寫情況,開啟課本第一頁彩圖,學生描述現象,總結氧氣的.化學性質,從而歸納出燃燒的概念。

一.燃燒:

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人類已有幾十萬年的用火歷史,燃燒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那可燃物在什麼條件下就可以燃燒起來呢?

二.燃燒的條件

*著火點:物質開始燃燒的最低溫度。

介紹紅磷與白磷性質上的差異,演示,邊實驗、邊講解,指導學生觀察的重點。

實驗進行不久,銅片上的白磷就開始燃燒,產生白煙,而水中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並沒有燃燒。

銅片上的紅磷與氧氣充分接觸,為什麼也不能燃燒,

因為紅磷的溫度沒有達到它的著火點。

同樣是白磷,水中白磷的溫度比銅片上白磷的溫度還要高,為什麼水中的白磷卻沒有燃燒?

水中白磷的溫度雖然達到了著火點,但不能與氧氣充分接觸,故不能燃燒。

若向熱水中通入氧氣,自磷會燃燒嗎?

你認為可燃物燃燒必須滿足什麼條件?

1.要使可燃物燃燒,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可燃物要與氧氣充分接觸;

(2)要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它的著火點。

可見內因(可燃物)是變化的根據,外因(燃燒的條件)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冬天生煤爐,不是用火柴直接點燃煤,而是點燃紙或木材等,為什麼?

在知道了燃燒的條件後,你認為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滅火?

2.滅火的原理:

(1)將可燃物跟空氣隔絕;

(2)將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炒菜時,如果鍋裡的油著了火,你該怎麼辦?說出你的依據。

總結肯定學生的方法並鼓勵學生想出更多的滅火方法。

第四節後習題第2題,為什麼煤爐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燭火用扇子一扇就會熄滅?

往煤爐內吹風,供給了燃燒所需的足量空氣(氧氣),冷空氣雖能使爐內燃料降溫,但不會使溫度低於著火點,爐火持續燃燒,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燭火,使環境溫度低於其著火點,所以一扇就會熄滅。

:由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而引出爆炸。

三.燃燒的一種特殊現象——爆炸

1.爆炸的條件

學生閱讀課本第19頁內容,找出爆炸的條件及其與燃燒的區別和聯絡。

2.安全知識

燃燒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但並不是所有的氧化反應都象燃燒那麼劇烈何發光、發熱,有些氧化反應進行得很慢,如鐵的生鏽,我們很難覺察得出,這種氧化我們叫做緩慢氧化。

四.緩慢氧化和自燃

1.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很被難覺察氧化。(如鐵的生鏽)

澳大利亞的森林火災,引入自燃。

物質在緩慢氧化過程中要產生熱量,如果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的散發出去,就會越積越多,使可燃物的溫度升高,當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而且可燃物周圍有空氣時,不經過點火也會引起自發燃燒,我們就把這種現象稱為自燃。

2.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自發燃燒的現象。

白磷自燃。

觀察現象並分析緩慢氧化與自燃的區別和聯絡。

五.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自燃的區別和聯絡。

聯絡:都屬於氧化反應,都放出熱量。

區別:條件不同,放出的熱量、反應的劇烈程度,能否到達著火點、反應的現象不同。

氧化

反應

劇烈氧化

(燃燒)

平靜燃燒

在有限的空間內

急速燃燒

——————→

爆炸

可能引起

緩慢氧化

————→

自燃

(四)總結、擴充套件

本節學習了幾種氧化反應,其中燃燒的條件是重點,在此基礎上了解了滅火的原理,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仍會遇到一些燃燒現象,接觸一些沒有氧氣參與的燃燒現象。

四.佈置作業

1.閱讀課本內容,劃出記憶要點。

2.對本章內容進行復習。

熱門標籤